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有多少中年男人,悄悄崇拜單依純?

有多少中年男人,悄悄崇拜單依純?

文章來源: 鳳凰WEEKLY 於 2025-06-15 00:55:1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娛樂圈抽象之神,又發力了。

上周五,單依純一句“如何呢?又能怎?”,基本登頂2025上半年最出圈的互聯網熱梗。

最新期一首《Dear Friend》又把#單依純秒了# 送上熱搜。

輿論紛紛擾擾,單姐在自己的舒適區進出自如。半場《歌手》歸來,關於單依純的爭議,也愈發突出。

有人說她徹底瘋了;

也有人說在她身上看到了天才的具象化,今天的她就是天後雛形。

互聯網越是熱議,單依純的簡曆越是豪華。

從前,她隻是兩次登上春晚、在上海梅奔連開三場演唱會,出道半生,歸來才23歲的年輕歌手。但如今,她的身份再次刷新:

當代互聯網的「精神圖騰」。

單依純,能有多「瘋」?

單依純的身上充滿了標簽和爭議。

隻要登台獻唱,關於她究竟是“00後自己的鄧麗君/王菲/那英”,還是活在熱搜上的“預製天後”,總能讓全網吵個天翻地覆。

不過吵歸吵,爭歸爭,雖然單依純是不是天後雛形的問題還沒有統一答案,但廣大年輕網友還是在單依純身上達成了一個基本共識:

“我閨蜜當明星就她這死出”。

《歌手》播了四期,單依純手裏的鬼畜扇子不斷更新迭代,一到候場就焊在了臉上。

別問為什麽,問就是用來擋嗬欠和白眼的。

單依純,是娛樂圈為數不多懶得做表情管理的女明星。

早年上綜藝吐槽網絡歌曲“想對你說句晚安晚安晚安”,點評的時候從眉頭到嘴角都在發力“什麽東西啊!”

鐵麵無私到沒給對方也沒給自己留一點餘地。

麵對鏡頭的時候,她也被網友說是“夢到哪句說哪句”,一點兒沒把高情商當回事。

阿雅讚美她:“你怎麽長得好看,唱歌還這麽好?”

單依純連腦子都沒轉,宛如膝跳反射一樣回答:“對啊,我也想問。”

被張大大誇唱歌好聽,她也毫不客氣:“當然,不然錢怎麽讓我賺呢?”

喜歡單依純的人和不喜歡她的人,有一個基本共識:

單依純很難在女明星和女大之間自如切換。

自打她勇闖娛樂圈,留下不少在各大綜藝上隨地大小睡的珍貴影像資料,而且都不怎麽高清。

粉絲愛她的鬆弛,並鼓勵她把這種活人感發揚光大,以至於網傳他們對單依純囑咐最多的話就是:

“你累了就睡,餓了就吃,別委屈自己。”

單依純本人不光聽進去了,還知行合一了。

在《歌手》發布會上兩眼一閉;

直到《歌手》比賽現場都沒能把眼皮子完全掀開。

有質疑她在立“純困人設”。

結果學校導師接受采訪的時候在線辟謠,“單依純在學校的時候就睡眼蒙矓”。

記者問單依純總是很困,是不是在熬夜搞創作。

單依純也不裝:“隻是舍不得睡覺罷了。”

大學生和打工人聽了紛紛不語,隻是一味共鳴:畢竟誰不是越困越放不下手機,掐指一算離天亮還有五個小時,決定再熬半小時把分了24期的手機玩回本。

別的明星看一眼台本就能做到得心應手、滴水不漏。

單依純拿到台本後,連括號裏“停三秒”的提示都給讀出來了,這就好比抄答案抄了個“略”。

就連單依純對自己的評價都是:

“在網上刷到自己不在唱歌的視頻,我會覺得自己看上去不太聰明。”

闖蕩娛樂圈這些年,單依純也經曆過自己的修羅場。

上台感謝錯主辦方,下台暴食巧克力餅幹。

前者讓她頭一回開始害怕自己會不會被封殺,後者讓她發現斬斷口腹之欲堪比被封殺。

細數單依純在內娛的多重身份:

從小品女王、抽象的神,到全自動闖禍機,沒有一個是空穴來風。

當然,單依純也不總是這麽沒譜。

被記者問到精神狀態為何如此鬆弛的時候,姐低頭沉思幾秒,腦瓜子飛速運轉,字正腔圓地回答:

