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全新癌症疫苗療法 紐約出生華裔腫瘤學家獲舍貝裏獎

開創全新癌症疫苗療法 紐約出生華裔腫瘤學家獲舍貝裏獎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在紐約市出生的華裔腫瘤學家吳聚英(音譯,Catherine Juying Wu)因開創全新的癌症疫苗療法,獲瑞典皇家科學院授予舍貝裏獎(Sjoberg Prize)。她的研究若能投入應用,可讓醫生為病人量身研製疫苗,協助免疫係統對抗病變細胞。

綜合CNN與英國《每日郵報》的報道,舍貝裏獎評審委員會書記藍達爾(Urban Lendahl)在嘉獎聲明中形容,吳聚英的研究成果具有“無比重要”的意義,可讓醫學界在治療黑色素瘤、胰腺癌、肺癌等領域迎來突破。除了獎項之外,瑞典皇家科學院還送出相等於100萬美元的獎金。

據悉,吳聚英投身“個性化癌症疫苗”的研究後,其臨床試驗已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即使每個人的癌症基因獨一無二,醫生仍能分析數據然後製成疫苗,讓病人本身的免疫係統成為“癌症殺手”。

專家解釋,癌症疫苗的概念已存在數十年,例如HPV疫苗便能對抗子宮頸癌、口腔癌、肛門癌與陰莖癌相關病毒,然而在其他癌症類別中,由於疫苗難以識別目標因此收效甚微。

為此,吳聚英的團隊對健康細胞及癌症細胞進行基因測序後,發現患者體內會出現獨特的“腫瘤新抗原”(neoantigens),這些抗原經過複製能用作個性化疫苗,繼而激活免疫係統。

在研究過程中,吳聚英與同僚得到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批準後,曾為6名黑色素瘤末期患者接種7劑疫苗,接著發現部分患者免疫細胞開始攻擊腫瘤細胞,相隔4年後,追蹤研究發現癌細胞擴散也得到遏止。

現年58歲的吳聚英在紐約市出生,童年時便對癌症療法產生興趣,在斯坦福大學取得醫科學位後,走上腫瘤研究之路,並在波士頓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工作期間,與團隊開展“個性化癌症疫苗”項目。

專家表示癌症疫苗仍處於早期階段,需進行更大規模的隨機對照試驗,而且現在的成果隻適用於“熱腫瘤”,也就是包括黑色素瘤在內的高變異腫瘤,對乳腺癌等惰性“冷腫瘤”效果仍然成謎。另一個挑戰是,現在研製個性化疫苗需時數周甚至數月,成本需數十萬元,必須縮短周期、降低成本才可造福更多的患者。

而在其他研究方麵,默克(Merck)和莫德納(Moderna)等大型藥廠已在實驗肺癌和胰腺癌疫苗,其中莫德納采用的是與新冠疫苗類似的mRNA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