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董事長回應馬斯克天價薪酬:560億是他應得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騰訊科技訊 5月20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作為特斯拉董事長,羅賓·丹霍爾姆(Robyn Denholm)早已經習慣了每天早晨一醒來,就看到首席執行官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發布了令人意想不到的推文。同時,她還要應對監管機構的審查和法院的裁決。

現在,丹霍爾姆正麵臨更艱難的挑戰,她必須在下個月的股東大會上說服股東支持馬斯克的高額薪酬方案和公司的戰略轉變。盡管麵臨著來自各方的批評和壓力,但丹霍爾姆依然保持樂觀態度,相信股東們會理解並支持特斯拉的未來計劃。

習慣了馬斯克的突發推文,希望推特(X)消失

最近,丹霍爾姆罕見地接受了媒體采訪,並談及自己對推特(現已改名為X)看法。她稱已經習慣每天一早便看到馬斯克的突發推文,甚至半開玩笑地說:“如果我有一根魔杖,我必定讓推特消失!”

馬斯克於2022年收購了推特並將其更名為X,他經常在這家社交媒體平台發表容易引發爭議的帖子,這不僅為他本人帶來了監管麻煩,也給特斯拉的董事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就在今年1月,馬斯克在X上宣稱,特斯拉將“立即采取行動”,準備在得克薩斯州重新注冊。而在此之前,特拉華州的一家法院裁定,馬斯克創紀錄的560億美元薪酬方案無效。

這無疑讓特斯拉董事會陷入了棘手的境地。他們必須遵循必要的程序,成立一個獨立委員會來仔細評估改變公司注冊地的行動。盡管他們最終得出了與馬斯克相同的結論,也認為應該將注冊地遷往得克薩斯州,但馬斯克提前發文給了法院更多證據,讓他們更加認定董事會是“傲慢主人(馬斯克)的懶散仆人”。

丹霍爾姆表示:“我們曾就推特有過艱難的對話。馬斯克是一個逆向思維者,你不能隻是部分時間成為逆向思維者,所以,作為特斯拉董事會成員,我必須要應對這一點。我可能會在早上醒來,閱讀到一條我未曾預料到的推文。但我不希望一覺醒來,就得知公司有了我們未曾討論過的戰略轉變。”

監督這位“性情不穩定”的企業家管理世界上市值最高的汽車製造商,無疑是美國企業界最艱巨的任務之一。

然而,丹霍爾姆正麵臨她六年任期中的關鍵時刻:在下月舉行的特斯拉年度股東大會上,她需要說服股東們同意向馬斯克支付美國企業曆史上最高的薪酬,同時還要激勵廣大的散戶投資者支持前往得克薩斯州的計劃。

我不是馬斯克的“保姆”,回應2年套現2.8億美元質疑

丹霍爾姆的聲譽也岌岌可危。特拉華州的裁決嚴厲批評了她的治理方式,稱其“缺乏活力”,並暗示她可能因為獲得了“改變生活”的巨額資金而影響了自己的客觀性。僅在2021年和2022年,丹霍爾姆就通過出售特斯拉股票賺取了2.8億美元,這一數字令蘋果和穀歌等科技巨頭的高管們也望塵莫及。

作為唯一一位執掌“美國科技七巨頭”董事會的女性領導者,現年60歲的丹霍爾姆需要在距離特斯拉總部超過2萬公裏的家中應對這一切。在全球電動汽車需求低迷、特斯拉股價暴跌的背景下,該公司正在進行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裁員,這是特斯拉為了更加專注於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而采取的戰略舉措。

盡管馬斯克的帖子給丹霍爾姆的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但她能成為特斯拉董事長有很大原因歸功於馬斯克的推文。2018年,馬斯克發推稱自己已經“獲得資金”,將以每股420美元的價格將特斯拉私有化,這一消息引發了特斯拉股價飆升和證券欺詐指控。一個月後,馬斯克與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達成和解,同意辭去董事長一職至少三年,並支付2000萬美元的罰款,同時承諾他的推文將接受特斯拉律師的審核。

丹霍爾姆是一位長期在運營和財務領域工作的專業人士,她在擔任特斯拉董事長之前,曾擔任澳大利亞電信巨頭Telstra的首席財務官。她以堅定而低調的風格著稱,在特斯拉工作期間,她一直小心翼翼地避開聚光燈,因為那位超級明星首席執行官的光芒早已蓋過了她和董事會其他成員。

然而,隨著年度股東大會的臨近,任務的艱巨性迫使丹霍爾姆不得不麵對一些“不那麽舒適的任務”,如接受媒體采訪。為了實現在得克薩斯州的重新注冊,特斯拉必須贏得超過50%外部股東的支持,未投票則被自動視為“反對”。自從丹霍爾姆擔任董事長以來,特斯拉在曆經多年的虧損和未能實現的生產目標後,終於實現了盈利。員工數量也從大約5萬人增長到14萬人,汽車年銷量更是從不足25萬輛飆升至驚人的180萬輛。

特斯拉市值已從2021年峰值跌了大半

丹霍爾姆堅決反駁了外界將她視為馬斯克“保姆”的言論,她強調:“對我而言,董事長的職責是確保董事會與首席執行官和管理團隊之間保持健康、穩定的關係。我們代表股東,確保管理層能夠履行他們的職責,這些職責的核心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為股東創造價值。”

馬斯克曾因使用大麻引起爭議,甚至傳聞稱特斯拉董事會成員私下深感擔憂。對此,丹霍爾姆直言:“這絕對是無稽之談。我在這家公司工作了10年,從未見過任何相關證據。”

