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問現在的年輕人,不生孩子,年紀大了誰給你們養老?
答案大概率會是,寵物。
最近逛街發現,越來越多來來往往的年輕情侶推著“嬰兒車”,裏麵坐著的卻不是嬰兒,而是穿著精致衣服探頭探腦的貓貓狗狗。
從什麽時候開始,怎麽讓人有種感覺,孩子的地位,有時候還不如貓狗了?
01
東亞三國手牽手
今年,或許是寵物和嬰兒身份徹底反轉的一年。
高盛的報告顯示,今年中國的寵物數量預計將首次超過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
到2030年,中國的寵物數量將超過7000萬隻,而四歲以下嬰幼兒數量將減少到4000萬以下,寵物數量接近嬰幼兒數量的兩倍。
但僅僅在7年以前,情況剛好相反。
2017年,中國四歲以下嬰幼兒數量超過9000萬,但城市寵物數量僅為4000萬隻左右。
都說“東亞三國手牽手”,有時候還真的沒錯。
中國今年的寵物數量剛剛反超嬰幼兒數量,但早在2022年,日本寵物數量就已經幾乎是4歲以下嬰幼兒數量的4倍。
韓國的情況也一樣,人口隻有5000萬的韓國人養了超過1400萬隻寵物,進而衍生出了 “pet family”“pet
economic等等新造詞,類比一下,其實就是國內的“毛孩子”和“它經濟”。
2023年,韓國寵物推車銷量也首次超過嬰兒車銷量,韓國電商平台Gmarket銷售的手推車裏麵,隻有43%是嬰兒車,57%是為貓狗設計的寵物推車。
和寵物經濟興起同時出現的,是越來越低的生育率。
2023年,韓國總和生育率已經下跌到了1970年記錄以來的最低點0.73,預計2024年會進一步下降到0.68,相當於每個女性,隻會生育0.68個孩子。
這也導致,韓國的人口下降速度比14世紀消滅了歐洲三分之一人口的黑死病還嚴重,甚至可能會讓韓國成為第一個自然滅絕的國家。
據報道,韓國忠清北道一村莊近三年隻有一個新生兒,他的周歲慶祝宴會,甚至連韓國總理韓德洙都到場慶賀。
韓國總統尹錫悅說著國家進入人口緊急狀態,但催著別人生孩子的尹錫悅,52歲才第一次結婚,一個孩子都沒生,但是養了5隻貓,6隻狗。
總統帶頭,其他人跟上,養寵卻不生孩子的人越來越多,可以說是順理成章。
那麽韓國人為什麽不生?
答案很簡單,育兒成本太高。
生育率低,韓國社會上上下下都很著急,韓國政府甚至企業都開始給生孩子的年輕人打錢。
過去的16年,韓國為了解決人口危機,至少花費超過2000億美元,但是於事無補。
從懷孕到孩子上學為止,韓國政府每個階段都會發錢,一名韓國兒童從出生到7歲,總共可以拿到2960萬韓元的補助,約合人民幣16萬元。
但是在韓國,一個孩子從出生到高中畢業,要花掉近1.8億韓元,也就是95萬人民幣。
就算加上一些大企業的補貼,年輕夫婦需要自己承擔的育兒成本也不容小覷。
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拿出一萬來養寵物,貓貓狗狗就能養得漂漂亮亮,還能提供情緒價值。
如果一年拿出一萬來養孩子,大概率會被孩子在背地裏吐槽“沒錢就別生”。
類似的房價問題,類似的養育成本問題,同樣的問題在國內幾乎是複製粘貼,也就導致韓國的情況在國內也同樣出現。
在中國,如果要把一個孩子從出生養到17歲,平均養育成本為53.8萬。如果還要供孩子大學本科畢業,成本就要增加到68萬。
平均下來,一年的成本起碼是3萬起步。
如果把一個孩子撫養到18歲所花的成本和人均GDP比較,澳大利亞是2.08倍,新加坡是2.1倍,美國是4.11倍,日本是4.26倍,韓國是7.79倍,而中國僅次於韓國,是6.3倍。
而相比韓國,中國的情況也許還更複雜。
02
難以彌合的矛盾
早在幾十年以前,中國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大國。
短短幾十年間,中國就變成了全世界最大、體係最全的工業化國家,對於學曆的要求越來越高,人的教育培養時間也越來越長。
1978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僅為1.55%,也就是說,當時社會上200個人當中,隻有三個人能進行高等教育。
但到了2023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就已經達到了60.2%,也就是說,現在你在路上找十個00後,就有六個是大學生。
學曆的普遍增長,帶來的除了老生常談的學曆貶值問題,還增加了孩子的培養成本,也大大延長了人的教育培養時間。
過去,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不會進行高等教育,因此大多數人18歲就可以參與工作,等到二十幾歲,在社會上早已摸爬滾打了好幾年,就想找個家庭安穩下來。
到現在,隨著閱曆的普遍提高,本科已經成了基本要求,哪怕專科,不少人也想著努力升本,可讀完本科,就已經22歲。
如果對學曆的要求更高一點,還要學到25歲碩士畢業,博士畢業則要熬到30歲。
再加上,初中高中甚至大學,不少父母都不鼓勵孩子戀愛,結果就是:
升學率有了,生育率降了。
太多年輕人,畢業前還不允許戀愛,但一畢業家裏就開始張羅相親準備結婚。
我還沒玩夠呢,幹嘛要結婚?
