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中國科教興國、科技創新,必以數學為基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數學史的內容,除了它肩負的曆史意義外,也應當說明數學的有機發展,不隻注意於數學本身,也要顧及數學的外延,要追尋數學發生在怎樣環境之下,如何擴散出去。

先父談哲學史的說法可用在數學史上,因此數學史的目的可歸納為三個:

一是求因。美國哲學家 Walter Mavin 在1917年出版的著作《歐洲哲學史》(The History of European Philosophy, Macmillan, 1917)中寫道:“任何時代的哲學都是文明進程的產物,或是時代變遷的縮影。”數學思想的產生不是憑空而來,因此需要窮源溯流,闡明產生此種思想的原因。



二是明變。數學思想變化至繁,但有一定軌跡,所以需要找尋其發展的軌跡。

三是評論。我們要將各種數學思想加以客觀的評價,對它們對當時及後代的影響、產生何種價值,作評價可以幫助學者發展自己的想法。

學以致用與中國數學

舉個例子,我們約略談談中國數學史。從前人們總會談到伏羲、隸首、河圖、洛書這些傳說。然而,真正重要的中國古代算學書籍是《九章算術》《周髀算經》和《孫子算經》,尤以《九章》為最重要。大略而言,此書非一時一人之作,成書當在漢初,劉徽在公元263年為之作注,已經談到秦末漢初時張蒼為之刪補。而東漢鄭玄、馬續則傳述此書。劉徽的注疏可能比原書更為重要,此書涉及二次方程、聯立線性方程、勾股定理、圓與球之麵積和體積,劉徽是第一個證明勾股定理的中國數學家。

《孫子算經》大約為東漢人所作,這是記載“物不知數”的算經,率先給出中國剩餘定理,這可說是中國算學史上最偉大的創作。這個定理從命題到應用,都由中國學者首先提出,其重要性影響至今。


劉徽以3為圓周率,至祖衝之(南朝人,公元429至500年)則算圓周率值在3.1415926與3.1415927之間,這確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其方法與阿基米德相同。以後唐朝有王孝通著《緝古算經》,談到二次和三次方程,然而未提解法。

南宋和元朝期間(12至14世紀)則有李治、秦九韶、楊輝、朱世傑等傑出數學家。楊輝發現帕斯卡三角形定理,秦九韶發現霍納算法,都比帕斯卡和霍納早四五百年。總括來說,這一段時間數學以代數為主,尚有天元和四元術的發展。與阿拉伯和印度數學家應當有一定的來往,但需要更多的考證。

明清的數學與西方相差太遠,無可觀者。明末利瑪竇和徐光啟才開始翻譯歐幾裏得《幾何原本》前6卷。而中國學者雖然仰慕《幾何原本》的推理方法,卻無力吸取其精髓。到19世紀初葉,李善蘭才將《幾何原本》全部譯出。

清朝數學家卻花了不少時間,去整理中國數學古籍。一方麵可以看到清代文字獄的影響,一方麵也可以隱約看出學者心存“夷夏之分”,抗拒西方的思想。

當西方文藝複興、百家爭鳴的時候,明清政府卻大力鉗製思想。明成祖為了證明自己的正統,誅殺方孝孺,“天下讀書種子,從此滅矣”。數學和有學問的數學家一直到近代,才得到比較多的尊重。


中國強調中體西用,以“拿來主義”吸納了大量科學技術,但客觀而理性的判斷方法,即科學精神遠未普及。“‘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見之患也。”這是今日中國數學尚不及西方的一個原因。

縱觀中國數學發展,基本上尊崇儒家“學以致用”的想法,對應用科學背後的基本規律研究興趣並不大。在莊子、墨子和名家的著作中,可以看到比較抽象和無窮逼近法的觀念。

《莊子·天下》:“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但是這種觀念在實際運算上沒有表現出來,直到劉徽和祖衝之,才用這種方法來計算圓周率。《九章算術》的寫作是用例子來解釋數學,讀者沒有辦法知道這些例子有多廣泛,更不知道證明的來龍去脈。模棱兩可的態度是其中的弊病。

在某種意義上,中國古代數學的主要活動,始終停留在實驗科學的層次上,中國數學家對證明定理的興趣不大。我們的文化強調人治的觀點,以家庭、宗族為出發點,甚於考慮複雜的數學現象,可以用幾條簡單顯而易見的公理來推導,這與希臘數學家的態度有顯著的不同。

數學描述自然真理


畢達哥拉斯學派(公元前五百多年)以為天地萬物都可以用數字來表示。他們率先指出假設和證明的重要性。在公元前300年,歐幾裏得的公理就清楚地指出,一切平麵幾何定理都可以由少數公理推出。這可能是歐幾裏得搜集了幾百年來幾何發展得出的結論。

