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被困無人區:全網罵遊客“活該”,真的過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作者 | 花瓢白

編輯 | 蕭奉

題圖| 圖蟲創意

封麵 |《七十七天》

在許多社交平台上,青海省茫崖市的冷湖鎮總是與“無人區”的標簽貼在一起。

它坐擁俄博梁這個“地球上最像火星的地方”,黃褐色的戈壁蒼茫一片;也有黑獨山這個“地球上最像月球的地方”,山巒間流淌著黑色砂石,酷似月球表麵。這些城市裏難得一見的秘境,常年吸引著夢想穿上宇航員衣服、在“太空”漫步的遊客。

但近些日子,接連幾趟緊急救援都與那片荒漠有關,不斷有焦急的外地人打電話到當地求救,稱自己的親友到那旅行後失聯了。

近年來大火的冷湖火星營地。(圖/圖蟲創意)

從廣東開往青海的一家8口就因此登上了熱搜。8月6日15時58分,青海省海西州警方接到廣東一女子報警稱,其母親等一行8人在去火星營地途中被困無人區,大致位於315國道冷湖方向。車裏有4名老人、2名兒童,自駕的商務車陷進沙裏,且已經斷水斷糧。

接到家屬報警後,茫崖、大柴旦兩地警方立馬投入50餘人及無人機、裝載機等展開搜救。

自從汽車普及以來,無人區就不再是一個禁忌,我們也常常會看到各種類似的新聞,不久前在羅布泊自駕遇難的4人就引起了極大的輿論。很多人會把車子當作“移動金剛罩”,在車殼上貼上“此生必駕×××”就信馬由韁。

(圖/新京報我們視頻)

但這一家8口,開著普通的商務車,補給不充足,沒有衛星電話,還有老有少——看起來萬事不俱備,也沒有自救能力,為何會進入無人區?

新周刊記者采訪了當地的民警和常年在這條“甘青大環線”上跑的旅遊領隊,聊了聊這家人背後的故事,以及他們認知裏的無人區和“冒險者”。

在水喝光之前

當救援隊花了5個小時終於找到失蹤的商務車,卻發現裏麵空無一人時,所有人心裏都咯噔了一下。一名民警衝上去拉了拉車門,喊道:“人不在嗎?好像人不在!”

馬警官是救援隊的其中一員,在冷湖鎮派出所工作多年。他深知大家為何如此擔心,因為這一片無人區是有狼的,所以人一旦棄車,有可能碰到獨狼或群狼。“獨狼在餓極了的情況下,也是有攻擊人類的可能性的。如果是碰到群狼,就非常危險了。”

冷湖鎮的晝夜溫差也很大,有時候可以相差20攝氏度,一年四季都在刮風,飛沙走石是常見的景象。而且,這片荒漠上有些是鹽堿地,腳踩上去是沒有任何腳印留下的,一旦迷失方向,甚至找不到回來的路。

民警衝向被困車輛,但車內沒有人。(圖/受訪者提供)

民警救援隊隻能沿著軟沙區域的一些新足跡繼續尋找,同時啟用無人機搜尋。一直到晚上9點39分,操控無人機的馬警官終於在5公裏外發現了這家人,馬上用無人機的燈向他們連續閃爍,這家人也立馬用手機的手電筒作出回應。

由於地貌複雜,警車無法前往,民警在一片漆黑中徒步了一個小時才趕到現場,發現這家人身邊隻剩下一瓶礦泉水,並且隻有6個人——為了尋找救援,其中兩人與大部隊分開了,自行去尋找315國道,不知所終。

救援隊很著急,隻能先把這6個人送到安全的地方,然後繼續深入無人區尋找,最終在半夜12點半左右找到了剩餘的兩人——彼時他們已經走了幾十公裏,水也喝光了,正筋疲力盡地在原地休息。

一直到半夜,民警才找齊了失聯的8個人。(圖/受訪者提供)

整個救援過程曆經了近18個小時。他們是幸運的,在最後一瓶水喝光之前,等來了救援。但如何把車拖出來也是個大難題,有些路段的軟沙有1米多厚,車輛完全沒有辦法通行。大夥也不可能原路返回,因為中途的幾個坡也是軟沙,往下開可以,但不可能再衝上去。

最後,大部隊隻能沿著火車道口向外進行,用警車在前麵探路,一點點往外走,中途不斷陷車—拖車—陷車,一直忙到次日早上才算結束。

民警把車拖出沙漠。(圖/受訪者提供)

後來民警得知,這是一對中年夫妻帶著父母、兩個孩子和叔叔、嬸嬸從廣東一路自駕過來,幾乎是穿越了大半個中國。

在陷車之前,他們都以為這是一次輕鬆簡單的旅行,那天的目的地本來是冷湖鎮的火星營地。冷湖鎮原本就是個無人區,在20世紀50年代因開采石油興盛一時,後又因油田資源枯竭逐漸沒落,形成了一個獨特的“廢墟小城”。

荒廢後的石油小鎮遺址。(圖/圖蟲創意)

