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人和人之間的精力差別大到離譜!是天生的還是因為運動?

人和人之間的精力差別大到離譜!是天生的還是因為運動?

文章來源: 科普中國 於 2025-09-14 18:52:5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人和人之間的精力差別,有時候大到離譜: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後隻想躺著緩緩,看綜藝都覺得累,也有人還能去做運動、學編程、做兼職……

人和人之間的精力差別大到離譜!是天生的還是因為運動?



評論區留言丨豆瓣截圖

在這些差距當中,運動量的分別更是離譜,精力好的人可以每天鍛煉一兩個小時,精力差的勉強支撐到下班回家就一躺難起了。

至於拉開精力差距的原因,一種說法是每個人體質不同,天生精力好的人才有可能上完班還去運動,精力差的運動後隻會更累,差距無法縮短;另一種是多運動精力會變好,容易疲勞是因為缺乏鍛煉。哪種才是正確的?

太長不看版

·精力差別有一小半來自遺傳因素

·剩餘多半來自疾病、藥物、生活和工作狀態等

·運動幫助改善精力,特別是疲勞感明顯時

·適當運動“提神”,不恰當反而“減命”

拉開精力差距的原因很多

小半先天,多半後天

所謂“精力差”可以指向很多種含義,這裏主要指麵對同等的工作生活壓力時,比多數人完成任務更費力、容易感覺困倦或疲勞、更渴望休息,並且不樂於繼續進行體力或腦力活動。認為自己符合精力差標準的人很多,研究數據顯示,20% 成年人有過持續一個月以上的疲勞感覺。

精力不如別人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先天的。雙胞胎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兩人之間的精力差別明顯低於異卵雙胞胎,由於兩種雙胞胎的成長環境類似,區別隻在於同卵雙胞胎的基因更相近,所以遺傳因素是人和人之間精力有差別的原因之一。

至於精力有多大比例是“天注定”,目前研究結果顯示 6%~50%的差別可以用遺傳因素解釋。一項關於 1777 對雙胞胎的研究數據顯示,人與人之間的疲勞感差異 38% 來自遺傳因素,剩餘 62% 來自環境影響。

作為一種遺傳標記,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也與精力相關,近年一項研究統計了超過 10 萬人兩周內的疲勞水平,發現常見的 SNP 可以解釋 8.4% 的疲勞差異(該研究主要基於歐洲數據)。對於疲勞症狀很嚴重的人群,雙胞胎研究顯示遺傳因素的影響可占到 30%~50% 。

這意味著,完全複製別人的日程表是不可行的,即使你把運動和睡眠等等調整到跟 TA 一模一樣,可能還是會支撐不了 TA 的一天或者仍有精力無處釋放。

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對同卵雙胞胎,精力水平也可能出現很大差別,這部分差異主要來自後天環境和狀態影響。在身體和心理健康方麵,精力受到很多疾病的影響,包括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睡眠呼吸暫停、抑鬱症及焦慮症等。疲勞和精力不足的感覺也是某些藥物的常見副作用,比如治療精神心理疾病或惡性腫瘤的藥物等。

最後,精力水平還與生活工作狀態密切相關。比如,一個人坐車 2 小時去上班,到公司發現當月指標似乎完不成了,邊趕進度邊抽了一包煙,中午胡亂吃個泡麵,下午繼續坐著辦公,下班後趕去照顧生病的家人,晚上到家喝半瓶酒躺到床上,算一算隻剩五個小時睡眠時間。這樣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精力自然會變差,即使有了空閑時間也隻想休息。

上麵這些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共同決定著一個人承受多少壓力時會開始感覺疲勞,以及有多疲勞。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最影響精力的問題不一樣,能夠達到的最佳精力水平也有差距。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運動幫助改善精力

特別是在疲勞感明顯時

在影響精力的生活習慣當中,精力與運動的相關性已經得到研究證實,相對於經常運動的同齡人,運動不足的成年人感覺疲勞的可能性增加了 64%。至於兩者的因果關係,其實是相互作用的,精力充足的人更有可能去運動,後天的鍛煉通常也可以改善精力。

對於慢性疾病伴隨的疲勞,有大量研究顯示適量運動可以減輕疲勞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比如心力衰竭、惡性腫瘤及抑鬱症等。

但在健康人中,運動對疲勞作用的研究結論並不一致。多數研究結果支持運動降低疲勞感,也有研究沒發現變化或發現運動後疲勞感反而增加,這可能跟參與者此前疲勞感和運動量低,運動的方式、量和強度不適合,研究持續時間短有關係。

