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娛樂新聞 » 票房虧損超1億,沒想到賈冰這塊金字招牌也不行了

票房虧損超1億,沒想到賈冰這塊金字招牌也不行了

文章來源: 逍遙扒扒影 於 2025-01-12 23:49:5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賈冰自導自演的《假爸爸》本應該備受矚目,沒想到上映第三天日票房僅就跌到了435 萬,在同期影片的激烈角逐中,顯得格外黯淡無光。

如此慘淡的數據,無疑給影片的後續發展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從走勢來看,《假爸爸》更是陷入了泥沼,上映初期,排片占比本就不高,後續更是被市場 “無情打壓”,場次一減再減。同期影片憑借口碑與熱度,不斷吸引觀眾走進影院,搶占著有限的市場份額,《假爸爸》卻隻能在角落裏,看著自己的票房數字艱難攀升。

按照這一趨勢,最終票房想要突破 3000 萬都成了奢望。

要知道,這部電影製作成本超過了 1 億,還不算宣發費用,如此票房成績,回本已然是遙不可及的夢。

票房的慘敗,背後是口碑的 “崩塌”。

觀眾普遍反映,《假爸爸》的劇情荒誕無邏輯,仿佛是一場毫無章法的鬧劇。故事講述昔日歌壇巨星楊浩良,發現有人冒用自己身份胡作非為,便讓兒子楊十月去追查,兒子卻為給父親湊手術費,與假爸爸王春生達成共識,開啟 “坑爹撈錢” 之旅。

可這一路上,情節轉折生硬,毫無鋪墊,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而且,影片還陷入了強行煽情的 “怪圈”。前半段拚命堆砌搞笑橋段,後半段卻生硬地轉為父子和解,大灑狗血,試圖賺取觀眾眼淚。

笑點尷尬也是一大硬傷。賈冰以往擅長的喜劇風格,在這部影片中仿佛失了效。曾經那些自然流露的幽默,變成了刻意為之的裝瘋賣傻,一些諧音梗、網絡流行語的生硬堆砌,不僅沒讓人發笑,反而讓觀眾腳趾摳地。

專業影評人也是批評有加,直言影片缺乏深度,是一部 “流水線” 喜劇作品。

從劇本創作到表演呈現,都透著一股敷衍之氣,隻是單純地想靠明星陣容和低俗笑料博眼球,卻忽視了電影最核心的故事與情感表達,根本無法滿足觀眾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

從《末路狂花錢》到《假爸爸》,賈冰的口碑如同坐過山車般急轉直下,這背後作品質量的巨大落差是關鍵因素。

《末路狂花錢》能斬獲 7.8 億票房,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精準的市場定位。

反觀《假爸爸》,本想複製前作的成功模式,卻忽視了觀眾對內容品質日益增長的需求。影片劇情荒誕離奇,卻毫無邏輯支撐,像是一堆零散的搞笑橋段拚湊而成。沒有紮實的劇本做根基,再華麗的演員陣容也隻是空中樓閣。

賈冰過往的成功作品,讓觀眾對他建立起了較高的期待。無論是小品舞台上的精彩表現,還是影視劇裏的亮眼客串,他都展現出了獨特的喜劇天賦,成為觀眾心中的 “歡樂製造機”。

《末路狂花錢》的票房大捷,更是將這種期待推向了新高度,觀眾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後續的作品會一部比一部精彩,在搞笑的同時,還能帶來更多驚喜。

但《假爸爸》卻讓觀眾的期待落了空。

影片上映前,宣傳造勢浩大,賈冰首部自導自演的大製作噱頭十足,還有徐崢監製、眾多喜劇明星加盟,吊足了觀眾胃口。

可觀影後,大家發現影片質量與期待相差甚遠。

賈冰此次《假爸爸》的失利,也讓我們看到了喜劇演員跨界做導演麵臨的普遍困境。在娛樂圈,演員轉型導演的例子屢見不鮮,成功的如徐崢、吳京、賈玲等,他們憑借自己的作品在導演領域站穩腳跟,可失敗的也不在少數,賈冰這次算是 “栽了跟頭”。

以往作為演員,觀眾看的是個人表演魅力;當了導演,觀眾期待的是一部全方位出色的作品。賈冰過往喜劇形象深入人心,觀眾帶著對他小品、影視劇裏幽默風格的喜愛走進影院,卻發現《假爸爸》質量欠佳,心理落差巨大,差評自然洶湧而來。

這也警示著其他喜劇演員,跨界需謹慎,要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僅憑名氣貿然嚐試,否則很容易砸了自己的招牌,陷入創作困境。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心態已經崩了!在中國,逆市房東不如狗
中國留學生回國探親期間被捕 疑涉“危害國家安全”
美拋“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彈!台灣的時間到了
1次是悲劇 4次是模式…於朦朧非首例 這人被反複提及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國頂尖科學家轉向中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萬斯:政府寧願關門 絕不給非法移民免費醫療
清華大學爆重大醜聞!多名師生帶遊客入校牟利被逮
中國“世界最高橋”正式通車 懸空於625米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將領講話 美媒:不能線上辦嗎
川普炫耀24K純金裝飾 網吐槽:根本平價賣場貨噴漆
YouTube將支付特朗普2200萬美元 了結法律糾紛
黃仁勳質疑“對中鷹派”不愛國!川普前國師怒批
黃仁勳“中國隻差美國幾納秒” 他是中共影響代理人?
H-1B簽證費暴漲,中國推出K字簽證和美國搶人才
教堂槍案疑犯:入伍4年獎章拿手軟 兒重病難負擔
全世界都發現,灰姑娘是一個恐怖故事
24小時內美國發生兩起伊拉克退伍軍人槍擊案,致7人死
第一批丁克夫妻離世,遺產留給誰?
加州男子將性犯罪者折磨致死!自稱“感到很快樂”
台積電內部掀赴美工作潮 員工打工為名實另有所圖
伊朗400公斤濃縮鈾被發現了 以總理:我知道在哪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票房虧損超1億,沒想到賈冰這塊金字招牌也不行了

