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長期以來威脅施加關稅的舉措,最終將美國推入了一場國際貿易戰——而斷斷續續出台的新一輪關稅政策,則進一步加劇了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
事實上,特朗普對關稅手段並不陌生。在其第一任期內,他便發起了一場以中國為主要目標的貿易戰,對大多數中國輸美商品征收懲罰性關稅。作為回應,中國也對包括水果和汽車在內的多類美國產品實施報複性關稅。與此同時,特朗普還以加征關稅為籌碼,迫使加拿大與墨西哥重新談判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最終在2020年促成《美墨加協定》的簽署。
拜登上任後,基本延續了前任對中國施加的大部分關稅政策,並在部分領域實施了新的限製措施。不過,拜登政府宣稱其將采取更具針對性和戰略性的方式應對相關貿易問題。
進入當下,經濟學家指出,特朗普提出的新一輪關稅覆蓋麵更廣,可能對全球企業運營和經濟增長帶來更為深遠的衝擊,消費者也可能麵臨價格上漲的壓力。近年來,特朗普反複無常的關稅威脅及各國的報複性反應,使外界始終處於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之中。

以下是脈絡回顧的時間軸:
1月20日
特朗普宣誓就職。他在就職演說中再次承諾“向外國征收關稅和稅款,以豐富我們的公民”。他還重申了建立一個名為“外部稅收服務”的機構的計劃,該機構尚未成立。
特朗普在就職首日還表示,他預計從2月1日起對加拿大和墨西哥征收25%的關稅,同時拒絕立即製定對中國進口產品征稅的計劃。
1月26日
在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彼得羅拒絕兩架載有移民的美國軍用飛機入境後,特朗普威脅對哥倫比亞所有進口產品征收25%的關稅並采取其他報複措施,指責特朗普在驅逐移民時沒有給予他們應有的尊嚴。
作為回應,佩特羅也宣布對美國的商品征收25%的報複性關稅。但哥倫比亞後來撤銷了決定,並接受了載有移民的航班。兩國很快表示將停止貿易爭端。
2月1日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對來自墨西哥、加拿大和中國的進口商品征收關稅——自2月4日起,對所有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征收10%的關稅,對來自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特朗普通過宣布國家緊急狀態來行使這一權力——表麵上是為了應對無證移民和販毒問題。
此舉迅速激起了這三個國家的憤怒,並承諾采取報複措施。
2月3日
特朗普同意暫停對墨西哥和加拿大的關稅威脅30天,因為這兩個貿易夥伴都采取措施安撫特朗普對邊境安全和毒品販運的擔憂。
2月4日
特朗普對從中國進口到美國的所有商品征收10%的新關稅仍然生效。中國於同日宣布了一係列報複措施,包括對多種美國商品征收新關稅,並對穀歌進行反壟斷調查。
中國對從美國進口的煤炭和液化天然氣產品征收15%的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和大型發動機汽車征收10%的關稅,於2月10日生效。
2月10日
特朗普宣布計劃從3月12日起提高鋼鐵和鋁關稅。他取消了2018年鋼鐵關稅的豁免,這意味著所有鋼鐵進口將至少征收25%的關稅,並將2018年的鋁關稅從10%提高到25%。
2月13日
特朗普宣布“互惠”關稅計劃——承諾提高美國關稅,以“出於公平目的”與其他國家征收的進口關稅稅率保持一致。經濟學家警告稱,互惠關稅將顛覆數十年的貿易政策,可能給全球企業帶來混亂。
除了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他後來表示,印度和歐洲國家等其他國家也將免不了提高關稅。
2月25日
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指示商務部考慮是否需要征收進口銅關稅以保護國家安全。他列舉了銅在美國國防、基礎設施和新興技術中的用途。
3月1日
特朗普簽署另一項行政命令,指示商務部考慮是否需要征收木材關稅以保護國家安全,他認為建築業和軍事部門需要美國提供充足的木製品供應。
