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低於-15℃的阿勒泰,美食也能救人的冷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住在我的朋友麅子家的這些天裏,我幾乎沒有餓著的時候。吃著阿勒泰的東西,我更懂得了麅子,也更懂得了阿勒泰。

肉的天堂

在阿勒泰地區,我記住了大盤雞的味道。大盤雞就是一大盤雞,裏麵除了雞塊之外最多的就是土豆塊。阿勒泰人吃大盤雞的時候,喜歡配上皮帶麵——素麵在大盤雞底料裏滾一圈之後,也成了油亮亮的香麵。

進山之後,大盤雞差點成了我的主食。在喀納斯一帶吃飯並不便宜,最劃算的就是和人拚桌吃大盤雞,所以我連著吃了好幾天的大盤雞。冬天的喀納斯凜寒刺骨,大盤雞的溫暖能救人的餓、救人的冷。

千姿百態的大盤雞|小龜的行李箱

在阿勒泰,我沒少吃肉。正好遇上麅子的家庭聚會,滿滿放了一桌子肉,牛羊雞什麽肉都有。大家熟練地直接上手,剔骨的剔骨、撕肉的撕肉。我也學著大家的樣子大口吃肉,一手肥油真是酣暢淋漓。

麅子家豐盛的大肉宴(左);打包回來的饢坑肉(右)|小龜的行李箱

麅子的爸媽外出赴宴,打包回來一袋饢坑肉。當天晚上我們沒有回來吃飯,第二天中午拿出來,就著肉湯吃。饢坑肉是用烤饢以後剩下的碳來烤製的,是在饢坑裏烤的。也許它本身的口味特點並沒有那麽明顯,但預先知道這個由來以後,咬下的每一嘴肉都帶著饢味。

麅子媽做的牛腩肉(左)、麅子媽做的豬皮凍(右)|小龜的行李箱

麅子媽很會做肉。印象最深的是一道牛腩肉,這是我吃過最鬆軟的牛腩,和這裏的牛肉質量好也很有關係。那天中午我不停地夾肉吃,一筷子接著一筷子。

麅子媽還從網上學習了很多小菜的做法,有次她說她在試著做豬皮凍,第二天我們就吃上了。豬皮凍是用豬皮熬製而成的,原來豬皮還可以這麽處理。用豬皮凍沾著醬油吃,看上去油很重,但吃起來卻很清爽。

我的疆菜白月光:抓飯|小龜的行李箱

肉和飯攪在一起,就成了新疆的抓飯。從第一次去過新疆之後,我就愛上了熱騰騰的抓飯。即使是在南京念書,我都常常找抓飯來吃。

有時候飯裏放羊排,有時候飯裏放羊腿,有時候飯裏放肉碎……即使油光已經浮滿米飯表麵,但吃進嘴裏的時候並不會覺得油膩不適,體會到的更多是生存本能被激發的暢快。嘴裏飛滿油星子的時候,是最能感受到生命能量的時刻之一。

麵皮世界

新疆的炒米粉以辣聞名。在烏魯木齊,一家米粉店主告訴我炒米粉最早是一支進新疆的四川人帶來的,所以炒米粉的家鄉也是四川。阿勒泰的炒米粉,口味又有些不同。

兩大炒米粉的角逐:趙記(左)和馬記(右)|小龜的行李箱

說到哪家炒米粉更好吃的話,麅子和她的朋友李導各執己見。麅子最喜歡的店叫“馬記”,李導最喜歡的店叫“趙記”。於是,兩家都去品鑒了一下:

馬記點了炒米粉和炒涼皮,炒米粉的味道非常棒,帶著濃鬱的番茄醬汁口味,辣度很微妙,不是讓人不舒服的辣。炒涼皮我還更喜歡些——這是阿勒泰特有的炒法。我尤其貪戀其中神秘的棕黑色的醬汁,涼皮本身的口感也非常好。

