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毛毛
監製 - 她姐
舒淇,泣不成聲。
9月4號,舒淇執導的首部電影《女孩》,在威尼斯電影節公映。
放映完畢,她起身麵向觀眾,忍不住流淚。掌聲響了很久,她也哭了很久。

但這次大家都說,她是因為幸福而流淚。
成為導演這條路,舒淇走了14年。她幾乎是從廢墟裏成長起來的一朵花,身上還帶著青春期時留下的疤痕。
《女孩》幾乎是舒淇童年的翻版,她說童年時期的傷痕已經愈合,但並不代表消失:“那些黑暗的日子幾乎成了隱形的傷疤,一旦浮現,全身都會有令人毛骨悚然的不適。如果嚴重,我會陷入黑暗。”
但這不僅僅是在複述舒淇的過去,她希望能給人希望,安慰到身處困境的人。
從輟學少女到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入圍導演,49歲的舒淇,還在野蠻生長。
故事從千禧年開始
“經過菜市場,不到10米的距離,就是那座曼波橋。”
拍攝《女孩》時,舒淇在采景地預演要開拍的橋段,走著走著,她發現近在咫尺的那座橋,就是2001年她主演電影《千禧曼波》裏的曼波橋。

上圖為《女孩》,下圖為《千禧曼波》
“當時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好神奇,無形之中,這是我和侯導的一個連接。”
在幾乎所有舒淇的采訪中,“侯導”是許多記者包括舒淇本人不斷提到的一個人。
關於“為什麽要當導演”的問題,舒淇總是會從《千禧曼波》講起,從侯孝賢講起。
2001年《千禧曼波》上映,25歲的舒淇從夜晚的曼波橋走到戛納的紅毯上,那是她第一次站在國際舞台上,身邊站著導演侯孝賢。
4年後,舒淇拿到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4年後,她再次出現在戛納電影節、金馬獎晚會、亞洲電影大獎晚會。每一次,身邊站著的,依舊是侯孝賢。

舒淇和侯孝賢(舒淇右側)
最初,他隻是在電視上瞥見了舒淇的廣告,就被這個女孩身上自在、不做作的氣質所吸引。
侯孝賢為舒淇設計的角色,似乎都在圍繞她本人的氣質而展開:“我通常是先有演員,再決定劇本的開始。”
有時候,舒淇不必刻意表演,她自然流露就好。

侯孝賢說舒淇本身就像聶隱娘
舒淇出道之初的故事,人盡皆知,她被騙著拍豔照,又拍過三級片,進入電影行業時,雖然和張國榮搭檔出演《色情男女》,但她的角色也隻是承擔了漂亮無腦的功能,主要襯托出男主角因生活所迫走上拍三級片的道路。
在侯孝賢的電影裏,她依舊可以是藝妓、是出賣色相為男友賺錢的女孩,但她的迷茫、無措以及無法逃離都有來處,她是主角,可以娓娓道來為何會有衝動和不理智。這些細膩的情感展現,敲開了當時處在千禧年,興奮又迷茫的年輕人的心。

那之後,沒人再在意舒淇是否是“豔星出道”,電影業界內的老板和導演們,開始爭搶演員舒淇。
成名後,她還是會和侯孝賢保持聯係。2011年的某一天,她正訴說著關於表演的疑慮,侯孝賢突然問她:“你想當導演嗎?”
舒淇震驚,隻覺得完全不可能。侯孝賢接著問:“如果你不嚐試,你怎麽會知道?”
兩年後,當舒淇再次成為侯孝賢的女主角時,兩年前有關做導演的對話似乎還沒結束,他又問舒淇:“準備好當導演了嗎?”
舒淇正色道:“你真的認為我能做到嗎?”侯孝賢說:“是的,你可以自己寫,從你最想說的話開始。”
從那天起,舒淇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創作,她要寫一個故事,一個她最了解的故事——她的童年。

