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日本政府開始資助全國40歲以上HBV/HCV感染者進行肝癌篩查,通過聯合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異質體比率(AFP-L3%)和異常凝血酶原(DCP)以及超聲檢測,超過60%的早期肝癌被檢測出來,及時阻斷了60%肝癌患者的癌症進展,避免後續沉重的診療負擔。
AFP、AFP-L3%(甲胎蛋白異質體比率)和PIVKA-II/DCP(異常凝血酶原)作為目前診斷肝細胞癌最常用的血清學指標,被稱為“肝癌三聯檢”。有研究證實,肝癌三項聯合檢測能將早期肝癌的檢出率提高到88%-96.5%。
“肝癌三聯檢”的概念也逐漸在國內被發現和認可,2021年,中華預防醫學會感染性疾病防控分會發布的《血液標誌物用於臨床肝細胞癌早期篩查的專家共識》中指出:對於 AFP 滴度升高者或不升高者,可聯合檢測 AFP-L3% 和 DCP 提高早期肝癌檢出率。
AFP、AFP-L3%、DCP具有優勢互補性,三者聯合檢測在肝細胞癌診斷方麵比目前大多數傳統的組合方法更優勝、更準確,適合臨床廣泛開展。因此,作為國外肝癌診斷主流的肝癌三聯檢,未來將是國內常用的肝癌診斷模式,其臨床的應用可顯著改善原發性肝癌實驗室診斷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