歐氏公理影響了整個科學的發展。在物理科學上,引導了牛頓三大定律和現代的統一場論。在數學上,它使我們知道所發現的定理並非互不關聯的事實,它們都可以由幾條簡易公理來推導。希臘學者在兩千多年前已經為科學文明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數學家曆來對歐氏公理有很濃厚的興趣,其主要的原因是歐氏公理找到了平麵幾何的精髓。以簡禦繁,才能搞清楚我們創造出來的數學概念的真正意義。中國畫家畫山水畫,也是想用簡單的筆法將畫家心中的感覺表現出來。在很少幾個公理的前提下推導出來的結果,才能表達這些公理的內蘊意義。這個看法有如文學家作詩寫文,幹淨利落,從簡潔處看到作品的意境。近代數學的發展也往往在極為複雜的數學問題中,找到它精華的一部分來獨立發展,完成一個可以概括很多現象的結構。中國數學家不大熟悉這樣子的手段,堂廡不夠宏大。

在數學每一個重要的環節都搞清楚後,就需要考慮它們交叉的意義和內容。就如一個交響樂團由不同的樂器和音樂家組合而成,由一個掌控全盤的音樂家來指揮。文學創作裏的《紅樓夢》也是如此:由很多不同的環節組合而成,這些環節有詩、有詞、有祭文,各有重要的特色,而又環環相扣。在數學上,也是如此。數學家證明了不同而又重要的定理。這些定理可能都有它們的重要性,但真正成為一個數學主流的學問,必須將這些定理整合起來,成為一個有完整哲學思維做背景的理論,影響才會深入,這種學問才會有價值,能夠流傳後世!在數學發展史上,能夠做到這樣的學問的,除了牛頓發現微積分外,以後歐拉、高斯、黎曼、希爾伯特、龐加萊、外爾、韋伊等人,都能夠做到這一點。我們要欣賞他們的工作,最好從他們的曆史背景,來找尋他們做研究的蹤跡。

還有一個有趣的事實,中國數學家幾乎從來不用反證法來證明定理。大概原因:反證法雖然可以指出定理的真實性,卻無法得出實際的應用。在歐幾裏得證明存在無窮多個素數時,西方數學家已經知道反證法的威力。古代中國學者對邏輯的運用遠不如西方,對純粹科學真理的興趣也不如西方。


希臘數學家對數字、對幾何圖形有無比的熱情。畢達哥拉斯以為整數和有理數可以決定天地的一切,因此研究弦的長度和音調的關係。當他知道直角三角形兩邊長等於整數一,斜邊卻是無理數時,大為失望,傳說他學派中有人自殺!這是因為畢氏學派是一個哲學團體,他們有一套描述宇宙的想法,但又不得不接受嚴格推理的結果。但是數學家接受了無理數的存在,並在它的基礎上,發展了數學分析這門學問。古代的中國數學家不在乎無理數這種概念,要到20世紀才發展數學分析。現代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卻大量地運用數字的威力,正好印證畢氏學派萬物皆數的想法。

阿基米德研究流體靜力學,他在洗澡發現浮力原理時,高興地跑到街上大叫“Eureka, Eureka(我找到了,我找到了)”。當時他忘記了穿衣服。這種為科學而無比興奮的心情,恐怕在今日中國的科學界很難找得到了。我記得小時候聽我的中學老師黃逸樵講說阿基米德這個故事時,自覺“大丈夫,當如是”。

我們看偉大的數學家牛頓、萊布尼茨、歐拉、高斯,他們對數學的高瞻遠矚,令人欽佩。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為找尋科學真理而努力。他們不在乎他們的研究對政府或對社會有何幫助,也不見得很在乎經費和獎金。但是他們開創的數學,不但流芳百世,也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支柱。

我從前閱覽歐拉的著作,他個人寫了60多本書,大部分都是開創性的工作。他有13個小孩,一邊抱小孩一邊著作,到晚年時更瞎了眼睛。他的創作,無論在純數學或應用數學方麵的貢獻,實在是極盡豐滿。

完美複數與現代數學


明朝初年,歐洲文藝複興之時,在科學界一個極為重要的問題,就是求解三次和四次方程式。這看來是小事,卻是數學家第一次理解到複數的重要性。我們來看二次方程:x2 + 1= 0。很明顯,隻要x是實數,方程左邊一定大於零,所以方程無解。對中國古代數學家來說,似乎沒有理由去繼續討論這種沒有解的方程。但是歐洲數學家追求數的完美性質,就假定上麵這個二次方程有一個非實數的解,稱之為虛數,同時要求這個虛數和普通實數混合在一起,同樣做加減乘除,得到所謂複數域。他們因此得到一個奇妙和驚人的發現:雖然有的多項式沒有實數解,但是所有多項式都有複數解,同時解的個數剛好是多項式的次數。

