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無法載客的熱氣球"——香港又一場尷尬的"國際盛事"

"無法載客的熱氣球"——香港又一場尷尬的"國際盛事"

文章來源: BBC中文 於 2025-09-07 20:19:3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無法載客的熱氣球"——香港又一場尷尬的"國際盛事"

無法載人的熱氣球

香港首個“國際熱氣球節”9月4日開幕,主辦方收取昂貴門票,但因無法通過安全許可而取消載客安排,熱氣球僅作展示,入場人士無法升空也未獲退票,形容是“詐騙”,事件持續發酵。

這是繼去年初“美斯缺陣”、今年桌球賽“提早趕走觀眾”事件後,再有大型活動引發風波。

香港政府近年力推“盛事經濟”,希望吸引遊客和刺激本地消費,但連番失誤引起外界質疑專業度,甚至影響國際形象。

BBC中文采訪多位經濟學者及旅遊業人士,拆解事件對香港形象的影響,以及政府應該以什麽角色介入私營的盛事活動。

“無法載客”的熱氣球



在中環海濱舉行的熱氣球節

一連四日的國際熱氣球節在中環海濱舉行,分為早場及黃昏場,成人門票由200港元至880港元(28美元至113美元)不等,其中重點項目“熱氣球係留定點飛體驗”需額外加580元(74美元)。

但活動開幕後,因飛行體驗未獲政府批準載人,熱氣球隻作展示,大批購票入場的市民和遊客大感不滿。

當中一名媽媽、何小姐的受訪片段火速流傳,她指特意請假帶小孩來玩,到場後卻感到被騙,她連番批評指“這裏是香港”,“我來坐熱氣球,原來你連牌照也沒有,我要付600多元看你放風箏?”

何小姐的言論獲大批網民支持,認為“不能當香港人是水魚”(冤大頭、容易被騙的意思)。

主辦方一度解釋有權更改活動項目,拒絕退款,後來才提出以免費雪糕(冰淇淋)及可再次免費入場作補償,並就事件致歉。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表示,截至活動第二天、9月5日傍晚,共接獲28宗投訴個案,涉及金額達4萬港元,當中涉及最高金額的個案近5,000元。香港海關也表示接獲舉報,正在跟進。

有本地傳媒發現,香港旅遊發局網頁曾宣傳該活動,但現已下架。旅發局發言人回覆BBC中文查詢無確認曾否宣傳或下架該活動,僅稱網站載列城中活動資訊,並持續更新。

政府9月4日發稿表示,熱氣球節是商業活動,非政府主辦、協辦或資助,活動內容和安排均由主辧機構設計及落實推行。

發言人指,各政府部門曾多次與主辦方溝通,8月曾實地測試但效果未如理想,至活動前一日(9月3日)進行另一次測試,考慮安全情況僅批準熱氣球展示,不包括載客。

本地傳媒《HK01》則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活動無獲政府讚助,質疑有人想轉移視線至政府。報導又指,8月20日首次測試時有熱氣球傾側,其後主辦方拖到開幕前一天再測試,表現仍未能過關,安全成疑。



2024年2月4日,美斯來港出席友誼賽,最終因傷患未有出場。

這次活動由盛事(亞洲)有限公司舉辦,冠名讚助為友邦保險。主辦方稱斥資3,000萬元,已籌備八年。

有傳媒翻查資料,承辦活動的公司並無公開資料顯示曾舉辦大型活動經驗。另有資料顯示,該公司的技術總監與一名曾在負責“美斯來港”主辦單位工作的男子同名。

去年阿根廷球王美斯(Lionel Messi;梅西)來港獻技,但最終缺陣,引起現場四萬球迷和遊客不滿,資助該場活動的香港政府也表達了失望。

政府角色:計劃經濟與自由巿場

除了美斯和熱氣球事件,今年3月在啟德場館舉辦的桌球賽也被指安排失當,大會在未完賽下要求觀眾離場。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講師阮穎嫻表示,連番發生同類事件,會導致消費者或有顧慮,“這些事情常常發生,我也不想再冒險,下次又不知道誰失誤”。

