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婚就獎1000元:浙江常山鼓勵婚育試驗引爭議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初婚獎勵政策的背後,是日漸嚴峻的人口難題。(視覺中國/圖)

第一次結婚,收到政府的“份子錢”是種什麽體驗?

從2023年8月24日起,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規定,雙方均為初次結婚登記且女方年齡在25周歲及以下的夫婦(至少一方為常山戶籍的),給予1000元的獎勵。

這條提倡適齡婚育的政策出自《常山縣優化生育政策的若幹措施(試行)》,一經公布即受到輿論關注。

其中,年齡和金額成為關注焦點——社交平台上,有網友表示,為什麽限製女方25周歲的年齡上限?1000元的獎勵是否太過“小氣”?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湯夢君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據我所知,這是國內首個初婚獎勵政策,釋放了當地政府鼓勵適齡婚育的積極信號。常山縣作為初婚補貼政策的開創者,有一定的前瞻性,但政策實施的方式仍然值得商榷,年齡和金額的設置也許符合當地縣情,但不代表可以推廣到全國。”

8月29日,常山縣民政局工作人員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由於初婚補貼政策發布後民眾反映意見較多,目前暫時不對外進行政策說明,但這個補貼政策會按照實施細則要求繼續推進執行。

25

女性最佳生育年齡的起點

常山為初婚獎勵設定女方25周歲的上限,讓許多受教育程度較高的年輕女性不解。

按慣例,25歲,是普通三年製研究生畢業的年紀,距離2020年中國女性平均27.95歲的初婚年齡還有接近三年。

南方周末記者以“結婚登記谘詢”為由致電常山縣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工作人員表示該政策確實對男方年齡沒有限製,但女方必須是25周歲及以下,“假設今天是你25歲生日,那麽明天來登記就享受不了這個補貼”,原因是“讓你(早點)生小孩唄”。

湯夢君指出,從醫學角度看,25-29歲是女性最佳生育年齡,女性的生育力在35歲以後會快速下降,而初婚和初育之間通常有兩到三年的間隔期,設置25歲的年齡上限,很可能是為了鼓勵當地女性在最佳生育年齡內完成初育。

從“優生優育”的政策目的來看,“僅限製女方初婚年齡”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因為女性是生育的主體,高齡產婦的風險確實更大”。

理解25歲年齡線,除了最佳生育年齡,還可以從平均初婚年齡入手。

浙江省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2020年填報初婚的調查對象平均年齡達到28.38歲,其中男性為29.20歲,女性為27.50歲,與2010年相比,平均初婚年齡推後約3歲。

湯夢君提醒,關注全國平均初婚年齡提升之餘,不能忽視中國初婚年齡的人群差距。“中國人的初婚早晚,具有混合型特點,這和我們國家發展的不均衡現狀有關。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初婚初育的年齡相對更高,但在經濟欠發達地區,仍然存在一些早婚早育現象。還有一種未到法定婚齡的事實婚姻現象,外出務工年輕人婚前同居導致的未婚懷孕,也會促成他們快速走進婚姻。”

“任何政策的出台背後,都需要經過一定的研究和測算,要符合當地的實際。如果常山縣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齡在25歲上下,那麽這個年齡限定也無可厚非。”湯夢君說。

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初婚補貼政策 (公眾號“常山發布”/圖)

千元“份子錢”背後的人口難題

初婚獎勵政策的背後,是常山縣日漸嚴峻的人口難題。

南方周末記者梳理常山縣曆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發現,2017-2022年,常山縣全年辦理結婚登記數從2184對連續下降至1208對,降幅達到44.7%。與之相對,到2022年,常山縣全縣出生率也從2017年的14.2‰逐年回落至5.3‰。

結婚登記數和出生率連續六年走低後,常山縣在2022年首次迎來人口負增長。從人口結構上看,2022年,處於生育旺盛期的18-34歲人口僅占常山縣總人口的18.2%。

根據“常山發布”,本次出台的《常山縣優化生育政策的若幹措施(試行)》,目的正是為常山縣打造“浙西第一門戶”提供人口紅利和持久動力。

該文件共包含十八條生育支持配套相關政策,內容涉及家庭、住房、機構三個維度,補助金額最高達到20萬元,以一次性發放房票的形式補貼生育三孩的家庭。

常山縣的人口困境代表了經濟相對落後的中小縣城人口流失的現狀。人口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各地想保住一定的人口規模,就必須吸引本地人回流,或是搶奪高素質的人才。

