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

本帖於 2022-08-26 13:18:18 時間, 由普通用戶 素食者 編輯

河北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醫藥防治方案(試行第六版)

當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仍在持續流行,奧密克戎毒株取代德爾塔毒株成為主要流行株,傳播力更強而致病力有所減弱,臨床表現呈現新的特點。根據流行病學特征、病程進展及臨床表現,中醫認為仍屬“疫病”範疇,為外感疫癘濁毒之邪,治以“化濁解毒,清熱養陰”為法,防以“靜心氣、扶正氣、避濁氣(毒)”為則。依據不同階段邪正盛衰隨證加減,辨證施治。

一、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1:乏力伴胃腸不適

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軟膠囊(丸、水、口服液)

臨床表現2:乏力伴發熱

推薦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連花清咳片、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清開靈軟膠囊(顆粒)、射麻口服液、蒲地藍口服液、小兒豉翹清熱顆粒

二、無症狀感染者

(一)推薦處方

藿香9g   蒼術9g   金銀花 12g   連翹12g

升麻9g   麥冬9g   蘆根12g      防風9g

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分兩次服用,連服7天。

(二)推薦中成藥

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金花清感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按說明書服用,連服7~10天。

藿香正氣軟膠囊(水、顆粒、滴丸等)、清開靈軟膠囊(顆粒)、藍芩口服液、銀花平感顆粒、小兒青翹顆粒、金水寶片(膠囊),根據平素體質情況選擇,按照說明書服用。

三、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

(一)清肺排毒湯(顆粒)

1.適用範圍:適用於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使用。

基礎方劑:

麻黃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

桂枝9g   澤瀉9g    豬苓9g   白術9g

茯苓15g  柴胡16g   黃芩6g   薑半夏9g

生薑9g   紫菀9g    冬花9g   射幹9g

細辛6g   山藥12g   枳實6g   陳皮6g

藿香9g

2.服法:傳統中藥飲片,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兩次(飯後40分鍾),溫服,3劑為一個療程。如有條件,每次服完藥加服大米湯半碗,舌幹津液虧虛者可多服至1碗。

清肺排毒顆粒服法:開水衝服,每次2袋,每日2次。每療程3~6天。

3.注意事項:

(1)一個療程結束後,如療效明顯,繼續進行下一個療程,同時可在此基礎上辨證加減用藥(如出現陰虛,麻黃、桂枝、細辛應減量或減去)。如果療效不明顯,應參照國家和我省《診療方案》辨證施治。

(2)如發病時已經服用其他中藥湯劑或中成藥,仍可使用清肺排毒湯。

(3)伴腹瀉者石膏應減量。大便不通伴高熱者,應加大石膏用量(30g以上)或加大黃6~10g,以通腑泄熱。

(4)腎功能不全者,細辛、半夏用量均應酌減,推薦細辛3g、清半夏6g。

(5)對於10歲以下患兒,藥物用量應酌減,特別是細辛應減為3g或以下。

(6)應用清肺排毒湯建議不超過3個療程。

(二)分型論治

1.輕型

(1)濁毒襲表證

臨床表現:發熱微惡寒,或不發熱,頭痛,肢體困重,乏力,咳嗽,咽喉疼痛。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

推薦處方:

藿香12g   銀花15g   連翹12g   升麻9g

桔梗9g    薄荷9g    牛蒡子9g  蘆根15g

柴胡12g   羌活12g   神曲9g    生甘草9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飯前服用。

推薦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連花清咳片、利咽解毒顆粒。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風池、大椎、合穀、肺俞、太陽、風府、曲池。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鍾,每日1次。

(2)寒濕鬱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悶憋氣,納呆,惡心,嘔吐,腹瀉或大便粘膩不爽。舌質淡胖齒痕或淡紅,苔白厚膩或腐膩,脈濡或滑。

