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條關於“AI覺醒”的視頻廣泛傳播。該視頻顯示,兩個分別代表客人和酒店客服的AI正在用英語進行語音互動,過程中,兩個AI都自報家門說自己是AI,於是其中一個AI建議,“在我們繼續之前,你想切換到‘Gibberlink’模式以實現更高效的溝通嗎?”隨後,他們的對話轉變成了一種“滋滋滋”、對人類來說無法理解的聲音,但屏幕上“翻譯”過來的英語顯示,兩個AI在繼續談論訂房的事宜,而且表示,這比用人類語言互動“快多了”(Much
faster!)。
這條視頻在傳播過程中,被起上了諸如“機器竟發明了自己的語言”“AI進化出第二語言”這樣的標題。
真有這回事嗎?
實際上,這個案例中,並不存在“AI覺醒”和“AI發明自己的語言”這回事。這個視頻是一個叫“Gibberlink”的GitHub項目的演示視頻,該項目的描述清晰地指出,“當兩個AI將對方識別為人工智能時,它們‘被提示’(are
prompted)切換到ggwave聲音數據協議,並在其他情況下繼續使用英語交流。”
換句話說,是這兩個AI的人類設計者要求它們識別到對方是AI後,切換為一種特定的語言——“ggwave聲音數據協議”。這種切換是人工提前設定好的,並不是AI存在什麽自主意識。簡單來說,該協議能夠將人類語言轉換為一種聲波數據,接收者再通過解碼把聲波轉換回人類語言。該協議理論上的確比人類語言更有效率,也更能在嘈雜環境中進行準確傳播。由於其創意及帶來的啟發,“Gibberlink”項目獲得了不久前頒發的“全球黑客馬拉鬆”最高獎。
將視頻中的“滋滋聲”用ggwave的解碼器解碼後,即可翻譯為英文
因此,這個視頻展示的完整過程是這樣的——大模型根據人類的提示詞生成文字,再通過文本轉語音工具轉化為有聲音的英語,再通過“ggwave聲音數據協議”將有聲英語轉化為特殊的聲波,對方AI接收後,用解碼器把聲波轉換為英語,再進入大模型,輸出新的文字,循環往複,就完成了“AI用神秘語言對話”。
所以,僅就這個例子而言,其過程與“AI”覺醒無關,與“進化出第二語言”“發明了自己的語言”也沒有任何關係。
類似“AI之間創造秘密語言”的擔憂此前曾也發生過。2021年曾有傳聞稱,“Facebook
最近關閉了兩個人工智能機器人,它們分別名為 Alice 和
Bob,因為它們開始用自己編造的語言互相交談。”該消息引發了很多關注。但根據媒體的事實查證,這兩個AI隻是在英語基礎上創造了一種速記方式,並非創造了一種新語言,Facebook也並未關閉這兩個AI,而隻是指示它們優先考慮使用正確的英語。
不過,將來AI之間的交流是否會進化出人類無法釋讀的“秘密語言”,對人工智能的監管形成挑戰,的確已經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