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法學生小陳(化名)分享了自己在上海一日料店就餐後食物中毒,並用時一年成功維權,獲賠5000元的經曆。
小陳維權帖。圖/社交平台截圖
據上海市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民事調解書,原告於2024年5月30日從倫敦飛回上海,當天晚9點左右在被告處就餐,並向被告支付了餐費
85元。原告次日早上開始高燒、呼吸困難、嘔吐、腹瀉,後至上海市東方醫院就診。
小陳向九派新聞回憶當時的經曆,“到護士台的時候,我已經雙腿發軟,兩眼發昏,基本上是半暈過去了。護士也嚇了一跳,給我專門喊了個護工,用輪椅推我完成了所有的檢查流程。當時我難受得沒有辦法說。”
小陳自述,回國後自己沒有吃過別的東西。前麵兩頓是飛機餐,“檢查結果是細菌超標、食物中毒,那隻可能是這家日料店的問題。”
隨後,小陳聯係商家進行溝通,希望獲得賠償,而在交流過程中,商家始終推卸責任,否認自身的食品安全問題。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身為法學生的小陳搜索相關法律,並且開始了為期一年的維權。
“我的每個環節都有留下證據,也留樣了嘔吐物與排泄物。我的維權是為了爭一口氣。商家當時說,給我賠償是出於人道主義,我覺得這話實在有點侮辱人,而且我始終沒有等來一個道歉。”
在維權的過程中,小陳還收到過同樣在該店就餐後腹瀉的顧客的私信,講述自己的經曆。據查,大眾點評平台中,該門店有多條評論稱食用該店料理後腹瀉,時間跨度為2023年到2025年。小陳說:“這證明,這個商家這麽長時間以來一直都沒有整改。”
平台差評。圖/網絡截圖
調解書顯示,經原告投訴並由有關部門協調處理,雙方未能就原告賠償事宜達成一致意見,故原告訴至法院。經法院主持調解,當事人自願達成協議。
小陳表示,盡管維權過程花費了不少,最終實際到手的錢並不多,但做這件事並不是為了錢,“食品安全是一個很大的民生問題。我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吃了都會這樣。我難以想象,如果那天吃的是小孩兒或老人會成什麽樣。我的維權不僅僅是為了自己,更是希望未來大家不會遇到類似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