從方程的角度來說,這個複數域是完美的,也是古希臘哲學家所樂見的。很多中國古代數學家大概認為我隻想知道現實界的解,不想研究這種虛無的複數域。但是歐洲數學家發現在研究自然界的數學現象時,複數域不但會增強我們理解實數的能力,它已經成為數學的本體。歐拉用複數來解釋三角函數,傅裏葉用它來解釋波動現象。在數論中,高斯、黎曼和之後的學者,廣泛應用複函數和複數域深入研究素數的性質。事實上,用一句簡單但不算誇張的話,中國古代數學,甚至可以說中國古代科學,落後於西方的一個因素始於複數理論在西方的萌芽。

要求數學體係或者其他科學體係完備化的想法,根植於希臘哲學,影響到今日數學的發展。韋伊和格羅滕迪克建立了一套完備的代數幾何結構,初看時,極度玄虛,結果卻極大地推動了數論和幾何的研究。這是一個追求完美而有大成就的極好例子。我的老師陳省身先生剛開始研究示性類時,想解釋蘇聯數學家龐特裏亞金在實纖維叢的工作。結果發現在複纖維叢時,理論更加完美,完成了陳氏類的工作。從這點就可以看出追求完美的哲學觀點的重要性。

中國學者少有注意數學發展的曆史和支持數學的基本哲學,大部分蕭規曹隨,解決一些問題而已。但是理論如何叫作完美?它有它的客觀性,也有它的主觀性。很多學者發展了一套長篇的理論,看似漂亮,卻是越來越玄虛,結果無以為繼。這是和自然界的真與美愈來愈脫節的緣故。當年我和我的朋友們發展幾何分析,就堅持我們必須要有理論,要有長遠的看法。但是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理論必須要有能力來解決具體的問題。一般來說,這些問題必須是自然界產生的問題。

學問大流,真誠為源


今日中國科教興國、科技創新,必以數學為基礎。數學在現代社會的影響,可謂無遠弗屆,上至天文、物理、生物,下至網絡、社會人文,都和數學有關。可以預見的是,21世紀大國的競爭,必和科技發展息息相關。誰能掌握科技上流,誰就主導經濟和軍事的走勢。但是科技的上流,卻不是解決幾個問題就可以完成。我們要有前瞻性的胸襟和理想,才能引領風騷,領導世界。

要做到這一點,我們需要深思我在前麵說的求因、明變和評論,才能了解到學問的大流,才能知道如何去賞析數學的真實意義。數學從自然界、從各種學問吸收真和美的真髓。沒有深厚的文化和感情,很難做到這一點。既要執著於中國儒家以人為本的精神來看數學,即數學家需要承擔起發展數學的責任,也需要接受希臘哲人對真和美追求的狂熱精神。當讀曆代大數學家的生平和研究方法時,我們會知道數學思想的始源。因此在接觸到美麗的自然現象時,會有自然的反應,可以開創新的思維。中國不少學者太注重名和利,一生的目標不是做院士,就是得到政府賞賜的獎金和名譽,而並非學問的精進。

孔子說:“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在今日的社會,除了好色之外,還當加上好名和好利。然而孔子也說:“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我相信中國的青年是有為的,我們應該為他們樹立一個好的榜樣,曆史上的偉人都可以作為他們的典範。

《中庸》說:“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可以讚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真誠是學問之道的不二法門。願我們能以謙虛真誠的態度,來追隨數學先賢們開創的道路。

科學與曆史


——中國基礎科學發展

 丘成桐

(本文節選自《真與美:丘成桐的數學觀》)

1840年,英國發動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屈辱史的開端。此後100餘年,國家積弱,生民塗炭!從官方到平民都在問:為什麽我們比不上西方列強?開始時隻看到麵臨的問題:中國不如西方的船堅炮利。乃至到了甲午戰爭,中國大敗,海軍覆滅,簽城下之盟,喪權辱國!打敗中國的日本海軍,船炮竟然不如當時的中國海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更顯露朝野百姓對現代科學之無知!

100年來,中國學者逐漸了解到船堅炮利不是唯一的問題,大家都在找尋中國文化的出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今,已經60多年了,科技確有大進步,但是基礎科學領域始終沒有改變落後於歐美的局麵。國家上上下下漸漸了解到基礎科學根柢未深是主要原因,現在要談的就是:基礎科學的起源和發展的條件在什麽地方?


基礎科學源自窮理致知

現代科技的成果影響著人類生活各方麵。例如,民航飛機極大地縮短世界的距離;火箭升空不斷地探索宇宙奧秘;人造衛星不斷地繞地球運行,傳遞著億萬訊息;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翻山越嶺,四通八達;無人飛機、無人汽車和機器人的能力,遠遠超過我們十多年前的想象。有誰想到人工智能創造出的軟件竟然打敗了圍棋大師!