舒淇在《女孩》片場
但創作總被擱置。她寫作不順利,經常推翻又重寫,每次見到侯孝賢,他都會問:“寫得怎麽樣了?”他從不會輕視一個不知道怎麽拍電影的菜鳥,他會和舒淇討論海明威,討論如何用一小部分的展現,就能撼動人心。
期間,舒淇嚐試過找過更專業的人寫劇本,但他們總有一些商業的、文藝的想法,都不是她想要的,兜兜轉轉,她還是決定自己寫。
《女孩》的劇本她寫了十幾年,期間,她已經成為歐洲三大電影節評委,是電影圈裏“權威”的存在。但自己的劇本,卻始終沒有結尾。
最終,舒淇決定推自己一把。
2023年,舒淇作為評審團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那一年,來自中國台灣的李鴻其,憑借首部導演作品獲獎。他和舒淇一樣,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演員。
這樣的創作氛圍為舒淇注入了更多勇氣和決心。
結束工作後,她立刻找了一家酒店,開始心無旁騖寫劇本。她要求自己,每天從早上開始一直到下午四點,必須坐在電腦前,就算沒有靈感,也得坐著。
13天後,她終於完成了拉扯10年的劇本。
「女孩」林立慧
“這位是你的同班同學,跟我一樣也姓林,叫麗慧,你們好好相處……”
舒淇在《女孩》劇本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她借由另一個“相似”名字的女孩訴說自己的童年——林立慧的童年。
舒淇出生在1976年的中國台灣,原名林立慧。她記憶裏那個時期的家鄉,正蓬勃發展,到處都是建築物,城市灰蒙蒙的,塵土飛揚,一切百廢待興。所有人準備邁向更好的未來。
但舒淇卻生活在灰暗之下。家裏條件很差,一家四口擠在一室一廳裏,洗頭在廚房,所有人擠一個公共廁所。
經濟上窘迫,生活也並不幸福。“我沒有童年”,不知道為何,她小時候總是無緣無故被打,那時她需要特別觀察父母的反應,覺察到他們的不開心,她就自動躲遠一些。
父親騎摩托車回來的聲音、在樓下開鐵門的聲音、自言自語說話的聲音……這些都讓舒淇感到害怕,就算是三更半夜,她也要跑到能跑的地方躲起來。

舒淇和弟弟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舒淇對賺錢和自由有著莫大的渴望。她幫家裏做手工活,打盡一切能打的工,餐廳服務員、擺路邊攤、錄影帶店員。雖然懂事,但她不喜歡念書,因為曠課,被媽媽在巷子裏追著打。
十五六歲的年紀,舒淇終於跑了。
在極致的壓抑下她想要極致的自由,她離家出走,期間,因為騎摩托車出過好幾次車禍,到現在,她的腳上、腿上都有一些長長的疤痕。
離家半年後,她沒錢交房租,回家找媽媽借錢。她帶著一身傷回家,看到極速白頭的媽媽。但媽媽一開口,還是無盡的數落,沒有半句心疼。
20多年過去,在寬敞明亮的家裏,母親靠在窗邊回憶過去依舊不以為意:“皮呦,(小孩子)哪有不皮的,所以她說我虐待她,都是被我打的,那這是真的,真的是被我打的。”說完她轉頭看向窗外。

