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國房市的寒意已經吹遍全國。
根據最新數據,7月份全美有14個州房價出現大幅下滑,其中佛羅裏達、德州和加州受衝擊最嚴重。但最讓人震驚的,是加州的奧克蘭。這裏的房價不僅同比下降了6.8%,有些社區更是直接“跳水”,房價一年就跌去22%,幾乎腰斬。
房價暴跌最快的城市奧克蘭,加州 -6.8% 平均房價:85萬美元
西棕櫚灘,佛州 -4.9% 平均房價:47.6萬美元
傑克遜維爾,佛州 -3.1% 平均房價:37.2萬美元
奧斯汀,德州 -2.9% 平均房價:44萬美元
休斯頓,德州 -2.8% 平均房價:34.3萬美元
薩克拉門托,加州 -1.3% 平均房價:58.8萬美元
勞德代爾堡,佛州 -1.0% 平均房價:45.1萬美元
坦帕,佛州 -1.0% 平均房價:38萬美元
沃斯堡,德州 -0.99% 平均房價:36.3萬美元
拉斯維加斯,內華達州 -0.92% 平均房價:44.2萬美元
河濱市,加州 -0.64% 平均房價:57.8萬美元
亞特蘭大,喬治亞州 -0.44% 平均房價:40萬美元
西雅圖,華盛頓州 -0.26% 平均房價:85.3萬美元
菲尼克斯,亞利桑那州 -0.21% 平均房價:45.5萬美元
曾經房市炙手可熱的灣區,如今為什麽成了跌得最快的地方?
有人把矛頭指向奧克蘭的治安。的確,這座城市常年背負著“高犯罪率”的標簽,不久前還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全美第二危險城市。即便市政府喊話稱今年上半年犯罪率下降了28%,總統川普仍直言奧克蘭“爛透了”。
一個城市的安全形象,一旦打上烙印,就很難在短時間內洗白。
不過,當地的經紀人卻不完全認同“治安是唯一原因”。他們提醒大家:奧克蘭並不是一個單一的城市,而是由100多個風格迥異的社區組成。你看到的數據,往往是平均數,可在現實中,好的房子依然能賣出好價錢。
(一棟掛牌價 31萬美元的房子,較今年6月掛牌時的 39.99萬美元下降了 22.5%。這樣的個案數據,放大了人們對奧克蘭房市整體“暴跌”的印象)
(一處目前在售的房產掛牌價僅 19.9萬美元,而在2005年5月時的價格還是 23.9萬美元,幾乎二十年過去,價格不升反降)
那些被業主精心維護、戶型合理、沒有噪音困擾的房子,照樣有人全現金加價搶購。
真正發生變化的,是買家的心態。疫情後的幾年裏,人們曾瘋狂搶房,生怕再不買就被市場甩在後麵。但如今,高利率讓貸款變得沉重,經濟和就業前景的不確定性也讓人心存顧慮。
於是,買家更冷靜、更挑剔,不會再為“有缺陷”的房子埋單。哪怕價格低,也寧願放棄。
另一方麵,賣家也不願意輕易低頭。很多人抱著“賣不出理想價就不賣”的態度,寧可觀望。買賣雙方的心理博弈,讓市場更顯冰冷。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矛盾:有人說奧克蘭房價在暴跌,也有人說市場依然堅挺。真相是,房市進入了“精挑細選”的時代。
換句話說,這已經不是“隻要能買得起就得買”的市場,而是“值得買的房子,才有人願意掏錢”。對買家而言,是理性回歸;對賣家而言,是一次耐心的考驗。
奧克蘭的未來如何?要看治安能否真正改善,經濟能否回暖,以及這座城市能否重新建立起安全、宜居的形象。否則,房價的下跌,很可能隻是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