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不到演唱會票,我在外場更嗨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一個月前的上海周傑倫“嘉年華”演唱會,熱鬧程度堪比黃金周的景區。8萬人場館連續4天座無虛席,場外更加熱鬧。多家媒體報道稱,演唱會期間場外歌迷人數達到了10萬人,比場內的人還多。這個數字尚無官方證實,但從現場傳回的視頻來看,至少氣氛不輸。

今年音樂演藝市場持續火爆,一票難求。根據中國演出行業協會公布的數據,2023年上半年全國營業性演出總票房為167.93億元,其中,大麥銷售演出達4.7萬場,是2019年的3倍。

許多人不遠千裏,隻為現場感受心中偶像的音樂律動。有的人手速極快,秒售罄的門票都能幸運搶到;有的人即使門票溢價幾倍都要買票,高價票雖可恥,但對狂熱粉來說也是無奈之舉……

還有一部分人最難被理解,他們手中無票,依然跋山涉水來到場館門外,伴隨著場內“漏音”,一首接著一首大合唱。

場外的歌迷們,還亮起了手機閃光燈,營造螢火蟲燈海氛圍。(圖/小紅書@加多寶視頻截圖)

“大老遠過來,就在外麵聽一下,圖什麽呢?”“交通費出了,酒店錢出了,結果連場館都進不去,值嗎?”無法被理解的“遠赴場外”,真的沒有意義嗎?

10月13日,周傑倫“嘉年華”世界巡回演唱會上海站的第二場,陸潔一早就從長沙乘飛機出發了。她說這樣可以節約時間,順便還能去外灘走走,“平時工作忙,出來一趟不容易,就當旅遊了”。

在外灘附近逛了一圈後,陸潔到了場館外,她第一件事就是“找組織”。當時是下午四五點,場館外已經有很多歌迷,準備領取歌迷會派發的應援物品。歌迷會為歌迷們準備了定製手幅、手環還有貼紙,大家都會把帶有周傑倫相關元素的貼紙貼在臉上。陸潔亦然,“沒搶到票,儀式也必須到位。我愛傑倫,沒票也不影響”。

(圖/圖蟲創意)

場外還有商販售賣“周同學”係列手辦,還有賣周同學版“娃”的。陸潔這次在上海認識了一個叫曾婷的傑迷,她上次在海口演唱會場館外“領養”了一隻娃,後來呼和浩特、天津、太原三站,她都帶著她的娃一起捧場。“這次上海沒搶到票,但我也要來,我要帶著我的娃參加周董每一站。”曾婷說。

(圖/周傑倫歌迷供圖)

領完周邊,陸潔和曾婷參加了歌迷會組織的合照,一起喊出了“尋傑千百度,愛倫停不住”的經典口號。隨後,她們跟著大隊伍到了場館附近的周傑倫Q版人偶雕塑麵前拍打卡照。今年周傑倫演唱會回歸之後,各站設置了許多雕塑打卡點位。最多的是太原站,全城共設置了十多處打卡點位,每一處的雕塑風格都不同,這也讓打卡雕塑成為了歌迷們的必備節目之一。

雕塑打卡,場外必備節目。(圖/土衛六攝)

高潮環節自然在演唱會開場後,演唱會場館大多是露天的,場外也能聽到漏音,這就給場外大合唱提供了條件。開場曲《半獸人》,這種快歌不容易跟唱,但到了《晴天》《七裏香》時,場外真正沸騰了起來。燈牌、熒光棒都揮動著,“連保安大哥都忍不住有時候跟唱幾句”。

同樣在10月中旬,五月天“諾亞方舟”演唱會在廣州開唱,場外也是人山人海,熒光棒燈海圍了體育場好幾圈。

歌迷發布的場外視頻顯示,一名粉絲時不時就舉著主唱陳信宏的立牌走一圈,每次立牌路過,都會引起一輪尖叫聲。還有的粉絲自發用平板做提詞器,引導歌迷們跟著唱。

有網友說,這是他離“五月天”最近的一次。(圖/小紅書@少冰全甜換零卡糖視頻截圖)

並非所有演唱會場外都會像周傑倫和五月天一樣這麽有氛圍,決定這種氛圍的關鍵因素是歌迷會的組織力以及歌迷之間的凝聚力,周傑倫、五月天的歌迷會非常多,線下組織力也非常強。他們不僅會組織歌迷領取應援物,還會有人發起演唱會後的“宵夜團建”。海底撈更是歌迷團建的重要聚集地,歌迷們往往會一邊吃火鍋一邊唱歌,延續演唱會期間的那份激情。

曾婷組織了這次上海演唱會的粉絲宵夜團建活動。半個月前,她就開始在歌迷會大群裏“搖人”,同時聯係海底撈訂座。她還做了一麵寫著“永愛傑倫”的條幅,以及若幹張周傑倫不同時期的照片,讓歌迷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照片,貼在條幅上,同時在下方簽上自己的網名。

很大程度上說,外場的體驗更像是一場團建,演唱會則是一種紐帶,把大家連接在了一起。

成熟的歌迷會會組織各種活動,設計豐富的周邊,讓即使是場外的活動都變得豐富多彩。(圖/土衛六攝)

