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麵條吃出中國小品史,一場官司告別春晚台,二十七年沉寂後,那雙狡黠的小眼睛再次在銀幕上閃爍。
“隊長,別開槍,自己人!”
三十餘年過去,這句台詞依然能讓無數觀眾會心一笑。
當72歲的陳佩斯在《戲台》預告片中佝僂著背,眼中卻閃爍著熟悉的狡黠光芒時,整個電影圈為之一震。
時隔27年重返大銀幕,這位曾開創中國小品先河的喜劇大師,帶著話劇神作改編的電影《戲台》,在2025年暑期檔投下一枚重磅笑彈。
01 荒誕梨園風雲,戲骨雲集造夢
西安德祥大戲院的雕花梁柱下,一場民國喜劇正在上演。洪大帥(薑武 飾)威風凜凜進京,點名要看名角金嘯天(尹正 飾)的《霸王別姬》。
偏偏金嘯天抱恙難登台,後台亂作一團。
這時,賣包子的大嗓兒(黃渤 飾)被錯認成角兒,硬著頭皮被推上戲台。
“力拔山兮氣蓋世”的唱詞剛出口就走調,霸王的氣勢全無,台下的洪大帥臉色鐵青,戲班班主侯喜亭(陳佩斯 飾)急得直跺腳——**民國戲班的荒誕求生記就此開幕**。
這部脫胎於話劇舞台的電影,帶著9.1分神作基因降臨暑期檔。
2015年首演至今,《戲台》巡演超300場,被劇迷譽為“中國當代喜劇巔峰之作”。
陳佩斯坦言:“這是我等了60年的劇本。”為將其搬上銀幕,他不僅親自改編劇本,更召集**黃渤、薑武、尹正、餘少群**組成夢幻陣容。
預告片中,黃渤飾演的大嗓兒滿臉麵粉驚恐張望,薑武的軍閥怒目圓睜,陳佩斯則化身左右逢源的班主,在權貴與藝人間走鋼絲。
短短34秒預告播放量破500萬,未開預售已點燃觀眾熱情。
02 喜劇之王的倔強之路
陳佩斯的喜劇宇宙,始於1984年春晚那碗滾燙的麵條。當他和朱時茂在《吃麵條》中一個撐到打嗝、一個急得跳腳時,中國觀眾第一次認識了“小品”。
“那時候導演問我們節目算什麽類型,我說是小節目,比話劇壓縮些,就叫小品吧。”
陳佩斯輕描淡寫的一句話,竟開創了春晚未來四十年的經典門類。
他的作品藏著獨特的喜劇密碼:
《警察與小偷》中,假警察不敢直視真警察的眼神;《主角與配角》裏,“叛徒”下意識暴露的市儈本色。
沒有強行煽情,卻讓觀眾在笑中品出人生況味。
2016年,有網友早餐店偶遇陳佩斯,試探道:“是你把鬼子引到這來的?”
老人頭也不抬:“是老子我!”
兩句《主角與配角》台詞的自然接續,印證了經典的生命力。
當同行追逐流量時,陳佩斯執著於喜劇的本質:“真正高級的喜劇靠劇情結構逗樂,不是堆砌金句”。
他痛心當下小品“喜頭悲尾”的套路,認為剝離人物的笑料隻是插科打諢。
03 消失的二十七年
1999年《王爺與郵差》演出結束,陳佩斯頭也不回地離開了春晚。導火索是兩年前發現的侵權事件:央視擅自將他創作的小品製成VCD售賣。
“兩年後他們還在賣,甚至加了新作品。”陳佩斯拉著朱時茂將央視告上法庭。
版權官司震動全國,最終獲賠33萬元,代價是永別春晚。
更深層的原因藏在藝術追求裏。
1988年排練《狗娃與黑妞》時,他提議用單機拍攝配合蒙太奇手法,被導演否決;十年後《王爺與郵差》再提創新,仍遭拒絕。
“那些人不懂喜劇,卻握著否定權。”陳佩斯告別時撂下的話,道盡藝術家的無奈。
他轉身紮進話劇舞台,《托兒》《戲台》相繼問世,在劇場裏實踐著未被春晚接納的創新理念。
04 破壁者的歸來
《戲台》預告中有個耐人尋味的鏡頭:黃渤飾演的大嗓兒在後台被洪大帥錯認,緊張得五官扭曲。這恰似陳佩斯藝術生涯的隱喻——錯位中的喜劇張力,恰是陳氏幽默的靈魂。
陳佩斯的喜劇哲學在《金牌喜劇班》顯露無疑。
學員表演《保安部的故事》時,他眉頭緊鎖:“喜劇的點與劇情脫節了”;看到《五指山》中師徒互動缺失,他一針見血:“不能隻有滑稽動作”。
“十八九年了,我才入了喜劇的門。”2017年公開課上,陳佩斯這樣評價自己的探索曆程。
在他眼中,春晚時期的作品不過是在“門外摸索”。
72歲的他身兼編導演三職,將十年打磨的話劇搬上銀幕。
場景升級為雕梁畫棟的戲院,戲服刺繡精細到發絲,民國美學被推到極致。
當黃渤頂著霸王盔甲手足無措,餘少群扮演的虞姬眼波流轉時,觀眾看到的是陳佩斯對喜劇藝術的虔誠。
05 破三億?五十億?市場在期待什麽
2025年暑期檔戰局正酣。陳思誠《惡意》點映破2000萬,機構預測2.7億;大鵬《長安的荔枝》預計2.5億;而《戲台》被普遍看好突破3億,有望登頂檔期冠軍。
更大膽的預測來自觀眾熱情——豆瓣想看人數激增,業內已有“劍指50億”的呼聲。
這並非空穴來風:賈玲《你好,李煥英》創54億奇跡在前,而陳佩斯的喜劇功底與話劇版9.1分的品質背書,讓市場充滿想象。
影院經理們盯著預售數據感歎:“整個暑假就指望《戲台》熱場子了。”
當前電影市場持續低迷,但陳佩斯的名字猶如品質保證,預告片中密集而不尷尬的笑點,更讓人看到久違的高級幽默。
西安拍攝現場,陳佩斯給黃渤說戲時突然示範起角色動作。
72歲的身體瞬間注入侯班主的圓滑世故,轉而又切換成大嗓兒的憨直笨拙——歲月帶走了他烏黑的頭發,卻帶不走刻進骨子裏的喜劇基因。
有觀眾翻出1984年《吃麵條》的錄像:
年輕的陳小二蹲在桶邊,被麵條撐得打嗝的滑稽模樣,與今日銀幕上白發蒼蒼的老者重疊。
當新預告裏黃渤手忙腳亂唱霸王時,我們看到的何嚐不是陳佩斯跨越時空的藝術堅持?
《戲台》上映前夕,陳佩斯對記者說起往事:“當年離開時很多人問後不後悔,我說不能讓後人嘲笑自己。”
他頓了頓,眼中閃過熟悉的狡黠:“現在該問問觀眾,還記不記得純粹的歡樂是什麽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