趙記點了對半加饢的炒米粉,雙菜款(芹菜和泡菜)。味道很鹹,辣味在剛開始吃的時候有點嗆嘴,後來又習慣了。總體來說絕對是一碗優秀的炒米粉,但相比之下我更喜歡馬記稍微溫和的味道。

彩雲快餐店,賣完就打烊|小龜的行李箱

拉條子,新疆拌麵,純拉出來的(不擀不壓),嚼一嚼有筋有骨,抿一抿汁水四溢。彩雲快餐店的拉條子,麅子從我來阿勒泰的第一天就開始念叨。我對吃拉條子的欲望本身一般,因為我之前在蘭州吃拉條子太快,當時差點窒息,緩了好久。從那以後,我吃拉條子就細嚼慢咽。

我們到彩雲門口的時候,已經是下午了。麅子說,再晚一點這裏都不一定開了——隻要當日的麵賣完了,他們便打烊了。

拉條子也是一道巨量菜,所以我們兩人合點了一份。一口下去,我爆發出了“除卻彩雲不是拉條子”的感歎。從來沒有在其他地方吃過這麽入味的拉條子。

蒜,我在這裏學會了一口蒜,一口麵。蒜不是嗆人的蒜,是有甜味的甜蒜。麅子教我:吃麵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24小時牛肉麵店,阿勒泰人夜晚的歸宿|小龜的行李箱

在將軍山夜場滑雪結束,已經晚上十一點了。這次又沒少摔跤,坐在車裏,感覺四肢有些疲乏和僵硬。我們直奔“馬一絕”,這是一家充滿希望的深夜麵館。

在麵館裏,像我們這樣的夜滑者還不占少數。一進門,各種顏色的單板、雙板橫七豎八地擱著,麵裏湧出騰騰的熱氣。滑完一場雪,對體力是巨大的消耗,一碗淩晨的麵條就成為緩過來的救命稻草。李導說加個饃更香,於是我又拿上了一個饃。嚼著嚼著,渾身的血液奔跑起來,寒冷不一會兒就被統統驅散了。

李導說,阿勒泰幾乎人人都知道這家麵館。由於24小時營業,這裏成為阿勒泰人在淩晨的歸宿。這是連鎖,城中散落著好幾家。

左為牛肉湯揪片子,右為蒸麵(麅子媽自己擀的麵)|小龜的行李箱

在閑暇的時候,我們常有麵吃。有時候,麅子媽會把上一頓留下的牛肉湯水做成牛肉湯“揪片子”。“揪片子”就是用手揪出來的麵片,吃到嘴裏軟軟的、潤潤的。麅子媽還自己擀麵,混上一些菜肉,為我們做蒸麵吃。

往返喀納斯,每次路過布爾津都吃麵|小龜的行李箱

更多時候,麵食對旅人來說是工具性的食物——便宜,頂飽,吃得快。在山上跑的時候,體力消耗得大,沿途麵店就是旅客的加油站。

黃麵烤肉,他們說沒有在別的地方吃到過|小龜的行李箱

在“川湘小調”裏,我吃到了一種“黃麵烤肉”,這種麵條是黃色的。雖然這是一家主營川菜和湘菜的餐廳,但兩個新疆人說:他們從來沒有在除了新疆以外的其他地方見過這道菜。烤肉吃多了會覺得有點噎,但其中黃色的麵卻非常入味,沒有過度油膩,對於我來說剛剛好。

巨量早飯

在我家那邊,一天之中最豐盛的一頓有時候在中午、有時候在晚上,反正早飯一定不是最豐盛的。我經常隨便吃個麵包、吃個包子打發了事,就把早餐當成一個別讓自己“餓壞了”的任務。

但在麅子家,早飯被當成非常重量級的一頓。麅子爸解釋道:早上第一頓就要吃飽,這樣才好做一天的事情。剛來新疆,當我麵對著滿滿一桌子的早飯,我還不知道從何下口。

當時在蘭州,發現蘭州的朋友早上一來就要吃一大碗加肉的拉麵,我都看呆了。不知道是不是很多西北人都有這樣的習慣。

不過,即使早餐的份量總是很大,我卻經常吃不到“早餐”——我們醒來的時候,已經接近對於我來說的中午時間了。阿勒泰和我家存在2小時左右的時差,在家我通常8點起床,在新疆則變成了快10點。