“是我們國家的強大和繁榮,讓我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觀眾對單依純,總有極高的包容度。

哪怕她語出驚人,哪怕她有點乖張,又有點神經質。

大概是因為她身上那種屬於同輩人的生命力和主體性尤其鮮明。既拿了00後勇闖娛樂圈的爽文劇本,又能做出超越劇本的表達。

爆火的單依純

燒掉了華語樂壇的「老人味」

我猜單依純也許和白雲大媽一樣,是火命。

為啥呢?我有以下三點要說。

其一,最適配單依純的歌絕對是《火》。

這首歌的歌詞裏寫:我就是愛唱歌,呼吸打著節拍。

單依純也許不愛上班,但肯定愛唱歌。

唱《李白》的時候,她不隻是呼吸打節拍,渾身上下每個細胞每個毛孔,都在跟著節拍做spa。

那種鬆弛的呼吸感,相當於躺上了洗浴中心的加熱躺椅,37號搓澡大姨進來從頭發絲兒到腳底板兒洗滌了咱的靈魂和肉體,額外還送了個奶浴。

爽,透,美妙至極。

其二,單依純的火,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雙眼輕眯,小歌一哼,直接在全網掀起燎原般的“單依純模仿大賽”。

三百六十行,行行“又能怎”。

搞科研的苦逼學生唱:熬夜做實驗,結果又偏差,橫豎都被罵,躺平又能怎?

精神狀態美麗的新手老師唱:

我本教數學,今當班主任,區區三個班,試試又能怎?

厭班的牛馬打工人穿上一席紅裙唱:

我本是個人,出來當牛馬,區區三千塊,不幹又能怎?

喜當媽的年輕女子抱著娃唱:

我本是個人,後來當了媽,區區三萬天,當媽又能怎?

一聲聲“如何呢,又能怎”裏,沒有對生命苦澀如歌的哀怨,反而有種能屈能伸的鬆弛。

於是,模仿的、改編的、不由自主給單依純誇誇的人越來越多。

單依純,就這樣在互聯網建起了自己的愛樂之城。

其三,單依純本身就是一團火焰,把華語樂壇塵封多年的舊東西都燒個幹淨。

《李白》一出口,互聯網就出現了兩派聲音。

一派是00後的狂歡,瘋感找到了同盟,歌詞有了共情,原本嚴肅專業的《歌手》舞台,一下子發現咱自己人了。

另一派觀眾則地鐵老人看手機,覺得這純屬胡鬧,別人正兒八經地比試,單依純卻在那兒玩笑。更有上綱上線的言論,將之概括為態度有問題:不拿豆包當幹糧,不拿《歌手》當比賽。

關於兩派觀點對錯是非,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先花點時間萃取一個前置共識: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都在唱衰華語樂壇。

金曲橫行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如今老派歌手諸神黃昏,抽象曲目百鬼夜行。提起去年今年有什麽讓人印象深刻的歌曲,隻剩下《來財》《跳樓機》之類從短視頻火起來的神曲還在蹦躂。

