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消息,據外媒報道,英特爾與台積電於近期就組建一家芯片製造合資企業已達成初步協議。根據協議,台積電將持有20%股份,英特爾與其他美國半導體公司將共同持有多數股權。
據悉,合資企業至少將包括英特爾現有的部分芯片代工廠。作為換取這20%股份的條件交換,台積電已討論將部分芯片製造技術共享給英特爾,並對英特爾員工進行相關技術培訓。不過,台積電不會用現金購買股份,而是選擇以技術換股。
目前尚不清楚新實體的其餘部分將如何融資,相關討論仍在進行中,尚未達成最終協議。
雙方員工都不太願意合作
兩位英特爾員工表示,部分英特爾高層對這一協議仍持抵觸態度,擔心此舉可能導致大規模裁員,並嚴重影響英特爾自有芯片製造技術的研發。此外,如果合資企業主要采用台積電的製造方法,這可能迫使英特爾淘汰大部分現有設備,並可能被視為將其代工業務出售給台積電。
台積電內部也可能存在抵觸情緒。3月中旬,台積電董事會成員劉德音公開否認了有關台積電正在考慮收購英特爾代工業務的傳聞。
報道中表示,在美國特朗普政府推動下,英特爾與台積電曾展開合作談判,意在振興英特爾並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但因前CEO帕特·格爾辛格於2024年12月卸任,談判一度停滯,直至3月英特爾任命前Cadence
CEO陳立武為新掌門人。陳立武在董事會期間曾主張出售代工業務。同月,台積電宣布投資1000億美元擴建美國工廠,稱此舉由客戶需求驅動。而特朗普則將其歸因於對芯片進口加征關稅的政策威脅。
英特爾財務危機會結束嗎?
此次合作有望提升英特爾工廠的製造能力。台積電成立於1987年,由華裔美國人張忠謀創辦,是首家專注於芯片製造的公司,避開了芯片設計領域。正是這一戰略幫助它避免了與客戶的競爭,並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芯片製造商。
相比之下,英特爾在先進芯片製造方麵未能跟上步伐。由於生產效率低、成本高,英特爾未能吸引足夠的客戶來利用其製造設施。如果台積電參與英特爾工廠的運營,英特爾可能需要考慮大規模裁員,調整設備采購策略,甚至可能出售一些昂貴的設備。
截至2024年年底,英特爾代工部門的物業和工廠設備價值為1080億美元,而台積電截至去年底的相關資產為987億美元。
盡管在芯片製造業務上進行了大量投資,英特爾仍報告了2024年188億美元的淨虧損,標誌著自1986年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主要由於PC市場疲軟及對芯片製造廠和設備的重投資,導致該公司股票2024年跌幅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