努爾古麗餐廳的早飯:胡爾達克和小菜(圖1)酥油(圖2)包爾薩克(圖3)|小龜的行李箱

我們飛機落地的時間是早上,下飛機之後就去了一處早餐店“努爾古麗餐廳”。這家店的空間不算大,上午10點已坐滿了人。

胡爾達克是哈薩克族的食物,是由羊肉和土豆一起燉製的。呈在麵前的時候,會飄出來一股洋蔥味道。

包爾薩克是一種油炸麵食,和奶茶能湊一對,它們的關係就像油條和豆漿。吃包爾薩克的時候蘸奶茶,幾口就能吃完一個。

還有酥油——放進不同口味的油湯裏,就會變成不同的味道,好神奇的佐料。據說許多南方人都吃不慣這個,但我覺得可以接受。

馬洋洋早餐店享用早餐:皮牙子肉包子、糖糕、奶茶、小菜|小龜的行李箱

“馬洋洋早餐店”是麅子最喜歡的一家早餐店,這裏賣好吃的糖糕。說起“糖糕”這個名字,我仿佛都能猜出那個味道來:甜甜的、香香的、脆脆的,想象白砂糖融化在糕芯裏。但吃的時候,感覺糖不是融化在糕芯裏的,是很自然地鋪展在整個糖糕身上。還是趁熱好吃。

這裏的小菜(就是涼拌紅蘿卜絲等等,一些常見的拌菜)要單獨給錢,還分小份大份。

敞開了喝

滑雪之前,李導帶我們去“川湘小調”。他點來一瓶伊力老窖,請我喝酒,這是阿勒泰人愛喝的酒。他說:滑雪冷,滑雪之前來上一杯,心裏暖和。真情碰杯,這口老窖醇香無比。幾小杯白酒的能量,點燃了我在將軍山滑雪的整個夜晚,實在是讓我興奮又舒暢。

喝酒以外,還喝了巴旦木飲料。堅果類的飲料,口味都有點像“六個核桃”,但這一瓶的口感讓我覺得更真實一些。第一次去新疆的時候,我就愛上了這裏的堅果,尤其喜歡巴旦木的味道。

左為巴旦木飲料,右為伊力老窖|小龜的行李箱

早餐店裏,我喝過兩次奶茶。牧區的奶茶特別香甜。但是奶茶並不是什麽時候都能喝到的,下午行人比較少的時候,大部分餐飲店就會歇業休息。

有天下午,我和麅子、李導想喝奶茶,走遍大街小巷也尋不了一家開著的。下午四點多,街上大多數的店鋪都拉著鐵門。

麅子說,你知道我為什麽這麽慵懶了吧。

我感覺這樣也挺好的:陽光燦爛的下午,在一條沒什麽店開著的街上,真的很難打起精神來。

其實,也不需要非得打起精神。再走著走著,三人都開始犯困了,都想在路邊找個地方倒下睡著了。

在冬日的陽光下,一麵覺得很困,一麵覺得很愜意。若能有一杯奶茶就好了;實在沒有的話,也沒關係。

左為阿勒泰早餐店的奶茶,右為在禾木喝到的哈薩克酸奶|小龜的行李箱

新疆的酸奶也令人難以忘卻。因為純淨,這些酸奶帶不回家,隻能親自跑到新疆來喝。

我在禾木的一家飯店裏喝到過一碗哈薩克的酸奶,極其好喝——糖放得剛剛好,酸奶的稠度也讓人感到非常舒適。

而後又喝過麅子媽媽做的酸奶,醇香、清冽,更多了些溫馨的味道。

阿比德蘇打水(上),確實有股新疆特色

連鎖店R&B(下)大杯巨大無比,三個人都喝不完|小龜的行李箱

許多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蘇打水,而且很容易成為當地特色。麅子說帶我買瓶“阿比德”,我一聽名字嘴裏就開始冒蘇打味。嚐一口“阿比德”,感覺有一股濃濃的青草香味。但是在低溫天氣中,直接喝容易涼胃。

