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伍佰會成為25歲年輕人的精神導師?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花了一千五買票,唱了一千,伍佰沒唱。

目前,伍佰&China Blue ROCK STAR 2023巡回演唱會多站落幕,意外也為華語樂壇貢獻了一大盛景。隻見伍佰在台上,吉他也不彈了,麥克風也不拿了,手指指天則為號,數萬樂迷登時合唱四起,一唱就是一整晚。

可以說,在台下唱歌給伍佰聽的觀眾,是這個夏天最快樂的一批人。

“黑粉”唱歌給伍佰聽

想要唱歌給伍佰聽,先要過了手速這一關。每一場演出都開票即告罄,沒搶到票的粉絲隻能悻悻然地在大麥上求加場。

那些從百萬人中脫穎而出拿到門票的幸運兒,則拿出高考般的決心開始背誦歌詞,並反複練習,生怕在萬人大合唱中唱錯。

萬事俱備,檢票入場,與全場唯一的觀眾伍佰開啟搶詞大戰。

雖然全場大合唱一直以來都是伍佰演唱會的保留環節,但這一次伍佰徹底“擺爛”了。

他穿著一身舒適卻難看的演出服,開始檢驗全國歌迷的歌唱水平。手往天上一指,就開始滿舞台溜達,三個小時的演出結束,伍佰一句沒唱,微信步數兩萬步。

當伍佰的“全國巡檢”結束,樂迷們便轉戰社交平台,全方位地“黑”伍佰。

對於伍佰實在稱不上好看的演出服,網友戲稱他穿的是“月餅盒內襯”;在山頂視角上來看,恍惚間以為“董明珠站在舞台上”。

對於伍佰在舞台上指揮大家唱歌的行為,網友說他“唱一晚上嗓子沒事,肌肉拉傷了”,說他“一場演唱會下來,觀眾全被疏散出去了”,也有網友說“伍佰主要起到的作用是組局”。

更有網友調侃,接下來伍佰的簡曆中將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曾多次指揮五萬多人,演唱三小時。

終於,在北京站的舞台上,伍佰開始為自己爭取歌詞了。

在演唱前,他不斷叮囑台下的觀眾,主歌你們唱,副歌我唱,不要搶。同時,伍佰還在演唱會現場澄清,網上都是瞎說的,大家千萬別信。因為在伍佰看來,“這不叫合唱,叫對唱。是你們唱一句,我唱一句。”

不過,調侃歸調侃,出道三十年的伍佰,魅力不減半分。

土味台客,這該死的魅力

時間回到三十年前。

1992年,伍佰發行了首張專輯《愛上別人是快樂的事》。即便在專輯封麵上,他身著一件價值3萬台幣的範思哲襯衫,但因長發淩亂、表情猙獰,被群嘲“像個卡車司機”。

但這番群嘲,反而正切中了伍佰對自己的定位。一舉挖掘了伍佰的黃金音樂公司老板倪重華在多年後回憶到:“伍佰想賣的對象就是機車行的小弟和卡車司機,因為他們以前都是聽台語歌的,能夠打動這個族群,等於打動了社會上大多數人。”

兩年後的1994年,伍佰從故鄉嘉義乘車趕往台中,經過一座橋時,他想到如果此時有個失戀的男孩在橋上哭泣,那麽畫麵一定很美。

5分鍾後,《浪人情歌》誕生了。於是,此後有無數失戀的普通男孩,聽著“不要再想你,不要再愛你,讓時間悄悄地飛逝,抹去我倆的回憶”度過長夜漫漫。

唱普通人一生中的情情愛愛,也唱普通人命運絞合住時代悲慟時的血淚。

1999年初,新世紀的鍾聲伴隨著社會普遍的迷茫與集體焦慮。彼時,台灣經曆了亞洲金融危機,大眾失業、企業倒閉、股票跳水、樓市崩盤,伍佰身處其中,寫下《白鴿》。

在社會的動蕩中,繁華的廣三崇光百貨前,持槍者瘋狂掃射。當天,23歲的準媽媽莊嘉惠被流彈擊中,胎兒夭折,她也成為了植物人。

聽聞她是自己的歌迷,病榻前,伍佰將《白鴿》作為禮物相送。

在台灣,許多人將伍佰的音樂稱為“台客搖滾”,很有“台味”。這換成大陸習慣的說法,便是“土”。

出道伊始,那“打動社會上大多數人”的發願,被伍佰踐行了三十年。

無論是芭樂味的情歌,還是杜鵑啼血的時代挽歌,伍佰的歌都劍指著普通人的市井人生,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或悲或喜,並且在每一個世代的歌迷中,被品出新的意味。

