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大高速塌陷事故:天災背後,有沒有人禍?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剛剛,最高領導人對廣東梅州市梅大高速茶陽路段塌方災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做好現場救援傷員救治,及時排查處置風險隱患,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

發生的這起突發事故,引發輿論關注。5月1日淩晨2時10分許,梅大高速往福建方向K11+900m附近發生高速公路路麵塌方災害。

剛剛的官方消息顯示:

至5月2日早上5時30分,已發現23輛車陷落,36人死亡,30人受傷(無生命危險)。

報道說,路麵塌方發生後,廣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調集精銳專業力量,全力以赴做好搶險救援、傷員救治、善後處置、風險排查等各項工作,並防止發生次生災害,保障救援安全。目前,省、市選派最強醫療專家,開展多學科會診,全力做好傷者救治。

災害處置和善後處置工作正在有序進行中。


但據界麵新聞的報道,專家和相關部門正調查塌方的具體原因,初步推測可能與地質結構、雨水侵蝕、施工質量等多種因素有關。

據媒體報道,事故路段建成還不到十年,項目建設方和運營方均為廣東省交通集團旗下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梅大高速也稱為梅龍高速,是連接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與大埔縣的高速公路,於2010年1月11日動工建設,並於2014年12月31日竣工運營。

據顯示,梅大高速建設單位為廣東省路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

廣東省路橋建設發展有限公司於1994 年經廣東省交通廳批複成立,是由廣東省公路管理局投資組建的全民所有製企業。該公司從 2000 年 9 月 8 日起與廣東省公路管理局脫鉤,移交給廣東省交通集團有限公司管理,成為後者全資子公司。

2011年,廣東省督查組到梅州指出,梅大高速公路建設事關省委、省政府“縣縣通高速”目標的順利實現,也是造福大埔革命老區群眾的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公開信息還顯示,梅大高速公路路線全長61.3公裏,采用設計速度100公裏/小時的雙向四車道標準進行建設,總投資約為56.37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梅大高速全線橋隧比例達51%,為當時粵省山區高速公路中最高的,施工期間多次出現冒頂、塌方、透水等高風險情況。

梅州地處閩、粵、贛三省交界處,經濟水平相對欠發達,GDP不足1500億元,在省內倒數,梅大高速對於梅州而言,特別是對於大埔縣來說,重大意義。


2014年12月31日,梅大高速二期及東延線竣工通車,共計33.6公裏,標誌著整條梅大高速公路實現全線貫通。

如此算來,本次事故路段建成還不到十年。


認證為中級工民建工程師的網友@馬大哈二說:

近期天氣較為惡劣外,查到該高速有2段層因施工進行交通管製,但本次事故路段未查到維修管製信息,由此可見老舊高速公路的維護問題確實開始顯現了。

實際上就在去年4月1日,受持續強降雨影響,梅大高速往大埔方向K55+690處的高陡邊坡在暴雨狀態下也曾發生崩塌性塌方。

根據南方日報的報道,當時,受持續強降雨影響,該路段發生邊坡崩塌自然災害,造成該路段雙向交通中斷,無人員傷亡。直至5月9日24時,該路段才全線恢複通行。

據新京報的報道,當地今年4月降雨量較往年偏多325%,氣象台多次提醒注意防範地質災害

梅州日報報道,受高空槽和切變線影響,4月30日8時至5月1日8時,大埔縣出現暴雨。據統計,4月以來,大埔全縣平均累積雨量為561.8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325%。

4月30日上午,大埔縣氣象台發布了地質災害氣象風險III級預警,提示湖寮鎮、茶陽鎮、高陂鎮等區域發生地質災害的風險較高。

4月30日下午4點,大埔縣氣象台繼續發布天氣預報。預計未來五天大埔縣強降水仍頻繁,需要繼續做好相關防禦工作。

預報特別提到,需要防禦強降水及其引發的山洪、泥石流、山體滑坡、崩塌、城鄉積澇和中小河流域洪水等次生災害。

4月30日晚上8點,大埔縣氣象台更新了天氣預告。彼時提示當前大埔雷雨大風橙色和暴雨橙色預警信號生效中,需要繼續做好防禦。

根據官方已經公布的事故現場照片、視頻情況,多位公路專家和業內人士認為,發生塌陷的是高速公路的邊坡,可能與當地連日來持續降雨有關。

除了連續強降雨天氣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外,另據新京報報道,多名公路專家和資深業內人士指出,發生坍塌的正是維護高速公路路基穩定的邊坡,按照坍塌的體量來看,塌陷事故應該不是瞬間形成,此前或有災害征兆。

一位資深媒體人說:每次重大事故背後,都有人為責任和因素。

隻要認真查,一查一個準。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事故已導致36人死亡,因此屬於特別重大事故,事故調查級別應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授權有關部門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相信,最終會有一個客觀公正的調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