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刊發在經濟學人。
這位中情局官員在美國情報係統工作超過20年。2016年,她擔任負責俄羅斯和歐亞事務的首席情報官,主持撰寫了一份報告,指出俄羅斯幹預了當年的總統選舉,意圖支持川普。
幾年後,她重返中情局,擔任高級管理職務,主管與俄羅斯及前蘇聯相關的情報行動和分析工作。
8月19日,她的職業生涯戛然而止。美國國家情報總監圖爾西·加巴德撤銷了她以及另外36名現任和前任官員的安全許可,指控他們“背叛了對憲法的誓言”。
川普政府此前曾利用安全許可製度打擊退休官員,但此次被清除的這名中情局官員,以及2016年報告的另外兩位參與者謝爾比·皮爾森和阮文(Vinh X. Nguyen),都是在任的資深情報官員。
這標誌著川普對美國情報係統發動的鬥爭進入了新階段。
據《經濟學人》了解,這名中情局官員曾領導數百名分析師和其他人員,她的被撤職引發了現任與前任情報官員的強烈擔憂。
前中情局官員拉裏·菲佛表示,失去安全許可等同於“職業終結”,“就連清潔人員都需要持有安全許可。”
許多官員退休後也依賴安全許可從事谘詢工作。據悉,這名中情局官員已接近退休年齡。一名內部人士問道:“誰還願意研究敏感議題,或在分析上冒險?在理論上,堅持在權力麵前講真話是一回事,但當你的職業和家庭生計被置於危險之中,那就完全不同了。”
今年4月,加巴德的助手曾施壓分析師,要求他們修改關於阿拉瓜之列這個犯罪團夥的評估,以配合川普的政策。
6月,川普又對國防情報局泄露的一份與他關於摧毀伊朗核設施說法相矛盾的評估予以抨擊。中情局曆來因提供總統不願接受的信息而產生摩擦——從上世紀60年代越戰到2000年代的伊拉克戰爭,與白宮之間衝突不斷——但如今的報複性清算程度前所未見。
中情局一位前同事表示:“士氣受打擊的程度難以言表。每個人都非常害怕,警惕地回頭看,問自己下一個是不是我?”
這37名被針對的官員中,很多與俄羅斯事務的關係早已疏遠,或僅有輕微關聯。阮文曾是國家安全局的首席數據科學家。幾周前,內部人士對《經濟學人》表示,他是“聯邦政府內對人工智能最具思考力的人”。
這個機構的負責人蒂姆·霍夫將軍與首席法律顧問艾普麗爾·多斯分別在4月和7月被解職。另一些人似乎隻是因為批評川普而上了名單。曾擔任川普2016至2019年主要情報簡報官的前中情局官員特德·吉斯塔羅,曾對川普發表過輕微負麵評論。而大多數人都出現在極右翼活動人士勞拉·盧默7月29日發布的名單上。
川普政府一直在努力詆毀批評川普的官員與文件。今年7月,中情局局長約翰·拉特克利夫罕見地公開了一份關於2016年俄羅斯報告情報分析“專業手法”的內部審查。審查雖對報告的多個方麵予以肯定,但也聲稱報告撰寫過於倉促,並且機構高層介入過深。
加巴德當月還解密了一份更早期的眾議院情報委員會對報告的審查文件。文件由現任聯邦調查局局長卡什·帕特爾聯合撰寫,內容包括俄羅斯攔截信息的原文摘錄以及人力來源的描述,解密過程曾遭中情局反對。
8月20日,加巴德還宣布將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ODNI)裁員50%,部分原因是為削減官僚機構規模並“清除深層政府人員”。ODNI是在“9·11”襲擊後設立,旨在確保情報在政府內各機構間得到有效共享(盡管裁減力度驚人,但就連一些川普的批評者也承認,ODNI過於龐大,且未能真正發揮對下屬機構的協調作用)。
政府還采取更嚴厲的法律手段打擊批評者。今年7月有報道指出,拉特克利夫曾就前任情報總監約翰·布倫南涉嫌對國會撒謊一事向聯邦調查局出刑事調查請求。
布倫南在川普第一任期已被撤銷安全許可,他在擔任中情局局長期間主導了俄羅斯報告的製作,並在川普上任初期與其關係緊張。
司法部還對當時擔任聯邦調查局局長的詹姆斯·科米展開刑事調查。此前,川普政府曾指控科米5月在社交媒體上的一則帖文暗示刺殺威脅。
“這是前所未有的局麵,”菲佛表示,“尤其是在人數眾多、又毫無說明他們究竟犯了什麽錯的情況下。”
在最近清洗行動發生前,參議院情報委員會高級民主黨成員馬克·沃納接受《經濟學人》采訪時表示,情況比他預想的還要糟,“我原以為加巴德會很糟,沒想到竟然糟到這種程度。”
他透露,共和黨同僚在私下裏也鼓勵他在公開場合發聲,但因害怕遭打擊而不敢露麵。“‘五眼聯盟’的一些盟國私下裏都來問,到底發生了什麽?”
8月20日,拜登任命的中情局局長比爾·伯恩斯在《大西洋月刊》發表公開信,致信那些“被拋棄”的官員。他寫道:“如果中情局的分析師看到我們的對手搞這種自毀行動,肯定早就打開波本威士忌了。”
他說,“但現在我們聽到的,是克裏姆林宮和中南海裏香檳杯碰杯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