按其觀察,參加者以本地人及大灣區居民為主,故估計對香港形象的影響並不會流傳至外國。但事件更加突顯“士氣問題”,因過去外界一般認為香港辦事專業、有效率,亦會保障安全,但是次主辦單位的處事手法馬虎,讓她有“香港人才流失”的感覺。

針對“盛事”連番失誤,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曾提及,當局會研究機製,確保在政府場地舉辦的活動“必須妥當”,避免香港形象受損。

BBC中文向當局查詢相關機製細節及何時出爐,當局沒有正麵回應,發言人稱香港擁有舉辦大型盛事活動所需條件,多項盛事在全年不同時間舉行,供巿民和旅客選擇。

阮穎嫻表示,政府或可在租用條款增加約束力,確保活動達致一定表現,但她質疑,“政府可以這樣做,但要否做這樣多呢?”她認為,這次事件屬商界問題,應由其界別承受痛苦及責任。

阮以“割席”形容政府聲明,但認為外界均無法判斷事件源頭是源自政府內部問題,抑或主辦單位失當。

她觀察,近年政府官員不時會在盛事活動現身,“若這件事成功,你們就會拿來自我滿足,是我們(政府)的功勞”,甚至多個部門已傾向“計劃經濟”,而非以“自由巿場”出發。

她表示,若政府的身位一直的身位是將盛事歸類為私營活動,“大家也不會怪你”,故公眾查問政府在事件的責任是合理的質疑。



“蠟筆小新式的笑話”

經濟學者李兆波表示,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載客實在無可厚非,但有感事件尤如“漫畫《蠟筆小新》的笑話”,因熱氣球節活動備受關注,在接近最後一刻才告知會臨時取消載客項目,導致消費者的體驗不好,亦會影響香港的印象。

他指出,政府在“盛事”成功時,會自稱自己有份“資助”或“推廣”,但出現狀況後則指稱活動由主辦單位負責,讓人感覺“難看”,並反問若香港需要推廣旅遊,應否有更高層次的政府部門統籌並協調相關事宜,例如盡早與主辦單位溝通,研究如何處理。

香港政府近年開始大力推動“盛事經濟”,甚至會預早公布“盛事年表”。單在今年上半已有近百個項目,預料吸引約84萬旅客,帶來約33億元的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為18億元。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認為,今次熱氣球節的情況屬個別事件,不會影響香港的形象,他表示近日每星期持續有“盛事活動”成功舉行,熱氣球節是私人性質,屬本地居民參與較多的項目,估計對旅遊業的影響不大。

針對政府在處理事件的角色,崔定邦指出,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載客,反而突顯“香港的核心價值”——“不行就不行,沒太多退讓空位”,“不同意我們為了辦盛事,就什麽也不管了”。

按其觀察,政府曾嚐試協助,例如與主辦方開會、截至活動舉辦前一天仍然進行測試,同時亦曾為項目宣傳。

他指出,事件責任在於主辦單位,其善後及公關不盡人意。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默多克太子大出血33億買斷,鄧文迪兩女躺贏了?
習夢碎!人類預期壽命已過高峰 這年齡層活不過百歲
長城不足十米高,能抵禦什麽?專家:讓胡人陷入絕境
發布會炸場!蘋果AirPods秒變“同聲傳譯” 華人讚神器
尼泊爾狂潮:國會陷入火海 官員被剝光衣服毆打…