其實華語樂壇不是玩完了,而是太無聊了。

當歌曲製作一味追求所謂的“標準與正確”,在被規訓的模子裏完成著製作流程化,音樂本身從藝術創作變成了容不得半點差池的工業體係。

音綜拍了那麽多季,還是停留在那一套舊敘事裏。

要高音必須上得去,要大氣磅礴,涕泗橫流。鏡頭給到觀眾,要比演員綜藝哭得還像演技派,才算唱到位了。

而對參賽的歌手而言,既渴望他們當內娛活人,但搬上熒幕又得規規矩矩當模範生。像孫悟空給唐僧畫了個圈,圈裏雖然安全,但歌手們也沒法創新,不敢冒險。

觀眾很久沒看到個性鮮明的歌手了。

雖說去年風靡全網的新四大天王,因為實力不夠,抽象來湊為人熟知。但這封號隻是網友玩樂的群嘲,活生生把華語樂壇笑成了華語哥譚。

單依純不一樣,她雖然抽象,實力卻足夠強悍。

單依純出道以來,可以說從無敗績。

高三畢業,剛滿18歲的單依純靠一首《永不失聯的愛》炸翻互聯網,一晚上登4次熱搜,隨後一路過關斬將拿下《中國好聲音》年度總冠軍。

之後在各大音綜,她也被稱為翻唱大魔王。

光是在《歌手》舞台,她就不止一次被說像王菲,後來幹脆直接在比賽中翻唱王菲。

有人質疑她隻會模仿天後,她就用《李白》反抗,用“如何呢?又能怎?”唱出自己的態度。

她是把火,燒掉規則、輸贏、嚴肅,燒掉傳統的老舊的放嘴裏咀嚼過八百遍的殼子。

而之所以她被網友瘋狂認可,成了瘋感符號,被樹為當代互聯網的精神圖騰,是有著特殊的時代性原因,甚至有些必然的傷感。

這幾年,“發瘋”和“抽象”成了互聯網的時代關鍵詞。

網友到處搞抽象,天天把精神狀態挺好的掛在嘴邊。一邊自嘲為嗎嘍、鼠鼠,一邊被“如履薄冰”的大爺戳了肺管子。

在曠野和軌道間擰巴地自我安慰,又在脖子上套著韁繩的駱駝祥子和草台班子的無力中反複崩潰。整頓職場成了過時的笑話,更多的年輕人活成野草,時代的風往哪裏吹,就不得不往哪兒倒。

單依純唱“你看我多乖多聰明多麽聽話,世俗的眼光”,激發了一種共情的無力。

這既是對年輕人困境的調侃,又是悲傷且戲謔的訴說。但哀怨和悲傷隻是前奏,反叛和衝勁才是高潮。

世界給我一巴掌,我說沒有上次爽。

“如何呢?又能怎?”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普林斯頓大學中國博士後家中去世:係清華畢業生
全球頂級肺癌專家宣布:我患晚期肺癌三年了
19歲西班牙神顏公主久違亮相,舉手投足很自信
月漲1萬億,阿裏講了一個新故事
離職大廠創業的年輕人,如今怎樣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清華出發,劍橋歸來,他28歲回國全職擔任教授!
罕見!芬蘭總統要求取消五常一票否決權
川普硬杠125年憲法慣例,上訴最高法院"取消出生公民權"
特朗普下令在波特蘭部署軍隊,必要時可全麵使用武力
白宮官員:預計政府將關門,民主黨將付出沉重代價
恨意難平!特朗普連發四帖 猛批FBI前局長科米
美巴長談 特朗普微笑合影氣壞印媒:50年最大轉向
殘酷的紀實:加沙饑餓家庭的一天
H-1B簽證衝擊“不再執著美國夢” 台籍工程師:看淡
華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將被帶回國
“不會屈膝而活!” 特朗普與前FBI局長8年恩怨迎爆點
最新報告:中國去年新安裝近30萬台機器人
華裔金融才女在美被丈夫勒死,骨灰將被帶回國
揭穿阿膠企業謊言:中國不缺驢,但特別缺牛馬
美巴談了80分鍾,特朗普微笑合影氣壞印媒
網球裙,被通勤女孩穿出了班味兒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有多少中年男人,悄悄崇拜單依純?

鳳凰WEEKLY 2025-06-15 00:55:16
娛樂圈抽象之神,又發力了。

上周五,單依純一句“如何呢?又能怎?”,基本登頂2025上半年最出圈的互聯網熱梗。

最新期一首《Dear Friend》又把#單依純秒了# 送上熱搜。

輿論紛紛擾擾,單姐在自己的舒適區進出自如。半場《歌手》歸來,關於單依純的爭議,也愈發突出。

有人說她徹底瘋了;

也有人說在她身上看到了天才的具象化,今天的她就是天後雛形。

互聯網越是熱議,單依純的簡曆越是豪華。

從前,她隻是兩次登上春晚、在上海梅奔連開三場演唱會,出道半生,歸來才23歲的年輕歌手。但如今,她的身份再次刷新:

當代互聯網的「精神圖騰」。

單依純,能有多「瘋」?

單依純的身上充滿了標簽和爭議。

隻要登台獻唱,關於她究竟是“00後自己的鄧麗君/王菲/那英”,還是活在熱搜上的“預製天後”,總能讓全網吵個天翻地覆。

不過吵歸吵,爭歸爭,雖然單依純是不是天後雛形的問題還沒有統一答案,但廣大年輕網友還是在單依純身上達成了一個基本共識:

“我閨蜜當明星就她這死出”。

《歌手》播了四期,單依純手裏的鬼畜扇子不斷更新迭代,一到候場就焊在了臉上。

別問為什麽,問就是用來擋嗬欠和白眼的。

單依純,是娛樂圈為數不多懶得做表情管理的女明星。

早年上綜藝吐槽網絡歌曲“想對你說句晚安晚安晚安”,點評的時候從眉頭到嘴角都在發力“什麽東西啊!”