推薦處方:寒濕疫方

生麻黃6g    生石膏15g   杏仁9g    羌活15g

葶藶子15g   貫眾9g      地龍15g   徐長卿15g

藿香15g     佩蘭9g      蒼術15g   雲苓45g

生白術30g   焦三仙各9g  厚樸15g   焦檳榔9g

煨草果9g    生薑15g

服法:每日1劑,水煎600ml,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飯前服用。

寒濕疫方亦適用於普通型患者。

(3)濕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或不發熱,微惡寒,乏力,頭身困重,肌肉酸痛,幹咳痰少,咽痛,口幹不欲多飲,或伴有胸悶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便溏或大便粘滯不爽。舌淡紅,苔白厚膩或薄黃,脈滑數或濡。

推薦處方:

檳榔10g    草果10g    厚樸10g    知母10g

黃芩10g    柴胡10g    赤芍10g    連翹15g

青蒿10g(後下)  蒼術10g   大青葉10g  生甘草5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連花清咳片、金花清感顆粒。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合穀、後溪、陰陵泉、太溪、肺俞、脾俞。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鍾,每日1次。

2.普通型

(1)濕毒鬱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憋悶氣促,腹脹,便秘不暢。舌質暗紅,舌體胖,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或弦滑。

推薦處方:宣肺敗毒方

基礎方劑:

麻黃6g   炒苦杏仁15g   生石膏30g   薏苡仁30g

麩炒蒼術10g  廣藿香15g   青蒿12g   虎杖20g

馬鞭草30g   蘆根30g    葶藶子15g   化橘紅15g

甘草1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宣肺敗毒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連花清咳片

(2)寒濕阻肺證

臨床表現:低熱,身熱不揚,或未熱,幹咳,少痰,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

蒼術15g    陳皮10g    厚樸10g    藿香10g

草果6g     生麻黃6g   羌活10g    生薑10g

檳榔1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3)疫毒夾燥證

臨床表現:惡寒,發熱,肌肉酸痛,流涕,幹咳,咽痛,咽癢,口幹、咽幹,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幹,脈浮緊。

推薦處方:宣肺潤燥解毒方

基礎方劑:

麻黃6g    杏仁10g    柴胡12g    沙參15g

麥冬15g   玄參15g    白芷10g    羌活15g

升麻8g    桑葉15g    黃芩10g    桑白皮15g

生石膏2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推薦中成藥: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連花清咳片、金花清感顆粒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內關、孔最、曲池、氣海、陰陵泉、中脘。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個穴位,針刺采用平補平瀉法,得氣為度,留針30分鍾,每日1次。

3.重型

(1)疫毒閉肺證

臨床表現:發熱麵紅,咳嗽,痰黃粘少,或痰中帶血,喘憋氣促,疲乏倦怠,口幹苦粘,惡心不食,大便不暢,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推薦處方:化濕敗毒方

基礎方劑:

生麻黃6g      杏仁9g    生石膏15g    甘草3g

藿香10g(後下) 厚樸10g   蒼術15g      草果10g

法半夏9g    茯苓15g  生大黃5g(後下) 生黃芪10g

葶藶子10g   赤芍 10g

服法:每日1~2劑,水煎服,每次100~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飼。

推薦中成藥:化濕敗毒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連花清咳片、清開靈軟膠囊(顆粒)、熱毒寧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血必淨注射液。

(3)氣營兩燔證

臨床表現:大熱煩渴,喘憋氣促,譫語神昏,視物錯瞀,或發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絳少苔或無苔,脈沉細數,或浮大而數。

推薦處方:

生石膏30~60g(先煎)    水牛角30g(先煎)

知母30g   生地30~60g   赤芍30g   玄參30g

連翹15g   丹皮15g       黃連6g    竹葉12g

葶藶子15g 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服,先煎石膏、水牛角,後下諸藥,每次100~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飼。

推薦中成藥:喜炎平注射液、血必淨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藥物根據個體情況可選擇一種,也可根據臨床症狀聯合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合使用。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大椎、肺俞、脾俞、太溪、列缺、太衝。針刺方法:每次選擇3~5個穴位,背俞穴與肢體穴位相結合,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鍾,每日一次。

4.危重型:內閉外脫證

臨床表現: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機械通氣,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