“監管義務上懈怠” ?我決不接受懶散的鍋

特斯拉的整個董事會都已被動員起來,包括前21世紀福克斯首席執行官詹姆斯·默多克(James Murdoch)以及前特斯拉首席技術官斯特勞貝爾(JB Straubel)等人。過去兩周,他們與丹霍爾姆一起,努力在紐約和加州遊說投資者,為特斯拉的未來計劃贏得支持。雖然馬斯克的兄弟金巴爾(Kimbal)也是董事會成員之一,但他並未參與此次股東外展活動。

今年2月,特拉華州的一位法官對特斯拉董事會的獨立性提出了質疑,稱“馬斯克的行為似乎並未受到董事會的有效監督”。該裁決還指出,包括默多克在內的一些董事曾與馬斯克一同度假,而2021年離開董事會的私募股權資深人士安東尼奧·格拉西亞斯(Antonio Gracias)在馬斯克控製的公司中擁有價值超過10億美元的權益。

對於這些質疑,丹霍爾姆堅決予以反駁。她表示:“董事會在確保管理團隊盡職盡責方麵表現得非常勤奮和高效。每位成員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他們不僅與馬斯克緊密合作,還與管理團隊的其他成員共同努力。”

法官還特別提到了丹霍爾姆本人,指出她從特斯拉股票中賺取了巨額財富,並指責她在“監管義務上懈怠”。對此,丹霍爾姆予以否認,她表示:“這簡直是荒謬!我要告訴你,任何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絕不是一個懶散的人。現在我明白了‘懶散’這個詞的真正含義。這可能是最不符合事實的說法了。我對我的工作非常認真,非常勤奮。”

她還駁斥了關於她股票獎勵的批評,其理由與為馬斯克薪酬辯護時如出一轍:她的股票與公司股價同步增長,這對所有股東都是有益的。對丹霍爾姆而言,這些改變她生活的財富隻增添了她的獨立性。她表示:“如果我對公司正在發生的事情持不同意見,我可以隨時選擇離開。賣掉股票,這會使你在財務上更加獨立。”

為馬斯克薪酬和裁員辯護,承認說服大投資者很難

即將於美國當地時間6月13日舉行的股東投票,可能對特斯拉未來的領導層產生深遠影響。馬斯克的時間分配給了他旗下多家公司,包括SpaceX、Neuralink和X。他還警告稱,如果他在特斯拉的持股比例降至約25%以下,他將更多地遠離特斯拉,強調自己需要否決權來防止激進分子對該公司的人工智能技術進行不當幹預。

馬斯克在2021年和2022年出售了大量特斯拉股票,同時將這些股票用作貸款杠杆,以支持他440億美元收購Twitter的交易,這一舉動對特斯拉股價造成了衝擊,使他的持股比例降至13%以下。新的薪酬計劃可能會幫助他重建大部分股權,使其持股比例回升至20%以上。

談及2018年的薪酬方案時,丹霍爾姆表示:“他們(特斯拉董事會)了解馬斯克,因此製定了非常雄心勃勃的目標。我們試圖製定的是一個10年計劃,以確保他的專注和投入,並作為一種激勵。”

馬斯克成功實現了所有目標,盡管這些目標在當時被批評者視為“不切實際的野心”和“宣傳手段”。到2023年,特斯拉的營收達到了970億美元,調整後盈利為170億美元。馬斯克沒有從特斯拉獲得工資或其他報酬,如果特斯拉的市值沒能在十年內達到6500億美元(目前約為5660億美元),他也不會獲得任何新的股票期權獎勵。

馬斯克需滿足12個財務目標才能領取2018年薪酬

然而,特斯拉董事會現在需要爭取更多大股東的支持。特斯拉最大的機構股東,包括先鋒集團(Vanguard)、道富銀行以及資本集團(Capital Group)在內的投資者,在2018年就反對馬斯克的薪酬方案。對此,丹霍爾姆最近強調,不給馬斯克應得的報酬是“不公平的”,並指出“馬斯克在過去6年裏沒有從特斯拉獲取任何直接報酬”。

與此同時,投資者對特斯拉的輕率戰略轉向和對待員工的不佳態度提出了批評。這位首席執行官曾經承諾推出一款低成本車型,並將其視為對未來增長至關重要的因素,但如今卻擱置了這個計劃。上個月,員工們收到了一封電子郵件,稱特斯拉將裁員10%(至少1.4萬人)。在當月晚些時候,馬斯克還解雇了包括超級充電團隊主管麗貝卡·蒂努奇(Rebecca Tinucci)在內的500名員工,盡管很快又不得不重新雇傭其中的部分人。

麵對這些質疑,丹霍爾姆為馬斯克辯護,她表示這源於後者希望“盡可能人道地”對待員工。她說:“在決定裁員之後,馬斯克選擇直接傳達給員工,他希望迅速消除員工的不確定性。我們是否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或者更妥善的方式與他們交談或溝通?當然可以。但這不是他一個人的責任。”

特斯拉的股東們現在有幾周的時間來表達他們對特斯拉未來計劃的信心或疑慮,以及為實現這些計劃是否應該給予馬斯克如此巨額的薪酬。隨著全球散戶投資者的投票持續湧入,董事會將迎來ISS和Glass Lewis等公司的代理報告,這些報告將為大機構股東提供投票建議。

盡管最近市場上對馬斯克和特斯拉股價的擔憂情緒有所上升,但丹霍爾姆依然保持樂觀。她在談及這個備受爭議的薪酬計劃時表示:“我接觸過的每一位股東都表示,這個方案是有效的。我們的報酬與股價掛鉤,如果股價不上漲,我們也得不到任何回報。這種理念與我們的股東產生了強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