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荷蘭學者建議運動時要增加安全距離,騎車要隔開20米(轉貼)

近期在全球蔓延的COVID-19疫情使得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搬出了“居家令”,也要求民眾們外出時保持適當的社交距離,這可憋壞了好多平常有運動健身習慣的民眾們。但許多人認為,隻要保持政府建議的1-2米的安全距離,享受戶外的新鮮空氣並維持運動的習慣還是問題不大的。

 

那麽,事實真的如此嗎?COVID-19期間在戶外運動的安全距離究竟是多少呢?讓我們來看看比利時和荷蘭的學者們的最新研究。

 

在許多國家,步行、騎自行車和慢跑都是受歡迎的戶外活動。然而,比利時大 KU Leuven與荷蘭大學TU Eindhoven合作的研究表明,在進行以上這些活動時,經由飛沫散播病毒的距離遠遠超出了1-2米。

 

 

 

 

 許多國家都采用的典型的社交距離是在1米至2米之間,當你站在室內甚至是室外,風很小的時候,這個距離似乎很有效。但當你去散步、跑步或騎自行車時,還是小心為妙。當一個人在跑步過程中呼吸、打噴嚏或咳嗽時,這些唾液顆粒會停留在空氣中,然後在所謂的空氣“滑流(slip-stream)”的過程中,傳播給跟在後麵活動的人。

 

 

研究人員通過電腦模擬人在運動(步行和跑步)過程中唾液顆粒的出現,以及從不同位置(彼此相鄰、對角相向、直接相向)唾液顆粒的出現,得出了這一結論。通常這種類型的建模是用來提高運動員的表現水平,因為停留在對方的氣流是非常有效的。但當涉及COVID-19時,建議是遠離前麵運動者的氣流。

 

測試的結果在許多動畫和視覺效果中都是可見的,前方的人留下的水滴雲清晰可見打噴嚏或咳嗽的人留下的水滴雲傳播力更強,但肯定的是,隻要有人呼吸,便會留下粒子。見下圖,圖像上的紅點代表最大的粒子這些粒子產生感染的可能性最高,但它們下降的速度也更快。但根據伯特·布洛肯教授Professor Bert Blocken的說法,當後麵的人穿過水滴雲時,這些粒子仍附著在衣服上。

 

 

從該建模中可見,如果兩人在風力較低的環境下並排跑步或散步,社交距離對兩人的影響較小。水滴雲將會留在兩人的身後。當兩人的位置在彼此的對角線上時,那麽水滴雲對於身處前麵的運動者的風險更小。當人們前後運動時,彼此會在共同形成氣流中,傳染風險是最大的, 

 

基於這些研究結果,科學家們建議,在同一方向的人在一條直線上行走至少應保持4.5米的距離,跑步和慢騎自行車應保持10米,快速騎自行車應是20米。此外, 如要超車,建議在不同的車道上進行,並仍保持足夠長的距離,例如騎自行車20米。

 

希望大家能將以上研究結果作為疫情期間的戶外活動安全距離參考,在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的同時,也保護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安全。

所有跟帖: 

我一直是這樣認為的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448 bytes) () 04/09/2020 postreply 20:54:46

現在最煩友好的人 -外鄉人- 給 外鄉人 發送悄悄話 外鄉人 的博客首頁 (292 bytes) () 04/10/2020 postreply 05:52:56

老遠看到,就繞道走 -甜酒甜- 給 甜酒甜 發送悄悄話 甜酒甜 的博客首頁 (177 bytes) () 04/10/2020 postreply 07:10:44

我開辟了新的荒涼跑步路線。不看距離,不用感風向,沒人就好。因為曾發現, 看不到的氣溶膠,偶爾能聞到 -虎嗅薔薇- 給 虎嗅薔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0/2020 postreply 06:37:25

是滴,隻要能聞到,就要躲避。實在躲不開的時候,就閉關+快速通過。 -TBz- 給 TBz 發送悄悄話 TBz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0 postreply 08:20:37

避開草地,小心tick, -willows- 給 willows 發送悄悄話 willows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0 postreply 13:05:12

是的,謝謝提醒 -虎嗅薔薇- 給 虎嗅薔薇 發送悄悄話 (0 bytes) () 04/11/2020 postreply 04:19:09

我小時候讀以動物為題材的書,都是這麽考慮,隻是動物為安全要去下風口:) -大文嚎- 給 大文嚎 發送悄悄話 大文嚎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4/10/2020 postreply 06:56:48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