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時》:美國擁抱廉價中國商品的時代已終結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21世紀的前20年裏,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貨架上的許多消費品價格愈來愈便宜,這些商品讓歐美國家的人民失去了許多工作機會,但也讓他們以極低的價格享受來自中國與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的商品,這些商品從服飾、球鞋到家用電器與電腦,幾乎無所不包。不過,西方世界擁抱中國廉價商品的時代似乎已走到盡頭。

美媒《紐約時報》的專題報導中指出,21世紀前20年中,大量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迫使一些美國工廠倒閉,大約有100多萬美國工人失去工作。雖然沃爾瑪和亞馬遜等折扣商店與電商靠銷售低價商品大賺其錢,但美國人終於做出反抗。在工廠倒閉、工業蕭條和工資長期停滯的刺激下,美國人在2016年選出川普總統,與中國開打貿易戰。4年後,他們又選了另一位拜登總統,讓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變本加厲。

川普和拜登采取了一些相同的行動,用提高中國商品成本來重振和保護美國工廠,加稅是最常見的手法。從對中國電動汽車征收100%的關稅稅率,就知道廉價中國商品的時代已經結束。現在,民主、共和兩黨都在競相切斷與中國的聯係,議員們抨擊中國漠視勞工權益、竊取知識產權,以及用政府補貼企業來搶占美國市場,國會兩黨對此采取了越來越強硬的立場。

報導指出,目前還不清楚這些政治問題會對政府決策帶來什麽樣的新時代,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家戴維.奧托爾說,“舊的共識被打破了,新的共識還沒有形成”,他警告,消費者和選民“不可能兩全其美,必須要做出取舍。全世界都一樣,如果想讓美國在這些技術領域保持並且重新獲得領導地位,你就必須付出更多,即便這樣也不見得一定有用。”

報導說,盡管拜登和川普都支持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但內涵上有所不同。川普認為除了提高關稅之外,還要取消中國最惠國待遇,並禁止部分商品進入美國。拜登則認為川普的方案過於寬泛、成本太高。他希望利用關稅和其他法規,在清潔能源和半導體等戰略產業周圍建立一個保護性堡壘,同時對這些行業提供大量的政府補貼。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萊爾.布雷納德表示,“我們從過去吸取了教訓。在美國,不會有第2次‘中國衝擊’。”

許多繼續支持減少對華貿易限製的經濟學家批評了兩位總統候選人的計劃,認為這些做法會提高物價,還會減緩經濟增長。切斷來自中國的競爭,可能會迫使企業和消費者把錢花在昂貴的國內商品上,而不是花在能夠創造新產業和新就業機會的新型創新產品上。

“在這些方麵大規模過度支出,會損害我們的生產力,”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家、曾在前總統布希任內領導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的格倫.哈伯德說。拜登的前助手珍妮佛.哈利斯說,如果拜登不能迅速壓低美國商品價格,選民們就會感到不滿,並影響拜登連任的機會,新關稅帶來的價格持續上漲也會損害他的支持率。

學者們認為,政治問題給新時代的美國對華政策帶來了不確定性,美國選民對這種政策興趣不大,從經濟角度講,回到以前的對華貿易時代已經不可能。雖然貿易政策設計不當會帶來經濟危險,但總統們可能會繼續推動這些不當的政策。例如最近的研究也發現,川普以關稅為中心的做法並沒有成功地將許多工廠工作崗位帶回美國,但這項政策似乎為川普及其政黨贏得了更多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