而這個火星營地正因為坐落在荒涼嶙峋的俄博梁雅丹地貌群,而成為了國內首個火星研學旅行實踐教育營地,吸引了不少“太空迷”,前兩年還有外地的學校專門帶學生過來,發射他們自主研發的“小火箭”。

這一家人選擇在暑假出遊,想必也是為了圓孩子小小的太空夢。

按照路線計劃,他們本該把車開上“火星一號公路”。這條公路也被稱為一座“雅丹博物館”,入口處的一個牌子顯示,這裏匯集了最奇幻的雅丹景象,“像人、像神佛、像走獸、像飛禽、像遠古城堡、像外星來客”,正好連接到孩子期望已久的外太空之旅。

荒漠之中,還有一個小小的“外星人”坐在門牌上。(圖/圖蟲創意)

但是,這家人在逛完石油小鎮遺址後,看到一塊“茶冷口”的路牌便一直往前開,以為仍在正常的景區範圍內,並會通向那片“火星”。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誤入了廢棄的茶冷公路,也沒有觀察導航,直到車輛被軟沙徹底困住。

發現再也無法前進後,這家人茫然地下車,才發現大家的手機都處於沒有信號的狀態。為了向親友求救,其中兩人徒步了幾十公裏,遇到一個鐵道口才找到了微弱的信號,但隻成功發出了最短的一條信息:“茶冷,報警”。

在很多人的認知裏,手機在沒有信號時顯示可以“緊急呼叫”,但這其實是有條件的,如果附近沒有任何運營商基站,一樣無法接通。

那一條簡短的信息能僥幸發送成功,可以說是被“命運之神”眷顧的一刻。

被困無人區,全怪遊客?

讓救援隊沒想到的是,在這一家8口被救援後的第7天,另外4名河南籍的遊客又在同樣的地方被困了。

這家人也同樣帶著兩位老人,同樣在石油小鎮遺址遊玩完後,在岔口處拐進了廢棄的茶冷公路。他們先是在沙子有1米多深的地方陷了一次車,經過長時間的自救後,車子被搗鼓出來了,但在路過一家8口被困的位置時再度陷車,之後徹底束手無策。

他們在車上待到淩晨2點,決定棄車尋找救援,但按照他們當時走的那個方向,至少得徒步七八十公裏後才能找到公路。而且,冷湖鎮的常住人口不到300人,能不能碰到人都很懸。

失聯4人被困的路線圖。(圖/受訪者提供)

所幸的是,其中一位老人的戰友機警且敏感,他在此前看到過老人在冷湖的旅遊視頻,忽然意識到已經超過45小時聯係不上戰友了,碰巧又看到前一家8口的救援新聞,當機立斷報了警。

馬警官後來分析,這兩撥遊客之所以都會開錯路,是因為在天氣好的情況下,這條路同樣可以看到遠處的雅丹地貌風景,會讓遊客誤以為自己走在通往景區的道路上。

再者,廢棄了近20年的茶冷公路沒有標明“已廢棄”,隻有一個標示距離的方向牌。這一條全長135公裏的鹽堿土路,連接著茶冷口和冷湖鎮,部分路段已經被風沙掩埋,因此車輛開進去後,很容易就會失去動力和方向感。

一旦在荒漠迷路,想原路返回都難。(圖/圖蟲創意)

小孫是在戶外跑了10年的旅遊領隊,經常跑“甘青大環線”。他對此前一家8口被困的新聞見怪不怪:“別說是遊客了,到了晚上,我們經驗再豐富的領隊也會迷失方向,裏麵的雅丹地貌在東、南、西、北四個角看起來是一模一樣的,活像個迷宮。”

這麽多年以來,他已經養成一個習慣:隻要太陽一落下去,就把所有車圍在一起,安心紮營,等待天亮,“否則即便把油全部燒完了,也找不到出路”。

導航也沒有想象中那麽可信。雖說這兩家人的一大過錯是沒有看地圖,但據一些回來的遊客回憶,當地的導航也並不十分準確,“火星一號公路”上也沒有信號。有些地圖長時間沒被更新,周邊一些野外荒地的命名還是很早以前的,有可能會誤導人生路不熟的司機。

因此,在無人區失聯,有時候不能全怪遊客。隻是如今形成的一個輿論慣性是,遊客一旦進入無人區,網上就一片叫罵,被救援後就被罵“浪費社會資源”,忽視了背後眾多複雜的原因。

“火星一號公路”全長95公裏,但沒有信號。(圖/圖蟲創意)

而且,一直以來,“甘青大環線”都被認為是一條足夠成熟、商業化完備的旅遊路線,很多遊客也沒想到會誤入無人區或“陷車”——馬警官稱,派出所幾乎每天都會接到“車輛被軟沙困住”的救援電話,因為很多遊客會下車拍照,把車開出路基,民警就隻能帶上拖車繩、鐵鍬和千斤頂去挖車。

領隊小孫同樣證實了這一點。他一年四季在315國道上跑,每年在途中遇到需要幫助的車輛不下200台。城市裏的紅綠燈和擁堵常讓人感覺壓抑,所以遊客看到廣袤的沙漠,一腳油門就衝。很多鹽堿地看著非常平整,可車子一進去,稀泥直接就把四個輪子吸住了。