逍遙扒扒影 2025-01-12 23:49:56

賈冰自導自演的《假爸爸》本應該備受矚目,沒想到上映第三天日票房僅就跌到了435 萬,在同期影片的激烈角逐中,顯得格外黯淡無光。

如此慘淡的數據,無疑給影片的後續發展蒙上了一層厚厚的陰影。

從走勢來看,《假爸爸》更是陷入了泥沼,上映初期,排片占比本就不高,後續更是被市場 “無情打壓”,場次一減再減。同期影片憑借口碑與熱度,不斷吸引觀眾走進影院,搶占著有限的市場份額,《假爸爸》卻隻能在角落裏,看著自己的票房數字艱難攀升。

按照這一趨勢,最終票房想要突破 3000 萬都成了奢望。

要知道,這部電影製作成本超過了 1 億,還不算宣發費用,如此票房成績,回本已然是遙不可及的夢。

票房的慘敗,背後是口碑的 “崩塌”。

觀眾普遍反映,《假爸爸》的劇情荒誕無邏輯,仿佛是一場毫無章法的鬧劇。故事講述昔日歌壇巨星楊浩良,發現有人冒用自己身份胡作非為,便讓兒子楊十月去追查,兒子卻為給父親湊手術費,與假爸爸王春生達成共識,開啟 “坑爹撈錢” 之旅。

可這一路上,情節轉折生硬,毫無鋪墊,讓人看得一頭霧水。

而且,影片還陷入了強行煽情的 “怪圈”。前半段拚命堆砌搞笑橋段,後半段卻生硬地轉為父子和解,大灑狗血,試圖賺取觀眾眼淚。

笑點尷尬也是一大硬傷。賈冰以往擅長的喜劇風格,在這部影片中仿佛失了效。曾經那些自然流露的幽默,變成了刻意為之的裝瘋賣傻,一些諧音梗、網絡流行語的生硬堆砌,不僅沒讓人發笑,反而讓觀眾腳趾摳地。

專業影評人也是批評有加,直言影片缺乏深度,是一部 “流水線” 喜劇作品。

從劇本創作到表演呈現,都透著一股敷衍之氣,隻是單純地想靠明星陣容和低俗笑料博眼球,卻忽視了電影最核心的故事與情感表達,根本無法滿足觀眾日益提高的審美需求。

從《末路狂花錢》到《假爸爸》,賈冰的口碑如同坐過山車般急轉直下,這背後作品質量的巨大落差是關鍵因素。

《末路狂花錢》能斬獲 7.8 億票房,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其精準的市場定位。

反觀《假爸爸》,本想複製前作的成功模式,卻忽視了觀眾對內容品質日益增長的需求。影片劇情荒誕離奇,卻毫無邏輯支撐,像是一堆零散的搞笑橋段拚湊而成。沒有紮實的劇本做根基,再華麗的演員陣容也隻是空中樓閣。

賈冰過往的成功作品,讓觀眾對他建立起了較高的期待。無論是小品舞台上的精彩表現,還是影視劇裏的亮眼客串,他都展現出了獨特的喜劇天賦,成為觀眾心中的 “歡樂製造機”。

《末路狂花錢》的票房大捷,更是將這種期待推向了新高度,觀眾理所當然地認為,他後續的作品會一部比一部精彩,在搞笑的同時,還能帶來更多驚喜。

但《假爸爸》卻讓觀眾的期待落了空。

影片上映前,宣傳造勢浩大,賈冰首部自導自演的大製作噱頭十足,還有徐崢監製、眾多喜劇明星加盟,吊足了觀眾胃口。

可觀影後,大家發現影片質量與期待相差甚遠。

賈冰此次《假爸爸》的失利,也讓我們看到了喜劇演員跨界做導演麵臨的普遍困境。在娛樂圈,演員轉型導演的例子屢見不鮮,成功的如徐崢、吳京、賈玲等,他們憑借自己的作品在導演領域站穩腳跟,可失敗的也不在少數,賈冰這次算是 “栽了跟頭”。

以往作為演員,觀眾看的是個人表演魅力;當了導演,觀眾期待的是一部全方位出色的作品。賈冰過往喜劇形象深入人心,觀眾帶著對他小品、影視劇裏幽默風格的喜愛走進影院,卻發現《假爸爸》質量欠佳,心理落差巨大,差評自然洶湧而來。

這也警示著其他喜劇演員,跨界需謹慎,要做好充分準備,不能僅憑名氣貿然嚐試,否則很容易砸了自己的招牌,陷入創作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