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貪汙3.5億的曲婉婷,被騙錢分手想回國
代軍哥哥
2025-09-14 10:14:02
"想念東北大街上的烤冷麵香氣,冬天踩在雪地裏的咯吱聲,還有校門口賣糖葫蘆的大爺。"2025 年 9
月,久居加拿大的曲婉婷在外網社交平台上的這條留言,再次將自己推上輿論風口浪尖。這位曾憑借《在我的歌聲裏》紅遍中國的歌手,十多年來始終無法擺脫母親張明傑貪汙案的陰影。如今,隨著她感情破裂、錢財被騙、生活質量急劇下降,"想回國"
的表態引發了公眾關於 "善惡有報" 的激烈討論。
母親的陰影:3.5
億貪汙案的沉重遺產
曲婉婷的人生軌跡與母親張明傑的貪腐案件緊密相連。2014
年,時任哈爾濱市城鎮化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的張明傑因涉嫌貪汙、受賄與濫用職權罪被調查,案件曝光後引發軒然大波。經查,張明傑將價值
23 億的國企土地以 6160 萬賤賣給關聯公司,再虛構項目騙走 3.5
億征地款,直接導致數百戶家庭陷入困境,有人至今住在漏風的棚改房裏,老伴生病都沒錢醫治。
2021 年,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以受賄罪、濫用職權罪一審判處張明傑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並處沒收個人全部財產。2022
年,黑龍江省高級人民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中紀委網站曾嚴厲批評:"腐敗分子攫取不義之財滿足子女奢靡生活",直指張明傑用貪汙款支持曲婉婷在海外的奢華生活。
案發時,曲婉婷正在北京籌備個人演唱會,得知消息後連夜取消所有行程,乘坐最早一班航班飛往加拿大,此後十多年再也沒有踏上中國領土。更令人爭議的是,她不僅沒有反思母親的行為,反而多次在社交平台稱母親是
"為家庭犧牲的英雄",堅稱 "她沒有錯",這些言論徹底激怒了公眾。
從雲端跌落:海外生活的十年劇變
初到加拿大的曲婉婷過著常人難以想象的奢華生活。她居住在張明傑早年購置的價值約 2000
萬人民幣的溫哥華豪宅中,出門豪車接送,甚至乘坐直升機觀光,身邊時常有小鮮肉陪伴。母親轉移到國外的贓款讓她可以毫無顧忌地揮霍,坐大遊輪環遊世界,在華人圈子裏維持著紅火歌手的形象。
然而,隨著母親案件細節的曝光和國內輿論的發酵,曲婉婷的事業開始下滑。在國內演出全部叫停,品牌連夜撤約,連春晚重播都剪掉了她的鏡頭。試圖在北美重啟事業的她也屢屢碰壁,演出場地從體育館縮到酒吧,台下觀眾寥寥無幾。
經濟狀況的惡化成為壓垮她的最後一根稻草。2025
年的曲婉婷已從豪宅搬到小型公寓,後來甚至隻能居住在加拿大的普通平房。有華人網友在溫哥華超市偶遇她時,發現她穿著寬鬆衛衣,戴著口罩,獨自購買素食食材,身邊僅有一位保姆陪同,與昔日風光判若兩人。她的社交平台內容也從光鮮亮麗的生活照,變成了獨自在花園散步的落寞身影,配文多是
"孤獨"" 迷茫 " 這類消極詞匯。
感情騙局:鏡花水月的
"市長夫人" 夢
曲婉婷的感情生活同樣充滿波折。她與前溫哥華市長在一場音樂會上相識,當時對方還是副市長。交往期間,曲婉婷不僅公開以 "市長夫人"
自居,還動用大量資金幫助男友打點,助其成功當選市長。她曾一度以為結婚是板上釘釘的事,卻沒意識到這段關係從一開始就摻雜著利益算計。
母親案件宣判後,這位 "市長男友" 迅速暴露真麵目。他不僅堅決與曲婉婷分手,還卷走了兩人共同賬戶裏的
