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被廣泛用於治療兒童肺炎的注射劑炎琥寧,近日被國家藥監局發出黑框警告——“接受本品治療的患者有發生嚴重過敏反應的風險,包括過敏性休克,嚴重者可導致死亡。6歲及以下兒童禁用本品”。
黑框警告是藥品監管部門對藥品施加的最嚴重警示。
兒童肺炎包括細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和支原體肺炎等,炎琥寧獲批的適應證是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但在一些實際應用中,炎琥寧不僅僅被用於上述兩項適應證。
米內網數據顯示,2023年炎琥寧注射劑銷售額超12億元。2024年底,全國醫院聯合預約采購量超1.07億支。
值得注意的是,在治療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上,炎琥寧相關療效數據存在缺失。
例如:較早獲得國家批文的重慶藥友製藥有限責任公司,其控股股東複星醫藥(600196.SH/02196.HK)曾在官網稱,炎琥寧是原研產品。不過無論是產品說明書還是公開研究,都未見這款藥的療效數據。
療效數據缺失,安全性問題卻很突出。
早在2009年,國家藥監局就曾以專刊形式通告:炎琥寧注射劑嚴重不良反應/事件問題較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損害為主。在嚴重不良反應病例中,53%的患者為14歲以下兒童。甚至有死亡病例出現,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藥品引起的過敏性休克。
不過當年國家藥監局隻是向醫護人員、生產企業和公眾提示風險,並未采取進一步措施。
對於此次黑框警告相關決策,接近國家藥監局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這是藥監局的一項常規工作,是綜合評估了不良反應數據等材料後做出的風險控製措施。
目前國家藥監局尚未完整公開近幾年炎琥寧的不良反應情況。多個生產廠家稱,已接到修改產品說明書的通知,不過未獲知具體的不良反應數據。
一款療效數據缺失、用藥風險高的藥物,未來應該如何評定其對患者的效益比,將是對有關機構和企業的考驗。
多名兒童過敏休克
關於炎琥寧嚴重不良反應病例的報告,最早至少可追溯至2005年,湖北黃石第四醫院一位兒科醫生報告,炎琥寧致1歲患兒過敏性休克。此後有關該藥物的不良反應報告逐漸增多,甚至包括導致老年患者精神異常。
到2009年,淄博市藥品檢驗所研究人員分析該市136例炎琥寧不良反應報告後發現,炎琥寧不良反應以0—10歲兒童發生率最高,主要表現為皮膚及附件損害、全身性損害及循環係統損害,多數不良反應出現在用藥後30分鍾內。
上述研究人員認為,炎琥寧注射劑係中藥製劑,雖經提純精製,但多肽、蛋白質等大分子物質不可能被完全剔除,上述物質在靜脈給藥時可作為過敏原而引起過敏反應,影響藥品的安全性,在缺乏科學有效的質量控製標準下更易引起不良反應。
一家中藥龍頭企業研發負責人也持類似觀點:“植物蛋白是人體主要的過敏原之一,在炎琥寧的製備工藝中,一旦有環節出現提純度不夠,就可能導致某些患者過敏。”
2009年,國家藥監局專門發布了炎琥寧相關的不良反應報告,提示用藥風險。同年,作為炎琥寧頭部生產商,重慶藥友開始聯合廣東省及重慶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在2009年—2014年開展炎琥寧上市後安全性再評價。重慶藥友未公開此項安全性研究的全麵數據,其控股股東複星醫藥官網信息顯示“3萬多例上市後安全性再評價工作印證產品(炎琥寧)高安全性”。
不過2015年國家藥監局發布的不良反應報告提示:2009年後,炎琥寧注射劑的不良反應報告數和嚴重報告數逐年上升,嚴重過敏反應仍然比較突出。據統計,6歲以下兒童的不良反應報告占總報告數的40%以上,不良反應表現以過敏性休克、過敏樣反應、呼吸困難等嚴重過敏反應為主。
2023年,河南省藥品評價中心夏旭東等人對2016—2021年河南1824例注射用炎琥寧不良反應報告的分析顯示:報告主要來自基層醫療機構,0—9歲兒童患者最多,占38.43%。
2025年3月13日,國家藥監局公告:根據藥品不良反應評估結果,決定對炎琥寧注射劑說明書內容進行統一修訂,增加黑框警告。同時,要求藥企在說明書中增加皮疹、腹瀉、寒戰、過敏性休克、視覺損害等超50項不良反應。
對於黑框警告對未來炎琥寧銷售的影響,多家頭部企業未有回應。一家東北上市藥企有關負責人表示,其生產的炎琥寧所占市場份額較小,黑框警告不會對其業績帶來明顯影響,未來,會更多針對6歲以上患者人群進行推廣。
兒童常用藥
“藥監的通告我是從新聞上看到的,不影響我們繼續使用這款藥。”西部某鄉鎮衛生院院長告訴經濟觀察報,炎琥寧是治療兒童感冒的常用藥,在他所在醫院未出現過不良反應病例,藥監的通告不會對未來的用藥決策產生影響。
這位院長之所以選用炎琥寧這款藥,是因為能治病毒性感冒的藥物很少,在他印象中,另一款注射劑利巴韋林的不良反應更多。
炎琥寧已被廣泛使用多年,是許多醫院兒科的常用藥,尤其是在重慶、四川、雲南等西部地區。
