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撤銷就業受阻 文科生被時代拋棄了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在世界各國在科技的競技場上角逐的年代,理工科人才成為核心競爭力,而人文學科的發展似乎陷入了迷茫而略顯尷尬的境地。

近期,哈佛大學的一份報告展示了令人吃驚的數據,在2024年入學的新生中,選擇主修人文學科的學生比例僅為7%。為了適應這種變化,在即將到來的新學期裏,哈佛取消了至少30門課程,其中絕大部分為人文學科。

這樣的變化不僅發生在美國,中國高校也早就開始了對文科專業的削減和對文科考生的專業限製。全球性的人文學科衰退浪潮似乎成為不可避免的大趨勢。

在“重理輕文”觀念逐漸加深的社會環境下,文科生究竟麵臨著怎樣的求學和就業狀況?人文學科的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Paella 圖|四象設計部

文科生存空間持續被擠壓

2021年,央行曾發布過一篇工作論文:《關於我國人口轉型的認識和應對之策》,其中有一句話引發了巨大的爭議:“東南亞國家掉入中等收入陷阱原因之一是文科生太多”。

且不論這種論斷是否合理,但官方希望削減文科生數量的目的十分明確。作為文科生,也確實正在麵臨著報考、求學和就業環境的三重困境。

首先,中國高考長期采用文理分科的形式,這意味著學生從高中開始就要決定自己未來的學習和就業方向。與歐美國家不同的是,中國大學專業招生有著明確的文理科限製,許多專業隻招收理科生,反之亦然。

根據智聯招聘《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理科和工科的就業簽約率為29.5%和17.3%,而人文學科畢業生的就業簽約率僅12.4%,不到理科生的一半。一旦選擇了文科,就必然要承擔不確定的就業風險。這一點無疑勸退了許多在文理科之間搖擺不定的學生,促使了更多學生選擇學習理科。

許多省份也在試圖進行高考改革,打破傳統的文理分科壁壘,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擅長的科目,尋找未來學習的方向。

然而從這些省的招生實際計劃來看,並沒有明顯改善文理科的分配不均,而是進一步壓縮了文科生的專業報考空間。

專業撤銷就業受阻 文科生被時代拋棄了嗎?

根據各地高校專業招生簡章信息,新高考下許多原本文科生可以報考的專業都不再招收文科考生,比如中醫學、針灸推拿學等專業幾乎都要求選考物理和化學。甚至本屬於文科科目的地理,也隻有師範類高校還招收文科生,其餘均需要綁定物理化學。

在文科生選專業受到限製的同時,他們為數不多能夠報考的專業也正在大批量被撤銷。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四象統計了2018-2022五年間全國高校撤銷最多的專業數量TOP10。總體來看,以管理學和藝術學為首的前四名均為人文科學類專業,前十名中文科類與藝術類專業占據六席。



與被“開除”資格的專業相反,除應用語言學外,新增文科專業的招生計劃都低於100人,且就業方向相對冷門。曾經可以憑一腔熱愛毅然選擇投身文科的學生們,也不得不去思考自己是否會被被踢下時代的列車。

美國十年前已開始文科衰退

事實上,人文學科的衰退不僅是中國教育麵臨的問題,在無數學子向往的美國高校,文科專業也陷入形勢嚴峻的困境。

根據美國文理科學院人文指標項目的統計,過去十年,美國人文學科的入學人數下降了17%。以哈佛大學為例,近年來藝術與人文學科的學生比例從15.5%下降到12.5%。與此同時,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學生比例卻從15.2%升至22.1%。

在專業數量上,美國也經曆了與中國相似的大幅銳減。在2008-2018十年間,美國大學在理科(STEM)領域的專業數量大幅上升,最高漲幅高達236%,而人文科學專業不增反降,被撤銷的專業集中在英文、曆史、社會學、經濟學等傳統文科領域。



然而,文科專業在美國受到的冷遇,也並不是因為學生們真的對文科不感興趣,而是與中國的情況類似,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社會環境和就業市場的影響。

一方麵,印度和中國兩個最大的留學生源地在美國的就讀首選專業就是理工科(STEM)相關,這類專業被認為是獲得美國工作簽證概率最高的選擇。

另一方麵,根據紐約聯邦銀行官方披露的就業市場數據,2024年美國失業率最高的10個專業中,有高達8個屬於文科與藝術類專業。



相反,理工類專業則明顯更具就業前景和經濟回報。US News根據美國著名招聘網站Payscale數據統計出的畢業生起薪最高的10大專業全部為理工科,包括計算機、軟件工程、電氣工程、航天工程、材料科學、生物醫學、應用數學等,畢業生起薪中位數最低也超過了7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1.3萬)。

作為參考,根據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的數據,2023年,全美所有工人的年收入中位數約為4.8萬美元(折合人民幣35.2萬元)。

文理科的就業前景和薪資水平形成的明顯對比,讓許多文科生紛紛計劃轉行的同時,產生了一些疑問與怨念:為何“重理輕文”會成為一種全球大趨勢?難道文科就不能為社會創造價值嗎?

中美科技角逐進入關鍵期

在上期有關留學不振的內容中,我們了解了歐美國家一係列限製中國留學生學習STEM專業的舉措,而這也正暴露了目前國際競爭的發展方向。

從2010年前後開始,中美在科研投入上領先的態勢逐漸明確,而日本、德國等老牌科技強國卻在經費投入上失去了增長動力,漸漸落後於頭部。

隨著中美在科技突破和軍事升級上的競爭白熱化,國家對於科研的重視程度隻會有增無減,而教育和人才培養係統也隨之升級。

2023年3月份,教育部等五部門印發文件,明確提到到2025年,要優化調整全國20%的專業,淘汰一些不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新增人工智能、半導體、新能源等新技術學科。

所有國家都非常清楚地認識到,人才是21世紀的核心競爭力,在歐美國家對中國留學生實行限製措施的同時,中國也在積極吸引優秀人才來國內發展。



然而,人文學科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並不是一文不值,它對於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思維能力、溝通能力等方麵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等人文學科,為國家發展、政策製定指明方向;而音樂、美術等藝術學科,則能夠提升人們的審美核鑒賞能力,陶冶情操,甚至成為一種文化軟實力。

理工科的發展固然至關重要,但文科教育地位同樣不可忽視。如果文科專業持續被裁撤,文科畢業生找不到對口工作,或待遇普遍無法滿足生存需要,那麽由於人才的短缺最終導致人文學科發展的停滯甚至倒退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我們的教育係統如何適應全新的時代,在一輪又一輪科技浪潮中重新找回文科價值,讓對人文與藝術懷有理想的年輕人也能夠吃上“麵包”,或許會是下一個階段需要思考的課題。

查看評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