舒淇母親
十幾歲的舒淇離開家之後,並未自由。回溯那段經曆時,她不斷和《女孩》的主演溝通:
“我經常不得不把她拉回來,提醒她,她不是21世紀的女人,因此不能像鳥一樣自由。(主角)沒有完成學業,被母親拋棄,被父親嫌棄,所以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被迫離開家。”
這樣的溝通,更像是她的自述。剛剛離家的舒淇,急著找可以賺錢的法子,在偶然的機會下,她被星探發掘去做了模特。
沒過多久,經紀人提出了拍寫真的工作,初出茅廬的小女孩不明所以地拍了一堆暴露的寫真集。
1995年,導演王晶在台灣雜誌《閣樓》看到她的全裸寫真後,將其勸來香港,試圖打造下一個邱淑貞。
那時,香港影評人舒琪正寫文章大肆批判王晶的三級片。他便為林立慧起藝名,就叫舒淇。
年輕的女孩無從知曉其中的惡趣味,隻覺得那時的自己像條船,一直在漂,有港靠就可以了,短暫休整後,再飄到另一個港口。所以,從拍寫真到拍三級片,舒淇迅速接受了這樣的處境:“考慮了5分鍾吧,好吧,那就去做吧。”
舒淇接連出演《紅燈區》和《玉蒲團之玉女心經》,一脫成名。後來,爾冬升導演找到她,一部《色情男女》讓舒淇包攬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最佳新人兩項大獎,她成為香港電影史上唯一一位拍三級片獲得此獎項的女明星。
在無數采訪中,她說沒為那些經曆掉過一滴眼淚,反而讓當時毫無目標,飄到哪裏算哪裏的舒淇,設定了一個5年的期限,如果毫無成績,她就回老家嫁人。
她將從豔星成功轉型的演員葉玉卿視為偶像,希望能像她一樣,在影視圈混出名頭。

兩年後的1998年,是22歲的舒淇人生中最風光的一年,她拿到了金像獎、金馬獎的最佳女配角,和鄭伊健、吳君如、郭富城、黎明等一線明星演對手戲。
但她在影片中還是漂亮的、需要出賣色相的、戀愛腦的女孩。她沒什麽內心戲可演,大部分的戲份就圍繞“戀愛時的得意”與“被拋棄後的哭泣”來回切換。
記者問為什麽要拍廣告,為什麽要接下這部電影?她的回答隻有一個:賺錢。
為了賺錢,她推掉了李安導演的邀約。那時李安告訴她,如果要出演《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那就要保證一年半內不能接其他的戲。
剛剛火起來的舒淇,急著賺錢給媽媽買房,讓家人生活變好,於是她放棄了這個機會。
誤打誤撞,舒淇走上了一條更紮實的路。
千禧年初,她碰到了侯孝賢,《千禧曼波》的劇本沒有具體的台詞對白,所有工作人員全都躲了起來。舒淇猛灌自己幾杯酒後,微醺著在小小的房間裏即興表演。
她的煩躁、拉扯、痛苦,似乎都沉澱了下來。而侯孝賢對她的要求,也隻是順應自己,做那個自在瀟灑的舒淇,他隻是放一架攝像機一直一直記錄。

在戛納電影節上,舒淇第一次完整地在鏡頭裏看到自己。以前香港電影的拍攝都是由短鏡頭組成,短到她都無法知道自己的表演是怎樣的,一場就過去了。
侯孝賢記得:“回到飯店換衣服,舒淇一直對著鏡子劈裏啪啦地哭,忍不住的淚水。因為那是她第一次開始自覺到表演是怎麽回事,角色是可以演到什麽程度。”
這個倔強的女孩,在豔照滿天飛時回家,看到媽媽被連累挨罵時沒有哭,在試鏡導演莫名其妙讓她脫衣服時沒有哭,在為錢錯失大好機會時沒有哭,但在看到“演員舒淇”的時候,泣不成聲。

舒淇2001年參加戛納電影節
20年過去,舒淇說起那段時光,她沒提到過私下流的任何一滴淚,隻是舉著酒杯嬉笑著說:“我的眼淚都流在銀幕上,因為我的眼淚是值錢的。”
錯位人生
其實,舒淇比她印象中的自己,哭過的次數要多很多。
在早年間的采訪中,她說在香港發展的時候,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哭。
2005年舒淇拿獎後,參加《康熙來了》,蔡康永問她:“舒淇你當演員當得快樂嗎?”
沒有任何鋪墊的一句簡單提問。她還沒回答眼淚已經奪眶而出。

