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為什麽下館子後總瘋狂口渴?研究分析了8000道菜後找到了真相

為什麽下館子後總瘋狂口渴?研究分析了8000道菜後找到了真相

文章來源: 健康時報 於 2025-10-12 09:31:4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你有沒有發現,每次出去下館子,吃完飯後總是特別渴?吃的時候明明沒覺得菜有多鹹,可一回家就渴得不行。

真相其實遠比你想象的複雜。一項覆蓋全國192家餐廳、8131道暢銷菜的研究發現——你可能隻吃了一道菜,鈉攝入量就“爆表”了!

為什麽下館子後總瘋狂口渴?研究分析了8000道菜後找到了真相

健康時報資料圖

分析8000道菜後發現:一道菜鈉的攝入量就“爆表”了

下館子,飯店老板可能最舍得放的就是——鹽等調味料。2022年《營養學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調查了我國各地192家餐廳中8131道暢銷菜品中的鈉含量。結果發現一道菜就讓鈉的攝入量超標!

平均而言,一道菜肴幾乎是我國成年人每日推薦鈉的2.2倍。①而我們現在提倡“減鹽”的健康生活方式,其實本質也就是在減鈉。



研究截圖

? 一道菜,鈉的攝入量就“爆表”了。

調查中大部分的熱銷菜肴鈉含量都超過推薦。研究發現,74.9%的菜肴超過了我國成年人鈉的每日適宜攝入量(1500毫克);更關鍵的是,62.6%的菜品超過慢性病預防推薦上限(2000毫克)。

其中,每份菜(平均575.6克)含鈉3331毫克,相當於2.2倍推薦的我國成人每日適宜攝入量。①

鈉屬於強烈親水的物質,鈉離子在體內會“綁定”大量水分子,提高血液滲透壓,口渴感自然就來了。②

? 湯類,居然是鈉的“重災區”。

“湯類”是最大“重災區”,每100克含鈉高達687毫克;其次是冷菜,每100克含鈉528毫克;還有炒菜,每100克含鈉約481毫克。雖然主食和小吃相對較低,但由於分量較大,吃多了依然可能超標。

? 少鈉≠少放鹽,警惕“隱形鈉”。

許多人以為“少放點鹽”就能減鈉,其實想簡單了。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所有菜肴中,僅有17%左右的鈉來源於食物本身,而有83%的鈉來自調味品,包括鹽、醬油、味精、醬料等。



中國餐廳菜肴中的鈉來源。研究截圖,健康時報編譯

餐廳中常混用多種調味品,研究發現,約45%的菜用了三種,23%用了四種。而調味品種類越多,鈉含量就越高。

這也提醒我們,減鹽不能隻盯著“少放鹽”,更要警惕味精、醬油、複合調味料等“隱形鈉源”。

為什麽有些菜吃起來不鹹,卻是“鈉超標”?

營養師穀傳玲在其個人公眾號曾刊文介紹,大廚的“複合調味”會把鹹味悄悄藏起來。比如,甜與酸會削弱鹹味存在感,鮮味會讓鹹味更“順口”。

總之,這些搭配可以簡單總結為:

?? 甜+鹹:甜會跟鹹味“搶話筒”,讓大腦感知變弱,削弱鹹味存在感。

?? 酸+鹹:少量酸味可以“提鹹”,多了反而抑製鹹味。

?? 鮮+鹹:雞精味精裏的穀氨酸鈉,或醬油裏的各種增鮮物質,提升口味豐富度、圓潤度,讓人忽略鹹味。

?? 油+鹹:油脂讓鹹味更“滑”,不紮嘴。

?? 涼+鹹:涼菜或冰飲會把溫度降下去,讓鹹味不明顯。

?? 辣+鹹:辣味帶來的輕微“痛感”會分散注意力,讓鹹“不那麽顯眼”。③



健康時報資料圖

所以,糖醋裏脊、番茄炒蛋、酸辣湯、排骨湯……當時吃起來不鹹,但幾小時後,身體誠實發出報警——我好渴!

