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內流量“爽文”:拿百萬北京戶口移民換身份 一年後後悔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提到移民我就煩,這是我在多倫多陪讀一年後的真實想法。

說這裏空氣好,我得了鼻炎,比在北京的時候嚴重,冬天流鼻涕,夏天打噴嚏;

說這裏生活好,蔬菜貴得嚇人,一把空心菜的價格比北京貴上十倍,不敢經常買;

說這裏好就業,都幹體力活兒,表麵上不歧視,但輕鬆高薪的還是更多考慮白人;

說這裏福利好 ,羊毛薅起來也難,發的錢趕不上繳的稅多,買個電視都要另外繳稅;

說這裏醫療好,家庭醫生很難約,得小病就對照著小紅書攻略,超市買點藥吃吃;

……

一年生活下來,從北京挪到了多倫多,生活成本是蹭蹭往上漲,但是生活質量是突突往下滑。

為什麽要扔下北京的滋潤,跑到這裏來受這份“洋罪”?

我不打算移民,這裏實在是不適合我。對於我不想移民的想法,幾個在已經移民成功或者正在辦移民的朋友都批評我了。

來都來了,能移就移吧!首先孩子上學能省不少學費。大學之前都是免費,大學一年也才幾萬塊,四年算下來能夠省幾十萬的學費。以後孩子在加拿大找工作也不用辦簽證,還是很劃算的。

但是,看到他們的移民艱辛路程和現狀,我望而卻步了,人到中年費盡最後一點力氣撲騰,為了孩子受盡委屈,這不是一點難受就能形容的。



百萬北京戶口換加拿大國籍

值嗎?

陪讀媽媽們聚在一起最愛聊的話題之一就是:移民。

每次聚會我都能深深感受到媽媽們對孩子濃濃的愛。為了孩子屈尊降貴也要移民,為了孩子夫妻分離也要移民。

在我的觀念中,我跑到多倫多來陪讀這件事情,已經算是為女兒做了很大的犧牲。拜別年邁的父母,離開熟悉的生活,在陌生的環境中重新適應。

但是和同樣是陪讀媽媽的Linda比起來,我的母愛顯得有些摳門兒了。



她比我早來加拿大一年,出國前一個月就開始著手辦移民了。對於一個沒有海外學曆,年齡已經45歲+的女性來說,這談何容易。“真是不容易,所以隻能拿錢換身份。”

Linda已經在移民這件事情上“砸”了一百萬人民幣。

我認為Linda是狂熱的,不理智的。她仿佛被傳銷組織洗過腦一樣,一遍一遍地重複著自己從啥也沒有,到成功實現保姆移民的全過程。

“高中學曆,我是大專條件符合;保姆工作經驗,中介已經安排我給一家中國小兩口帶一年的孩子,工作要求符合了;雅思需要4.5分,我正在學習,爭取兩年之內搞定……,最快三年後,我就可以拿到PR(楓葉卡)了!”

早六點到晚十點,Linda邊打工邊照顧女兒,每天的行程安排得滿滿的。她說一百萬都已經花了,拚命都要換一個加拿大戶籍。

不僅是我,幾乎Linda所有的朋友都覺得她這個舉動著實有點不劃算。

特別是Linda的前夫,當年簽署的離婚協議上是由他來負責女兒的學費和生活費。母女到了加拿大之後,生活費、補習費不斷加碼,前夫深感這移民的路就是個無底洞。

隻送女兒去留學不行嗎?這個男人不理解為什麽自己曾經的老婆人到中年非要移民。又不像年輕人有學曆有技術,英語又好,這樣又好移民又省錢。

前夫一直不明白Linda為何放著北京戶口不用,非要換個加拿大戶口,他認為這純屬是虛榮心作祟,就覺得國外的月亮圓。

Linda不否認所謂“虛榮心作祟”,她一開始確實覺得在資本主義的花花世界肯定要比在北京過得精彩。

兩年前,她坐在位於北京國貿財富中心的移民機構那間超級豪華的接待室裏,移民顧問熱情洋溢地告訴她:北京戶口有什麽用?去趟美國還得辦簽證,加拿大人去美國是免簽的。北京戶口有什麽用?還是得通過競爭激烈的高考,而加拿大人輕輕鬆鬆就能上多倫多大學。

