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與中國的非法紅木貿易 錢流向了聖戰組織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非洲南部的莫桑比克,每年從該國原始森林走私到中國的木材估價達到2300萬美元(1800萬英鎊),這資助了該國北部血腥的伊斯蘭反叛活動和大型犯罪網絡。

環境調查署(EIA,Environmental Investigation Agency)是一個致力於打擊涉嫌環境犯罪的非政府組織。BBC從該機構獲得的數據顯示,這種非法紅木貿易與莫桑比克最北部德加多角省“伊斯蘭國”(IS)組織相關的暴力武裝分子的資金籌集有關。

紅木是一個籠統的貿易術語,指各種熱帶硬木,在中國常被用於製作名貴家具。

莫桑比克紅木受國際條約保護,這意味著隻能在不威脅到物種的情況下進行非常有限的貿易。

然而,環境調查署在莫桑比克和中國進行的一項為期四年的暗中調查顯示,官方批準森林特許權的管理不善、非法采伐以及港口官員的腐敗,使得這種貿易在叛亂分子控製的地區肆無忌憚地擴大。

與此同時,莫桑比克北部戰火重燃。周五,至少100名反叛分子對馬科米亞鎮(Macomia)發動了三年來最大膽的襲擊,軍隊最終阻止了這次攻擊。

襲擊地點顯示,由於北部的軍隊士兵數量增加,反叛分子已將其基地進一步南移。莫桑比克分析人士喬·漢倫(Joe Hanlon)稱,叛軍“還獲得了足夠的資金,可以在更南邊的鄰省楠普拉(Nampula)招募人員”。

BBC看到了莫桑比克政府今年早些時候發布的一份報告——《全國恐怖主義融資風險評估報告》(National Risk Assessment on Terrorism Finance Report)——稱伊斯蘭激進組織青年黨(al-Shebab)反叛分子利用非法木材貿易“為暴力重燃提供燃料和資金”。

報告稱,反叛分子參與包括木材在內的“動植物產品走私”以及“森林和野生動物資源開發”,這為該叛亂組織“籌集了大量資金”。據估計,該組織每月從這些活動中獲得的收入達190萬美元。

由於難以進入德爾加杜角省,因此很難量化叛亂分子日常參與木材貿易的程度。但有報道稱,一些公司向反叛組織支付了10%的保護費,以便在林區進行非法采伐。

擁有珍貴樹木(不僅僅是紅木)的森林被劃分成數塊,成為特許區。任何想在這些區域伐木的人都必須向當局繳納費用。這些林區通常被特許給莫桑比克國民(相當於中間商),然後出租給中國伐木公司。

不願透露姓名的貿易人士估計,在德加多角采伐的木材中,有30%很可能來自反叛分子占領的森林。

據認為,德爾加杜角省主要有三個林區進行伐木和木材銷售:內羅托(Nairoto)、穆伊敦貝(Muidumbe)和穆埃達(Mueda),以及鄰近楠普拉省的納帕伊(Napai)。

雖然中國當局已將在國內采伐紅木定為非法行為,但仍有大量紅木被進口。

紅木在運抵中國時會被賦予一個海關編碼,這使得研究人員可以追蹤它。

根據追蹤全球貿易的商業公司“貿易數據監測”(Trade Data Monitor),去年莫桑比克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紅木供應國,提供了超過2萬噸紅木,價值1170萬美元。

由於塞內加爾、尼日利亞和馬達加斯加等國的紅木樹種已被砍伐殆盡或當局收緊出口,因此莫桑比克的紅木供應量已超過這些國家。

作為暗中調查的一部分,環境調查署追蹤了從莫桑比克運出的一大批紅木。

在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間,調查人員追蹤到有約300個集裝箱的一種名為黑檀木(Pau-Preto)的紅木從貝拉港運往中國。

黑檀木產於莫桑比克北部和坦桑尼亞,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名錄中被列為瀕危物種。

這300個集裝箱載有1萬噸紅木。據貿易商估算,每個集裝箱的價值約為6萬美元,總價值約為1800萬美元。

BBC看到的環境調查署臥底錄像顯示,這批貨物中有一些是原木,而不是經過鋸木廠加工的木板。這違反了莫桑比克2017年頒布的禁止出口任何未經加工木材的法律。

這些集裝箱中也裝有經過加工的木板。

業內人士說,通常情況下,伐木工人在德爾加杜角的森林裏砍伐後——要麽是在主要由中國公司經營的特許經營區內,要麽是在這些邊界之外非法砍伐——木材會被運到德爾加杜角省的大城鎮蒙特普韋斯(Montepuez)附近的鋸木廠進行加工。