24小時討論排行

華裔日籍參議員石平遭北京製裁 被批日本餘茂春
川普當麵被罵「現代希特勒」,下秒反應超意外
令人發指!紐約年邁夫婦遭入室劫殺 嫌犯行凶後縱火
大清真的“錯過”了工業革命?或不是因驕傲無知 而是…
尼泊爾暴動失控!前總理夫人受困"活活燒死",財長當街遭毆
美國要韓國投資卻“故意”不給簽證?揭背後的算計
最高院再挺川普移民政策 恐讓拉丁裔成“合法獵物”
美國單打獨鬥難敵中國,聯手盟友才有勝算
以色列空襲 哈馬斯:襲擊致6死惟所有領導人生還
她的死,讓特朗普直呼“可怕”
給愛潑斯坦寫的色情生日賀信遭曝光,特朗普回應
烏克蘭女子在美遭刺喉案特朗普再發聲:畜牲 死刑!
斬首?以媒:哈瑪斯4大領導人卡達開會時 導彈來襲
全美沸騰!愛潑斯坦“惡魔島”238頁絕密文檔照片曝光!
以色列炸卡達6死!川普怒:非常不開心
“特朗普致愛潑斯坦署名信”風波再起 下步要鑒定筆跡?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無法載客的熱氣球"——香港又一場尷尬的"國際盛事"

BBC中文 2025-09-07 20:19:31
"無法載客的熱氣球"——香港又一場尷尬的"國際盛事"

無法載人的熱氣球

香港首個“國際熱氣球節”9月4日開幕,主辦方收取昂貴門票,但因無法通過安全許可而取消載客安排,熱氣球僅作展示,入場人士無法升空也未獲退票,形容是“詐騙”,事件持續發酵。

這是繼去年初“美斯缺陣”、今年桌球賽“提早趕走觀眾”事件後,再有大型活動引發風波。

香港政府近年力推“盛事經濟”,希望吸引遊客和刺激本地消費,但連番失誤引起外界質疑專業度,甚至影響國際形象。

BBC中文采訪多位經濟學者及旅遊業人士,拆解事件對香港形象的影響,以及政府應該以什麽角色介入私營的盛事活動。

“無法載客”的熱氣球



在中環海濱舉行的熱氣球節

一連四日的國際熱氣球節在中環海濱舉行,分為早場及黃昏場,成人門票由200港元至880港元(28美元至113美元)不等,其中重點項目“熱氣球係留定點飛體驗”需額外加580元(74美元)。

但活動開幕後,因飛行體驗未獲政府批準載人,熱氣球隻作展示,大批購票入場的市民和遊客大感不滿。

當中一名媽媽、何小姐的受訪片段火速流傳,她指特意請假帶小孩來玩,到場後卻感到被騙,她連番批評指“這裏是香港”,“我來坐熱氣球,原來你連牌照也沒有,我要付600多元看你放風箏?”

何小姐的言論獲大批網民支持,認為“不能當香港人是水魚”(冤大頭、容易被騙的意思)。

主辦方一度解釋有權更改活動項目,拒絕退款,後來才提出以免費雪糕(冰淇淋)及可再次免費入場作補償,並就事件致歉。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表示,截至活動第二天、9月5日傍晚,共接獲28宗投訴個案,涉及金額達4萬港元,當中涉及最高金額的個案近5,000元。香港海關也表示接獲舉報,正在跟進。

有本地傳媒發現,香港旅遊發局網頁曾宣傳該活動,但現已下架。旅發局發言人回覆BBC中文查詢無確認曾否宣傳或下架該活動,僅稱網站載列城中活動資訊,並持續更新。

政府9月4日發稿表示,熱氣球節是商業活動,非政府主辦、協辦或資助,活動內容和安排均由主辧機構設計及落實推行。

發言人指,各政府部門曾多次與主辦方溝通,8月曾實地測試但效果未如理想,至活動前一日(9月3日)進行另一次測試,考慮安全情況僅批準熱氣球展示,不包括載客。

本地傳媒《HK01》則引述消息人士表示,活動無獲政府讚助,質疑有人想轉移視線至政府。報導又指,8月20日首次測試時有熱氣球傾側,其後主辦方拖到開幕前一天再測試,表現仍未能過關,安全成疑。