但在出道初期,舒淇卻有一個“大小姐”的綽號。
所有人都說她有著大小姐一般的臭脾氣。她很不好惹,經常把同事氣到臉色發白,讓人覺得很不好合作。有時,過錯方並不是她,但因為太強勢,舒淇反而會被誤會是不講理的那一方。
“在香港拍戲的時候,必須得要武裝起來,要不然我一個小女生,就怕自己被人家欺負嘛。”
她並不會將少年時的衝動解釋為“叛逆”,因為那是她的生存方式。
那時的舒淇,急著把自己裝成一個大人,她喜歡打扮成熟,穿短裙化濃妝。
而現在,她可以頂著亂糟糟的頭發接受采訪,她開始喜歡粉紅色的東西,覺得Hello Kitty十分療愈。這些可愛的東西,讓她瞬間回到小時候,缺失的童真,她現在開始填滿。

七夕節,舒淇曬出自己的玩具
小時候的舒淇急著逃離母親,但如今她也懂得了母親的困境。母親生下她時才18歲,“就是小孩生小小孩,他們根本不懂怎麽帶小孩”。
而母親似乎也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好好愛女兒的時機,試圖通過一種別扭的方式來彌補。
舒淇有個十四歲左右的侄女,兩人長相十分相似,母親對侄女十分愛護與寬容。
舒淇問母親:“怎麽你對她就那麽好?小時候你幹嘛一天到晚打我。”母親說:“誰讓你那麽愛哭。”她回嘴:“所以你承認了吧,小時候你打我了吧~”
在這樣的嬉笑拌嘴中,母女兩人似乎靠得更近了一些。
那些尖刺的消失,並非表示舒淇變得圓滑,而是她更懂得不必再用鋒利的方式,才能傳遞自己的感情。
這樣的變化,也在她的電影中展現。
展現家暴的鏡頭,她為了不讓演員有應激創傷,換了另一種方式來描述暴力的恐怖。她將小時候聽到的摩托車聲、鑰匙開門聲、說話聲拍了出來,那樣恐怖的前奏,遠比拳頭落下,更能讓千千萬萬個女孩產生共鳴。
在觀影過程中,她頻頻抑製想哭的情緒,但在回身致謝觀眾時,她再也忍不住了。仿佛時間一瞬間穿越到2001年,她在戛納看《千禧曼波》,這一次,她看到了另一個舒淇——導演舒淇。
《女孩》首映後,創作團隊接受采訪,當她親自挑選的女主角發言時,她就安靜地看著。她的臉上多了皺紋,又多了從容,掛著自豪和微笑,像是欣慰地看著年輕時的自己。

下個階段,她不知道第二部電影什麽時候來,但她清楚地知道,舒淇再一次,為自己而活了。
從輟學少女到威尼斯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入圍導演,49歲的舒淇,還在野蠻生長。
故事從千禧年開始
“經過菜市場,不到10米的距離,就是那座曼波橋。”
拍攝《女孩》時,舒淇在采景地預演要開拍的橋段,走著走著,她發現近在咫尺的那座橋,就是2001年她主演電影《千禧曼波》裏的曼波橋。

上圖為《女孩》,下圖為《千禧曼波》
“當時我雞皮疙瘩都起來了,好神奇,無形之中,這是我和侯導的一個連接。”
在幾乎所有舒淇的采訪中,“侯導”是許多記者包括舒淇本人不斷提到的一個人。
關於“為什麽要當導演”的問題,舒淇總是會從《千禧曼波》講起,從侯孝賢講起。
2001年《千禧曼波》上映,25歲的舒淇從夜晚的曼波橋走到戛納的紅毯上,那是她第一次站在國際舞台上,身邊站著導演侯孝賢。
4年後,舒淇拿到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4年後,她再次出現在戛納電影節、金馬獎晚會、亞洲電影大獎晚會。每一次,身邊站著的,依舊是侯孝賢。

舒淇和侯孝賢(舒淇右側)
最初,他隻是在電視上瞥見了舒淇的廣告,就被這個女孩身上自在、不做作的氣質所吸引。
侯孝賢為舒淇設計的角色,似乎都在圍繞她本人的氣質而展開:“我通常是先有演員,再決定劇本的開始。”
有時候,舒淇不必刻意表演,她自然流露就好。