鐵麵無私到沒給對方也沒給自己留一點餘地。

麵對鏡頭的時候,她也被網友說是“夢到哪句說哪句”,一點兒沒把高情商當回事。

阿雅讚美她:“你怎麽長得好看,唱歌還這麽好?”

單依純連腦子都沒轉,宛如膝跳反射一樣回答:“對啊,我也想問。”

被張大大誇唱歌好聽,她也毫不客氣:“當然,不然錢怎麽讓我賺呢?”

喜歡單依純的人和不喜歡她的人,有一個基本共識:

單依純很難在女明星和女大之間自如切換。

自打她勇闖娛樂圈,留下不少在各大綜藝上隨地大小睡的珍貴影像資料,而且都不怎麽高清。

粉絲愛她的鬆弛,並鼓勵她把這種活人感發揚光大,以至於網傳他們對單依純囑咐最多的話就是:

“你累了就睡,餓了就吃,別委屈自己。”

單依純本人不光聽進去了,還知行合一了。

在《歌手》發布會上兩眼一閉;

直到《歌手》比賽現場都沒能把眼皮子完全掀開。

有質疑她在立“純困人設”。

結果學校導師接受采訪的時候在線辟謠,“單依純在學校的時候就睡眼蒙矓”。

記者問單依純總是很困,是不是在熬夜搞創作。

單依純也不裝:“隻是舍不得睡覺罷了。”

大學生和打工人聽了紛紛不語,隻是一味共鳴:畢竟誰不是越困越放不下手機,掐指一算離天亮還有五個小時,決定再熬半小時把分了24期的手機玩回本。

別的明星看一眼台本就能做到得心應手、滴水不漏。

單依純拿到台本後,連括號裏“停三秒”的提示都給讀出來了,這就好比抄答案抄了個“略”。

就連單依純對自己的評價都是:

“在網上刷到自己不在唱歌的視頻,我會覺得自己看上去不太聰明。”

闖蕩娛樂圈這些年,單依純也經曆過自己的修羅場。

上台感謝錯主辦方,下台暴食巧克力餅幹。

前者讓她頭一回開始害怕自己會不會被封殺,後者讓她發現斬斷口腹之欲堪比被封殺。

細數單依純在內娛的多重身份:

從小品女王、抽象的神,到全自動闖禍機,沒有一個是空穴來風。

當然,單依純也不總是這麽沒譜。

被記者問到精神狀態為何如此鬆弛的時候,姐低頭沉思幾秒,腦瓜子飛速運轉,字正腔圓地回答:

“是我們國家的強大和繁榮,讓我可以自由地做自己。”

觀眾對單依純,總有極高的包容度。

哪怕她語出驚人,哪怕她有點乖張,又有點神經質。

大概是因為她身上那種屬於同輩人的生命力和主體性尤其鮮明。既拿了00後勇闖娛樂圈的爽文劇本,又能做出超越劇本的表達。

爆火的單依純

燒掉了華語樂壇的「老人味」

我猜單依純也許和白雲大媽一樣,是火命。

為啥呢?我有以下三點要說。

其一,最適配單依純的歌絕對是《火》。

這首歌的歌詞裏寫:我就是愛唱歌,呼吸打著節拍。

單依純也許不愛上班,但肯定愛唱歌。

唱《李白》的時候,她不隻是呼吸打節拍,渾身上下每個細胞每個毛孔,都在跟著節拍做spa。

那種鬆弛的呼吸感,相當於躺上了洗浴中心的加熱躺椅,37號搓澡大姨進來從頭發絲兒到腳底板兒洗滌了咱的靈魂和肉體,額外還送了個奶浴。

爽,透,美妙至極。

其二,單依純的火,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雙眼輕眯,小歌一哼,直接在全網掀起燎原般的“單依純模仿大賽”。

三百六十行,行行“又能怎”。

搞科研的苦逼學生唱:熬夜做實驗,結果又偏差,橫豎都被罵,躺平又能怎?

精神狀態美麗的新手老師唱:

我本教數學,今當班主任,區區三個班,試試又能怎?