這些劃時代的科技成果,並不是一蹴則達。它們的背後,有數之不盡的聰明頭腦在推動著它的進展。有人在硬件上做出傑出的貢獻,有人在軟件上做出偉大的創新。但是這些成果,都建立在一個最重要的基礎上,這就是今天我們要談的基礎科學!基礎科學積累了人類幾千年的智慧,去蕪存菁,才見到它在工業上的應用。

有時候,我們可以很快地見到基礎科學的應用,電磁學就是一個例子。在19世紀法拉第和麥克斯韋發現電磁方程後不久,愛迪生等人就將它用到日常生活中去。但是有些研究卻要等很久才見到它們的應用。數論中有很多深奧的理論,一直都以為紙上談兵。但是這20年來在密碼學研究方麵,運用了大量的數論的前沿理論。

有些人認為,基礎科學需要有深入的訓練,有深度的看法,才能產生新的結果,好的創意,曠日彌久,難有快速成功的機會。不如等待別人做好基礎的研究後,拿過來用就是了。但是他們忘記了一點,自己覺悟出來的理論,通過自己勞動得到的結果,自己才最了解它的長短,應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在科技發展一日千裏的現代社會,我們非得掌握其中精髓,才能與人競爭。


我想從曆史的觀點來看看中國基礎科學的發展。基礎科學有別於科技,它是科技能夠得以持續發展的基石。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確是領先世界,但是對於這些科技發明的基本原理的了解不夠深入。到了19世紀,西方國家在科學技術的發展上,比中國進步得多,甚至大力地改進了我們的四大發明。這些成就得要歸功於文藝複興後偉大科學家如伽利略、牛頓、歐拉、高斯、黎曼、法拉第、麥克斯韋等人在基礎科學上的偉大貢獻。

基礎科學除了幫助科技的創新和發明以外,它亦是統攝所有和宇宙中物理現象有關的學問。它必須對大自然有一個宏觀的看法,因此需要哲學思想作其支持。此哲學思想又需要有助於人類了解大自然,並懂得如何讓人類和大自然和諧相處。

近代基礎科學家中,有不少是極其偉大的學者。他們的學問、思想和工作,可以影響科學界數個世紀之久(近30年來發表的科技刊物,不可勝數,文章的篇幅相信遠超曆史上所有文獻總和。但是大部分文章除了作者外,可能沒有人知曉。而有些文章流行兩三年後,就被人遺忘。至於能夠傳世超過30年的文章,卻是鳳毛麟角)。其中,佼佼者有牛頓、歐拉、高斯、黎曼、法拉第、麥克斯韋、愛因斯坦、龐加萊、狄拉克、海森堡、薛定諤、外爾等人。

假如我們仔細去閱讀他們的著作時,都會發覺他們有一套哲學思想。例如愛因斯坦在研究廣義相對論時,就受到哲學家馬赫(Mach)的影響。能夠傳世的科學工作,必先有概念的突破,而這些概念可能受到觀察事物後所得到想法的影響。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他們的哲學觀在左右他們的想法,影響到他們的審美觀念,從而影響他們研究的方向。

哲學引導我們窮究事物最後存在的根據,探求根柢的原理。因此哲學需要探求一般現象共有的原理,來完成宇宙統一的體係。所以科學家不能局限於感覺的觀察,必須經過思辨的功夫,方可補其不足!古希臘的哲人在這方麵做得極為徹底。畢達哥拉斯、柏拉圖和蘇格拉底,一方麵提出他們的哲學思想,一方麵在數學、天文、物理學都有永垂不朽的貢獻。


中國的哲學家也有對大自然感興趣的,如名家和道家,可惜並沒有發展出自然科學的基本思想,比如嚴格的三段論證,也沒有係統化地研究一般性原則。

我想中國基礎科學不如西方,這與中西方哲學思想的不同有極大的關係。

西方哲學家追求的是窮理致知,中國哲學家追求格物致知。基礎科學的精神在於窮理,中國一般學者更講究應用。在今日中國的學術界,尤其是這三十多年來留學海外的華裔學者,有成就的實在不少。但是領袖群倫,成一家之言的,卻實在不多!有這樣地位的學者,必須能夠創造新的學問,新的方向,有自己的哲學來指引大方向。同時有決心、有毅力來窮究真理的本源。今日中國要在基礎科學領域出人頭地,必先學習基礎科學背後深刻的哲學思想。

以人為本的中國哲學

我們現在來討論中國古代的情形,並試圖和古希臘做個比較。影響中國思想最深遠的當然是孔子(約公元前551—前479),可儒家對基礎科學的思想興趣不大,子不語怪力亂神也。夫子有教無類的精神,影響了曆代以來平民可以讀書而至卿相的格局。儒家思想以人為本位。春秋魯國大夫叔孫豹論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卻不談大自然的事情。


在儒家的大師中,荀卿(約公元前298—前238)在楚國蘭陵講學多年,受道家的影響比較深。他一方麵主張不可知論的唯理主義,但否認理論研究的重要性,而主張技術的實際應用。所以他說:

從天而頌之,孰與製天命而用之!