3月4日
特朗普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產品征收25%關稅的政策生效,但他將加拿大能源產品的征稅限製在10%。他還將所有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提高一倍,達到20%。
這三個國家都承諾采取報複措施。加拿大總理賈斯汀·特魯多宣布,將在21天內對超過1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關稅。墨西哥總統克勞迪婭·謝因鮑姆表示,墨西哥將對美國商品征收報複性關稅,但並未立即明確目標產品,這表明雙方有望緩和緊張局勢。
與此同時,中國將對美國多種主要農產品征收最高15%的關稅,該關稅將於3月10日生效。中國還將擴大受出口管製和其他限製的美國公司數量,增加約24家。
3月5日
特朗普宣布,對美國汽車製造商從墨西哥和加拿大進口的商品征收的新關稅實行一個月的豁免。在總統與福特、通用汽車和Stellantis三大汽車製造商的領導人進行交談後,暫停實施關稅。
3月6日
在更廣泛的範圍內,特朗普將針對墨西哥的許多進口商品和加拿大的一些進口商品的25%關稅推遲一個月。但他仍計劃從4月2日開始征收“對等”關稅。
特朗普將邊境安全和毒品走私方麵的進展歸功於謝因鮑姆,這也是他再次暫停關稅的原因。他的行動在一定程度上解凍了與加拿大的關係,盡管憤怒和不確定性仍然存在。在最初對價值300億加元(21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征收報複性關稅後,加拿大政府表示已暫停其第二波價值1250億加元(870億美元)的報複性關稅。
3月10日
中國對包括雞肉、豬肉、大豆和牛肉在內的主要美國農產品征收15%的報複性關稅。根據中國商務部此前發布的公告,在4月12日之前,已經運輸中的貨物將免於征稅。
3月12日
特朗普對所有鋼鐵和鋁進口征收的新關稅生效。這兩種金屬現在一律征收25%的關稅——特朗普下令取消鋼鐵豁免,並提高鋁的征稅,這是他在2018年征收的進口稅。
歐盟采取報複性貿易行動,承諾對美國工業和農產品征收新關稅。這些措施將涵蓋來自美國的價值約260億歐元(280億美元)的商品,不僅包括鋼鐵和鋁製品,還包括紡織品、家用電器和農產品。摩托車、波旁威士忌、花生醬和牛仔褲將受到打擊,就像特朗普第一任期內一樣。由27個成員國組成的歐盟稍後表示,將把這一報複行動推遲到4月中旬。
與此同時,加拿大宣布計劃對美國進口產品征收價值298億加元(207億美元)的報複性關稅,該計劃將於3月13日生效。
3月13日
特朗普威脅稱,如果歐盟推進此前宣布的對美國威士忌征收50%關稅的計劃,將對歐洲葡萄酒、香檳和烈酒征收200%關稅。
3月24日
特朗普表示,除了從4月2日起對委內瑞拉征收新關稅外,還將對從委內瑞拉購買石油或天然氣的任何國家進口的所有商品征收25%的關稅。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2023年,中國購買了委內瑞拉出口石油的68%,因此,這些關稅很可能會增加中國麵臨的稅收。但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也從委內瑞拉進口石油。
3月26日
特朗普表示將對汽車進口征收25%的關稅,白宮聲稱此舉將促進國內製造業的發展。但此舉也可能對依賴全球供應鏈的汽車製造商造成財務壓力。
這些汽車進口將從4月3日開始征收關稅,首先是全進口汽車。關稅將在接下來的幾周內擴大到適用的汽車零部件,直到5月3日。
4月2日
特朗普宣布了他承諾已久的“互惠”關稅——對所有國家的進口商品征收10%的基準稅,並對數十個與美國有貿易順差的國家征收更高的關稅。
特朗普表示,在征收的關稅中,美國將對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征收34%的關稅,對來自歐盟的進口商品征收20%的關稅,對來自韓國的進口商品征收25%的關稅,對來自日本的進口商品征收24%的關稅,對來自中國台灣省的進口商品征收32%的關稅。特朗普宣布國家進入經濟緊急狀態,以征收廣泛的進口稅。

作者:格蘭瑟姆·菲利普斯是美聯社的一名商業記者,負責報道熱點新聞。她常駐紐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