在外就餐減鹽,記住這幾點

1.點菜:優先選擇清淡做法

建議優先選擇清蒸、清燉、白灼、汆燙的菜品。

主食盡量少選擇加油、鹽、糖的,如蔥油餅、炒粉、炒麵等。除了吃米飯饅頭外,可以選一些清蒸水煮的五穀雜糧類的菜肴。

菜肴原材料本身鹹的可以少選,如菜品中含有鹵味、臘腸、火腿、鹹肉、醃菜這類重鹽加工品。

做法“遮”鹹的也要少選,比如甜酸類的,糖醋魚、糖醋排骨等,還有重油、油炸的菜肴也要少選。

此外,點菜的時候,可以備注一下“少油少鹽少糖”。

2.吃菜:吃前可涮一下水

對於口味偏重的菜肴,吃前可在熱水或溫開水中快速涮洗。比如,將食物夾起後浸入熱水中3~5秒,重複兩次,可減少表麵附著的油脂與調味料。

用餐時把菜夾到碗裏時,可以在碗邊瀝一下,減少附帶的湯汁。

最重要的記住:不喝菜湯,少用菜湯拌飯吃。



健康時報資料圖

3.餐後:多喝水適當運動

餐前餐後可以多喝水,或者吃一些高鉀果蔬,比如香蕉、橙子等,促進鈉排出體外。

此外,也可以適當地運動。運動過程中微微出汗,也有助於體內的鈉排出。

編輯:任璿

審核:魯洋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杜魯道赤裸上身"擁吻凱蒂佩芮"!直擊照曝光
川普對中祭100%關稅!加密貨幣市場血洗
她的公義,是她的罪證
“價格屠夫”比亞迪,降價也賣不動了?
哈瑪斯警告:隨時準備好"重新開戰",拒絕離開加薩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美貿易戰再度升溫,北京自認處強勢地位態度強硬
川普繼續追殺政敵 美媒:司法部擬提前起訴博爾頓
中國艦艇被拍到在此集結 疑似進入高度戰備狀態
諾獎得主暴論:AI已經有意識 它自己不知道而已
加州選民將決定美國命運 “2028或無法舉行大選了”
議長約翰遜在直播中遭兩黨選民輪番斥責 臉色蒼白…
美國ICE突襲升級,華人社群受衝擊
激怒川普課100%關稅?中國真正目的恐打錯算盤
TikTok分拆後新布局?傳「川普19歲帥兒」出任高層
貿易摩擦升級,再看稀土產業邏輯
中國老板趁十一長假跑路 設備搬空 員工上班傻眼
川普關稅威脅 消息一出 北京市民怎麽看?
中國稀土管製衝擊!三星台積電或須重建供應鏈
川普發文前 神秘“巨鯨”精準做空幣圈 30分鍾狂賺$2億
錫安教會在全國各地的近 30 名牧者同工相繼被拘留或失聯
特朗普威脅對中國加100%關稅,中方批評"雙重標準"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為什麽下館子後總瘋狂口渴?研究分析了8000道菜後找到了真相

健康時報 2025-10-12 09:31:46

你有沒有發現,每次出去下館子,吃完飯後總是特別渴?吃的時候明明沒覺得菜有多鹹,可一回家就渴得不行。

真相其實遠比你想象的複雜。一項覆蓋全國192家餐廳、8131道暢銷菜的研究發現——你可能隻吃了一道菜,鈉攝入量就“爆表”了!

為什麽下館子後總瘋狂口渴?研究分析了8000道菜後找到了真相

健康時報資料圖

分析8000道菜後發現:一道菜鈉的攝入量就“爆表”了

下館子,飯店老板可能最舍得放的就是——鹽等調味料。2022年《營養學雜誌》刊發的一項研究,調查了我國各地192家餐廳中8131道暢銷菜品中的鈉含量。結果發現一道菜就讓鈉的攝入量超標!

