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要一邊抽煙一邊走路,不能抽‘遊煙’你知道嗎?”7月22號,在上海嘉善路街頭,Sabine正對一名吸煙者勸阻,幾次之後語氣開始變得強硬。
這段被發到網上的視頻,後來獲得了300多萬的播放、近34萬點讚,有將近2萬人在視頻下評論。視頻中,Sabine剛剛從健身房出來。“一出來就看到有人抽遊煙,我不想再忍了”。
Sabine目前是一位自由職業者,定居上海。她患有嚴重的鼻炎,苦二手煙久矣。2025年3月中旬起,上海在武康路、外灘、南京路步行街、陸家嘴商圈等8個遊客集中、人群密集的“網紅”地標場所推進室外“遊煙”治理。《上海市公共場所控製吸煙條例》規定,發現“遊煙”可以撥打12345熱線進行舉報,違者個人最高罰款200元,場所最高罰款30000元。
就在上海發布相關規定之後,Sabine也開始了她的勸阻“遊煙”之路。她隨機舉起手機,拍下這些過程。很多吸煙者並不清楚,當自己在室外一邊走路一邊吸煙時,就成了“遊煙”的製造者。“遊煙”的本質是二手煙,2020年《中國吸煙危害健康報告》顯示,我國每年因二手煙暴露死亡的非煙民超過10?萬人。
為了勸阻“遊煙”,Sabine曾和吸煙者鬧到公安局。也有上海大爺在她勸阻時熄滅煙,向她傾訴,“家裏不讓抽,路上不讓抽,該去哪裏抽?”她的視頻下評論區存在著不同的聲音。有人鼓勵她,希望大家一起行動在全國各地勸阻“遊煙”,也有人說她“越界”,認為她勸阻“遊煙”的地方不屬於上海規定的8個區域,說她“淩駕於法律之上”。
Sabine坦言,在開始自己的勸“遊煙”行動之前,也曾陷入猶豫。“別人會不會覺得我很冒昧?會不會因此遭受攻擊?”但就在我們的采訪中,電話那端還是傳來她在街上高聲說出“請不要吸遊煙”的聲音。
以下是她的講述。
抽“遊煙”在我們身邊司空見慣
在街頭勸“遊煙”
我有鼻炎,一聞到煙味鼻子就很敏感。會癢、會痛、會打噴嚏。有時候我就會忍不住用手戳鼻子或者用水洗鼻子,過程中產生摩擦,有時候會流鼻血,這一直讓我很難受。
我經常出差,大部分時候選擇坐高鐵。我觀察到,每當到站停車,站台上總有很多人抽煙。對很多人來說,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事。但我總感到困擾,我自己幹幹淨淨出門,身上卻總染回一身煙味。很長一段時間,我選擇忍受,我跟大部分人一樣,碰到這樣的情況,會默默走開。
直到今年,上海開始在8個區域進行“遊煙”治理,我刷視頻的時候刷到了這個消息,還在央視新聞裏看到主持人向觀眾科普“遊煙”這個概念,它是指吸煙者在室外一邊移動(如走路、騎車等)一邊吸煙所形成的遊蕩性煙霧。
我開始思考,相較於不顧周圍人感受的吸煙者,受到“遊煙”傷害的是我,為什麽我要默默走開?我不想每次出門都吸完二手煙回來,我不想我的鼻子一直不舒服,那時候我隻有一個想法——我受夠了。
我想做一點什麽,阻止別人抽“遊煙”。但是怎麽讓我的想法傳遞到大街小巷去呢?最開始我的計劃是做“街頭藝術”。今年5月份的時候,我做了一個印有禁煙標語的T恤,準備在我出差的時候穿出去,讓別人看到。
做好之後,我工作有點忙,一直放著。在這期間,我也一直關注二手煙相關的新聞。我了解到,每一年,中國死於二手煙的人達到10萬,邊走邊抽煙,最遠10米到25米範圍內的人都會受到影響,“遊煙”的危害其實非常大,隻是常常被人們忽視。這些數據和上海公布的相關規定,都給了我很大的底氣,推動我去做勸阻“遊煙”這件事。