侯孝賢說舒淇本身就像聶隱娘
舒淇出道之初的故事,人盡皆知,她被騙著拍豔照,又拍過三級片,進入電影行業時,雖然和張國榮搭檔出演《色情男女》,但她的角色也隻是承擔了漂亮無腦的功能,主要襯托出男主角因生活所迫走上拍三級片的道路。
在侯孝賢的電影裏,她依舊可以是藝妓、是出賣色相為男友賺錢的女孩,但她的迷茫、無措以及無法逃離都有來處,她是主角,可以娓娓道來為何會有衝動和不理智。這些細膩的情感展現,敲開了當時處在千禧年,興奮又迷茫的年輕人的心。

那之後,沒人再在意舒淇是否是“豔星出道”,電影業界內的老板和導演們,開始爭搶演員舒淇。
成名後,她還是會和侯孝賢保持聯係。2011年的某一天,她正訴說著關於表演的疑慮,侯孝賢突然問她:“你想當導演嗎?”
舒淇震驚,隻覺得完全不可能。侯孝賢接著問:“如果你不嚐試,你怎麽會知道?”
兩年後,當舒淇再次成為侯孝賢的女主角時,兩年前有關做導演的對話似乎還沒結束,他又問舒淇:“準備好當導演了嗎?”
舒淇正色道:“你真的認為我能做到嗎?”侯孝賢說:“是的,你可以自己寫,從你最想說的話開始。”
從那天起,舒淇開始了長達10多年的創作,她要寫一個故事,一個她最了解的故事——她的童年。

舒淇在《女孩》片場
但創作總被擱置。她寫作不順利,經常推翻又重寫,每次見到侯孝賢,他都會問:“寫得怎麽樣了?”他從不會輕視一個不知道怎麽拍電影的菜鳥,他會和舒淇討論海明威,討論如何用一小部分的展現,就能撼動人心。
期間,舒淇嚐試過找過更專業的人寫劇本,但他們總有一些商業的、文藝的想法,都不是她想要的,兜兜轉轉,她還是決定自己寫。
《女孩》的劇本她寫了十幾年,期間,她已經成為歐洲三大電影節評委,是電影圈裏“權威”的存在。但自己的劇本,卻始終沒有結尾。
最終,舒淇決定推自己一把。
2023年,舒淇作為評審團參加了威尼斯電影節。那一年,來自中國台灣的李鴻其,憑借首部導演作品獲獎。他和舒淇一樣,在此之前一直都是演員。
這樣的創作氛圍為舒淇注入了更多勇氣和決心。
結束工作後,她立刻找了一家酒店,開始心無旁騖寫劇本。她要求自己,每天從早上開始一直到下午四點,必須坐在電腦前,就算沒有靈感,也得坐著。
13天後,她終於完成了拉扯10年的劇本。
「女孩」林立慧
“這位是你的同班同學,跟我一樣也姓林,叫麗慧,你們好好相處……”
舒淇在《女孩》劇本中寫下這樣一段話,她借由另一個“相似”名字的女孩訴說自己的童年——林立慧的童年。
舒淇出生在1976年的中國台灣,原名林立慧。她記憶裏那個時期的家鄉,正蓬勃發展,到處都是建築物,城市灰蒙蒙的,塵土飛揚,一切百廢待興。所有人準備邁向更好的未來。
但舒淇卻生活在灰暗之下。家裏條件很差,一家四口擠在一室一廳裏,洗頭在廚房,所有人擠一個公共廁所。
經濟上窘迫,生活也並不幸福。“我沒有童年”,不知道為何,她小時候總是無緣無故被打,那時她需要特別觀察父母的反應,覺察到他們的不開心,她就自動躲遠一些。
父親騎摩托車回來的聲音、在樓下開鐵門的聲音、自言自語說話的聲音……這些都讓舒淇感到害怕,就算是三更半夜,她也要跑到能跑的地方躲起來。