故錯人而思天,則失萬物之情!

故明君臨之以勢,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論,禁之以刑。故其民之化道也如神,辨說惡用矣哉!

荀子認為政府應該帶領和指導人文的發展,老百姓是不必辯說的。這個觀點和古希臘精神大相徑庭。


既然不用辯說,科學無從而起,工匠技術得以發展。荀卿將儒家的正名移交政治權威時,已經十分接近法家。他的弟子李斯成為秦國丞相,作為法家的實踐者,就不足為奇了。秦始皇焚書坑儒,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局麵,從此湮滅,最為可惜。

孔子繼承祭祀先人的觀念,主張服三年之喪,又說:三年無改父之業,可謂孝矣。曆朝皆標榜以孝治天下,宗廟祭祀已經接近宗教信仰了。千百年來,孔子受到曆朝皇帝的尊崇,中國主要的城市都有孔廟,儒家變成儒教,這對中國曆史上基礎科學的發展,也有影響。

和儒家對立的墨子(約公元前479—前381),主張兼愛和非攻。他精通築城和防禦技術,研究力學和光學。後期墨子開始注意實驗科學基礎的思想體係,這個想法可能是要和各家爭辯取得勝利的緣故。

此後出現了戰國時的惠施和西漢時的公孫龍,被史學家司馬談和班固尊稱為名家。他們的著述大部分失傳,《公孫龍子》一書,部分留存,還有一部分載在莊子書中。他們開始注意抽象的邏輯理論,發展了悖論。這些悖論和希臘芝諾(Zeno of Elea)的悖論接近。悖論有助於邏輯學的發展,可惜中國在這方麵的研究遠遜於西方。

在齊國,鄒衍得到齊宣王的尊重,在稷下這個地方發展了五行學說和陰陽的觀念。稷下學宮容納幾乎各個學派的學者。上述的荀卿在五十多歲就曾遊學稷下,其他學者包括淳於髡、慎到、田駢等。在那個時候,楚國的蘭陵,齊國的稷下,是天下學術中心,媲美古希臘時代柏拉圖的學園。


鄒衍提出的五行概念,是中國的自然主義,也是科學的概念。他們認為木克土、金克木、火克金、水克火、土克水,循環又周而複始。鄒衍的學說很受諸侯的重視。《史記·曆書》說:“是時獨有鄒衍,明於五德之傳,而散消息之分,以顯諸侯。”又說:“而燕齊海上之方士傳其術不能通,然則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

雖然古希臘和中國五行學說有相似的地方,但是分歧更大。五行的概念也影響了煉丹術的發展。漢儒董仲舒等繼續發揚五行之說。西方的元素概念從柏拉圖開始,不斷地通過推導、觀察,形成現代的原子、化學元素的概念。中國的陰陽和五行學說,開始時是自然科學思維雛形,但是逐漸發展為解釋人事的學說。

現在來談道家。儒家和道家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來的思想,不可不研究它的內容。和道家有關的著作有老子的《道德經》、莊周的《莊子》,還有《列子》《管子》和《淮南子》。何炳棣先生認為都源於《孫子兵法》。事實上,道家應該起源於戰國初期喜歡探索大自然之道的哲學家。他們認為要治理人類社會,必須對超出人類社會的大自然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

道家也受到齊國和燕國的巫師和方士這些神秘主義者的影響。他們認識到宇宙和自身都在不斷地變化。他們對於自然界的觀察轉移到實驗,煉丹術成為化學、礦物學和藥物學研究的開始。可惜他們並未將觀察係統化,缺乏亞裏士多德對事物分類的能力,又沒有創造一套適用於科學的邏輯方法。這是很可惜的事情!

綜觀上述諸子,在春秋戰國時,百家爭鳴,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的思想曆史。現在很多年輕人即使不在乎這段曆史文化,卻是受到它們的深刻影響而不自知。漢武帝獨尊儒家,儒家享有至高無上的地位。此外,中國還受到道家思想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時,基礎科學獲得空前的發展,劉徽注《九章算術》,祖衝之父子計算圓周率和球體積,以及《孫子算經》的剩餘定理,都是傑出的數學成就。


東晉醫學家葛洪(公元284-364)開創中國化學的研究基礎。天文和地理(如《水經注》)都取得空前的進步。可惜隋唐以後基礎科學不受重視,以技術為主要方向,清末遇到西方現代科學文化的衝擊,才開始了解中土文化有欠缺的地方。

受到儒家哲學的影響,中國人對定量的看法並不重視,往往願意接受模棱兩可的說法。一個例子是,中國的詩詞有很多極為隱晦的語句,其特點是富有意境!