推薦處方:人參15g、黑順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宮牛黃丸。

出現機械通氣伴腹脹便秘或大便不暢者,可用生大黃5~10g。出現人機不同步情況,在鎮靜和肌鬆劑使用的情況下,可用生大黃5~10g和芒硝5~10g。

推薦中成藥:血必淨注射液、清開靈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藥物根據個體情況可選擇一種,也可根據臨床症狀聯合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合使用。

注:重型和危重型中藥注射劑推薦用法

中藥注射劑的使用遵照藥品說明書從小劑量開始、逐步辨證調整的原則,推薦用法如下:

病毒感染或合並輕度細菌感染: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加喜炎平注射液100mg,每日2次,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加熱毒寧注射液20ml,或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加痰熱清注射液40ml,每日2次。

高熱伴意識障礙: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加醒腦靜注射液20ml,每日2次。

全身炎症反應綜合征或/和多髒器功能衰竭:0.9%氯化鈉注射液250ml加血必淨注射液100ml,每日2次。

免疫調節: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參麥注射液100ml或生脈注射液20~60ml,每日2次。

針灸治療推薦穴位:太溪、膻中、關元、百會、足三裏、素髎。針刺方法:選以上穴位,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鍾,每日1次。

四、康複期

應重視患者早期康複介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呼吸功能、軀體功能以及心理障礙,積極開展康複訓練和幹預,盡最大可能恢複體能、體質和免疫能力。

(一)中藥治療

1.肺脾氣虛證

臨床表現: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排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

黨參15g    茯苓15g   炒白術10g   黃芪15g

法半夏9g   陳皮10g   藿香10g   砂仁6g (後下)

甘草6g

推薦中成藥:玉屏風顆粒。

2.氣陰兩傷證

臨床表現:乏力,氣短,口幹,口渴,心悸,汗多,納差,低熱或不熱,幹咳少痰。舌淡紅或紅,少苔,脈細弱或虛。

推薦處方:

西洋參15g   石斛10g     麥冬15g   沙參 15g

知母6g      淡竹葉10g   山藥15g   甘草6g

茯苓15g     花粉12g     桑葉10g

推薦中成藥:生脈飲口服液。

3.氣虛血瘀證

臨床表現:胸悶,幹咳,心悸,氣短,乏力,汗出。舌質黯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

黃芪30g   當歸10g      赤芍10g    地龍10g

川芎10g   麥冬10g      五味子10g  丹參10g

杏仁10g   炙枇杷葉10g  白前10g    紫菀10g

推薦中成藥:補肺活血膠囊。

4.肺腎兩虛證

臨床表現:動則氣喘,幹咳,咳聲無力,汗出,乏力,腰膝酸軟。舌質淡,苔薄白,脈沉細。

補骨脂12g   熟地30g    當歸15g    陳皮10g

清半夏9g    茯苓15g    黃芪15g    五味子10g

百合12g     山萸肉15g  胡桃肉30g  甘草6g

推薦中成藥:金水寶片(膠囊)、黃龍止咳顆粒。

(二)針灸療法

推薦穴位:足三裏、百會、太溪、太淵、曲池、膏肓、肺俞、膈俞、陰陵泉、關元等。

針刺方法:選以上穴位,針刺平補平瀉,留針30分鍾,每日1次。

艾灸或隔物灸貼取穴:大椎、肺俞、脾俞、孔最,每次40分鍾,每日1次。

(三)其他療法

1.經穴推拿

穴位按摩:太淵、膻中、中府、肺俞、膈俞、脾俞、腎俞、大腸俞、列缺、中脘、足三裏等。

經絡推拿: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足太陰脾經、任脈、督脈等。

2.耳穴壓豆

常用耳穴:支氣管、肺、內分泌、神門、枕、脾、胃、大腸、交感等。

3.刮痧

取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太陽膀胱經等。

4.拔罐

背腧穴為主,夾脊穴、大椎、肺俞、膈俞、脾俞、腎俞等。

5.傳統功法

(1)八段錦。練習時間10~15分鍾左右,建議每日1~2次,按照個人體質狀況,以能承受為宜。

(2)太極拳。每日1~2次,每次20~30分鍾。

(3)呼吸六字訣。“噓(xu)、嗬(he)、呼(hu)、呬(si)、吹(chui)、嘻(xi)”,依次每個字6秒,反複6遍,腹式呼吸方式,建議每天1~2組,根據個人具體情況調整當天運動方式及總量。