雲南大理的一位母親介紹,2024年底,她3歲的孩子因支原體肺炎在當地縣醫院住院一周,輸注的藥物中就有炎琥寧,不過未出現不良反應,隻是治療效果不理想,她後來帶孩子轉了院。海南一位母親也介紹,2025年3月,她5歲的孩子因患支原體肺炎,在海南一家民營三甲醫院治療時曾被注射炎琥寧。
支原體肺炎並不屬於炎琥寧的適應證,而類似這樣的超適應證用藥在基層醫療機構並不少見。四川某診所一位助理醫師告訴經濟觀察報,其所在診所負責人很喜歡使用炎琥寧這款藥物,治療的病症除了說明書上的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外,還包括一般感冒、胃炎等。他介紹,炎琥寧在該診所的售價是20元/支,進藥是與其他普藥一起進,沒見過藥代專門來推這款藥,不清楚是否有廠家補貼。
武漢某三甲醫院一位呼吸科主任醫師認為:“很多的病毒感染隻要不是很重,可以自己好,不用藥。”在他看來,炎琥寧這款藥在臨床上不存在不可替代性,甚至可用可不用。
據經濟觀察報了解,北京、浙江等地的很多三甲醫院已有多年不使用炎琥寧這款藥。
一款特別的藥物
上述三甲醫院醫生不願用炎琥寧,很大原因在於,他們將炎琥寧歸為中藥注射液,而中藥注射液常被詬病不良反應較多。
炎琥寧是中藥還是西藥?這是一個部分炎琥寧生產廠家都難以回答的問題。
在炎琥寧被國家藥監局發出黑框警告後,輿論廣泛地將它冠上中藥注射液的帽子。原因在於,炎琥寧的主要成分穿心蓮內酯是從中藥穿心蓮中提取出來的。
不過,中藥領域的部分研發人員和中醫卻認為炎琥寧屬於西藥。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一位中醫告訴經濟觀察報,多成分、全成分的提取液才算是中藥,炎琥寧是從穿心蓮提取出來的單體,就屬於西藥,類似的藥物還有青蒿素。
另外,國家藥監局下發的化藥批號被視作炎琥寧屬於西藥的重要論據。
另一家中藥龍頭企業一位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炎琥寧大多是在2002年前批準的,多數是由當時的地方藥監局或衛生部門批準。2002年,剛成立4年的國家藥監局進行文號換發,當初對這類品種的認識是,隻要屬於單一成分,就認為應按化藥管理,不管這類成分是從中藥提取還是後期成分提取修飾合成。如果是由兩個藥味或多個藥味提取的,注冊就按照中藥管理,給中藥文號。
在國家藥監局官網上,有157款炎琥寧獲得批準文號。從部分企業的批準文號仍能看出曆史的痕跡。重慶藥友炎琥寧的批準文號是H50021629,“H”意為化藥,“50”意為原批準文號由重慶市下發,“02”意為國家藥監局在2002年對該文號進行了換發,“1629”是批準文號的順序號。
經濟觀察報查詢發現,無論炎琥寧屬於中藥還是西藥,從研發主體來看,這確是一款由中國人原創的藥物。1977年,四川省中藥研究所研製出了炎琥寧,1980年該研究所與成都製藥三廠合作進行劑型改革,製成注射用炎琥寧凍幹型適用於臨床,此後多家企業開始生產炎琥寧,通過省級主管部門獲得批準文號上市銷售。
缺失的療效數據
目前無法查詢到炎琥寧上市前的臨床試驗數據。重慶藥友、珍寶島(603567.SH)的藥品說明書也未載明臨床試驗數據,且藥代動力學為“尚不明確”。
經濟觀察報分別致電重慶藥友、珍寶島、珠海同源藥業三家頭部企業了解炎琥寧的療效數據,截至發稿未獲有效回複。
目前可查的第一項公開發布的炎琥寧療效研究是1980年四川省人民醫院小兒科開展的,他們對50名病毒性肺炎患兒使用該藥的療效進行了觀察,結論是療效較好。此項試驗為非隨機對照試驗。
此後,多家醫院對上市後的炎琥寧開展療效觀察,所治療的疾病包括兒童肺炎、呼吸道感染、腸炎、咽炎、腹瀉、老人帶狀皰疹等。這些研究納入的患者規模一般在幾十例到兩三百例之間。例如,某醫院對確診小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380例患兒隨機分為治療組(230例)和對照組(150例),治療組使用炎琥寧,對照組使用利巴韋林注射液,觀察兩組患兒退熱、止咳、咽痛消失與咽部充血好轉時間,其研究結論是炎琥寧療效更好。
天津某三甲醫院一位主任醫師對這類研究的可靠性持懷疑態度。她認為,一項臨床研究試驗的結論是否可靠,要看試驗設計的嚴謹性和試驗機構的級別,例如上述研究中兩組病例數懸殊太大,不像隨機試驗。
對炎琥寧這類療效數據缺乏的已上市注射劑,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就聯合發布《關於深化審評審批製度改革鼓勵藥品醫療器械創新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對已上市藥品注射劑進行再評價,並同時力爭用5至10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
目前為止,各大炎琥寧生產廠家沒有公開過療效再評價工作的進展。
上述中藥龍頭企業高管表示,現在有關部門對來源於中藥成分的注射劑,都要求再評價或者加強管理,主要原因是臨床出現很多不良反應,同時聯合用藥的研究和質量控製不太完善,故對此管理從嚴。
近年來已有多款中藥開展上市後療效和安全性再評價工作,這些研究中不乏大樣本隨機雙盲對照試驗。例如,以嶺藥業(002603.SZ)曾在2018年發起針對通心絡療效評價的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共納入124家醫院3777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