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車下鋪能不能坐”爭議背後,是對出行體驗的更高期待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火車硬臥下鋪別人到底能不能坐?比別人多花了錢的下鋪到底歸誰?近日,圍繞火車下鋪床位的“歸屬權”問題,網上出現了不少爭議。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起先,有網友在社交媒體平台發帖稱:自己買到下鋪票,內心不喜歡別人坐,好像又沒有特別站得住立場的理由拒絕。這不僅讓人發問:這是我的床嗎?”對此,一批持不同意見的網友認為:如果下鋪不讓人坐,中鋪、上鋪的乘客就沒處可坐,這樣的要求未免有些矯情。麵對各方網友“越吵越熱鬧”的局麵,12306客服於日前明確回複,“乘客購買車票後相應位置使用權僅限購票乘客”,在規則層麵明確站在了下鋪乘客一方。

12306的官方回複,澄清了現行售票製度下的權利邊界,也為那些不願讓出鋪位的下鋪乘客提供了充分的行事依據。但是,從輿論反應來看,官方表態並未起到“一錘定音”的效果。盡管12306把下鋪的歸屬說得很清楚,但仍有不少人認為,不讓上鋪、中鋪的人落座,在結果上並不合理,也顯得不近人情。

不難預見,隨著民眾個人權利意識的增強,很可能會有越來越多的顧客不願把完全屬於自己的鋪位分享給別人,屆時,乘客之間產生矛盾、衝突的概率也會變大。

從下鋪乘客的角度上看,自己花錢購買的鋪位,原本就該屬於自己。就算是在白天,一些下鋪乘客也想躺下休息,如果床鋪被人占著,心中難免不悅。在這種情況下,依照規定請對方離開鋪位,也是正確的做法。

但是,如果換位思考,我們也很難說那些希望獲得下鋪“通融”的上鋪、中鋪乘客就一定是錯的。臥鋪車的行駛時間往往較長,上鋪、中鋪的空間有限,乘客隻能躺著,難有其他休息的姿勢,若要求這些乘客整個白天都躺著或站著,確實有些強人所難。

麵對這一困境,衝突雙方打再久的口水仗,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隻要這種困境還在,車廂裏的矛盾就不可能消失。就算鐵路係統明確下鋪乘客的權利,到最後,“臉皮薄”的下鋪乘客恐怕還是會選擇妥協,若遇到維權態度堅決的下鋪乘客,上鋪、中鋪的乘客的出行體驗則可能很不愉快。

從本質上看,這是社會觀念隨時代而變化造成的結果。從表麵上看,雙方的討論似乎針鋒相對,但其共同指向了同一個方向:鐵路係統能否提高服務水平,從根本上化解矛盾成因。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過去,國家沒有現在這麽富裕、發達,民眾在出行時也能勉強“湊合”,願意和其他乘客互行方便。高鐵尚未出現時,每逢節假日,在旅行或返鄉中乘坐十幾個、幾十個小時的火車,是許多國人的共同回憶。那時,絕大多數乘客都理所當然地認為:白天不睡覺時,車廂裏的下鋪就是給人坐下休息的地方。但是,和過去相比,今天的乘客成長環境不同、觀念基礎不同,對於乘坐火車出行的期待也不同。這時,一些乘客並不接受“湊合”式的妥協。

過去這些年來,經濟與技術水平的進步,讓中國鐵路係統取得了巨大的發展成就。高鐵速度越來越快、普及率越來越高,普通列車也經曆了不止一次更新換代。在這一背景下,人們不僅會對鐵路係統的運載效率產生更高期待,也會對鐵路係統的服務水平提出新的要求——在某種程度上,這是發展的必然。就像下鋪乘客“歸屬權”與上鋪、中鋪乘客“休息權”之間的矛盾,就是社會對鐵路事業發展提出的新挑戰。

其實,鐵路係統並非不知道上鋪、中鋪的乘客在白天也有休息需求,因此才會在車廂過道設置臨時座椅。但過去,受限於列車條件等客觀因素,過道座椅數量明顯少於上鋪、中鋪乘客的數量,以至於很多人不得不請下鋪乘客“賞光”。對此,鐵路係統不妨嚐試采取更高效的空間利用方式,或在過道、餐車增設公共休息區,或在臥鋪廂內設置馬紮、板凳,又或者提高上鋪、中鋪的空間利用率。總而言之,創造服務增量,才是解決矛盾衝突的最優方案。

當然,要做到這些並不容易,鐵路係統有成本考量,還要考慮低收入群體的出行需要。目前,一些線路依然麵臨運力不足的問題,還要考慮低收入群體的出行需要。隻不過,為了多擠出一些運力,不得不在旅客體驗和舒適度方麵有所取舍。

發展的問題,終究要在發展中解決,隨著高鐵普及、普通列車提速,以及其他交通出行方式的發展,運力壓力會逐漸緩解,社會也能為改善出行體驗承擔額外的成本,提高服務水平的條件自然也會水到渠成。

近段時間,不僅是下鋪權屬的問題,其他與鐵路係統服務水平有關的話題也頻頻登上熱搜,包括高鐵上該不該出售更多便民商品、如何提供更加豐富合理的餐飲選擇、能否讓乘客按性別選擇車廂等話題,都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這說明人們對乘坐火車出行的體驗充滿了期待。從這個角度上看,從下鋪床位的歸屬談到列車服務問題,並不是小題大做,而是對中國鐵路未來發展的合理關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