2024年2月4日,美斯來港出席友誼賽,最終因傷患未有出場。

這次活動由盛事(亞洲)有限公司舉辦,冠名讚助為友邦保險。主辦方稱斥資3,000萬元,已籌備八年。

有傳媒翻查資料,承辦活動的公司並無公開資料顯示曾舉辦大型活動經驗。另有資料顯示,該公司的技術總監與一名曾在負責“美斯來港”主辦單位工作的男子同名。

去年阿根廷球王美斯(Lionel Messi;梅西)來港獻技,但最終缺陣,引起現場四萬球迷和遊客不滿,資助該場活動的香港政府也表達了失望。

政府角色:計劃經濟與自由巿場

除了美斯和熱氣球事件,今年3月在啟德場館舉辦的桌球賽也被指安排失當,大會在未完賽下要求觀眾離場。

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講師講師阮穎嫻表示,連番發生同類事件,會導致消費者或有顧慮,“這些事情常常發生,我也不想再冒險,下次又不知道誰失誤”。

按其觀察,參加者以本地人及大灣區居民為主,故估計對香港形象的影響並不會流傳至外國。但事件更加突顯“士氣問題”,因過去外界一般認為香港辦事專業、有效率,亦會保障安全,但是次主辦單位的處事手法馬虎,讓她有“香港人才流失”的感覺。

針對“盛事”連番失誤,香港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羅淑佩曾提及,當局會研究機製,確保在政府場地舉辦的活動“必須妥當”,避免香港形象受損。

BBC中文向當局查詢相關機製細節及何時出爐,當局沒有正麵回應,發言人稱香港擁有舉辦大型盛事活動所需條件,多項盛事在全年不同時間舉行,供巿民和旅客選擇。

阮穎嫻表示,政府或可在租用條款增加約束力,確保活動達致一定表現,但她質疑,“政府可以這樣做,但要否做這樣多呢?”她認為,這次事件屬商界問題,應由其界別承受痛苦及責任。

阮以“割席”形容政府聲明,但認為外界均無法判斷事件源頭是源自政府內部問題,抑或主辦單位失當。

她觀察,近年政府官員不時會在盛事活動現身,“若這件事成功,你們就會拿來自我滿足,是我們(政府)的功勞”,甚至多個部門已傾向“計劃經濟”,而非以“自由巿場”出發。

她表示,若政府的身位一直的身位是將盛事歸類為私營活動,“大家也不會怪你”,故公眾查問政府在事件的責任是合理的質疑。



“蠟筆小新式的笑話”

經濟學者李兆波表示,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載客實在無可厚非,但有感事件尤如“漫畫《蠟筆小新》的笑話”,因熱氣球節活動備受關注,在接近最後一刻才告知會臨時取消載客項目,導致消費者的體驗不好,亦會影響香港的印象。

他指出,政府在“盛事”成功時,會自稱自己有份“資助”或“推廣”,但出現狀況後則指稱活動由主辦單位負責,讓人感覺“難看”,並反問若香港需要推廣旅遊,應否有更高層次的政府部門統籌並協調相關事宜,例如盡早與主辦單位溝通,研究如何處理。

香港政府近年開始大力推動“盛事經濟”,甚至會預早公布“盛事年表”。單在今年上半已有近百個項目,預料吸引約84萬旅客,帶來約33億元的消費額,經濟增加價值約為18億元。

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認為,今次熱氣球節的情況屬個別事件,不會影響香港的形象,他表示近日每星期持續有“盛事活動”成功舉行,熱氣球節是私人性質,屬本地居民參與較多的項目,估計對旅遊業的影響不大。

針對政府在處理事件的角色,崔定邦指出,政府以安全為由拒絕載客,反而突顯“香港的核心價值”——“不行就不行,沒太多退讓空位”,“不同意我們為了辦盛事,就什麽也不管了”。

按其觀察,政府曾嚐試協助,例如與主辦方開會、截至活動舉辦前一天仍然進行測試,同時亦曾為項目宣傳。

他指出,事件責任在於主辦單位,其善後及公關不盡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