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被捕,印度“毒糖漿”已致20名兒童死亡
醫學界
2025-10-09 08:41:37
印度中央邦兒童服用“毒糖漿”死亡事件持續發酵,這些止咳糖漿的二甘醇含量超出安全限值近500倍。
印度警方已對此事展開調查。除監管漏洞外,更深層的問題或在於印度社會對止咳糖漿的過度依賴。
被稱為印度史上“最駭人聽聞的藥品安全事件”愈演愈烈。
據NDTV(新德裏電視台)、《印度時報》等當地媒體報道,截至10月8日,印度中央邦已有至少20名兒童因服用有毒止咳糖漿“Coldrif”而不幸死亡,還有多名兒童出現急性腎損傷乃至腎衰竭,目前正接受治療。
這款名為“Coldrif”的止咳糖漿被查出含有有毒工業溶劑二甘醇,且濃度高達48.6%。根據印度相關規定,這一成分被允許的上限是0.1%,超標近500倍。
目前,印度多地已禁止銷售這款止咳糖漿。另據NDTV今日(9日)報道,生產該產品的製藥公司負責人已被逮捕,他或被控犯有“藥品摻假罪”“過失殺人罪”以及“危害兒童安全罪”。
有專家警告稱,印度製藥行業正麵臨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
有毒物質超標近500倍
全印廣播電台官網網站“News On
Air”的消息稱,印度中央邦欽德瓦拉縣上報,近期兒童腎病病例不斷上升,已有6名兒童因此死亡。而經調查顯示,這些兒童均服用了Coldrif止咳糖漿。
Coldrif止咳糖漿是一款兒童用藥。說明書顯示,該藥用於緩解感冒和咳嗽症狀,包括發燒、流鼻涕、打噴嚏及咽喉痛等,成分包含馬來酸氯苯那敏、對乙酰氨基酚與鹽酸去氧腎上腺素。
其生產廠家是位於泰米爾納德邦的“Sresan製藥”。死亡事件曝光後,當地藥品監管部門對Coldrif止咳糖漿樣本進行了檢測。
10月2日,調查結果發布,Coldrif止咳糖漿判定存在摻假問題——樣本中被檢出含有二甘醇(DEG),且含有的二甘醇按質量體積比計算,濃度高達48.6%。
這一數字遠超正常標準,令人震驚。二甘醇是一種有毒化學物質,常用於製造防凍液、印刷油墨和膠水等。
作為一種工業溶劑,二甘醇常會被冒充藥用溶劑出現在液體藥品中,止咳糖漿是重災區。
人體攝入二甘醇後,可能對腎髒、肝髒和神經係統造成嚴重損害。初期症狀包括惡心、腹痛和尿量減少等,病情進展迅速時可引發急性腎衰竭、癲癇發作,甚至導致死亡。兒童群體更易受到影響,後果也往往更為嚴重。
自事件發生以來,相關死亡報道案例每天都在增長。據NDTV 10月8日報道,印度中央邦至少已有20名兒童因此死亡。
此外,NDTV還有消息指出,早在2023年,就有報告曾指出Coldrif止咳糖漿中不僅違規使用了禁用或嚴格管控的化學品,且用量超標,同時藥品標簽上還缺失法定必須標注的警示信息。
目前,Coldrif止咳糖漿的銷售、流通及庫存已被全麵禁止和查封,Sresan製藥公司生產的其他可疑糖漿也同步被禁。但是,該公司生產的一批Coldrif糖漿(批次SR-13,2025年5月生產)中,已有222瓶流入消費者手中,另有433瓶被查獲。
為應對“餘震”,印度多方對止咳糖漿的使用和銷售製定了新規。
印度中央政府發布公告,限製低齡兒童使用止咳糖漿;喀拉拉邦則規定,12歲以下兒童若無醫生處方,不得購買止咳糖漿;印度藥劑師協會也發出倡議,呼籲全國藥房停止向2歲以下嬰兒銷售止咳糖漿。
印度監管機構承認疏漏,“與醫生無關”
隻是一場感冒,卻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有毒糖漿為何能流入毫不知情的兒童家長手中,導致一場場悲劇?
