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們的大廠內部信,講給廠外的人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角色與道具

 

互聯網大廠創始人重回公眾視野往往並不需要拋頭露麵,一封內部信、一段內網發言,就能引來足夠多的目光。

5月19日,滴滴程維和柳青發布內部全員信,據信中披露的信息:柳青被升任為公司永久合夥人,並不再任公司董事和總裁,公司未來不再設總裁崗位。柳青分管的部門和職責不變,繼續向程維匯報。

滴滴已經平靜了兩年有餘,上一次出現在公眾和媒體視野中還是去年8月將造車業務對價出售給小鵬汽車。

最近半年,無論是奮鬥在一線,還是沉寂已久的互聯網大廠創始人們,又在各自公司的內網中重新活躍起來。

公開“談家事”的創始人們,也是各懷心思。

對內,創始人的全員信是公司關鍵時刻的定心丸、穩定軍心的良藥、發展方向的指南針;對外,它是公司釋放信號、喚起信心的一條捷徑。名義上是內部講話,更多的是要給外人看。

但也有些時候,內部信可能是一塊遮羞布,一段墓誌銘。

對內:給員工一顆定心丸

2013年,全球零售巨頭沃爾瑪正遭受亞馬遜的猛烈進攻。恰逢此時,一封公司副總裁Jerry Murray發送給另一位高管的公司內部郵件被媒體曝光。

他在信中形容沃爾瑪當年2月份的銷售額是“一場災難”(a total disaster),並表示這是他7年任期內見過的最糟糕的數據。

信件被曝光當日,沃爾瑪股價一度下跌超過4%,並在隨後的3個交易日內市值蒸發超百億美元。

大公司核心高管尚且一字千金,遑論創始人。

4月10日,馬雲在阿裏重組一周年之際於內網發布千字全員信《致改革 致創新》,阿裏港股股價當日上漲近5%。3月21日,李想在《致員工信》中反思MEGA風波和理想汽車Q1銷售不及預期,當晚理想美股股價跌超7%,市值蒸發27億美元。

馬雲和李想的內網發言雖然效果不同,但目的如出一轍:在公司發展的特殊時間節點,為員工遞上一粒定心丸。

卸任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5年之久,早已淡出一線的馬雲在過去半年一反低調,在公司內網上連續兩次發聲。

最近一次是以花名“風清揚”的名義在阿裏巴巴內網發帖,即前述《致改革 致創新 ——寫在阿裏重組一周年》。他在帖子中肯定了新一任管理層,回顧了過去一年公司最重要的變化,並為全體阿裏人打氣。

這封內部信發布於4月10日,恰好是阿裏董事會主席蔡崇信的采訪視頻公布後數日。兩任掌門人一前一後,通過不同的渠道發聲,穩定內部軍心,並向外界傳遞積極信號。

過去一年,阿裏先後經曆了集團拆分、CEO更替、業務調整、阿裏雲停止拆分、盒馬暫緩上市等一係列變化。

去年年底,阿裏一度被老對手拚多多超越,讓出了美股市值最高中概股的寶座。當時,馬雲在阿裏內網回複員工稱:“請大家多提建設性意見和建議。特別是創新想法。我相信今天的阿裏人大家都在看都在聽。我更堅信阿裏會變,阿裏會改。”

兩次發聲相隔的5個月時間裏,阿裏的市值反超拚多多,本地生活集團董事長兼餓了麽CEO俞永福、盒馬CEO侯毅、高鑫零售CEO林小海先後退出管理層。

在財年結束的時間節點上,馬雲用總結性的口吻,對過去一年的變革給予肯定,也為處在動蕩之中的阿裏人送上一顆定心丸。

與阿裏同樣處在調整與變革之中的京東,也需要創始人親自出麵打氣。

去年12月底,一位京東運營人員在公司內網發布長文,總結自己眼中公司存在的一係列問題。劉強東隨即回複:“我覺得這位兄弟說的實在太好了,可以說句句點到了公司的痛點,都是現實存在的問題,而且必須改變。否則我們沒有出路。”