平均而言,一道菜肴幾乎是我國成年人每日推薦鈉的2.2倍。①而我們現在提倡“減鹽”的健康生活方式,其實本質也就是在減鈉。



研究截圖

? 一道菜,鈉的攝入量就“爆表”了。

調查中大部分的熱銷菜肴鈉含量都超過推薦。研究發現,74.9%的菜肴超過了我國成年人鈉的每日適宜攝入量(1500毫克);更關鍵的是,62.6%的菜品超過慢性病預防推薦上限(2000毫克)。

其中,每份菜(平均575.6克)含鈉3331毫克,相當於2.2倍推薦的我國成人每日適宜攝入量。①

鈉屬於強烈親水的物質,鈉離子在體內會“綁定”大量水分子,提高血液滲透壓,口渴感自然就來了。②

? 湯類,居然是鈉的“重災區”。

“湯類”是最大“重災區”,每100克含鈉高達687毫克;其次是冷菜,每100克含鈉528毫克;還有炒菜,每100克含鈉約481毫克。雖然主食和小吃相對較低,但由於分量較大,吃多了依然可能超標。

? 少鈉≠少放鹽,警惕“隱形鈉”。

許多人以為“少放點鹽”就能減鈉,其實想簡單了。研究進一步分析發現,所有菜肴中,僅有17%左右的鈉來源於食物本身,而有83%的鈉來自調味品,包括鹽、醬油、味精、醬料等。



中國餐廳菜肴中的鈉來源。研究截圖,健康時報編譯

餐廳中常混用多種調味品,研究發現,約45%的菜用了三種,23%用了四種。而調味品種類越多,鈉含量就越高。

這也提醒我們,減鹽不能隻盯著“少放鹽”,更要警惕味精、醬油、複合調味料等“隱形鈉源”。

為什麽有些菜吃起來不鹹,卻是“鈉超標”?

營養師穀傳玲在其個人公眾號曾刊文介紹,大廚的“複合調味”會把鹹味悄悄藏起來。比如,甜與酸會削弱鹹味存在感,鮮味會讓鹹味更“順口”。

總之,這些搭配可以簡單總結為:

?? 甜+鹹:甜會跟鹹味“搶話筒”,讓大腦感知變弱,削弱鹹味存在感。

?? 酸+鹹:少量酸味可以“提鹹”,多了反而抑製鹹味。

?? 鮮+鹹:雞精味精裏的穀氨酸鈉,或醬油裏的各種增鮮物質,提升口味豐富度、圓潤度,讓人忽略鹹味。

?? 油+鹹:油脂讓鹹味更“滑”,不紮嘴。

?? 涼+鹹:涼菜或冰飲會把溫度降下去,讓鹹味不明顯。

?? 辣+鹹:辣味帶來的輕微“痛感”會分散注意力,讓鹹“不那麽顯眼”。③



健康時報資料圖

所以,糖醋裏脊、番茄炒蛋、酸辣湯、排骨湯……當時吃起來不鹹,但幾小時後,身體誠實發出報警——我好渴!

在外就餐減鹽,記住這幾點

1.點菜:優先選擇清淡做法

建議優先選擇清蒸、清燉、白灼、汆燙的菜品。

主食盡量少選擇加油、鹽、糖的,如蔥油餅、炒粉、炒麵等。除了吃米飯饅頭外,可以選一些清蒸水煮的五穀雜糧類的菜肴。

菜肴原材料本身鹹的可以少選,如菜品中含有鹵味、臘腸、火腿、鹹肉、醃菜這類重鹽加工品。

做法“遮”鹹的也要少選,比如甜酸類的,糖醋魚、糖醋排骨等,還有重油、油炸的菜肴也要少選。

此外,點菜的時候,可以備注一下“少油少鹽少糖”。

2.吃菜:吃前可涮一下水

對於口味偏重的菜肴,吃前可在熱水或溫開水中快速涮洗。比如,將食物夾起後浸入熱水中3~5秒,重複兩次,可減少表麵附著的油脂與調味料。

用餐時把菜夾到碗裏時,可以在碗邊瀝一下,減少附帶的湯汁。

最重要的記住:不喝菜湯,少用菜湯拌飯吃。



健康時報資料圖

3.餐後:多喝水適當運動

餐前餐後可以多喝水,或者吃一些高鉀果蔬,比如香蕉、橙子等,促進鈉排出體外。

此外,也可以適當地運動。運動過程中微微出汗,也有助於體內的鈉排出。

編輯:任璿

審核:魯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