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正式提出四個現代化

來源: 老生常談12 2021-03-03 07:08:14 [] [博客] [舊帖] [給我悄悄話] 本文已被閱讀: 次 (12478 bytes)

1960年1月19日,周恩來在接見參加全國民兵工作會議、全國體育工作會議的全體人員時強調:“把我們的國家建成工業、農業、科學文化和國防現代化的國家”的曆史任務。 2月23日,周恩來在讀《政治經濟學教科書》時發表談話, 明確提出“四個現代化”這個概念。

百度:

四個現代化即工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國防現代化、科學技術現代化。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1964年底到1965年初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並宣布:調整國民經濟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今後發展國民經濟的主要任務,是要在不太長的曆史時期內,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社會主義強國。

四個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1950年代至1960年代提出的國家戰略目標。1964年12月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周恩來根據毛澤東建議,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在二十世紀內,把中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實現四個現代化目標的“兩步走”設想。
第一步,用15年時間,建立一個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係和國民經濟體係,使中國工業大體接近世界先進水平;
第二步,力爭在二十世紀末,使中國工業走在世界前列,全麵實現農業、工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的現代化。
1979年12月6日,鄧小平在與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會談時,把四個現代化量化為,到二十世紀末,爭取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人均1000美元,實現小康水平。 鄧小平把這個目標稱為“中國式的四個現代化”,即“小康之家”。
四個現代化是建立在對“現代化”一詞的理解基礎之上的,而現代化主要是指現代以來一種社會和文化變遷的現象,其含義比較廣泛。在經濟學意義上,基本等同於工業化資本化,強調時間與空間的分離、貨幣的形成和專家係統的建立,以及這些機製背後的信任機製的建立 [1]  。而隨著人們對現代化弊端的反思,那種將現代化與發展和進步予以等同的看法是有問題的。現代化存在內在的弊端,如對環境資源的過度開發、資本對勞動的過度強勢等。有基於此,才有後現代理論的出現,才有強調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觀的提出。

所有跟帖: 

回答跟貼。 -老生常談12- 給 老生常談12 發送悄悄話 老生常談12 的博客首頁 (21867 bytes) () 03/03/2021 postreply 07:38:22

一五二五往後等等,一直沒閑著,真要說吃虧了的是農民。底子太薄,需要集中力量工業化 -通州河- 給 通州河 發送悄悄話 通州河 的博客首頁 (0 bytes) () 03/03/2021 postreply 07:51:44

請您先登陸,再發跟帖!

發現Adblock插件

如要繼續瀏覽
請支持本站 請務必在本站關閉/移除任何Adblock

關閉Adblock後 請點擊

請參考如何關閉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裝Adblock plus用戶請點擊瀏覽器圖標
選擇“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裝Adblock用戶請點擊圖標
選擇“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