雖然無法在場館內直接看到偶像,但在場外,歌迷們可以領取應援周邊、拍照打卡、大聲合唱、散場宵夜……至少節目相當豐富,並不會很無聊。

互相陪伴,也是場外的粉絲能夠送給偶像最長情的告白。

客觀來說,相當一部分歌迷遠赴場外是不得已而為之。

其中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一個字——貴。周傑倫上海演唱會靠前排的邀請函,被黃牛炒到十幾萬元一張。目前已經推出的強實名措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正常銷售渠道的供應,但也帶來了副作用——“路人牛”無法轉贈門票,這部分黃牛確實消失了,但“職業牛”憑借人脈依然穩控部分票圈,供不應求還進一步推高了黃牛價。

強實名也無法完全擋得住“職業牛”。(圖/微信截圖)

官方渠道購票,搶不到;找黃牛,價太高。粉絲群裏有歌迷說:“不是內場門票買不起,是場外更具性價比。”這種“性價比”在於,與其花近萬元黃牛價買一張看台票,還不如在場外參加大合唱。

“對比起來,一樣的路費,一樣的團建,我省下了票錢。”曾婷這麽解釋“性價比”。陸潔則認為:“3年多沒見傑倫,實在憋壞了。但一票難求,情緒要滿足,成本也要考量,還要兼具體驗。而且有歌迷會組織,外場也值。”

有人會問,“體驗場外和宅在家裏看網友們發的視頻有什麽區別?一樣都無法現場看到偶像真人”。

陽台視角,場內、場外都看得到。還有歌迷買“陽台票”,團建意味更濃了。(圖/小紅書@龐大小姐peggy視頻截圖)

區別就在於無法替代的在場性。過去3年,許多明星都舉辦過線上演唱會,無論唱得再好、轉場再妙、舞美再絕,缺少了在場性,受眾的情緒也很難沉浸式地代入現實感官。

現場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尤其是這麽多同好聚在一起,空氣裏都回蕩著熱愛的時候,情緒共振會給人帶來看視頻無法取代的共鳴。

當然,能進場,尤其是有機會在前排會更好,但在退而求其次的情況下,場外的氛圍感也能讓粉絲收獲到情緒價值。在那一刻,無論工作多麽勞累、生活多麽艱辛,一切都能拋之於腦後。

更何況,很多時候外場的體驗並不“次”,尤其在有歌迷會組織的情況下,豐富的周邊、有趣的活動,不僅儀式感滿滿,還能留下不同尋常的感動回憶。就像下圖,這位歌迷用平板做的提詞器,多年以後,你也會很難忘記。

平板提詞器,堪稱人生年度圖片。(圖/小紅薯@郭小愛視頻截圖)

畢竟,人生就是重在參與。有的歌迷還會特意選擇綠皮火車前往演唱會舉辦地,用“慢交通”來延長這次為愛奔赴的過程。趙虎此前已經看過很多場周傑倫演唱會,雖然這次沒搶到上海場,但看歌迷群反映說第一場外場氛圍很好,他馬上和哥們訂了綠皮火車硬座票。一路上他們唱歌、玩狼人殺,旅途的疲憊在快樂中抵消了,還認識了更多可愛的朋友。

“在途”一詞在物流學中指的是貨物在運輸途中。現代社會,人們往往關注結果,而忽略“在途”這個過程。工作要的是KPI或者OKR,至於過程全靠deadline;生活中懶得做飯,隻想吃現成的,於是乎外賣火熱,廚房積灰;連旅遊都急趕著下一個景點,累得路上顧著補眠,忽略了沿途風景。

體驗在場性之外,“遠赴外場”同樣給了我們一次重覓在途性的機會。

在途體驗+在場感受=遠赴外場的真正價值,閉眼感受沉浸,回頭還有美景。(圖/土衛六攝)

遠赴外場的價值,從演出本身來看,儀式感夠,合唱有氛圍,節目也豐富,最重要的是比場內便宜、比線上觀看情緒價值拉滿。

從更長的人生來看,至少體驗一次,能在人生中留下不一樣的一筆,多年後回憶起來,當年自己曾經這麽瘋過一把,也是值得的。

秒秒 發表評論於
其實就是一個集體的感覺。大家互相看著。看人和人的不同。追星隻是一個原因大家在一起玩。我的理解。
走遍北美的小貓 發表評論於
沒什麽自己的精神世界的,就會是這樣兒。喜歡不等於癡迷,癡迷不等於瘋狂。一旦到了瘋狂階段,那就失控了。平時沒有更多的業餘愛好和興趣培養的多樣性,就會是這樣的的狀態。誰都有年輕狂浪的時候,重要別精神支柱狹窄到隻有追星,或者把自己的生活搞的亂七八糟,他們也應該有自己選擇喜歡的自由。自由自在說的就是不受別人的束縛,隻要在正常道德規範之上就好。
Sweetiemm 發表評論於
追星追到這個程度,都是在個人生活裏沒什麽事做也沒什麽想法的小年輕。迷偶像都迷成邪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