7月初,我穿著禁煙標語的衣服上街遊走,這是我的無聲抗議。出差的時候我也會帶上,穿到高鐵上去,有的人看到就笑了。後來,因為天氣比較熱,我不可能每天都出門,出差坐私家車的次數更多了,接觸外界的機會反而變少了。我就想,與其做無聲的抗議,不如來點實際的行動。
機會很快就來了。
我經常健身,今年7月22號那天,剛出健身館,我就看到有人在邊走邊吸煙。我幾乎一下子就“爆發”了,決定不再忍受,於是上前勸阻。我當時很禮貌地說,“先生,不好意思,不可以吸‘遊煙’”。他戴著耳機,沒有反應,我隻能又重複了兩遍。但是他還是無視我,一直在吸,直到我繼續叫他,他才摘下耳機。
我試圖跟他解釋,這種邊走邊吸煙的行為是吸“遊煙”,最遠10米到25米範圍內的人都會被“遊煙”影響,但他並不願意聽我說。當時天氣比較熱,但我們誰都沒讓步。僵持了一會,我們都選擇報警。但是報警並沒有解決問題。那位先生始終覺得自己沒錯,可以吸煙,我也被告知,警察沒有權力對他進行處罰。
上海開始對8個區域進行“遊煙”治理
沒想到這麽受關注
第一次勸阻“遊煙”就這樣以“失敗”結束。過程中,我掏出手機,對著自己記錄下這個過程,這也成為我在網上發布的第一個關於勸“遊煙”的視頻。其實,我最開始錄下視頻隻是出於要保留證據的考慮。
我把視頻發到網上後,覺得可能沒人願意關注這個話題,不會掀起多大的水花。讓我沒想到的是,兩條短視頻加起來居然有500多萬播放量,一條有30多萬的點讚,一條有18萬左右的點讚。我發現,關注二手煙和“遊煙”的人其實非常多,其中不少人曾受到困擾。
有網友評論讓我“全國巡遊,勸阻遊煙”,大家都很支持我的行為,覺得我當了他們的“互聯網嘴替”。但與之對應,我同時也收到了很多惡意私信,覺得我勸“遊煙”不合理,問我地址,說明天過來打我。第二天我選擇直接懟回去,結果對方再沒了回複。
在網上引起這麽大的關注是我所沒有預料到的,但卻大大地增加了我繼續這麽做的信心。
剛開始決定去勸“遊煙”之前,我心裏其實也有過一些拉扯,會犯嘀咕,我直接去勸阻別人會不會很冒昧?我也能理解,如果一個人正在路上走,突然被搭話可能會感到莫名其妙,或者覺得我這個人多管閑事。其實我自己也擔心這樣做會不會不安全,我姐姐看到我的視頻之後,也問我是否考慮過有的人反應可能會很極端。
我也在網上看到,曾有人因為勸阻吸煙被打。但有過第一次後,我覺得這些疑慮被大大打消了。相比於讓人感到莫名其妙,告訴他們吸“遊煙”的危害,讓他們能夠關注周圍人的健康可能更重要。我還是想要去發聲,想要去傳播遊煙有害這個理念。
我有時會收到一些未成年人的私信。
他們告訴我,自己處在一個充滿二手煙的環境,很多吸煙者可能並不知道,自己給家人帶來的二手煙傷害是非常大的。我會鼓勵他們去給身邊人科普。有人在私信和評論裏告訴我,在我的影響下,他們也會主動勸阻吸“遊煙”的人。這些反饋讓我感到自己做的事有意義。
我希望這些視頻讓別人知道我正在做什麽,也希望那些被二手煙困擾的人可以相互鼓勵、打氣。
那之後,我還會時不時的更新一些在路上勸吸“遊煙”的視頻。拍攝沒有計劃性,通常是去健身的路上,我素顏,穿健身服,角度也隨意。評論區有人因為這個攻擊我的長相,也有人說我為了火,為了起號。但我並不在乎這些聲音。我之前是一名對外漢語老師,有自己的教學賬號,更新勸阻“遊煙”視頻隻是出於我真正想記錄下自己做的這件事。
網友背包上街拒絕二手煙
?