從多個地方采伐的木材被混合起來,用卡車從蒙特普韋斯鋸木廠運往彭巴或貝拉港。

在這些港口,貨物應接受莫桑比克當局的檢查,並獲得許可證或出口執照。但環境調查署稱,這些木材在海關文件中經常被誤報或根本沒有申報。

根據環境調查署的調查,往來莫桑比克和中國的紅木由世界上最大的兩家航運公司馬士基(Maersk)和達飛(CMA-CGM)承運。

馬士基的一名發言人在給BBC的聲明中說,馬士基“致力於打擊非法野生動植物貿易,不會有意接受違反《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或非法的野生動植物或野生動植物產品的預訂。我們要求客戶正確申報貨物內容,並依靠海關當局核實申報和證書。隻有在獲得《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證書和當局批準的情況下,才能裝運貨物。”

該聲明解釋說,在航運業中,客戶在將集裝箱交給航運公司之前就裝箱和密封是很常見的做法。

達飛發言人說,該公司按照當地和國際法規運輸屬於客戶的貨物,其“不負責也無法控製所有裝入密封集裝箱的貨物的來源”。

該發言人還表示,“達飛不再運輸未加工木材,並已出台規定,禁止在該集團的船隻上為離開莫桑比克的未加工木材預留位置。”

莫桑比克的森林砍伐仍在加速。非政府組織“全球森林觀察”(Global Forest Watch)稱,莫桑比克每天失去的森林覆蓋麵積約相當於1000個足球場。

根據《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規定,紅木貿易應受到限製,但根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ited Nations Office on Drugs and Crime)數據,紅木已成為世界上販運量最大的野生動植物產品。就價值而言,它已遠超象牙和犀牛角貿易。

黑檀木已被列入該公約的附錄2,要想合法出口,莫桑比克政府必須完成一項名為非致危性判定(NDF)的全麵科學調查,以確保貿易不會威脅樹種生存。

BBC詢問莫桑比克在該公約的代表、國家保護區管理局的科爾內利奧·米格爾(Cornelio Miguel)關於該國是否對黑檀木進行非致危性判定研究,他沒有發表評論。

在沒有進行該評估的情況下,任何貿易都違反了該國際條約。中國作為條約簽署國,如果接受不合規的進口產品,也違反了條約條款。

BBC聯係了環境調查署報告中提到的一些中國貿易公司,但沒有一家公司願意就其是否從莫桑比克獲得木材發表評論。

對於像瓦赫寧根大學(Wageningen University)的安娜·萊克·朱(Annah Lake Zhu)博士這樣的環保主義者來說,這個條約隻有在政府嚴格執行的情況下才會有效。她認為,需要對紅木貿易的可持續管理進行全麵反思。

朱博士說,該條約並不能阻止中國精英階層對紅木家具永不滿足的需求。

她認為,在對特定樹種進行更嚴格監管之前將其列入清單的做法甚至可能會推動市場行為,因為其“有效地宣傳了即將出現的短缺”,而這又反向造成了稀缺。

收緊法律並引入更先進的追蹤係統將改善這種狀況。但實際上,保護紅木隻有在來源國和木材經銷商將其作為優先事項的情況下才能奏效。

在德爾加杜角等衝突地區,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可能發生。

環境調查署非洲項目總監拉斐爾·埃杜(Raphael Edou)說,從很多方麵來看,德爾加杜角都是非法木材貿易蓬勃發展的“理想之地”。他將該省描述為貿易路線的樞紐,同時也欠缺法律製約、腐敗橫行,當地人口也極度貧困。

除了擁有世界上最珍貴的樹木之外,德爾加杜角境內還有其它利潤豐厚的財富來源,包括石油、天然氣、紅寶石和藍寶石。

這些寶藏吸引了全球大型投資者,如法國能源公司道達爾(Total),該公司斥資200億美元建造了一座天然氣液化廠。

珠寶品牌費伯奇(Fabergé)的所有者吉姆費爾德斯(Gemfields)集團擁有德爾加杜角蒙特普韋斯紅寶石礦75%的股份。2023年,其收入為1.67億美元。

該省的叛亂活動導致了非洲最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之一,超過一百萬人被迫離開家園。

反叛分子以平民為目標,實施屠殺、斬首、強奸和綁架。房屋和整個村莊都被轟炸和付之一炬。

近十年來,暴力活動破壞了德爾加杜角大部分地區的穩定,促使政府不得不依靠外國軍隊來維持該省的治安。

當局正在艱難地強化法律保護德爾加杜角最弱勢群體,還談不上製訂保護環境和森林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