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國道秦嶺廊道人工竹林現大熊貓進食痕跡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9月1日,由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主辦的“守護野生大熊貓,共建生態文明——自然向好國際論壇”在北京舉行,世界自然基金會大熊貓項目經理何天虎分享了WWF在華43年來對野生大熊貓的保護經驗以及秦嶺108廊道項目成果。

他表示,從2005年開始,WWF先後在6處被識別為連接關鍵棲息地的廊道區域,開展棲息地恢複與管理工作,其中岷山黃土梁廊道、108國道秦嶺廊道的示範工作在多年堅持下已初見成效。



大熊貓在人工竹林的采食痕跡 陝西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



大熊貓在人工竹林的糞便 陝西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圖

何天虎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采訪時介紹說,上世紀70年代,108國道秦嶺段建成通車,成為巴蜀與關中通行的主要道路。但是108國道同時穿越了秦嶺大熊貓的主要棲息地,晝夜川流不息的車流、公路沿線土地的開墾利用以及森林采伐經營活動,對公路沿線的棲息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迫使該區域的野生大熊貓被分割為天華山與興隆嶺兩個局域種群。

2000年,108國道秦嶺隧道建成通車,108國道來往的車輛減少,種群的隔離有了緩解的希望;2007年京昆高速西安至漢中段建成通車,車輛對108國道區域的影響進一步降低,為兩側大熊貓等動物種群進行交流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但由於長時間的公路運營以及人為活動的幹擾,該區域的生態環境已經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壞,不能完全滿足大熊貓的生存需求,靠自然的植被恢複很難在短期內改變這一狀況。而東側的天華山局域種群大熊貓數量僅為20隻,具有較高的生存風險,隻有盡快與西側的興隆嶺核心種群連接,才能夠改變天華山種群的生存狀況。

因此,WWF在陝西省林業廳的支持下,與陝西觀音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陝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合作,自2005年開始在這一區域聯合實施了大熊貓走廊帶恢複與管理項目,即108廊道項目,主要包括大熊貓可食竹種植與棲息地恢複、動物通道建設、社區可持續發展、公眾保護教育以及野生動植物監測等行動。

“我們在108國道秦嶺廊道觀測到了大熊貓活動,並且還發現了一些大熊貓的糞便,證明這一處廊道的建設已初見成效。”何天虎說,棲息地保護是野生動物保護的關鍵,108國道秦嶺廊道項目總結出一些工具包,可以複製到其他物種的棲息地保護中去。

如何讓破碎化的棲息地重新連接起來,是大熊貓國家公園最重要的保護工作之一。四川省林草局(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省管理局)棲息地保護處負責人說,2017年到2022年大熊貓國家公園四川片區重點區域大熊貓種群動態監測結果顯示,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穩中有升,生物多樣性、棲息地質量等各項指標持續向好,生態係統原真性、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護。

WWF北京代表處副總幹事周非說,在當前國家高度重視生態保護的大背景下,大熊貓的保護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一方麵,通過加強對大熊貓的保護,來保護大熊貓分布區的其他生靈和生態係統;另一方麵,多年來大熊貓保護工作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將可以應用到許許多多其他物種的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