"生活費",隨後很快與一位韓國女子公開戀情。更絕情的是,他警告曲婉婷不得再騷擾他,否則將采取法律手段。這場感情騙局讓本就經濟拮據的曲婉婷雪上加霜,也讓她深刻體會到人情冷暖。
分手後的曲婉婷很長一段時間閉門不出,社交平台停更半年。有報道稱,她曾在溫哥華小鎮上散步時忍不住哭泣,感歎自己人生悲慘。然而,這樣的遭遇並未換來公眾同情,反而被認為是
"善惡到頭終有報" 的印證。
輿論漩渦:"想家"
背後的爭議
2025 年曲婉婷頻繁表達的思鄉之情,引發了比以往更激烈的輿論爭議。她在外網發布加拿大落日照片配文
"想念",在網友詢問後詳細描述了對東北老家的懷念:"聽到《鬆花江上》的時候,眼淚一下子就下來了,特別想家"。隨後又發布哈爾濱雪景照片,配文
"小時候的冬天"。
這些內容很快被截圖轉發到國內社交平台,# 曲婉婷說想念東北 #的話題短時間內閱讀量超 2 億。支持者認為
"思鄉是人之常情,不能因母親的錯否定她的情感",但更多網友則尖銳指出:"她享受的優渥生活,是建立在數百家庭下崗的痛苦之上,這種思鄉顯得虛偽"。
網友的憤怒並非沒有緣由。曲婉婷在國外瀟灑十年間從未公開表達過思鄉之情,直到生活落魄才開始 "懷念"
家鄉,這被普遍認為是想回國撈金的鋪墊。更令人憤慨的是,她一邊訴說孤獨,一邊卻始終拒絕退還母親的貪汙款項。有網友一針見血地指出:"你母親的贓款養大了你,隻要還錢,你媽就能減刑!"
但曲婉婷不僅堅稱 "沒用過母親一分錢",還在名下兩套涉贓款房產被法拍後仍無動於衷。
歸途漫漫:法律障礙與道德困境
曲婉婷 "想回國" 的願望麵臨著多重現實阻礙。法律層麵,中紀委早已明確表態
"境外不是法外之地",若她回國,可能麵臨贓款追繳甚至法律追責。事實上,張明傑案的關鍵證人魏奇曾外逃加拿大,2021
年回國投案後才推動案件進展,這一先例也讓曲婉婷對回國心存忌憚。
道德層麵的壓力更為沉重。那些被張明傑害得家破人亡的家庭至今未能得到合理補償,網友普遍認為曲婉婷沒有資格談思鄉,"先把錢還了再哭"
成為評論區的主流聲音。有人直言:"隻要她敢回來,那些被他們家害得家破人亡的人不會輕易放過她"。這種強烈的公眾情緒意味著,即使曲婉婷克服法律障礙回國,也將麵臨巨大的輿論壓力。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曲婉婷曾多次解釋不回國是因 "國內惡意大"" 不知如何呼吸
"。如今生活困頓之際又表達思鄉之情,這種前後矛盾的態度讓公眾難以信服。正如評論所言:"
她若真想回國,唯一可行的劇本是先道歉,再慢慢掙錢賠償,哪怕每月還幾千,也比喊口號強 ",但她至今未邁出這一步。
結語:善惡終有報的現實注解
曲婉婷的人生軌跡成為 "善惡終有報"
這句老話的現實注解。她曾享受母親貪汙帶來的奢華生活,對受害者的苦難視而不見;如今在異國他鄉嚐盡孤獨落魄,才想起家鄉的溫暖。這種遲到的
"思鄉" 無法換來公眾的原諒,因為那些被毀掉的家庭再也回不到過去,那些下崗工人失去的生計和尊嚴無法用一句 "想念" 來彌補。
法律已經對張明傑的罪行作出了公正判決,但貪汙造成的社會創傷仍在愈合中。曲婉婷若真有意彌補,不應隻停留在社交平台的情感表達,而應拿出實際行動配合贓款追繳,向受害者真誠道歉。唯有如此,她才能真正走出母親陰影下的人生困境,否則,無論在國外漂泊還是回國麵對,都將難以擺脫良心的譴責和公眾的質疑。正義或許會遲到,但絕不會缺席,這不僅是對腐敗分子的警示,也是對每個受益於不義之財者的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