其中一項研究專注於長期感覺疲勞的年輕人,發現 6 周規律運動可明顯降低疲勞感。這項試驗的參與者共 36 人,年齡在 18~35 歲之間,他們平時運動少、沒有明顯的身體和心理疾病。這些疲勞的健康人被隨機分為三組,中等強度組每周運動 3 次,每次以中等強度騎單車 20 分鍾,低強度組騎車強度稍低,對照組在單車上坐同等時間。除此之外,他們平時依然不運動。6 周之後,中等強度組的心肺功能優於低強度組,但疲勞感沒有明顯減輕,低強度組的疲勞感評分則降低了 65%,而且隨著運動周數增加,疲勞感在 6 周間持續降低。

於是,研究者認為,運動對長期疲勞的健康年輕人有幫助,低強度比中等強度運動減輕疲勞感的效果更好,原因可能是對於已經感到精力差的人,中等強度運動實在太累了。這與提供給普通人的建議相反:各權威運動指南均推薦強度至少應達到中等,這樣改善身心健康的效果明顯優於低強度運動。

當然,這項研究中的受試者平時很少運動,鍛煉也隻持續了 6 周,也許他們經過更長時間的適應後,提高運動強度和量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疲勞效果。

除了增加運動,還有些研究利用停止運動顯示出其改善精力的作用,比如健康年輕人長期臥床後疲勞感增加,以及規律運動的健康人完全停止運動幾天或幾周後會感覺更加疲勞。

以上是長期規律運動對精力的影響,其實適當的單次運動也可以立即增加活力,特別是持續 20~40 分鍾的中低強度運動。在上班前或午休時做些簡單的運動,也許不會侵占你用於工作的精力,而是幫助集中注意力、避免在之後幾小時內犯困。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運動恰當“提神”,不恰當“減命”

目前,運動可以改善精力的結論比較確定,但具體作用機製存在多種可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明確。其中,最直接的解釋是規律運動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從而讓人能承受更多壓力、不容易疲勞,但這不能解釋所有精力變化。近年,研究者還提出過關於身體能量代謝、炎症水平及心理調節等假說。

如果你想通過運動改善精力,可以在考慮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目前的運動習慣、體能水平、疲勞感來製定方案。

之前幾乎不運動、長期感覺疲勞的人,可以從小量開始嚐試低強度的運動[心率低於( 220-年齡)×60%] ,這樣既能用運動“提神”,又不會因為運動太過疲勞。對於平時有運動習慣、疲勞感不強的人,中等強度運動的效果可能優於低強度運動[心率在(220-年齡)× 60%~85% 之間]。如果沒有做過力量訓練,將有氧運動替換為力量訓練或者兩者結合,也許會感覺精力更好。

當然,運動也是有限度的,對於久坐不動的人,增加運動後通常精力會變好。但已經運動很多的人繼續加量,精力無法繼續提高,反而可能變差。

另外,讓人感覺疲勞的原因非常多,雖然多運動可以改善很多人的精力,但有些情況下,解決那些最耗費精力的問題才是關鍵。因此,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容易疲勞時,可以先找一找原因:

1. 工作學習上是否出現了特別耗費精力的事情,如換工作、新晉升、指標完不成、人際關係緊張或麵臨大考;

2. 生活裏是否新增壓力,如親人生病、通勤時間變長;

3. 近期的特別事件,如即將結婚、家庭成員新增或減少;

4. 身體及心理健康問題、某些治療的副作用;

5. 睡眠、飲食和運動方麵的變化,如睡眠減少、吸煙飲酒增多、運動不足或過多。

如果壓力本身無法釋放,睡眠和飲食都不充足,這時強行運動可能耗費了精力卻沒有“回血”的作用,反而更沒精神,甚至造成健康情況惡化或猝死。

每個人的精力天生有一定差別,不必強迫自己複製別人超滿的日程表,但逐漸增加一些運動也許不會讓你更加疲勞,反而可以有精力麵對更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柯克刺殺案重大進展!22歲槍手「可能動機」曝光
AI行業50萬年薪也招不到人,普通人轉行卻被割韭菜
默多克1590億爭產,鄧文迪成最大贏家
痛定憶國湧,魂牽魄動心潮湧
尼泊爾示威增至72死,臨時女總理承諾"6個月交棒"終止貪腐