2022年,常山縣人口淨遷出1403人,麵對流失的人才,常山縣不止一次地選擇用“真金白銀”挽回。根據中共常山縣委主辦的《今日常山》報道,2022年常山縣出台《人才新政28條》,人才專項資金由880萬元提高至2400萬元,對重大人才項目獎勵補助上不封頂。

不止現金補貼一條路

從常山鼓勵婚育試驗引發的爭議來看,要製定一個完善的鼓勵婚育政策,重要的一點是分析清年輕人晚婚的原因。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工作與社會政策係教授張會平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導致年輕人晚婚的整體原因,一是個人受教育程度提高,人們重視追求自我價值,婚姻從“必需品”變成了錦上添花的“副產品”;二是青年人群受到經濟條件的製約,住房、就業的壓力加劇人們對未來的焦慮和不確定感。

具體來看,湯夢君認為,男性多數是想結婚而被迫不結婚。一方麵在彩禮、婚房的壓力下,缺少結婚的經濟條件;另一方麵,傳統男性婚配習慣往低處找,但出於失衡的性別比和向下萎縮的人口結構,男性擇偶要麵臨更大的擠壓。

女性多數是主動選擇不結婚,教育和經濟水平提升後,女性會權衡結婚的利弊,追求職業發展、對伴侶要求高的女性,更容易視婚姻為枷鎖。

在這種情況下,麵對結婚帶來的較大經濟支出,數額較小的現金獎勵對婚育起到的激勵作用非常有限,反而會激起部分年輕群體的抵觸。據此,湯夢君建議,可以在現金補貼之外,拓展婚配服務支持、倡導減少彩禮和摒棄大操大辦的社會風俗。

此外,政策決策者也需要有性別平等意識,提高性別敏感度,尤其當政策受益人群是家庭的時候,需要考慮女性利益是否會被忽視。

常山縣民政局婚姻登記中心工作人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必須自登記之日起一個月內填寫《初婚補貼申報表》,審核通過後,1000元補貼會發放至夫妻一方的常山社保卡中。這意味著,如果隻有男方是常山戶籍、擁有常山社保卡,女方就無法共享這份獎勵。

湯夢君指出,女性的利益往往隱藏在家庭中,如果補貼沒有發放到女方手裏,而是混入家庭資金的池子,或是給了男方,就無法實現鼓勵女性婚育的初衷。“要鼓勵婚育,就需要減輕女性在家務和生育方麵的負擔,也要讓男性摒棄傳統的社會性別規範,意識到婚姻內的性別關係是平等的。”

吸取日韓教訓,營造生育友好型社會

將積極生育的支持措施提前到結婚這個步驟,常山走在了國內的前沿。

2018年,山西曾被傳將實施婚姻消費補貼製度,但據《錢江晚報》報道,婚姻消費補貼基金未經政府機構撥款,是企業發起的商業行為。

2023年4月,浙江紹興上虞區製定出台《上虞區優化生育政策(試行)》,推出優化生育政策13條,給予每對在上虞區登記結婚的夫婦價值1000元的禮包。

事實上,和中國一樣保持“婚內生育”傳統的日本和韓國,也推行過結婚獎勵政策。

根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從2016年起推行“結婚新生活支援事業”,向新婚夫婦發放最多3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1.5萬元)的補貼,以幫助他們支付房租、押金禮金、搬家費等新生活所需費用。

由於日本初婚年齡普遍提高,2021年後,日本將年齡限製從34歲以下提升到39歲以下,獎勵金額也提升到最高60萬日元。截至2022年10月,日本約有36%的市町村引入該項政策。

為鼓勵生育,韓國沃川郡於2019年製定了“人口增長支援事業”,向在該地區居住1年以上的新婚夫婦提供2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1.1萬元)作為婚姻安置基金,並在3年後追加300萬韓元獎勵。

2023年3月底,韓國慶尚南道啟動“新婚夫婦購房貸款支援事業”,結婚未滿5年且年收入合計在8000萬韓元(約合人民幣44萬元)以下的新婚夫婦,一年可以申請最多150萬韓元用於支付購房貸款利息,如滿足條件,最多可獲得五年的補貼。

在湯夢君看來,日本和韓國雖然都在鼓勵婚姻上實施政策幹預,但啟動時間太晚、政策範圍有限,實施效果仍有待觀察。

“我們有必要吸取日韓的教訓,不能等到不婚不育成為社會的常態再進行政策幹預。要趁著傳統的婚育觀念還在,找到合理的政策路徑支持和鼓勵結婚。從更宏觀的層麵上,通過改善經濟環境、減少企業對女性的歧視,增加年輕人對未來穩定性的預期,從而營造一個生育友好型的社會。”湯夢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