但是當測量師、木工、建築師、雕塑家、音樂家得到精細的數字時,中國古代學者對這些數字卻沒有興趣去做深入的研究。從這點來看中國古代學者對科學的態度和西方不一樣。

東西方哲學大相徑庭,對人生的看法也不一樣。

現代科學與希臘文化


西方的科學,都可以溯源到古希臘時代。從公元前625年到公元前225年間,哲學家輩出,窮理致知。到柏拉圖和亞裏士多德的時候,更將哲學範圍擴大,包括討論宇宙和人生的一切。

古希臘的科學觀和宇宙觀,在文藝複興和人文主義開始時,由培根(Francis Bacon)和笛卡爾(René Descartes)發揚光大,影響到今日基本科學的想法,所以我們在下麵縱述古希臘哲學家源流和中國哲學源流的比較,從中可以找到中國基礎科學落後於西方的原因。

哲學的任務,在於聚集一切的事物,總結一切的知識,構成整個的宇宙觀和人生觀的基礎。有係統的哲學研究,大致上從公元前625年開始。希臘哲學的奠基時代從這年開始到公元前480年(該年希臘海軍打敗波斯人,亦是孔子卒前一年)。公元前625年到公元前480年的早期希臘哲學,開始擺脫希臘神話的傳統思維,轉而探尋本源。這個時期分東西兩派。

東派以泰勒斯(Thales,約公元前624—前546)為代表,他可說是古代第一位幾何學家、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開始了論證的方法,並提出世界本質的觀念(idea of nature)。他生於米利都(Miletus),是米利都哲學學派的創始人。此地瀕臨大海,海洋變化多端,因此有好奇心來考究與自體相同而同時能運動的宇宙本質。他們認為物質之中,含有精神的要素。他們主張宇宙為生滅流轉之過程,無始無終的大變化。

西派有愛利亞學派(Eleatic School)和畢達哥拉斯學派(Pythagorean School)。愛利亞學派的創導者是齊諾芬尼斯(Xenophanes,約公元前570—前475),他定居於意大利西南部的愛理亞,他認為構成宇宙的原始本質是不變的。這和東派相反。此派學者芝諾(Zeno of Elea,約公元前490—前430)是辯證法(dialectics)和詭辯術(sophistry)的始祖。


西派另一派為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Pythagoras,約公元前570—前495年)是小亞細亞附近的薩摩斯島人(island of Samos)。他在意大利南部的克羅多納(Crotona)講學,以神秘宗教為背景,此種神秘宗教盛行於色雷斯(Thrace)。每年有年會,狂歌狂飲,以圖超脫形骸的束縛,謀求精神的解脫。畢氏的貢獻以音樂、數學及天文學為主。

他們認為數是萬有之型或相(form),並認為宇宙的實體有二,就是數與無限的空間。一切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存在”,是基於無限的空間之形成於算數的具體方式。數是“存在”的有限方麵,而空間是“存在”的無限方麵,真的“存在”即是兩方麵的聯合,缺一不可。數是自然事物的方式或模範,它預備了“模型”(mould)。無限的空間則供給“原料”(raw material)。二者相合而萬象生。

此派的宇宙觀念,認為世界萬有以火為中心,天體有十,繞火作運動,為後來哥白尼(Copernicus)的天文學說之源頭。畢氏亦研究音樂,量弦之長短,以定音,是故音亦數也。值得一提的是,《易經·係辭下》中所謂“象”,實即form。謂:“《易》者,象也”“聖人立象以盡意”。《易經》認為在變化的現象中,抽出不變的概念,而以簡單的方式表達,是所謂象。這個觀念和上述的數的概念很接近。

泰勒斯和畢氏學派均主張宇宙本土為一元之說,一派主變,一派主不變;一派主動,一派認為動是假象。為解決這些矛盾,遂有調和派的多元論產生。他們以為變易非變形,乃換位。是大塊中各小分子的換位,生滅都不過是位置的變易而已。創造是新結合,破壞不過是分子的分散而已。

這段時期的希臘哲學家認識到知識界的有秩序和感覺界的無秩序。他們的秩序是研究天文學得來的。他們尋求的永存不變的原理,是在諸星單純的關係中所發現的。


在公元前480年,雅典戰勝波斯以後,希臘文明逐漸移入雅典,進入了希臘啟蒙時代(the Age of Enlightenment)。這時由伯裏克利(Pericles)執政,達32年之久。

這段時期,名家輩出:雕刻家菲狄亞斯(Pheidias),悲劇大師歐裏庇得斯(Euripides)、埃斯庫羅斯(Aeschylus)和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曆史學家希羅多德(Herodotus)和修昔底德(Thucydides),哲學家普羅泰戈拉(Protagoras)、蘇格拉底(Socrates)和德謨克裏特(Democritus)。

在這段時期,平民政治代替了貴族政治。問政需要知識,法庭申辯需要才智,因此學問要求也愈益迫切,同時更加普及化,對政治,對法律,對傳統和對自己都加以批評,呈現了燦爛的奇觀。

