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交加的黑夜,抗癌女孩靜靜(楊恩又 飾)與護士李悅(陳雨鍶 飾)從濱江三院天台上雙雙墜下,唯一的目擊者是靜靜的母親尤茜(梅婷
飾)。
前知名記者,現千萬粉絲賬號“夜話”主編葉攀(張小斐
飾)曾親手將靜靜打造成“抗癌天使”,獲得了社會的關注和好心人的善款,還擁有了百萬粉絲。
眼看靜靜的人生正在轉好,卻與護士一起離奇墜樓,再加上尤茜一口咬定:
自己親眼目睹,是護士李悅推的靜靜。
葉攀決定深入調查報道。
令葉攀進一步相信李悅有重大嫌疑的是尤茜口中護士的殺人動機——報複。
起因是靜靜無意間拍下了李悅與本院腫瘤科主任,靜靜的主治醫生,已婚的孟灝在天台上親昵。
於是10歲的小女孩天真的認為:李悅姐姐和孟醫生在談戀愛。
私情這種事在任何單位,都會一石激起千層浪,很快傳遍了整個醫院,導致李悅被開除。
目擊證人有了,殺人動機有了,這起墜樓案就隻差證據了。
但查案收集證據,形成完整證據鏈是警方的職責。
而在媒體這一行,從不缺乏“人證”。
葉攀利用自己記者的專長從醫院保潔員,維修員,甚至是小超市老板的口中逐漸拚湊起了李悅是個什麽樣的人。
她是小三,被孟灝老婆鬧到醫院;
她之前在兒科病房不小心燙傷病人被投訴,才轉到了腫瘤病房;
她被開除後跟尤茜大吵一架......
眾口都能鑠金,更何況是肉身的人。
在葉攀心中,私生活不檢,脾氣不穩定,也成了李悅在她心中先入為主的印象。
另一邊,葉攀的助手在網上搜集了李悅大量的照片視頻,抽煙紋身,酒吧買醉,跳舞泳裝......
隨著事件關注度的上升,李悅的人格直線下降。
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尤茜說的,李悅被開除,當班的最後一天,她親口對自己說過:
自己要帶著靜靜一起去死。
這讓葉攀不得不將嫌疑鎖定在了李悅身上,就這樣,“表麵白衣天使,背後煙熏妝惡女”
的故事出爐了,報道一經發出,瞬間點燃了全網的怒火——
李悅被貼上了“殺人凶手”的標簽,公開處刑。
可隨著一個自稱“道爺”(李九霄 飾)的神秘人出現,讓事件發生了顛覆性的反轉。
電影的精彩在於,從李悅開始,秉持如實報道的葉攀,卻用“正義之筆”寫下 “死神” 的詛咒,成為摧毀他人生活的一道道
“催命符”,寫誰誰“死”。
護士李悅成了“惡女”,靜靜的母親尤茜成了“濱江惡母”,就連葉攀自己也成了“殺人記者”。
互聯網猜凶的矛頭數次扭轉,到底是怎麽一回事,這裏就不劇透了,影片正在上映,大家一定要自己去看。
就故事而言,《惡意》貢獻了幾次高水準的反轉,也保持著《消失的她》《誤殺》係列中,一貫驚人的“惡意”。具體到本片的惡意是指流量至上給當今人們帶來的癲狂。
電影中有一個情節格外刺眼:
葉攀的老板直白地強調 “誰會在乎真相,流量就是錢” 。
這句台詞,如同一把尖銳的手術刀,精準地剖析出自媒體行業的現實痛點。
在現實世界裏,這樣的場景也屢見不鮮,“拉麵哥”,“大衣哥” 等被過度消費的事件便是典型例子 。
“拉麵哥” 程運付,因堅持 “3 元一碗拉麵,15 年未漲價” 而走紅網絡。
他的質樸與真誠,本應成為網絡世界裏的一股清流 。
然而,在流量至上的時代,這份純粹卻成了被利用的對象。
無數網紅為了蹭熱度,紛紛湧到他的拉麵攤前,進行直播、拍攝視頻。
他們不顧 “拉麵哥” 的感受,也不管是否影響了他的正常生活,隻為了在流量的浪潮中撈取一杯羹。
而 “大衣哥” 朱之文的遭遇同樣令人唏噓。
從出名的那一刻起,他就被各種自媒體緊緊盯上。
借錢、修路、兒子大婚等生活瑣事,都成了自媒體炒作的素材。甚至有人為了博眼球,不惜編造關於他的 “桃色新聞”。
朱之文的生活被徹底打亂,隱私被無情踐踏,而那些自媒體人卻在這場流量盛宴中賺得盆滿缽滿。
這些事件無一不在揭示一個殘酷的真相:
在當下的自媒體環境中,流量似乎成了唯一的追求,有些人為了獲取流量,可以不擇手段。
這裏,就有曾經懷揣著對真相的執著追求和對社會的責任感的媒體人,葉攀的領導,千萬級粉絲賬號“夜話”所屬MCN的老板——蕭保乾(老蕭)。
他曾教導葉攀:
新聞人有底線,新聞才有底線。
而今,這種職業操守卻在流量的衝擊下變得不堪一擊,為了吸引眼球,獲取熱度,拋棄了客觀報道的原則,選擇用情緒化的語言和誇張的標題來煽動讀者的情緒。
他也早早給“墜樓案”定了KPI——
誰在乎真相?我要的是流量,流量就是錢,錢要養活公司,養活你們。在這個KPI下,自認為是在追求真相的葉攀卻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了輿論操控者,她沒有意識到,自己在追求流量的過程中,已經逐漸偏離了真相的軌道,她的報道往往隻選取對自己觀點有利的證據,而忽視了其他可能存在的事實。
這也讓她的每一篇報道都成為了網絡暴力的導火索。
她讓我們看到,有時候,人們自以為的正義,可能隻是一種被情緒和偏見左右的盲目行為,這種行為不僅無法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糟糕
。
在當下電影創作環境中,很多導演都會傾向於選擇安全、保守的題材,以迎合市場和觀眾的喜好 。
但陳思誠卻反其道而行之,在《惡意》中,他以無畏的勇氣,將鏡頭聚焦於自媒體行業中最不堪的陰暗角落。
從《誤殺》係列到《消失的她》陳思誠總能精準地捕捉到社會熱點和觀眾的關注點。
而這一次,他將目光投向自媒體行業也絕非偶然。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自媒體已成為人們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隨之而來的亂象也日益嚴重 。
陳思誠敏銳地察覺到了這一社會問題,他希望通過電影的形式,引發人們對自媒體行業的思考 。
作為本片的編劇,陳思誠通過葉攀這個角色的經曆,展現了自媒體人在追求流量和真相之間的掙紮。
讓大家看到一個原本有理想、有追求的媒體人,是如何在現實的壓力下,逐漸迷失於流量之中,成為了輿論的操控者。
這種人物的轉變,不僅讓觀眾看到了自媒體行業的亂象,也讓人們思考在這個物欲橫流的時代,如何堅守自己的初心和底線 。
希望通過電影《惡意》,我們能夠深刻反思當下自媒體行業的問題,共同努力,讓輿論不再成為傷害他人的利刃,而是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