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露“鬼稱”的狂飆兄弟是當代俠客,祝福他們賺大錢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作為一名八零後,我小時候還經曆過菜市場普遍用杆秤來稱重交易的年代,那時候所謂的“九兩秤”、“八兩秤”泛濫成災,市場裏也經常因此發生糾紛甚至鬥毆,那真叫一個人間煙火……

連雲港海鮮市場的“鬼秤”。截圖來自打假博主“狂飆兄弟”

後來,大型超市逐漸在城市裏開起來,人們發現超市裏不僅什麽都明碼標價,稱重也足斤足兩,購物體驗對菜市場形成碾壓優勢。

我至今都很喜歡逛大型超市的感覺,讓我覺得安心、豐足,是可以觸摸到的文明社會。

當然,後來菜市場在市監部門的管理下也逐步規範了起來,長期用“鬼秤”欺騙顧客的現象少了很多。但因為是小商戶分散經營,總還是難免有一些偷奸耍滑的商家會用“鬼秤”,很難清理幹淨。

但我萬萬沒想到,現在還有市場管理方和商家串通一氣普遍使用“鬼秤”的惡劣情況。

使用“鬼秤”現象最嚴重的是兩種場景:

第一類是麵向遊客的商家,例如三亞、青島等沿海城市的海鮮加工市場,以及這兩天廣為人知的江蘇連雲港海鮮蔬菜直銷市場。

這些商家麵向的都是“一次性”的外地遊客,抱著能宰一刀是一刀的想法,騙稱、調包肆無忌憚。

第二類是街頭流動商販,往往以弱勢群體的形象出現,挑著擔子或開著三輪車、農用車賣水果,一臉樸實憨厚,標價也相當優惠,實際騙秤下手最狠。九兩秤那都算良心商家了,普遍是七兩秤、六兩秤。

廣州街頭經常有賣榴蓮的流動攤販,紙箱殼上寫著19.9元一斤包開包熟,可稱出來5斤多的榴蓮實際隻有不到4斤,真實價格達到30元一斤了。

你說這些商販有多麽暴利吧其實也算不上,往年榴蓮零售價本來也要二三十元一斤,他們賺了錢但不算很離譜。而且長期使用“鬼秤”的商販通常還要向監管方上交不菲的保護費,手上能落多少還真說不準。

但騙秤這種行為的社會危害卻怎麽高估都不為過,因為它破壞的是人們對市場公平秩序的信心,破壞的是人們對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評價,這是一種把我們的生活倒退到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邪惡力量。

都什麽年代了,在你這城市買點東西還缺斤少兩,還要跟商家鬥智鬥勇,這是多麽愚昧落後?市場監管是吃幹飯的嗎?

所以,每次看到有打假博主去現場揭露不法商家使用“鬼秤”的行為,我都感覺特別解氣,仿佛看到一群行俠仗義為民除害的當代俠客。

在大部分受騙消費者因害怕衝突而選擇忍氣吞聲的時候,是這些打假博主站了出來,用標準砝碼揭穿騙局,以勇氣決心維權到底,承受著被圍堵、被毆打報複的風險,仍然狂飆向前,是貨真價實的俠客!

因此,當看到有些評論酸溜溜地質疑這些打假博主故意挑事博流量,逼著狂飆兄弟自證“沒有割韭菜”的時候,我也毫不掩飾對這些陰暗心理的鄙視唾棄。

人家行俠仗義就活該一世清貧喝西北風是吧?真要這樣,那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恥辱!

為民除害的俠客,就應該享用“二斤熟牛肉一壇女兒紅”的大俠套餐,就應該名利雙收!

不僅消費者應該感謝這些俠客,政府也應該嘉獎他們。

執法部門對眼皮子底下長期活躍普遍存在的“鬼秤”現象視而不見,是打假博主們通過自媒體揭露亂象才引起重視,得到處理,連雲港的城市形象才不至於被這群蛀蟲持續破壞。這樣的良好公民難道不應該以資鼓勵嗎?

可能又要有人說我上綱上線,但講真心話,我覺得一個在市場裏買東西還要考慮秤準不準的社會,市民連這麽基礎的安心感都沒有,實在是很難稱得上現代文明。

希望像“狂飆兄弟”這樣的打假博主再多一些,也祝福他們能在為民除害的同時賺到大錢!

一點建設性意見:

請連雲港市監部門盡快責令市場把“鬼秤”的損失賠償給狂飆兄弟,並給他們頒發獎金,聘任為“市場秩序義務監督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