希波戰爭以後,文化得到自由發展。個人覺醒,由懷疑而批評的精神發展到了極點。由批評而入於懷疑的,當時叫作辯者(sophists)或哲人。由懷疑而再入於肯定的代表人物,則是蘇格拉底(Socrates,約公元前469—前399)。他生於雅典,是這時代最重要的人物。他認為知識即道德,而道德即幸福。

哲人原文為智者,他們教授平民文學、曆史、文法、辯論術、修辭學、倫理學和心理學等學科。哲人運動,長達百年。希臘小孩子學習體育和音樂,所謂音樂包括幾何學、七弦琴、詩歌、天文、地理和物理等,16歲起受教於這些哲人。


蘇氏的主要繼承人為柏拉圖(Plato,約公元前427—前347),也是雅典人,儀表堂堂,好美術詩歌,師從蘇格拉底8年,40歲後在雅典郊外成立學院(academy),可說是教育史和學術史上之盛事!他認為有兩個世界:理念的世界(world of ideas)和物質(現象)的世界,前者為至善,後者要達到至善,通過愛(Eros)人類於不完全中求完全的渴望乃是愛。

柏拉圖之後,他的學生亞裏士多德(Aristotle)集希臘哲學家科學之大成,他是亞曆山大大帝的老師。他的學說,宏博無比,我們常用的三段論證法,即源於亞裏士多德。

公元前338年腓力二世贏得喀羅尼亞戰役,結束了希臘的獨立。兩年後,他被刺身亡。他的兒子亞曆山大繼位,在12年間征服了一大片土地,希臘文化走向了終結,而開辟了一個新的希臘化時代,他把希臘文化輸送到了亞洲的心髒地帶。他33歲去世。

亞曆山大的朋友托勒密(Ptolemy)成為埃及的總督。他在公元前320年征服了巴勒斯坦和敘利亞。在希臘人的統治下,埃及成為東方和西方的融合處,亞曆山大城聚集了馬其頓人、希臘人、埃及人、猶太人、阿拉伯人、敘利亞人和印度人。因此希臘的城邦觀念被世界主義的觀念取代了,在這裏建立了亞曆山大博物館,希臘文化因此移植到埃及來。

在這裏誕生了歐幾裏得(約公元前325—前265)和他的《幾何原本》。該書有13卷,前6卷討論平麵幾何,第7卷到第10卷討論算術和數論,後3卷討論立體幾何。這本書受亞裏士多德公理化理論影響,將很多重要和已知的數學定理,用公理嚴格地統一起來,影響了基礎科學的發展。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想用簡潔的原理來統一說明物理現象,這也是《幾何原本》所追求的精神。


在數論方麵,歐幾裏得證明了一個漂亮的命題:素數有無窮多個。這個命題開創了素數的研究。他發明找尋最大公約數的方法,現在叫作歐幾裏得算法,至今還是一個很重要和實用的工具。

緊跟著歐幾裏得的大數學家有西西裏島上的阿基米德(約公元前287—前212)。他發明了窮竭法,從而計算各種立體和平麵幾何圖形的體積和麵積(例如球體和拋物線及曲線圍繞出來的麵積),可以說開近代微積分的先河。他用逼近法計算圓周率,還開創了靜力學和流體力學,影響到牛頓力學的發展。

歐幾裏得和阿基米德以後,羅馬帝國興起,疆域橫跨歐亞大陸,將希臘文化傳播得更遠。但從基礎科學的觀點來看,羅馬帝國雖然擊敗了希臘,但被希臘文化征服了。波斯人和阿拉伯人倒是保護了希臘的文化,融合了古巴比倫人在代數方麵的貢獻,將之繼續發揚光大。

近代基礎科學萌芽於希臘,茁壯於文藝複興時代。我們以上的論述,基本上集中在公元前625年到公元前225年這400年間的希臘文化,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這是人類文明的極致,現代科學成功的基礎。西方科學,由希臘留存下來的哲學引導,至於今日,大放異彩!這些事實,絕不是偶然發生的。例如古希臘哲學家基於哲學的觀點而提出的原子理論,到目前還是基本上正確的。至於牛頓和愛因斯坦不同的觀點,在於時空是靜態還是動態,其實是希臘哲學家辯論的一個重要命題。

結語:科學麵前,人人平等


科技的發達,固然是現代先進國家富強和持續發展最重要的一環。科技依賴於基礎科學的發展。哪個國家能夠領導科技,必將強大;哪個國家能夠領導基礎科學,其強大必定會曆久不衰。科學家是有血有肉的人,所以基礎科學需要人文科學來培養他們的氣質和意誌。

哲學是統攝這些學問的根源,基礎科學需要哲學的幫助,才能不斷創新前進。中國和古希臘大約都在公元前6世紀開始哲學的研究,但是由於種種不同的曆史原因,中國在西方文藝複興後,大幅落後於西方。這個問題需要從最基本的哲學觀點著手,始能夠解決我國科學工作者對於科學的基本態度,更深入地了解基礎科學的價值觀念。