厭班的牛馬打工人穿上一席紅裙唱:

我本是個人,出來當牛馬,區區三千塊,不幹又能怎?

喜當媽的年輕女子抱著娃唱:

我本是個人,後來當了媽,區區三萬天,當媽又能怎?

一聲聲“如何呢,又能怎”裏,沒有對生命苦澀如歌的哀怨,反而有種能屈能伸的鬆弛。

於是,模仿的、改編的、不由自主給單依純誇誇的人越來越多。

單依純,就這樣在互聯網建起了自己的愛樂之城。

其三,單依純本身就是一團火焰,把華語樂壇塵封多年的舊東西都燒個幹淨。

《李白》一出口,互聯網就出現了兩派聲音。

一派是00後的狂歡,瘋感找到了同盟,歌詞有了共情,原本嚴肅專業的《歌手》舞台,一下子發現咱自己人了。

另一派觀眾則地鐵老人看手機,覺得這純屬胡鬧,別人正兒八經地比試,單依純卻在那兒玩笑。更有上綱上線的言論,將之概括為態度有問題:不拿豆包當幹糧,不拿《歌手》當比賽。

關於兩派觀點對錯是非,我們暫且按下不表。先花點時間萃取一個前置共識: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人們都在唱衰華語樂壇。

金曲橫行的黃金時代似乎已經過去,如今老派歌手諸神黃昏,抽象曲目百鬼夜行。提起去年今年有什麽讓人印象深刻的歌曲,隻剩下《來財》《跳樓機》之類從短視頻火起來的神曲還在蹦躂。

其實華語樂壇不是玩完了,而是太無聊了。

當歌曲製作一味追求所謂的“標準與正確”,在被規訓的模子裏完成著製作流程化,音樂本身從藝術創作變成了容不得半點差池的工業體係。

音綜拍了那麽多季,還是停留在那一套舊敘事裏。

要高音必須上得去,要大氣磅礴,涕泗橫流。鏡頭給到觀眾,要比演員綜藝哭得還像演技派,才算唱到位了。

而對參賽的歌手而言,既渴望他們當內娛活人,但搬上熒幕又得規規矩矩當模範生。像孫悟空給唐僧畫了個圈,圈裏雖然安全,但歌手們也沒法創新,不敢冒險。

觀眾很久沒看到個性鮮明的歌手了。

雖說去年風靡全網的新四大天王,因為實力不夠,抽象來湊為人熟知。但這封號隻是網友玩樂的群嘲,活生生把華語樂壇笑成了華語哥譚。

單依純不一樣,她雖然抽象,實力卻足夠強悍。

單依純出道以來,可以說從無敗績。

高三畢業,剛滿18歲的單依純靠一首《永不失聯的愛》炸翻互聯網,一晚上登4次熱搜,隨後一路過關斬將拿下《中國好聲音》年度總冠軍。

之後在各大音綜,她也被稱為翻唱大魔王。

光是在《歌手》舞台,她就不止一次被說像王菲,後來幹脆直接在比賽中翻唱王菲。

有人質疑她隻會模仿天後,她就用《李白》反抗,用“如何呢?又能怎?”唱出自己的態度。

她是把火,燒掉規則、輸贏、嚴肅,燒掉傳統的老舊的放嘴裏咀嚼過八百遍的殼子。

而之所以她被網友瘋狂認可,成了瘋感符號,被樹為當代互聯網的精神圖騰,是有著特殊的時代性原因,甚至有些必然的傷感。

這幾年,“發瘋”和“抽象”成了互聯網的時代關鍵詞。

網友到處搞抽象,天天把精神狀態挺好的掛在嘴邊。一邊自嘲為嗎嘍、鼠鼠,一邊被“如履薄冰”的大爺戳了肺管子。

在曠野和軌道間擰巴地自我安慰,又在脖子上套著韁繩的駱駝祥子和草台班子的無力中反複崩潰。整頓職場成了過時的笑話,更多的年輕人活成野草,時代的風往哪裏吹,就不得不往哪兒倒。

單依純唱“你看我多乖多聰明多麽聽話,世俗的眼光”,激發了一種共情的無力。

這既是對年輕人困境的調侃,又是悲傷且戲謔的訴說。但哀怨和悲傷隻是前奏,反叛和衝勁才是高潮。

世界給我一巴掌,我說沒有上次爽。

“如何呢?又能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