24小時討論排行

轉發柯克2年前發言後 大學教授因“不當言論”被解雇
解放軍殺氣騰騰:“定要把勝利的旗幟插在寶島上”
猶他州長怒噴社交媒體:這些平台是毒瘤 算法太邪惡!
貝森特:如歐洲不先行動 美方不對中國加征俄油關稅
對美施壓?中國對輝達啟動反壟斷調查
紐約時報:特朗普正在模仿中國模式,這糟透了
福克斯主持人公開喊“遊民應被處死” 遭出征道歉
重大進展!柯克案凶嫌與跨性別伴侶同居 相貌首曝光
中國“大一統”罪人:他讓越南徹底脫離華夏版圖
美航 達美 聯航宣布:對柯克案發不當言論員工全數停職
柯克案嫌犯熱愛獸迷文化 跨性別伴侶曾讚揚拜登
柯克之死掀反共圈亂鬥 知名大V遭檢舉 恐吊銷簽證
第四次,消息稱特朗普將再次給予TikTok寬限期
美國罕見提“台灣未定論” 批中國刻意扭曲二戰文件
卡塔爾打不過以色列,以色列殺不完哈馬斯
“對兩黨均感失望” 柯克案嫌犯政治傾向“成謎”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人和人之間的精力差別大到離譜!是天生的還是因為運動?

科普中國 2025-09-14 18:52:58

人和人之間的精力差別,有時候大到離譜:同是朝九晚五,有人下班後隻想躺著緩緩,看綜藝都覺得累,也有人還能去做運動、學編程、做兼職……

人和人之間的精力差別大到離譜!是天生的還是因為運動?



評論區留言丨豆瓣截圖

在這些差距當中,運動量的分別更是離譜,精力好的人可以每天鍛煉一兩個小時,精力差的勉強支撐到下班回家就一躺難起了。

至於拉開精力差距的原因,一種說法是每個人體質不同,天生精力好的人才有可能上完班還去運動,精力差的運動後隻會更累,差距無法縮短;另一種是多運動精力會變好,容易疲勞是因為缺乏鍛煉。哪種才是正確的?

太長不看版

·精力差別有一小半來自遺傳因素

·剩餘多半來自疾病、藥物、生活和工作狀態等

·運動幫助改善精力,特別是疲勞感明顯時

·適當運動“提神”,不恰當反而“減命”

拉開精力差距的原因很多

小半先天,多半後天

所謂“精力差”可以指向很多種含義,這裏主要指麵對同等的工作生活壓力時,比多數人完成任務更費力、容易感覺困倦或疲勞、更渴望休息,並且不樂於繼續進行體力或腦力活動。認為自己符合精力差標準的人很多,研究數據顯示,20% 成年人有過持續一個月以上的疲勞感覺。

精力不如別人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先天的。雙胞胎研究顯示,同卵雙胞胎兩人之間的精力差別明顯低於異卵雙胞胎,由於兩種雙胞胎的成長環境類似,區別隻在於同卵雙胞胎的基因更相近,所以遺傳因素是人和人之間精力有差別的原因之一。

至於精力有多大比例是“天注定”,目前研究結果顯示 6%~50%的差別可以用遺傳因素解釋。一項關於 1777 對雙胞胎的研究數據顯示,人與人之間的疲勞感差異 38% 來自遺傳因素,剩餘 62% 來自環境影響。

作為一種遺傳標記,單核苷酸多態性(SNP)也與精力相關,近年一項研究統計了超過 10 萬人兩周內的疲勞水平,發現常見的 SNP 可以解釋 8.4% 的疲勞差異(該研究主要基於歐洲數據)。對於疲勞症狀很嚴重的人群,雙胞胎研究顯示遺傳因素的影響可占到 30%~50% 。

這意味著,完全複製別人的日程表是不可行的,即使你把運動和睡眠等等調整到跟 TA 一模一樣,可能還是會支撐不了 TA 的一天或者仍有精力無處釋放。

即使是基因非常接近的一對同卵雙胞胎,精力水平也可能出現很大差別,這部分差異主要來自後天環境和狀態影響。在身體和心理健康方麵,精力受到很多疾病的影響,包括心腦血管病、惡性腫瘤、甲狀腺功能減退、貧血、睡眠呼吸暫停、抑鬱症及焦慮症等。疲勞和精力不足的感覺也是某些藥物的常見副作用,比如治療精神心理疾病或惡性腫瘤的藥物等。

最後,精力水平還與生活工作狀態密切相關。比如,一個人坐車 2 小時去上班,到公司發現當月指標似乎完不成了,邊趕進度邊抽了一包煙,中午胡亂吃個泡麵,下午繼續坐著辦公,下班後趕去照顧生病的家人,晚上到家喝半瓶酒躺到床上,算一算隻剩五個小時睡眠時間。這樣的狀態持續一段時間,精力自然會變差,即使有了空閑時間也隻想休息。

上麵這些先天和後天的因素,共同決定著一個人承受多少壓力時會開始感覺疲勞,以及有多疲勞。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最影響精力的問題不一樣,能夠達到的最佳精力水平也有差距。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運動幫助改善精力