在《白鴿》的網易雲評論區,許多歌迷在講述自己的故事。我們會發現,其中有抑鬱的青春期男孩,也有落寞的青年人,還有失意的中年人。

在作品之外,伍佰身上卻頗有“梗”。

前幾年,伍佰開通了微博,話題榜上出現自己的名字,他會“趕快圈起來”;#Last dance上頭#登上熱搜,他發博感歎“我怎麽這麽厲害啊”;樂迷調侃他演唱會不用唱歌,他還會試圖辯解“這不是事實,我有唱”。

某種程度上,伍佰就像是“華語樂壇的餘華”。

他們看得見市井勞碌,看得見時代沉浮,悉數記錄在作品之中。但他們從不被作品中的苦痛所牽絆,對所有的沉重豁達處之。越了解他們,越會發現他們都在抗拒作品賦予的光環,越發現他們的人格魅力同作品一樣耀眼。

所以,伍佰寫罷人生得意和失意後,還是會告訴你,“莫怨天莫尤人,命順命歹攏是一生”。

為什麽伍佰會成為25年輕人的精神導師?

“你們才25歲,為什麽聽我的歌呢?”

9月16日,伍佰在演唱會鄭州站的舞台上與歌迷互動,當問及大家的年齡時,伍佰都不禁感歎:“你們才25歲,怎麽生活有這麽多痛苦?”

雖然伍佰的發問讓許多25歲及以下的樂迷感到心酸,但在演唱會現場,他們無心顧及其他,隻能在舞台下呐喊出那些直抒胸臆的歌詞。China Blue也成了他們的專屬樂隊,在一首首的全場大合唱裏,釋放出內心那種複雜的和難以言表的壓力。

在這個音樂節、演唱會、Livehouse演出應接不暇的夏天,年輕人們不斷躋身到演出現場,在某個聲音拉大的時刻,在人堆裏翻騰,在尖叫中呐喊,找到一些宣泄與快樂。

年輕人為何愛在現場唱歌給伍佰聽?

答案變得顯而易見,唯有在演唱會或音樂節的人群中吼上幾吼,我們才能在離場時鼓起勇氣問自己:“我才25歲,怎麽生活有這麽痛苦?”

捫心自問時,年輕人會發現25歲的自己和55歲的伍佰其實一樣。

麵對愛情,大家都曾追問過,“真愛總是可以長久,為何你的眼神還有孤獨時的落寞”;回首往昔,大家也都曾唏噓,“犯了不該犯的錯,心中滿是悔恨”;身在異鄉為異客時,大家也能勉勵自己“我會堅定,好好地活”。

正如他在采訪中所說:“我的情歌不是情歌,我的情歌是人生,我隻是用情歌來包裝我的創作。”於是,在這個遍地虛浮的時代,伍佰的“土”顯得更加難能可貴。

這位自帶鼓風機的男人,浪漫與詩意是他不變的底色。

伍佰用一首首情歌,唱出了芸芸眾生的愛恨別離,也在時代的翻湧中,成為一代代年輕人的精神導師。

弟兄 發表評論於
伍百終結了流行音樂時代,又被周傑倫時代終結
一帶一路 發表評論於
和拍電影的伍佰是不是同一個人?
GP2X 發表評論於
我是受不了他那個發音。歌手未必需要語言能力,但語言能力強,所謂字正腔圓絕對是加分項
弟兄 發表評論於
因為他不用學習近平語錄
oldpp 發表評論於
為啥我始終不太喜歡伍佰的歌?旋律性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