也是因此,前段時間上海發布的數據顯示,戶籍人口的總和生育率為0.6,遠低於世界平均水平1.3,而這些女性中,平均初育年齡是31.66歲。
這個年紀生育,甚至早已不是老一輩口中的“適齡”。
但如果想要在30歲之前生孩子,那麽需要在29歲之前懷孕,28歲之前結婚,結婚之前訂婚需要一年,談戀愛需要兩到三年。
也就是說,你必須要在上班僅僅三年或者碩士剛畢業的25歲,遇到對的另一半,才有可能按照老一輩人的期望,在30歲之前結婚生子。
這個時候的年輕人,剛出社會摸爬滾打,沒有經濟基礎,也還不想失去自由,自然,對於婚姻和孩子相當反感。
這種長時間進程的錯位,導致現在年輕人對於兒童態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心理學裏麵有一個理論叫人格終生發展論,簡單來說,就是不管什麽年齡段,人格都會不斷發展,每個階段,人都有自己的任務。
而成年的時間被分成兩個階段,18-30歲是成年早期,30歲以後的是成年期。
成年早期的課題是親密與孤獨,所以這個年齡段的成年人,往往迫切地想要和別人建立親密關係。
成年期的課題則是生育感和自我專注。
如果在成年期生育孩子或者教育孩子,有了生育感,那麽人格就會傾向於關心他人。
但如果沒有獲得生育感,則會更加傾向於自我關注,不會考慮他人的利益。
而現在的大多數人,在本該培養生育感的年紀,仍舊處於追求親密感的階段,所以在自己養的貓,和陌生人的孩子之間,他們會毫無疑問的選擇自己養的貓。
以韓國為例,早在2014年,韓國就建立了大量的“無兒童區”。到目前為止。地圖顯示,韓國有超過500個公共場所設立了“無兒童區”。
民意調查顯示,73%的韓國成年人都同意設立“無兒童區”,他們認為設立“無兒童區”非常合理,可以減少公共場所的噪音。
但這種“無兒童區”禁止的不隻有兒童,還有帶著兒童的父母。
同樣,韓國人的“厭童”也掃射到了沒有管教好孩子的媽媽身上。
在韓國,很多人用“媽蟲”一詞來形容這類媽媽,後來直接被用來代稱沒有收入的全職媽媽,足以看出韓國人對於婚育人群的惡意。
國內的情況也大同小異。
前有咖啡店店主直接標注“3-13歲兒童禁止入內,店主厭童”,後有吉祥航空上的小孩子被陌生人直接關進衛生間進行教育。
沒人喜歡熊孩子,也沒人喜歡不講道理的父母。
但年紀小的孩子難以遵守秩序是天性,偶爾的哭鬧並不是父母管教就能解決的。
隨著人生進程的逐漸錯位,在“厭童”的年輕人,和婚育的家庭之間,鴻溝正在變得越來越大。
03
尾聲
現如今,社會正在變得越來越割裂。就像不婚不育群體和已婚已育群體之間的鴻溝越來越大一樣,不同群體的人,越來越難以互相理解,已婚和未婚,城裏人和農村人,窮人和富人,人與人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這種趨勢幾乎是不可逆的。
在問題越積越多,矛盾越來越大,以至於徹底爆發之前,我們還能做什麽呢?
小到彌合已婚未婚群體之間的鴻溝,大到減輕所有人買房、就業乃至生存的壓力,靠的絕不是個人的忍讓和理解,而是社會的投入和發展。
問題是,我們現在到底敢於投入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