“不要漠不關心”
我還會遇到一些誤解和爭議。
有人認為我是掀起吸煙者和非吸煙者之間的對立。其實不是這樣,吸煙是大家自由的選擇,我有朋友也會吸煙,我讀大學的時候,還因為好奇自己躲在角落裏嚐試過吸煙。這是個人的自由。我隻是覺得不應該影響他人健康。就像我的朋友們,他們從來不會讓周圍人被迫吸到二手煙。
還有的人會覺得我多管閑事,覺得“室內不能吸煙,室外可以吸煙”,或者用我所在的區域不是上海關於“遊煙”規定的8個區域來攻擊我,說我“淩駕於法律之上”。
我覺得大家可能都有困惑,到底哪裏可以吸煙,哪裏不可以?以及,一個人可不可以勸阻在公共場合吸煙的人?前些天,我健身回來的路上看到有人邊走邊吸煙,跟之前一樣,我上前告訴他不要這樣做,沒想到的是,遭遇了對方的謾罵,同行的人也追上來質問我,馬路上抽煙關你什麽事?
這一類聲音反而讓我更想繼續勸阻“遊煙”了。因為說不定有人刷到我的視頻,就能被科普到“遊煙”的知識呢?說不定了解這個知識之後,有的人就不會在他人旁邊吸煙了呢?
我覺得勸阻二手煙並非“閑事”,作為一個公民,去維護大家共同生活的環境,也不是“多管”。
我知道現代社會,大家都很忙,不太願意分時間來關注公共生活。但是總要有說出來的人,總要有站出來勸阻的人。最近天氣很熱,有一次我路經睡在水泥地上的工人們,就主動去附近的超市買水送給他們喝。我覺得作為一個公民,應該關心我的周邊人,做我能做的事情。
我來自單親家庭,媽媽和姐姐是給我很多能量的人,小時候我媽媽會幫附近的老婆婆賣菜,姐姐也常給身邊人提供幫助。這些都告訴我,不要漠不關心,不要麻木。
剛開始去勸阻“遊煙”的時候,我有時候語氣聽起來並不那麽友善,可能也是因為公共場合要跟別人搭話,還要叫人不做某件事情時,試圖通過相對強硬的語氣,來表明我的立場吧。
後來我發現,當我抱有一些情緒甚至是敵意的時候,對方會特別容易被激怒,我們就很難溝通。而我溫和去提示的時候,對方會願意配合我滅掉煙。所以,慢慢地我試著更加溫和地說出我的訴求,告訴對方“遊煙”的危害。
前幾天,我勸阻“遊煙”時,對方的語氣一直很急,不停強調這是室外,沒有法律規定不能吸煙。我告訴他我鼻炎,剛洗過鼻子,有出血,並且跟他科普了“遊煙”的知識。最後他熄滅了煙,我也跟他道了謝。
有一次我勸一個大爺,大爺態度特別好,立馬掐滅了煙,還跟我說不好意思。他說起家裏人不讓吸煙所以出來,但是外麵也不能吸。我突然意識到,吸煙者也有他們的困境,是不是相關部門應該設置一些吸煙點,這樣他們有地方吸煙了,我們也不用忍受二手煙了?
我了解到,上海有些地方已經設置了吸煙點,我還特意拍了視頻分享,但是這樣的吸煙點並未普及。還有,不知道我們能不能參考其他國家的做法,在街道設置室外透明吸煙室。
最近有網友在評論區告訴我,因為看了我的視頻,他已經戒煙兩周了。我很開心,隻要有一個人有改變,我們就能在大街上呼吸得更暢快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