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普會評估:支援有限 習近平不太可能為普京買單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北京出席慶祝中俄建交75周年的專場音樂會。(2024年5月16日)

俄烏戰爭開打已逾兩年,西方製裁使莫斯科前所未有地依賴北京。此次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訪華理所當然被視為尋求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援助。但是過去一段時間以來,西方領袖也不斷要求習近平不得對普京的戰爭機器提供幫助。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經濟本身也麵臨難題,需要西方的資本投入,習近平沒有道理為普京的戰爭買單而賠上中國的利益。

5月16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同普京會談,共同簽署並發表中俄建交75周年之際的《新時代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習近平強調,在四分之三個世紀的曆程中,中俄關係曆經風雨,曆久彌堅。特別是新時代以來,兩國關係定位持續提升,合作內涵日益豐富,世代友好理念深入人心。中俄關係已經成為新型國際關係和相鄰大國關係的典範。

普京則表示,此次連任後將中國作為首訪國家,再次表明俄中關係的特殊性和高水平,以及俄中雙方對於進一步深化全麵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度重視。

俄烏戰爭西方關注中國角色 習近平不會為普京買單

分析人士表示,雖然中俄一再表明雙方關係有多好,但是絕非“無上限”,尤其現在各界都在關注中國在俄烏戰爭中到底要扮演什麽樣的角色,習近平當然也不可能在這場戰事中無上限地支持普京。

華府智庫史汀生中心東亞計劃共同主任孫韻指出,中國為了避免在和美國的大國競爭中被孤立,還是要支持俄羅斯。當前俄羅斯陷入經濟困境,中國可以支付俄羅斯石油的費用,但是習近平不會為普京所發起的戰爭買單,一切都還是從自身國家利益考量出發。

在台北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家安全研究所副研究員劉蕭翔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指出,盡管雙方口頭上堅持戰略協作,但在美國一再劃出紅線,祭出金融製裁的壓力下,短時間內中方能夠加碼在軍事上援俄的空間恐怕有限。

不過劉蕭翔也同意,從一些細節仍可發現中俄合作抗美的大架構不變。他舉例說,兩國官員在習近平與普京見證下,一口氣簽署10項文本,其中第一項就是《黑瞎子島保護開發規劃》(俄語稱大烏蘇裏島),這座位於中俄邊境的爭端島嶼去年才因為中國新版地圖將其全部劃為中方領土,違反了2008年以來雙方各占一半的協定,引發齟齬。中俄此刻高調簽署文本說要共同開發,恐怕宣示彼此擱置爭議,共同對付美國的意味,更重於實際價值。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書麵回複美國之音表示,中俄多次公開讚揚雙方的關係,疊砌各種華麗的詞匯來描述這個戰略夥伴關係,也就代表實質上是同床異夢,因此必須刻意地去維持這種緊密的同盟形象。

陳宥樺認為,習近平將歐洲行安排在普京訪華之前,代表他決定要收集歐洲領導人的意見,然後傳達給普京,凸顯出北京在一定程度上要把西方的要求納入考量。若非如此,習普會就會安排在歐洲行之前,以向歐洲領導人表明中俄同盟的堅不可摧。

沈丁立:聯合聲明不乏“修辭” 中俄關係當然有天花板

在上海的國際關係學者沈丁立認為,習近平和普京所簽署的最新一份聯合聲明中規中矩,顯示出在發展中俄關係與平衡整體對外關係方麵的平衡,不乏“修辭”,實際上的中俄關係將以維護中國國家利益為底線,不可能沒有天花板。

沈丁立指出,普京自然希望中國支持他的烏克蘭軍事行動。且不論中國在乎遵守國際法規則,但是俄羅斯又能給中國什麽回報?論雙邊貿易規模,中俄貿易僅是中美的三分之一,更何況俄羅斯沒有中國發展先進製造業所需的技術。北京沒必要無底線地支持莫斯科,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德國總理朔爾茨(Olaf Scholz)、法國總統馬克龍(Emmanuel Macron)都一再呼籲習近平利用對普京的影響力,力促終結俄烏戰事。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hony Blinken)訪華時也表達對中國軍民兩用物品流入俄羅斯感到擔憂。

歐盟成員國今年2月批準第13輪與烏克蘭相關的對俄製裁計劃,首次將目標對準被控支持莫斯科戰爭努力的中國公司。

美國在習近平訪歐期間對涉俄中企的最新一輪製裁相當於提醒習近平繼續援俄的經濟代價。

沈丁立強調,在烏克蘭問題上,中國表示過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如果中國言行不一,那可能會招來美國和西方製裁,相信中國會謹慎平衡。

烏克蘭戰爭當然是習普會不可缺席的重要議程。習近平表示,雙方一致認為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是正確方向。中方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中方期待歐洲大陸早日恢複和平穩定,願繼續為此發揮建設性作用。

普京也在新聞發布會上證實,兩人確實談到烏克蘭戰爭。他說,感謝中國為解決烏克蘭危機所做的努力,並補充說,雙方都希望“政治解決危機”。

根據中俄聯合聲明,俄方積極評價中方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客觀公正立場,讚同必須在充分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的基礎上解決危機的觀點。俄方歡迎中方願為通過政治外交途徑解決烏克蘭危機發揮建設性作用。雙方強調,對話是解決烏克蘭危機的良好途徑。

俄國不願歸還領土 烏克蘭危機政治解決無望

對於普京高調附和習近平主張的以“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研究國際關係的中國學者沈丁立認為,俄羅斯的利益就是保全對烏克蘭采取行動所獲得的利益,主要是烏東四地。但烏克蘭的目標則相反,它要收複所有失土。兩者目標有天壤之別,難以政治方式解決。

沈丁立說:“烏克蘭願意談判,但談的目標是俄羅斯撤軍;俄羅斯也願意談,但其底線是堅守烏克蘭被占國土。俄烏雙方談判的目的南轅北轍,所以這是沒法談判的。”

日本國際教養大學中國研究助理教授陳宥樺則指出,停戰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最後俄羅斯要不要歸還它占領的烏克蘭土地。

習近平月初訪歐時表示,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中方願同法方一道,以巴黎奧運會為契機,倡議運動會期間全球停火止戰。

陳宥樺認為,普京或許能接受習近平的勸說,短暫停戰,就當賣一個麵子,但在是否歸還領土這一議題上,俄羅斯大概不會讓步,中國也無法強迫。

史汀生中心的孫韻說,中國會持續試圖說服俄羅斯緩和局勢,但就北京的角度而言,緩和局勢必須是相互的,北約和烏克蘭也有責任。

雖然分析人士不認為這一次“習普會”會端出太多具體成果,但是普京勞師動眾出訪,習近平不可能什麽好處都不給。

國防安全研究院副研究員劉蕭翔指出,真正重要的交易可能早在行前就已談妥,隻是外界無從得知,例如普京輕描淡寫提到中俄正在“深化和平核合作”,顯然將是接下來的國際觀察重點。

劉蕭翔告訴美國之音:“就好比說先講的中俄太空合作,或者是這次的和平核子合作,他們特地強調是核子方麵的和平合作,此地無銀三百兩嗎?其實有點像玩戰略模糊,你越講反話,讓人越提心吊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