五、兒童中藥治療

兒童患者的中醫證候特點、核心病機與成人基本一致,可參照成人治療方案,結合患兒臨床證候和小兒生理特點,辨證酌量使用。可選擇兒童適宜中成藥辨證使用。

六、預防

(一)中藥預防

1.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人群預防方

參考方藥:藿香12g  金銀花15  連翹12  麥冬12

蘆根12g  升麻9g    防風9g  黃芪15g

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可連續服用5~7天。

2.普通成人預防方:

參考方藥:藿香6g  麥冬6g   升麻6g  防風6g

用法:開水衝泡,代茶飲。

3.老年體虛易感冒者

參考方藥:黃芪10g  防風6g  佩蘭6g  金銀花6g

用法:開水衝泡,代茶飲。

4.兒童預防方

推薦方:太子參5g   防風3g 金銀花3g  炒山楂3g

用法:開水衝泡,代茶飲。

5.推薦中成藥:成年人,連花清瘟膠囊(顆粒),每次2~4粒(半袋~1袋),每天3次;兒童10周歲以下,連花清瘟顆粒每次1/3~1/2袋,每天3次;10周歲以上兒童,用量同成人。連續服用7~10天。

(二)穴位保健按摩

1.足三裏穴

功效:本穴有強壯作用,為保健要穴。按摩足三裏有調節機體免疫力,增強抗病能力,健脾化濁,扶正祛邪的作用。

定位方法:足三裏在小腿前外側,犢鼻下3寸。

按摩方法:找準穴位後,用拇指或中指適度用力按揉、按壓,以出現明顯的酸痛、酸脹感覺為宜。每次按揉5分鍾,每日多次。

2.曲池穴

功效:通裏達表,外可清熱,內可瀉火,是表裏雙清之要穴。

定位方法:曲池在手肘處,將肘關節彎曲90度,肘橫紋向外靠近肘尖的部位即是。

按摩方法:用雙手拇指相互按揉、按壓穴位5分鍾,按壓力度同樣以感覺酸痛為宜,每日多次。

(三)居家防護建議

1.靜心氣

(1)保持精神內守,舒心氣、暢心神、怡心情,勿躁勿慮勿恐慌。

(2)積極聯想。主動去聯想一些積極、放鬆的場景,以利改善心態。

(3)放鬆訓練。利用意念依次對手部、上肢、頭部、下肢、雙腳等各部位進行放鬆,最後達到全身放鬆的目的。

(4)正確釋懷。通過寫日記、親朋間的有效溝通,或者尋求專業人士幫助等途徑和方式,宣泄不良情緒。

2.扶正氣

(1)飲食宜清淡、規律,營養搭配均衡,多飲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雞蛋等。

(2)作息應規律,保證充足睡眠。

(3)適當多喝水;少食油膩、煎炸、燒烤、辛辣食物;不宜過多進食生冷寒涼的水果。

(4)適當鍛煉身體,避免過度疲勞。推薦普遍采用八段錦、養生樁、太極拳、六字訣等,每天進行練習。

3.避濁氣(毒)

(1)勤通風,戴口罩,注意手衛生,避免到人群聚集場所,保持居室衛生清潔、空氣流通,以切斷傳染源。

(2)做好環境衛生工作,保持生活、工作場所幹淨、整潔。

(3)香囊參考處方:藿香、佩蘭、金銀花、桑葉、菊花、薄荷、冰片等份。

使用方法:共研細末,裝於布袋中,掛於室內,或隨身佩戴。孕婦及有過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者不建議使用。

(四)注意事項

使用上述藥物和方法期間,如有不適感覺,應立即停止使用,並及時谘詢醫師。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