舒淇和弟弟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舒淇對賺錢和自由有著莫大的渴望。她幫家裏做手工活,打盡一切能打的工,餐廳服務員、擺路邊攤、錄影帶店員。雖然懂事,但她不喜歡念書,因為曠課,被媽媽在巷子裏追著打。
十五六歲的年紀,舒淇終於跑了。
在極致的壓抑下她想要極致的自由,她離家出走,期間,因為騎摩托車出過好幾次車禍,到現在,她的腳上、腿上都有一些長長的疤痕。
離家半年後,她沒錢交房租,回家找媽媽借錢。她帶著一身傷回家,看到極速白頭的媽媽。但媽媽一開口,還是無盡的數落,沒有半句心疼。
20多年過去,在寬敞明亮的家裏,母親靠在窗邊回憶過去依舊不以為意:“皮呦,(小孩子)哪有不皮的,所以她說我虐待她,都是被我打的,那這是真的,真的是被我打的。”說完她轉頭看向窗外。

舒淇母親
十幾歲的舒淇離開家之後,並未自由。回溯那段經曆時,她不斷和《女孩》的主演溝通:
“我經常不得不把她拉回來,提醒她,她不是21世紀的女人,因此不能像鳥一樣自由。(主角)沒有完成學業,被母親拋棄,被父親嫌棄,所以她還是個孩子的時候就被迫離開家。”
這樣的溝通,更像是她的自述。剛剛離家的舒淇,急著找可以賺錢的法子,在偶然的機會下,她被星探發掘去做了模特。
沒過多久,經紀人提出了拍寫真的工作,初出茅廬的小女孩不明所以地拍了一堆暴露的寫真集。
1995年,導演王晶在台灣雜誌《閣樓》看到她的全裸寫真後,將其勸來香港,試圖打造下一個邱淑貞。
那時,香港影評人舒琪正寫文章大肆批判王晶的三級片。他便為林立慧起藝名,就叫舒淇。
年輕的女孩無從知曉其中的惡趣味,隻覺得那時的自己像條船,一直在漂,有港靠就可以了,短暫休整後,再飄到另一個港口。所以,從拍寫真到拍三級片,舒淇迅速接受了這樣的處境:“考慮了5分鍾吧,好吧,那就去做吧。”
舒淇接連出演《紅燈區》和《玉蒲團之玉女心經》,一脫成名。後來,爾冬升導演找到她,一部《色情男女》讓舒淇包攬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最佳新人兩項大獎,她成為香港電影史上唯一一位拍三級片獲得此獎項的女明星。
在無數采訪中,她說沒為那些經曆掉過一滴眼淚,反而讓當時毫無目標,飄到哪裏算哪裏的舒淇,設定了一個5年的期限,如果毫無成績,她就回老家嫁人。
她將從豔星成功轉型的演員葉玉卿視為偶像,希望能像她一樣,在影視圈混出名頭。

兩年後的1998年,是22歲的舒淇人生中最風光的一年,她拿到了金像獎、金馬獎的最佳女配角,和鄭伊健、吳君如、郭富城、黎明等一線明星演對手戲。
但她在影片中還是漂亮的、需要出賣色相的、戀愛腦的女孩。她沒什麽內心戲可演,大部分的戲份就圍繞“戀愛時的得意”與“被拋棄後的哭泣”來回切換。
記者問為什麽要拍廣告,為什麽要接下這部電影?她的回答隻有一個:賺錢。
為了賺錢,她推掉了李安導演的邀約。那時李安告訴她,如果要出演《臥虎藏龍》中的玉嬌龍,那就要保證一年半內不能接其他的戲。
剛剛火起來的舒淇,急著賺錢給媽媽買房,讓家人生活變好,於是她放棄了這個機會。
誤打誤撞,舒淇走上了一條更紮實的路。
千禧年初,她碰到了侯孝賢,《千禧曼波》的劇本沒有具體的台詞對白,所有工作人員全都躲了起來。舒淇猛灌自己幾杯酒後,微醺著在小小的房間裏即興表演。
她的煩躁、拉扯、痛苦,似乎都沉澱了下來。而侯孝賢對她的要求,也隻是順應自己,做那個自在瀟灑的舒淇,他隻是放一架攝像機一直一直記錄。

