MAY 2, 2024
by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一條 8 英寸長的有毒蜈蚣可能是噩夢,但它可以拯救患有腎病的人的生命。研究人員在《天然產物雜誌》上報告說,這種多足生物(用於傳統中藥)含有生物堿,在細胞培養中可以減少炎症和腎髒纖維化,這兩者都是導致腎病的原因。
約有 1,500 種動物被用於傳統中藥,但人們對它們體內產生的許多次生代謝產物知之甚少,這些次生代謝產物具有特殊功能,如固定獵物。已研究的少數化合物,如用於治療癌症的蟾蜍毒液,已被證明是藥物開發的有益線索。
因此,Yong-Xian Cheng 及其同事決定研究中國赤頭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有毒的蜈蚣數千年來一直被用於治療癲癇、肺結核、燒傷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
研究人員將幹燥的蜈蚣粉末樣本與乙醇混合,從動物體內提取出多種化合物,然後使用色譜和光譜等技術分離和鑒定成分。研究小組發現了 12 種新的喹啉和異喹啉生物堿,其中一些具有不尋常的分子結構,以及之前在該物種或植物中檢測到的六種其他生物堿。
在細胞培養中,一些生物堿表現出抗炎作用,而一部分生物堿還減少了腎髒纖維化。這種結締組織的積聚與慢性腎髒疾病有關,並受到炎症的刺激。
最後,研究人員確定了一種在腎髒纖維化中發揮作用的蛋白質,而這種蛋白質正是最有效的雙重功能生物堿的靶標。研究人員表示,這些信息可能為開發腎髒疾病的治療方法提供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