“R&B”是新疆本地的飲料連鎖店,我隻記得大杯哈密瓜味25元。麅子說要大杯的,李導麵露震撼神色,但也沒有阻攔。飲料到手——大家都傻眼了,這杯肚子寬得我兩隻手合攏都握不太住。新疆人的量,我算是見識到了。已經非常努力了,但喝了一整天也沒解決掉。

以及“格瓦斯”,一直都很喜歡的啤酒味兒飲料,在阿勒泰地區很流行。麅子說,這邊正宗的格瓦斯常常大瓶大瓶地賣。因為怕買了喝不完,所以這次暫時沒有嚐到。

零食性格

嘴沒在阿勒泰閑過,許多時候被零食塞滿。

牙膠(不能吞下去的,被我吞了)|小龜的行李箱

在金山市場門口的一些攤位上,能買到很多神奇的東西。買到牙膠,麅子叮囑我:牙膠是一種口香糖。我聽進去了,但我心裏想的卻是另外一種東西——類似於“果然多”的果卷。

麅子教我:先掰下一點(就一小點!)然後放在前牙的尖尖上嚼,千萬不能讓牙膠滑到口腔裏麵去了,不然會把牙齒黏住。嚼著嚼著,我感覺自己已經摸到了方法,麵露得意。

麅子問我嚼著怎麽樣,說完把牙膠吐了出來。

我說:會吃了,已經吃了一大半了。你怎麽吐出來了?

麅子:你怎麽吃進去了?

我才想起來這東西叫口香糖。

白土(至今沒吃明白)|小龜的行李箱

在個別攤位上,還能買到一種“白土”,據說這邊許多人將這種白土當成零食。是白色的、粉末狀的,吃進去好像真的在吃土,還有股石灰味道。但是我吃不慣,隻吃進去一小口,便沒再吃了。

路邊賣饢的|小龜的行李箱

饢在這裏其實不算零食,算主食。但對於我來說,我是當成零食吃的。玫瑰花口味的饢,我是第一次吃——與雲南的鮮花餅不同,鮮花饢的口味更加醇厚,並伴有輕微的發酵味道。

饢的皮很脆、富有彈性,我很享受這種撕扯的感覺。還有“辣皮子”烤饢,辛辣到有點嗆,但也叫人欲罷不能。

在麅子家吃到的:糯米腸、烤包子、葡萄醬、蒸餃|小龜的行李箱

如果呆在麅子家裏,隻要超過2小時未有進食,麅子爸媽可能就會端出一些東西,幫助我們補充能量。糯米腸、烤包子、蒸餃……眼花繚亂,不得不羨慕麅子的口福。

舀葡萄醬吃的時候,麅子爸說這個葡萄醬是家裏自己做的,麅子最愛吃。如果口味太濃太酸,就加點水兌著喝。後來我也愛上了這瓶葡萄醬的滋味。

我對新疆的葡萄很感興趣,還在老市場一樓的堅果店裏買了一些葡萄幹帶走。原本想多考量一下這裏的堅果,但都沒時間吃。

而且在這裏,大部分的堅果是從新疆其他地方進的貨,本地產的堅果是很少的。離開新疆之後,仍是有一嘴沒一嘴地嚼著葡萄幹,從中回味在新疆感受到的每一寸陽光。

凍得正爽的冰糖葫蘆|小龜的行李箱

以及——冰糖葫蘆,我在北方生活的時候最難以割舍掉的零食。在這裏,室外的溫度已經遠低於南方冷藏櫃的溫度,每一顆葫蘆球都被清涼裹挾。將山楂球、糯米飯吞進嘴裏的時候,就好像吞進了一塊結了冰的果凍。在氣溫低於-15℃的夜晚,我最放不下的就是這樣一串冰糖葫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