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警方稱經過廣泛的執法調查確認波音舉報人是自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所有由北查爾斯頓出廠的客機,沒有一架是我敢簽名保證它安全適飛的。”他曾提醒管理層關注他擔心的問題,但管理層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據央視新聞5月18日消息,據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當地時間17日,根據美國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警察局當日公布的一份文件,經過廣泛的執法調查,警方確定曾公開揭發波音公司存在安全隱患的波音前雇員約翰·巴尼特的死因是自殺。

今年3月9日,曾在波音工作32年並曝光公司質量控製問題的約翰·巴尼特原定當天出庭指認波音誹謗,卻被發現疑似死於自殺,終年62歲。巴尼特2010年在北查爾斯頓工廠出任質控經理,2017年因健康原因退休,2019年爆料波音生產安全問題。

據美國當地媒體報道,美國查爾斯頓縣發布調查報告稱,3月9日上午10時許,巴尼特的朋友報警,要求警察檢查巴尼特的情況。不久後,警察在位於酒店停車場的車輛內發現了死亡的巴尼特,當時“巴尼特右手拿著一把銀色手槍,手指仍扣在扳機上,右太陽穴有明顯槍傷”。

報告提及,一名酒店員工告訴警方,在警察到達前不到一個小時,他們聽到汽車附近有“砰”的一聲,但他們對此並沒有多想。警方還注意到,車輛的乘客座位上有一張“類似於便條”的白色紙片,沒有提及紙片上的內容。

據參考消息,巴尼特的一位家族朋友稱,巴尼特在死前曾告訴她,如果他被發現死亡,絕不會是自殺。

這位朋友向美國廣播公司當地新聞機構WPDE電視台講述了她與巴尼特進行的一次令人擔憂的對話。她稱巴尼特在她需要幫助時來看望她,兩人開始談論他即將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進行的取證。

她告訴WPDE:“他並不擔心安全問題,因為我問過他。我說,‘你不害怕嗎?’他說:‘不,我不害怕,但如果我出了什麽事,肯定不會是自殺。’”

巴尼特的這位家族朋友的具體說法無從考證,《新聞周刊》聯係了幾個消息來源,但沒有結果。但是,巴尼特的律師羅伯特·特克威茨和布賴恩·諾爾斯表示,“沒有人會相信”他有自殺傾向。他“精神狀態很好”,沒有任何跡象表明他會結束自己的生命。

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巴尼特生前告訴英國廣播公司記者,來到北查爾斯頓工廠不久,他就開始擔心,波音急於讓新飛機下線,造成工人工作壓力大,組裝過程倉促和混亂。一些工人沒有遵守工廠的零部件追蹤程序,導致有缺陷的部件丟失;某些情況下,為了防止生產線延誤,甚至從廢料箱取出不合格的零部件,安裝到正在製造的飛機上。

巴尼特還說,波音787客機所適配緊急供氧係統的故障率測試結果達到25%。這意味著,一旦飛行途中發生緊急情況,每四個呼吸麵罩中就可能有一個無法使用。

“所有由北查爾斯頓出廠的客機,沒有一架是我敢簽名保證它安全適飛的。”巴尼特說,他曾提醒管理層關注他擔心的問題,但管理層沒有采取任何行動。

波音公司否認巴尼特的說法,稱所有波音飛機都符合最高安全和質量標準。

據新華社,美國《紐約時報》在4月9日報道了波音公司質量工程師薩姆·薩萊普爾對波音質量控製的擔憂。薩萊普爾說,波音787型飛機機身組裝涉及把不同供應商生產的大塊機身部件裝配到一起,而波音員工以強力推擠完成組裝,造成機身複合材料變形。薩萊普爾稱,他多次在波音內部反映情況,不僅沒有得到重視,反而遭報複、排擠和人身威脅。

美國資深記者、作家彼得·羅比森在《盲飛》一書中指出,波音在1997年收購競爭對手麥道後,迎合資本追求利潤的取向取代了此前精益求精的工程師文化。以盈利為中心的導向,使波音對公司管理、研發生產進行壓縮和簡化。為了跟空客新機型競爭,波音公司沒有進行足夠測試和驗證就匆忙推出737 MAX客機,為日後飛行安全埋下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