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孩子沉迷短視頻,真實原因是什麽?

農村孩子沉迷短視頻,真實原因是什麽?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從老家回來兩三天了,老家的孩子們沉迷短視頻的景象仍在眼前。問了幾位朋友,各地的情況差不多。短視頻控製了孩子,就像病毒控製了宿主。

手機成癮,尤其是短視頻成癮,是當下一個普遍現象,原是不分城市與農村,成人與孩子的。但把農村孩子列為中毒最深的群體,當無疑問。

為什麽會這樣,我的思考是,技術的原因隻是表象,文化的原因才是根本。

CDT 檔案卡

孩子容易被炫目的,新奇的,變幻的東西吸引,這是本性。我們80後回想小時候,為了看電視也是跟家長鬥智鬥勇,死纏爛打。每周二下午電視上播放雪花片的時候,也都悵然若失。

但從電視到手機,屏幕裏邊長出了看不見的手,就是算法。這隻手算無遺策,把孩子的注意力榨得幹幹淨淨。節目時長也是一個關鍵因素,電視劇再爛,好歹有個完整的故事。短視頻30秒,隻能引起感官的最淺層的刺激。所以如果你實在無法控製孩子看手機,可以嚐試引導他們看一些長視頻。短視頻如果成為孩子主要的精神養料,孩子便有退化為動物的危險。

短視頻及其背後的算法推薦技術,絕對是人類前進道路上需要下大力氣應對和適應的挑戰。為什麽我還要說技術原因隻是表象?

因為我發現,費很大氣力把手機從孩子手上拿走之後,孩子會陷入無事可幹的境地。現實世界枯萎了。城市還有書店、劇院、公園、商場可以打發時間,農村幾乎隻剩下短視頻了。孩子放下手機後,看到的很可能是大人正在對著手機嘎嘎樂,那麽他們得到的結論隻能是,等我長大就可以肆無忌憚刷手機了。

農村社會的文化潰敗,才是最致命的。我們80後小時候的農村社會,可並沒有這麽凋敝。雖然那時候更窮更閉塞,但人還沒有退化成隻會躺在床上刷手機的動物。當時的農村仍是一個自足的生活世界,有禮儀有美感,天地自然都在人的四周。我記得我媽在夜裏紡線的情景,記得在胡同裏乘涼時長輩們講的故事,記得跟小夥伴一起摸魚、玩火、下象棋、練書法。我記得木工做活時灑落一地的刨花,記得眾人一起蓋房子時的熱鬧與歡樂,記得麥收時打穀場裏牛是怎樣拉著石滾一圈圈轉,記得村後磨坊裏長長的鼓脹的布口袋。

什麽是文化,文化不是識文斷字,是耳濡目染。

現在公路修通了,電商下鄉了,網絡發達了,學校不要錢了,但我覺得現在的農村孩子才是真正的史無前例地生活在文化沙漠中的一代。人和世界之間,隻剩下金錢和網絡。人是動物不假,可人是渴望理解渴望趣味的動物。短視頻裏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理解和趣味,但要知道,那已經是孩子們能夠接觸到的最有意思的東西了。短視頻有個致命的優點,不要錢。不是已經有人總結了嗎,現今凡是有趣的物理空間和現實體驗,都是昂貴的。

人人都能看到短視頻的魔力,但很少有人看到現實世界的文化潰敗。這其實是同一個進程。生活方式消失了,人們正在過的是沒有方式的生活。

刷短視頻這個動作的實質,是逃離自身。而在實際生活中體會不到樂趣的人,最渴望逃離自身。一個地方的人活得越沒有滋味,越渴望紮進短視頻的海市蜃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