“但如果說要抽出警力在那個地方來回巡邏,也不現實,無人區太大了。”小孫說。

輕率的“冒險者”,殘酷的大自然

陷車可能還是小事,最擔心的還是誤入無信號的地方,最近兩次被困無人區的遊客,都是依靠別人報警才最終獲救。

因此馬警官建議,遊客在出發旅行之前,可以把目的地信息告訴家裏人或朋友,並告知如果超過多少個小時都聯係不上,就立刻向當地報警——這是在進入或經過無人區時最保險的辦法。

誠然,最讓民警頭疼的還是那些明知故犯的“冒險者”。在很多無人區,盡管政府已經明令禁止穿越,道路兩旁也有警示牌,但還是經常有人以身犯險。

一些專攻旁門左道的旅行自媒體也助長了此類事件的發生,把很多危險的地方包裝成“被世界遺忘的秘境”,甚至會分享“攻略”,比如如何穿過鐵絲網、繞過檢查站,字裏行間都是對大自然的無知與冒犯,導致毫無戶外經驗的遊客輕率前往。

很多“探險攻略”都刻意忽視了背後的生命代價。(圖/圖蟲創意)

離冷湖鎮不遠的可可西裏,就是越野愛好者最愛擅闖的一個地方,不時會有遇難者的新聞從中傳來。它被稱為“中國四大無人區”之一,與新疆的羅布泊、阿爾金山以及西藏的羌塘齊名。因為地處高原,可可西裏的救援通常很艱難,一天之內可能會遇到四季的大雨、冰雹和沙塵暴,在溫度急劇下降時,人容易失溫。

做領隊的時間長了,小孫也知道有些人私底下專門做“探險無人區”的生意。但他從來不敢帶遊客去穿越這種地方,不想冒著生命危險去掙這個錢。

“在可可西裏無人區,野犛牛都能直接把你的車頂翻。有些人沒有經驗,在犛牛尾巴炸起來的時候還去惹它,導致犛牛追著人跑。而且現在可可西裏路邊的狼都泛濫了,109國道上就能見到很多,狼都可以擋路了。”

很多野生動物都有攻擊性。(圖/圖蟲創意)

很多遊客之所以會輕率上路,也是因為輕視了大自然的殘酷。作為一個經常遊走在野外的領隊,小孫每次出門都會帶上一大車的必備品,比如氧氣瓶、指南針、抗高反的藥、急救包,還有十天到半個月的食物。如果到高海拔地區,他還會帶上製氧機。

最重要的是,隻要旅途上會經過這種無人區,小孫都會在車裏備兩部衛星電話。“這是進入無人區唯一跟外界聯係的工具,即便有一部顛壞了,也還有一部是好的。”

在他看來,7月底在羅布泊罹難的4個年輕人,其中一個重大的差錯就是沒有檢查衛星電話:一部落在了別的車隊,另一部居然是壞的。

小孫聘請的基本也是有10年經驗的老司機,需要那種“閉著眼睛都能背熟路線的”,從來不敢用新手。開的每台車也必須是四驅的,而且要帶上絞盤,方便在沼澤、沙漠、海灘、泥濘山路等惡劣環境中進行自救和施救。

不是所有司機都會處理複雜的路況。(圖/圖蟲創意)

之所以如此謹慎,是因為他自身也在無人區經曆過瀕死時刻。那是在很久以前,小孫和隊友們陷入了沼澤地,8台車全軍覆沒。他們有衛星電話,但竟然壞了,隻能幹熬著。

到了晚上,七八隻狼在附近虎視眈眈,他們隻能把全部車圍在一起,每天晚上就窩在車裏睡覺,連上廁所都是在車裏用飲料瓶子解決。

他們在裏麵被困了七天七夜,唯一慶幸的是預備了足足一個月的食物。最後幸虧是碰到了好心人,用牽引車把他們的車一台台拽出來才算得救了。

旅行可以,別把命玩兒丟了。(圖/圖蟲創意)

從那以後,雖然小孫理解一些旅客想走一些不一樣的路線、避開人群,但他再也不敢冒險去跑陌生的區域了。如果不了解當地自然地貌,也沒有足夠的戶外旅行經驗和應變能力,還是放棄獨自上路和冒險的幻想吧。

“大自然是用來敬畏的,不是用來挑戰的,對不對?”

第一代移民 發表評論於
應該在進入那個危險區域的入口放置警告標記。
咲媱 發表評論於
說到底,還是缺乏知識和經驗,什麽地帶開什麽車,怎麽開,
陷入沙子如何處理,都是學問。

這些知識,已經應該有的脫困裝備都沒有就開個普通車去,而且是單車,
那就是找死了。

無人區最少要兩部車,這樣可以互相拖出來,要帶絞盤,防滑板,車子要四驅,而且要改造加高換專業輪胎,
有了這些之後,再加上專業知識,天下哪裏不去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