在不同時代,中國學者表現的風骨並不一樣。有時,中國人重人事關係,遠比真理為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中國科學現代化的重要一環。在真理麵前,人人平等!這個顯而易見的科學精神,必須得到重視。

希臘亡於羅馬,宋朝亡於蒙古人。亡國者的文化遠勝於侵略者。但其實這是兩個問題。最理想的狀態是,一群人一生致力於文藝和基礎科學的研究,另一群人做技術上的研究,還有人致力於將技術變成產業。幾方麵協力共進,社會和國家才會得益。

long_short 發表評論於
丘成桐:騎驢賀二十大 (附視頻,姚星彤領銜 傾情演出) youtube : HXy2V2_mm1Q

七律 · 賀二十大召開

丘成桐

天晴日麗滿旗旌,爭道群賢會薊城。

百載殷殷扶國本,紅星燦燦照長征。

風狂不阻鯤鵬誌,浪巨難移擊楫情。

兆眾齊心終可濟,餘年喜見萬河清。


丘成桐:騎驢賀二十大

hswmzp 寫了: ↑
馬勒戈壁的我以為隻有郭沫若那樣的狗才舔的出來
沒想到清華量產郭沫若


丫年輕的時候沒上清華,真是太遺憾了

於1966年入讀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數學係。大學三年級時,獲 Stephen Salaff 教授推薦前往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

應該被文革10年好好修理下
頁首

多多鍛煉 發表評論於
科教興國,靠的是“貫徹落實認真學習習思想”,必須做到”入腦,入心,入魂”。這個教授思想太落後了,還沒有學生舉報他啊?
科普閑談 發表評論於
不知道三星堆人獨樹一幟的數學之精妙絕倫,怎麽評論數學都無所謂。
Bukanuirusu 發表評論於
中國一百年前隻有算數,沒有數學。
allison17 發表評論於
思想的自由(intellectual freedom)才是一切的基礎,可惜了這麽多聰明勤勞的中國人,跳不出兩千年的輪回。
FollowNature 發表評論於
看來人都有局限性。數理化都是基礎。生物學也是。科技創新,包括電子科技材料及生物技術,應該全麵發展。數學是基礎,物理化學也是。
iloveCCP 發表評論於
看來人都是自私的,數學教授說我要以數學為基石,黨員(特指共黨)幹部和馬列教授說要以馬列主義習理論為基石, 神學院說搖椅基督教義為指導, 我這幼小的心靈迷惑了,不知聽誰當好
MJ0324 發表評論於
丘老,楊老盤在頭上的辮子,應該剪了,中國才有可能真正的發展,否則裹足不前: 鄧江胡往前拉30年 ,毛習往後拖50年 - 一夜回到解放前(最好的例證是,薄希來,恒大,碧桂園)
Timberwolf 發表評論於
當年物理大師忽悠了老鄧,搞了個卡斯比亞選派一大批人去學理論物理說幾年內拿諾貝爾易如反掌。後來這些人裏沒拿一個諾貝爾也罷了,最出名的是盧剛。
現在輪到數學大師搞忽悠了。
阿留 發表評論於
丘先生講得非常好,“科學精神遠未普及”,可惜,如果沒有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這個永遠普及不了。丘先生此說,當下怕是尤其曲高和寡,對牛彈琴。
已經4段 發表評論於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 騙子都很有學問。故而危害也特別大, 比如這位丘教授, 為了自己的經費不惜旁征博引, 胡說八道
小二哥李白 發表評論於
數學是完全客觀的語言,一言既出,對錯皆可證明,與依賴解釋權的文言文完全不同。國人的思維方法深受文言文思維方式的影響。
這種文言文式的思維方式也影響著中國的政治高層,和各級政策的構建:衙門政策文本一出,玄之又玄,解釋權在衙門。衙門誰來解釋?玄之又玄,有關部門。到底是哪個部門?領導,拍腦門。
我深刻徹解丘成桐教授的良苦用心。這裏是我的博文。
***blog.wenxuecity***/myblog/57813/202310/5001.html
美國社會閑散人員 發表評論於
雖然真的have no a clue about 丘教授所享受的數學的快樂,但是丘教授是真正的a Goddamn Master !!
StevenChau 發表評論於
哲學沒搞清楚的數學不是好數學。
tudoutudou99 發表評論於
太反動了吧?居然不是以習思想為基礎
liuwei 發表評論於
以習思想為基礎?
jeany88 發表評論於

可笑, 王婆賣瓜自賣自誇.
時不時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大師說了一句 1+1 = 2
chinesegod3 發表評論於
應該是應用數學為導向,工程哪需要理論數學?理論數學就讓閑人研究研究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