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著剩菜的窮鬼套餐,有人一年賣了2個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中國“剩菜盲盒”大崛起。

作者|沐九九

編輯|黃曉軍

來源|深氪新消費[ID:xinshangye2016]

封麵圖|Pixabay

日本作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指出,在第三消費社會,人們消費觀念逐步理性,不再推崇奢侈,開始追求性價比。

這在中國消費市場已見端倪:工地盒飯備受追捧,零食折扣店遍布全國各地,就連剩菜盲盒也不自覺成為年輕人追求的新型就餐方式。

所謂“剩菜盲盒”,並非大眾認知裏的殘羹剩飯,而是指餘量食物,即外觀或包裝不符合售賣要求、按產品貨架期要求須下架、但仍在保質期內的預包裝食品。

由於剩菜盲盒價格比正常單價便宜不少,因此其一度被網友戲稱為“窮鬼套餐”,是追求高性價比年輕人的“精神食糧”,吸引著他們成批入局。

01

Too Good To Go

反食品浪費革新

剩菜盲盒的興起,源自於丹麥。

2015年,丹麥人Jamie Crummie在出席一場晚宴時發現,宴會結束後工作人員將大量未食用的食物直接丟棄掉,十分可惜。

Crummie幾經詢問後發現,丹麥晚宴自助餐有個“潛規則”,即準備的餐食數量應該是參會人數的雙倍。等到活動結束,食物殘餘現象可想而知。

據統計,在丹麥,平均每天有2000噸食物被扔掉,平均每年被浪費的食物高達70萬噸。

基於此,Crummie和同伴創辦了一個網站——Too Good To Go,意為“棄之可惜的好東西”,讓入駐的餐廳、麵包坊、咖啡廳等能夠在這裏將當天沒賣完的食品以盲盒的形式打折出售,避免食物浪費。

圖源/網絡

幾年後,TGTG由網站升級為APP,而借助這個平台,商家、用戶和平台之間也實現了完美的商業閉環。

一方麵,窮人能夠以更便宜的價格吃到美食;另一方麵,商家也得以銷售出原本隻能丟棄的商品,既減少了成本損耗,也增加了客流,幫助其獲取潛在用戶。

更關鍵的是,作為中間平台,TGTG也實現了盈利。2019年,TGTG收入已經達到了27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89億元。

就某種程度而言,TGTG和同為平台型的網約車平台Uber、民宿平台Airbnb有相似之處:Uber是將有車的人和想去某個地方的人聯係起來;Airbnb是將擁有避暑別墅的人與旅行者聯係起來;而TGTG則是將有剩餘食物的餐館和商店與饑餓的人們聯係起來。

然而對比Airbnb五年時間虧了380億元,Uber連續十幾年虧損超2000億元才實現盈利來看,TGTG僅創辦三年就實現近2億元人民幣收入,其實力不容小覷。

TGTG是怎麽做到的?答案是社區建設。

盡管TGTG已入駐15個歐洲國家,但由於國與國之間的文化差異,TGTG在每個國家都建立了各自的Instagram賬號,以此來增強社區意識,並通過使用該Instagram賬戶發起遊戲、比賽等活動來提高當地人的參與度。此外,TGTG還通過邀請大v和會員在社區裏貼上“Too Good To Go”的標簽進行分享,以此帶來更大的影響,鼓勵更多用戶使用這一應用程序。

不過,就TGTG發展路徑來看,其成功還在於踩中了丹麥版“光盤行動”的風口。

2012年,移居丹麥的俄羅斯人塞琳娜·尤爾在丹麥發起了“停止浪費食物”運動。隨後,越來越多的餐廳和超市加入進來,並催生出WeFood這類專賣臨期食品的超市。

圖源/網絡

在此基礎上,TGTG也應運而生,並在第二年因與丹麥大型連鎖超市Coop Denmark合作銷售臨期食品而一戰成名。到2017年年底,Coop已經有100多家門店上線了TGTG服務,到2020年又漲到了400多家。

而在商家平台加盟費和用戶會員費賦能下,TGTG也得以跑通商業閉環,在短時間實現盈利。

時至今日,TGTG在全球十幾個國家擁有了超500萬用戶,僅2021年,TGTG新注冊用戶數便超過1949萬,新增入駐門店81666家,累計節約餐食5200萬餐。

據TGTG官方2022年影響力報告顯示,自2016年app上線以來,已經節省了2億頓飯,避免了相當於10萬名乘客環球飛行所需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02

國產版TGTG:

