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春節報喜,消費增長逾一,居民有不同感受

上海春節報喜,消費增長逾一,居民有不同感受
0:00
0:00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上海愛琴海商場外,空無一人,門可羅雀。

在中國經濟最繁華的上海,春節過後,官方公布除夕至2月16日初七全市消費金額為569億元,35個商圈客流量近三千萬人次,比去年農曆新年同期增長近12%。不過,有上海居民告訴本台,官方數據不能反映當地消費情況,許多商場客流量較過往減少了三至四成。

據第一財經網站引述上海市商務委所發布的上海春節假期最新消費大數據,監測顯示,2月9日除夕至16日初七,外來消費發生消費金額為155.5億元,次數高達1445.8萬人次,較去年同期(農曆)分別同比增長21.6%和41.8%。其中,江蘇來滬消費占外來消費比重最高,達到20.2%,與浙江、廣東、山東和安徽排名外來消費占比的前5位。

上海某大學退休教師顧國平本周一接受自由亞洲電台采訪時說,官方公布的數據無法反映真實情況,因為統計數據往往根據上級的意圖去做:“因為他們的統計報告是根據需要定的,比如說領導一個指示,下麵就造假,所以沒有任何可信度。從中共建政以來,所發表的任何東西,沒有一點真實性。明明經濟不好,他說好。”

另據消費市場大數據實驗室(上海)17日發布的監測數據,春節(2月9日至16日)8天,上海市線上線下消費金額569億元,監測35個商圈的線下客流總量2873萬人次,比去年農曆同期增長11.9%。

官方數據"繁華" 居民卻感受蕭條

顧國平說,他親眼所見,當地居民消費大不如從前,商場內許多店鋪停業,就連菜市場買菜的人都少了:“我基本上,三天兩頭去市場,還要去逛商店,街麵上關門的店就多了。去市場,現在買東西(菜)的人少了,馬路上公交車、行人、地鐵車廂內的人少了,我是親眼看到的。少了百分之三十到四十左右。”

中新社報道,另據銀聯商務大數據監測顯示,春節期間上海餐飲業消費金額59.3億元,比去年農曆同期增長16.3%。老字號餐飲企業銷售額漲勢喜人,上海老飯店、綠波廊、杏花樓、新雅等十四家企業,節日期間銷售額3754萬元,比去年農曆同期增長30.1%。

時事評論人士徐全對本台表示,上海乃至中國大陸均處於降級消費階段:“目前我們看到的官方公布消費總額上升,但是我們並沒有看到整體性消費結構,比如在上海居民的消費當中,如旅遊、看文藝表演、看展覽等文藝藝術等精神生活層麵的消費我們不知道。如果集中在以物質基礎層麵的消費、生活必需品的開支,並不能完全代表中國經濟的複蘇,或者說百姓購買力增強。”

圖為人們在上海黃河路拍照。受到熱播電視劇"繁花"響,上海黃河路、和平飯店等成為遊客熱門打卡地,和平飯店銷售額比2019年農曆同期增長超過百分之六十。不過,當地人說,大部分人看熱鬧,沒怎麽消費。

網絡酒商:酒類消費大不如前

揚州居民陸先生是一位網絡商人,他從去年六月份開始經營白酒,他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當地的購買力不如以前。他說:“春節期間,大陸是一個剛需消費時期,因為家家戶戶都要走親訪友,除非有些人春節不想回家,可省去一部分開銷,隻要你回家走親訪友,這筆錢是省不了的。”

陸先生說,他經營的白酒銷量較低:“春節期間,總共銷售十九箱白酒,平時沒什麽銷量,一個月銷售五、六箱。”

據報,受到熱播電視劇“繁花”影響,上海黃河路、和平飯店等成為遊客熱門打卡地,和平飯店銷售額比2019年農曆同期增長超過百分之六十。不過,當地人說,大部分人看熱鬧,沒怎麽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