在戛納電影節上,舒淇第一次完整地在鏡頭裏看到自己。以前香港電影的拍攝都是由短鏡頭組成,短到她都無法知道自己的表演是怎樣的,一場就過去了。
侯孝賢記得:“回到飯店換衣服,舒淇一直對著鏡子劈裏啪啦地哭,忍不住的淚水。因為那是她第一次開始自覺到表演是怎麽回事,角色是可以演到什麽程度。”
這個倔強的女孩,在豔照滿天飛時回家,看到媽媽被連累挨罵時沒有哭,在試鏡導演莫名其妙讓她脫衣服時沒有哭,在為錢錯失大好機會時沒有哭,但在看到“演員舒淇”的時候,泣不成聲。

舒淇2001年參加戛納電影節
20年過去,舒淇說起那段時光,她沒提到過私下流的任何一滴淚,隻是舉著酒杯嬉笑著說:“我的眼淚都流在銀幕上,因為我的眼淚是值錢的。”
錯位人生
其實,舒淇比她印象中的自己,哭過的次數要多很多。
在早年間的采訪中,她說在香港發展的時候,常常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哭。
2005年舒淇拿獎後,參加《康熙來了》,蔡康永問她:“舒淇你當演員當得快樂嗎?”
沒有任何鋪墊的一句簡單提問。她還沒回答眼淚已經奪眶而出。

但在出道初期,舒淇卻有一個“大小姐”的綽號。
所有人都說她有著大小姐一般的臭脾氣。她很不好惹,經常把同事氣到臉色發白,讓人覺得很不好合作。有時,過錯方並不是她,但因為太強勢,舒淇反而會被誤會是不講理的那一方。
“在香港拍戲的時候,必須得要武裝起來,要不然我一個小女生,就怕自己被人家欺負嘛。”
她並不會將少年時的衝動解釋為“叛逆”,因為那是她的生存方式。
那時的舒淇,急著把自己裝成一個大人,她喜歡打扮成熟,穿短裙化濃妝。
而現在,她可以頂著亂糟糟的頭發接受采訪,她開始喜歡粉紅色的東西,覺得Hello Kitty十分療愈。這些可愛的東西,讓她瞬間回到小時候,缺失的童真,她現在開始填滿。

七夕節,舒淇曬出自己的玩具
小時候的舒淇急著逃離母親,但如今她也懂得了母親的困境。母親生下她時才18歲,“就是小孩生小小孩,他們根本不懂怎麽帶小孩”。
而母親似乎也意識到自己錯過了好好愛女兒的時機,試圖通過一種別扭的方式來彌補。
舒淇有個十四歲左右的侄女,兩人長相十分相似,母親對侄女十分愛護與寬容。
舒淇問母親:“怎麽你對她就那麽好?小時候你幹嘛一天到晚打我。”母親說:“誰讓你那麽愛哭。”她回嘴:“所以你承認了吧,小時候你打我了吧~”
在這樣的嬉笑拌嘴中,母女兩人似乎靠得更近了一些。
那些尖刺的消失,並非表示舒淇變得圓滑,而是她更懂得不必再用鋒利的方式,才能傳遞自己的感情。
這樣的變化,也在她的電影中展現。
展現家暴的鏡頭,她為了不讓演員有應激創傷,換了另一種方式來描述暴力的恐怖。她將小時候聽到的摩托車聲、鑰匙開門聲、說話聲拍了出來,那樣恐怖的前奏,遠比拳頭落下,更能讓千千萬萬個女孩產生共鳴。
在觀影過程中,她頻頻抑製想哭的情緒,但在回身致謝觀眾時,她再也忍不住了。仿佛時間一瞬間穿越到2001年,她在戛納看《千禧曼波》,這一次,她看到了另一個舒淇——導演舒淇。
《女孩》首映後,創作團隊接受采訪,當她親自挑選的女主角發言時,她就安靜地看著。她的臉上多了皺紋,又多了從容,掛著自豪和微笑,像是欣慰地看著年輕時的自己。

下個階段,她不知道第二部電影什麽時候來,但她清楚地知道,舒淇再一次,為自己而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