中國“剩菜盲盒”大崛起

食物浪費的現象,不僅限於丹麥。

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統計,在歐洲,每年有整整1億噸食物遭到填埋廢棄,而在發展中國家食物浪費可以達到6億噸。

為此,我國於2021年先後出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和《糧食節約行動方案》,呼籲社會及各部門切實做好糧食節約工作。

在此之後,餐廳、麵包店、超市將當天剩餘食物低價出售的情況愈發增多,比如胖東來將熟製品或水果進行分餐打折處理,號稱“不賣隔夜肉”的錢大媽也會在晚上7前以後實行階梯式打折,而麵包店在晚上進行打折促銷的現象更是屢見不鮮……

圖源/Pixabay

就在當年,中國消費市場也掀起了一股丹麥式的“剩菜盲盒”風潮,並陸續開始出現惜食魔法袋、趣小袋、米粒盒子、八點以後ZFW等“剩菜盲盒”平台。

由於踩中了便宜的性價比優勢和盲盒帶來的獵奇心理,剩菜盲盒在幾年內就出現大幅增長。

以最早出現的惜食魔法袋為例,自2021年4月16號在長沙上線以來,其已基本覆蓋湖南全省地市,並陸續開通了北京、上海、廣州等32個城市,與300多家知名品牌達成了合作,觸達人群超3千萬,200多萬人深度參與。

不過,作為新業態,剩菜盲盒目前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尚且處於起步階段,其局限性仍不可忽視。

首先是地域性較強。除惜食魔法袋在全國較大範圍普及,覆蓋一線和新一線城市外,其他剩菜盲盒平台大都局限在某一個城市。比如袋走、兜著走主要集中在上海區域,而米粒、八點以後的營業範圍則局限在成都的多個商圈。

其次是商品種類有限。筆者打開惜食魔法袋小程序發現,重慶所在地的盲盒商品主要以麵包、茶飲為主,其中麵包類品牌最為居多。

圖源/惜食魔法袋截圖

這自然和中餐熱食的產品特性難以與盲盒聯係起來有關,但另一方麵,麵包類產品更容易成為餘量食物也是其占比較多的主要原因。

由於麵包這類烘焙產品屬於短保產品,貨架期短,因此很難精準控製好數量;此外,烘焙行業存在所謂的“健康報損率”,即為了讓消費者“有得選”和願意選,烘焙店麵每天必須出現5%-10%的剩餘,才是健康的經營狀況。如此一來,麵包剩餘現象就尤為普遍了。

2020年中國報告網對中國餐飲業的年度報告中就顯示,僅烘焙行業每年就會浪費價值232億元的食物。

此外,營銷不足、知名度不夠,剩菜盲盒的使用範圍僅局限在少數消費人群和商家中,這也是國內剩菜盲盒的一大特點。

正如有業內人士所說,售價為39.9元一袋的盲盒,平台抽傭8元,抽傭比例約商品價的五分之一,以10~40元的盲盒價格來算,這種低價特性,接入大量連鎖品牌才能實現最基本的地理覆蓋以及營收問題。

不過,國內連鎖品牌是否願意參與進來尚且還是未知數,比如在國外已接入TGTG的星巴克,目前在國內就尚未和任何盲盒平台達成合作,而這又容易演變為這一模式能否通過規模化實現商業價值的問題,最終決定其是否是好的商業模式。

最後,剩菜盲盒伴隨的食品質量安全問題也是一大考慮重點。

中國新聞周刊就曾報道過,在記者連續兩次下單惜食魔法袋購入的8款麵包產品中,僅有1件預包裝的麵包帶有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其餘7件現製現售的產品均未標示相關信息,部分產品甚至連購物小票都沒有。

這並非個例,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購買的剩菜盲盒存在口味不佳、以次充好和食材不新鮮等問題。另據媒體報道,確有少數商家為了達到更好的清倉效果,在生產時間上打“擦邊球”,或者將保質日期模糊處理。

對此,國家也出台了相關政策。6月市場監管總局引發的《盲盒經營行為規範指引(試行)》中就強調,不具備保障質量安全和消費者權益條件的食品,不應當以盲盒形式銷售。

不過,就目前來看,解“盲盒之‘盲’”尚且需要時間。

03

結語

據統計,全球每年大約有價值2.6萬億美元的食品被浪費;與此同時,仍有8.21億人口處於饑餓狀態。

解決食品浪費刻不容緩,而剩菜盲盒看似確也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好方案。但與此同時,警惕因盲盒帶來的口味不合導致的二次浪費問題同樣不可忽視。

歸根結底,國內對剩菜盲盒的探索還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而在打破這些不確定性,實現可持續增長上,國內剩菜盲盒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