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人的心理思維模式,跟小時候的經曆關係極大。
如果小時候碰見一個暴君式的家長,這個人就會建立一種除了反抗還是反抗的心理模式。
這裏寫道:“毛澤東說,如果他再走近一步,自己就跳到池塘裏。父親一下子停住了腳步,並答應以後再不打他。”
幼教應該說很重要。
小時候的經曆,會在人的內心深處建立一個圖像、機器人,叫做內心小孩(Inner Child),不自覺地左右個體成年後的生活。有些特殊的環境會讓人建立過度、過激反應模式。比如時刻反抗,無法協商,無法建立信任。這些心理陰影(shadow) 會變成類似電腦BIOS一樣的東西,成年生活中很難消除、升級換代。
斯諾當年的西行漫記裏提到,毛浙東的內心深處,有個地方從來沒對人展開過。按說,這就是心理陰影發出的地方,類似沒有徹底檢驗過的電腦程序,某個地方不斷地就產生漏洞(flaw)。
戰略上的錯誤不能由戰術上的成功來彌補,甚至,戰術上的成功可能帶來更嚴重的戰略失誤。
毛浙東的戰略上的假設是,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是潛在的敵人、強權迫害者(類似他爸爸的角色),
所以,基於這個錯誤的戰略性假設,他的戰術都是“鬥爭”,除了鬥爭還是鬥爭。
但是越鬥爭,赫魯曉夫越多,一個赫魯曉夫倒下了,千千萬萬個赫魯曉夫又在眼前晃蕩。赫魯曉夫不是越打越少,而是越打越多。
林彪和周恩來,應該說,都看見毛的心理陰影,林說老東開會前害怕得票不夠,這應該說,也類似那個Inner Child希望獲得認可的心理需求,隻不過被覆蓋上了層層心理變換,用很合理化的方式表現出來給人們看了。
按說,這些基礎恐懼,隻有通過基督或佛的指引,才能獲得真正的解決,但是毛當時又缺乏信仰。而他的行為又反過來影響了中國人的思維定勢,就是鬥爭鬥爭,一味地鬥爭,不斷地抵抗。
===========
人的行為,其實是理性和非理性的交織,不能全看他講的看似理性的東西,也要看他下麵潛意識裏在幼年形成的心理反應模式。才能更好地理解一個人的行為方式。
通常,或許正統的方法,很多人都習慣於從邏輯、理性的角度來探討毛澤東的行為。但是,一個人沒有解脫開悟的情況下,都是要受潛意識所左右的,被非理性所誤導的。就是基督教說的,人生下來就是罪人的意思,也是佛教說,人生下來都有無明的意思。
政治,應該說也涉及到材料科學(人性和心理)和結構科學(政治架構)兩方麵,從心理上分析毛澤東的行為模式-材料特性,應該說是有科學依據的。
===========
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以利(也許還可以說“小人禦以力”,用力量、強力來統治、駕馭),如果一個人小時候覺得什麽事兒都講不通道理,都必須用暴力來統治,那最後建立的就是暴力維穩的國家,把整個社會都當成小人來看管。如林彪說的,政權就是鎮壓之權,就把人都當成不講道理的小人了,這樣人民就會被這種思維進一步暗示成不懂道理的小人。
而社會本來是有君子有小人,隻有兼顧“講道理和法律強製”才能讓社會慢慢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