這個時間,距離劉強東正式回歸京東,在內部會上嚴厲批評高管並推動組織變革,同樣剛好過去了大約一年。

劉強東將公司出現問題的原因歸咎於自己“管理不善”,他在明確表示不會躺平的同時給員工打氣,“也希望兄弟們絕不躺平,京東基礎依然在,相信我們一定會走出低穀。”

風浪越大,創始人的聲音就顯得愈發重要。

2020年8月,字節跳動被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要求必須在規定時間內出售TikTok,麵對這場危機,張一鳴一個月內連發數封內部信。他在其中一封內部信中寫道:“我希望大家能在喧囂和挑戰中,依舊保持好的士氣,看長期,有定力,信任公司能在複雜局麵下做出好的判斷。”

小到業績不及預期,大到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一項關鍵業務的存亡,一顆來自公司創始人的定心丸,是穩定軍心的良藥。

對外:指南針還是遮羞布?

當公司風平浪靜時,創始人們的聲音也不會消失。他們以內部信的方式,對外釋放信號。

4月11日,在百度一年一度的開發者大會召開前幾天,一則李彥宏的百度內部講話不脛而走。這段內部講話不僅為百度的大模型打了一波廣告,還為幾天後的活動做了預熱。

更重要的是,他通過這則“內部”講話向外釋放了一個信號:百度不會搶開發者的飯碗,創業公司可以放心使用百度的大模型來卷應用。

名義上是內部講話,更多的是要給外人看。

新年開工第一天,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向全體員工發出內部信,明確提出未來一年的目標:業績要翻倍以上。

用何小鵬自己的話說,2023年是小鵬汽車經曆很多痛苦的一年。隻完成了70.8%年度銷量目標,營收增速創上市以來新低,淨虧損同比擴大13.6%。他將2024年定義為中國汽車品牌進入血海競爭的第一年,但“相信堅持一定會勝利”。

同樣是在一年之中最適合總結和展望的春節,除了高管任命和組織調整,很少在公司內網發言的美團創始人王興,會向全體員工發拜年信。一封發布於2022年1月31日除夕夜的王興拜年信,題為“苦練基本功,每天前進三十公裏”。

2021年,美團市值站上曆史最高點,在社區團購領域高歌猛進,同時外賣和到店的基本盤相對穩固。王興在內部信中大談公司戰略戰略從“Food+Platform”升級為“零售+科技”,表現出全麵轉型為一家科技零售企業的決心。但隨著2022年抖音在本地生活領域挑起與美團的全麵戰爭,他開始變得更加謹言慎行。

以“內”冠名的內部信和內網貼,有時會因大眾的好奇心而成為喚起外界信心的一條捷徑。

但也有些時候,一封蒼白的內部信,是公司轟然倒塌前的最後一塊遮羞布。

2018年年底,ofo深陷資金泥潭,公司創始人戴威在內部信寫道,“這幾天都經曆著巨大的煎熬和壓力,我與大家一樣,在痛苦和絕望中堅持著。”

他坦言公司一整年都背負巨大的現金流壓力,要退還用戶押金、支付供應商欠款、維持公司運營,“1塊錢要掰成3塊錢花”,並呼籲每一位ofo人堅定信念,為欠的每一分錢負責。

但轉機沒有出現。一年後,這家昔日的共享單車明星企業幾乎完全消失在公眾視野中。

在樂視巔峰的那幾年,賈躍亭每年都會發布數封內部信,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2016年11月的《樂視的海水與火焰:是被巨浪吞沒,還是把海洋煮沸》。

這一年,樂視爆發資金鏈危機,但賈躍亭在內部信中依然不忘畫餅。他在信中稱,樂視的生態戰略布局已經完成,模式被認可,並將其比作升騰的火焰,而樂視現階段遇到的問題是冰冷的海水。“夢想燃燒,誰說海洋不能煮沸?”

最終的事實證明,火焰沒有戰勝海水,樂視的生態帝國一夕崩塌。

王興曾說,有些CEO是主演,有些CEO是導演,有些CEO是製片人,也有些CEO是化妝師。

而全員信是他們扮演不同角色的一個道具。

親愛的打工人們,每一次收到老板的全員信,你們都從中看到了什麽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