特別是在疲勞感明顯時

在影響精力的生活習慣當中,精力與運動的相關性已經得到研究證實,相對於經常運動的同齡人,運動不足的成年人感覺疲勞的可能性增加了 64%。至於兩者的因果關係,其實是相互作用的,精力充足的人更有可能去運動,後天的鍛煉通常也可以改善精力。

對於慢性疾病伴隨的疲勞,有大量研究顯示適量運動可以減輕疲勞症狀,提高生活質量,比如心力衰竭、惡性腫瘤及抑鬱症等。

但在健康人中,運動對疲勞作用的研究結論並不一致。多數研究結果支持運動降低疲勞感,也有研究沒發現變化或發現運動後疲勞感反而增加,這可能跟參與者此前疲勞感和運動量低,運動的方式、量和強度不適合,研究持續時間短有關係。

其中一項研究專注於長期感覺疲勞的年輕人,發現 6 周規律運動可明顯降低疲勞感。這項試驗的參與者共 36 人,年齡在 18~35 歲之間,他們平時運動少、沒有明顯的身體和心理疾病。這些疲勞的健康人被隨機分為三組,中等強度組每周運動 3 次,每次以中等強度騎單車 20 分鍾,低強度組騎車強度稍低,對照組在單車上坐同等時間。除此之外,他們平時依然不運動。6 周之後,中等強度組的心肺功能優於低強度組,但疲勞感沒有明顯減輕,低強度組的疲勞感評分則降低了 65%,而且隨著運動周數增加,疲勞感在 6 周間持續降低。

於是,研究者認為,運動對長期疲勞的健康年輕人有幫助,低強度比中等強度運動減輕疲勞感的效果更好,原因可能是對於已經感到精力差的人,中等強度運動實在太累了。這與提供給普通人的建議相反:各權威運動指南均推薦強度至少應達到中等,這樣改善身心健康的效果明顯優於低強度運動。

當然,這項研究中的受試者平時很少運動,鍛煉也隻持續了 6 周,也許他們經過更長時間的適應後,提高運動強度和量可以得到更好的改善疲勞效果。

除了增加運動,還有些研究利用停止運動顯示出其改善精力的作用,比如健康年輕人長期臥床後疲勞感增加,以及規律運動的健康人完全停止運動幾天或幾周後會感覺更加疲勞。

以上是長期規律運動對精力的影響,其實適當的單次運動也可以立即增加活力,特別是持續 20~40 分鍾的中低強度運動。在上班前或午休時做些簡單的運動,也許不會侵占你用於工作的精力,而是幫助集中注意力、避免在之後幾小時內犯困。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運動恰當“提神”,不恰當“減命”

目前,運動可以改善精力的結論比較確定,但具體作用機製存在多種可能,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明確。其中,最直接的解釋是規律運動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力量,從而讓人能承受更多壓力、不容易疲勞,但這不能解釋所有精力變化。近年,研究者還提出過關於身體能量代謝、炎症水平及心理調節等假說。

如果你想通過運動改善精力,可以在考慮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前提下,根據自己目前的運動習慣、體能水平、疲勞感來製定方案。

之前幾乎不運動、長期感覺疲勞的人,可以從小量開始嚐試低強度的運動[心率低於( 220-年齡)×60%] ,這樣既能用運動“提神”,又不會因為運動太過疲勞。對於平時有運動習慣、疲勞感不強的人,中等強度運動的效果可能優於低強度運動[心率在(220-年齡)× 60%~85% 之間]。如果沒有做過力量訓練,將有氧運動替換為力量訓練或者兩者結合,也許會感覺精力更好。

當然,運動也是有限度的,對於久坐不動的人,增加運動後通常精力會變好。但已經運動很多的人繼續加量,精力無法繼續提高,反而可能變差。

另外,讓人感覺疲勞的原因非常多,雖然多運動可以改善很多人的精力,但有些情況下,解決那些最耗費精力的問題才是關鍵。因此,發現自己比以前更容易疲勞時,可以先找一找原因:

1. 工作學習上是否出現了特別耗費精力的事情,如換工作、新晉升、指標完不成、人際關係緊張或麵臨大考;

2. 生活裏是否新增壓力,如親人生病、通勤時間變長;

3. 近期的特別事件,如即將結婚、家庭成員新增或減少;

4. 身體及心理健康問題、某些治療的副作用;

5. 睡眠、飲食和運動方麵的變化,如睡眠減少、吸煙飲酒增多、運動不足或過多。

如果壓力本身無法釋放,睡眠和飲食都不充足,這時強行運動可能耗費了精力卻沒有“回血”的作用,反而更沒精神,甚至造成健康情況惡化或猝死。

每個人的精力天生有一定差別,不必強迫自己複製別人超滿的日程表,但逐漸增加一些運動也許不會讓你更加疲勞,反而可以有精力麵對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