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喝酒與健康風險是熱門話題。酒精是一級致癌物。但是飲酒的健康危害因人而異,這與酒精代謝過程中關鍵酶的差異密切相關。酒精(乙醇)進入體內後,首先被乙醇脫氫酶(ADH)分解為有毒致癌物的乙醛,這種致癌物通常會迅速被乙醛脫氫酶(ALDH)進一步分解為乙酸。
但在部分人群中,尤其是東亞人群中(包括中國人),約30%-50%的人攜帶乙醛脫氫酶2(ALDH2)的基因突變,使該酶活性降低,導致乙醛在體內積累,引發臉紅、心跳加快等不適。
“亞洲紅”,我們叫“紅臉”或“上臉”不僅是酒精不耐受的標誌,也是健康風險的潛在信號。長期乙醛暴露會損害肝髒、胃腸道等器官,並與食道癌、胃癌等多種癌症顯著相關。紅臉飲酒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較高。因此,了解自身代謝特性,適量飲酒甚至禁酒,是降低健康隱患的關鍵。
即使正常乙醛脫氫酶(ALDH)的人(喝酒不紅臉),雖然乙醛的存在時間很短,通常在體內隻存在很短的時間就會被進一步分解成乙酸鹽,但它對經常喝酒的人仍然具有造成重大損害的潛力。這一點在肝髒中特別明顯,因為大部分的酒精代謝都在那裏進行。一些酒精代謝也發生在其他組織中,包括胰腺和大腦,對細胞和組織造成損害。此外,少量酒精在胃腸道中被代謝成乙醛,使這些組織暴露在乙醛的破壞性影響下。
柳葉刀2023 年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牛津大學學者於2004年至2008年期間在中國招募了512,724名年齡在30至79歲之間的成年人(包括210,205名男性和302,519名女性. 本研究表明,中國男性飲酒會普遍增加總體死亡風險及主要病因(包括心血管疾病、某些癌症和肝病)導致的死亡風險,並未發現適量飲酒具有保護作用。了解飲酒的危害對於製定和支持減少人群酒精攝入的公共衛生策略至關重要。這些信息已開始在一些國家的政策變化中體現,例如,加拿大最近發布了低風險飲酒指南,將每周飲酒量限製在1-2杯以內。而本研究的新證據可能有助於加速其他國家類似政策的調整和實施。Alcohol intake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conventional and genetic evidence i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512 000 adults in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