印度最高藥品監管機構承認,藥品生產流程存在嚴重疏漏。
10月7日,印度中央藥品標準控製組織(CDSCO)發布公告,負責人拉吉夫·拉古萬希表示,對多家工廠的檢查發現,這些企業在使用原材料和活性成分生產藥品前,並未對每一批次的原材料及活性成分進行檢測——而這是印度藥品相關法律規定的強製性要求。
據路透社報道,世衛組織一名發言人稱:“世衛組織對這些進展表示深切擔憂,並著重指出……印度在本土銷售藥品的二甘醇(DEG)和乙二醇(EG)檢測方麵存在監管漏洞。”
再加上流通環節的疏漏,共同促成了這一致命連鎖事件。
“這一事件令人深感痛心,我們向受影響的家庭表示慰問。多家製藥公司早該被取締,市麵上也不應再流通多種違規複方藥品。”全印度醫學協會聯合會(FAIMA)首席讚助人羅漢.克裏希南在接受NDTV采訪時表示,該事件已表明,那些本應被禁用的複方藥品竟能輕易獲取。
他進一步補充道:“所有為這款藥品獲批開綠燈的人員都應受到嚴厲懲處。醫療健康領域存在的‘付費認證’體係問題亟待關注。”
據NDTV報道,當地警方將進一步擴大調查範圍,覆蓋整個供應鏈,包括化學品供應商、分銷商及醫藥代表,旨在揪出這一致命網絡中的每一個環節。
India
Today稱,中央邦政府已暫停兩名藥品檢查員及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一名副局長的職務,並對該邦藥品監管官進行了調職處理。
涉案兒科醫生普拉文.索尼因涉嫌玩忽職守已被逮捕,但此舉在印度醫界引發抗議,印度醫學協會(IMA)中央邦分會要求釋放該醫生,並威脅若訴求不被滿足,將發起全邦醫生無限期罷工。
印度醫學協會主席迪利普·巴努沙爾博士表示,在這一悲劇裏,製藥公司與印度政府藥品監管體係存在漏洞,不應將責任歸咎於醫生。
“為什麽要讓醫生承擔責任?”他質疑道,“索尼醫生開具的止咳糖漿是由當地公立醫院提供的。檢測政府供應藥品的純度並非醫生的職責,這一責任應由藥品監管機構和政府承擔。”
巴努沙爾博士表示,印度醫學協會已委派一個事實調查小組前往中央邦,調查該事件的具體情況。
印度“毒糖漿”不隻一家
不隻在中央邦,近期,印度拉賈斯坦邦也報告了多起與止咳糖漿相關的兒童死亡案例。
10月1日,NDTV報道,該邦已有2名兒童因服用Kayson製藥公司生產的止咳糖漿後死亡,另有至少10人患病。
5歲男孩尼蒂什出現咳嗽、感冒症狀,其父母將他送往社區衛生中心就診。醫生開具了這款止咳糖漿。
當晚十一點半,尼蒂什服用了該止咳糖漿;淩晨3點,其母親給他喂了一些水;到了第二天早上,尼蒂什就已經“怎麽都叫不醒”。家人將其緊急送往醫院,而醫院表示他已死亡。
尼蒂什的事件曝光後,一名在9月22日因服用同款止咳糖漿死亡的2歲男童的父母,才意識到孩子的真正死因。
另有一名3歲男孩在9月24日服用該止咳糖漿後出現不適。症狀出現後,男孩的母親找到為他開具該處方的醫生投訴。為了證明該糖漿安全,主治醫生當場服用一劑,還讓救護車司機也服了一劑。
服藥後,該醫生駕車前往外地,因感到困倦將車停在了路邊,隨後陷入昏迷。由於長時間聯係不上他,家人通過手機定位尋找,8小時後發現他在車內不省人事。而救護車司機在服藥3小時後也出現了嚴重症狀。
在兩名兒童死亡及多人患病的消息曝光後,印度拉賈斯坦邦政府已禁止該款止咳糖漿的22個批次銷售,並暫停其流通。醫療部門官員表示,自今年7月以來,拉賈斯坦邦已向患者發放了13.3萬瓶該款糖漿。
目前,據當地媒體最新報道,該止咳糖漿相關死亡已升至4人。
據BBC報道,止咳糖漿在印度呈現出過度濫用的趨勢。這一現象既源於印度基層醫療體係的薄弱——在印度農村,高達75%的基層診療由未經正規醫學培訓的“鄉村醫療從業者”負責,他們最信賴的“工具”便是糖漿。
同時,這也與家長的焦慮和醫學知識的缺失密切相關。報道強調,印度亟需針對止咳糖漿製定明確政策,並在全國範圍內向醫生和家長普及相關知識,以有效遏製濫用行為。
目前,Kayson製藥公司生產的止咳糖漿的致死原因還未明確披露。在印度,含有二甘醇的止咳糖漿並不隻Coldrif。
日前,印度古吉拉特邦發布公共警報稱,“Respifresh”與“RELIFE”兩款糖漿同樣含有二甘醇。
早在2022年,印度生產的含有二甘醇或乙二醇的止咳糖漿就曾在國際上造成軒然大波,岡比亞、烏茲別克斯坦和喀麥隆等國家因“毒糖漿”死亡的兒童超過140名。此後,印度規定,止咳糖漿出口前必須額外在政府指定實驗室接受另一輪檢測。
當時,印度的醫藥行業形象也因此受損。作為全球按產量計算的第三大藥品生產國,印度醫藥行業規模僅次於美國和中國,估值達500億美元,其中超半數產值來自出口業務。印度供應了美國市場40%的仿製藥,同時為許多非洲國家提供了超過90%的各類藥品。
而此次Coldrif止咳糖漿事件,暴露了印度國內的監管漏洞與執行力問題。
據NDTV報道,印度中央政府要求製藥企業必須取得GMP認證。然而,印度國內僅有72%的中小微(MSME)製藥企業獲得了該質量認證。本次涉事企業Srisan製藥公司就未取得GMP認證,卻仍在持續生產和銷售仿製藥。
對此,有公共衛生專家警告稱,曾被譽為“世界藥房”的印度藥品生產體係,其公信力正麵臨信任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