可到了加拿大,現實和理想差距太大了。

其他的事情先不談,先說Linda申請的這個“當保姆帶孩子”的事。雖然是做個樣子自己給自己發工資,但是中介說:“這之前,還得您自己親自去工作一段時間才行。”

幹了一個星期,Linda就堅持不住了。歲月不饒人的力不從心,讓她開始後悔當初移民這個決定了。

一百萬也交了,雇主也找了,雅思也考了好幾次,現在回頭已經很難了。至於什麽時候辦下來移民也沒有準信兒,反正在女兒上大學之前是趕不上了。

至於換了身份之後的生活,是在家裏窩著照顧女兒?還是在去外麵找工作?她不知道。現在隻能先過一天算一天,走一步看一步了。



英語零基礎花十年也要換身份

在加拿大的華人區有句玩笑話:勸人移民,傷天害理。加拿大政府是很歡迎移民的,本身也是一個移民國家,但是真不是誰都可以移民,英語不行,移民沒戲。

但是就是這麽一幫幹移民中介的,為了賺錢,硬生生編出一套“花費15萬,英語零要求。”這樣的廣告宣傳。

這“便宜”是說占就能占的嗎?據加拿大移民局2021年相關數據統計,近五年來,沒有語言要求的移民項目申請人的數量大幅減少,移民局也在收縮批準的數量。

英語,幾乎是所有做著移民夢中年人的硬傷,從頭開始學英語,考個雅思6分難嗎?

我想說,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是難的。哪怕是過了英語關,要想找到工作,在職場上有所發展,更是難上加難。

但是,和我一起學英語的豆豆媽,她很自信,雖然她的英語目前隻會yes和no。她給自己規劃了一條4年拿到PR(楓葉卡)的完美路程,但是一路上出現那些先前沒有預計到的現實,已經快把她的意誌消磨殆盡了。

她的第一次規劃如下:

第一年:讀一年語言學校後,雅思達到6分;第二年:讀兩年製大專課程;第三年:畢業後找到工作,拿到工作簽證;第四年:申請PR(楓葉卡)獲得批準。

而現實是,兩年過去了,別說雅思6分了,豆豆媽連語言學校的課程都沒有堅持上完,上大專也暫時擱置了。

“我一個人照顧孩子事情太多了,精力真是有限。如果要全日製上學,身體真是吃不消。”真實原因是豆豆媽在學習英語上遭遇了困難,英語零基礎的狀態加上人到中年記憶力減退,太吃力了。

經過了兩年蹉跎後,她移民的夢想依然堅挺。最近她跟我說她當初的的規劃和現實之間是有差距,於是果斷調整了移民計劃。以下是她的10年移民計劃(因為第一、二年已經過去了,這裏隻寫未來八年的計劃):

第三年:選擇一家優質的語言學校,在一年內通過ESLB(ELS外國人英語水平學習課程);第四年:繼續學習ESL,達到ESLE級別,完成課程;第五年:進行雅思培訓,達到雅思6分;第六年:進入大專學習;第七年:完成大專課程,順利畢業;第八年:找到工作,拿到工簽;第九年:申請PR(楓葉卡);第十年:拿到PR(楓葉卡)。

聽她講完這美好的移民規劃,我問她:“十年後就五十歲了,萬一實現不了怎麽辦?”

鬥誌昂揚的這位母親說道:“現在什麽困難都不能阻攔我,不拿到身份不回國。”

我沒接她話,殘酷的現實是,豆豆媽既狂熱又一根筋,豁出去奮鬥不可能,對於她來說,走移民的路可行性不大。

中年群體選擇移民,除了闖勁和熱情,真的需要冷靜思考。和年輕的時候不一樣,留給自己試錯的時間不多了。



總覺得移民後

混得可不如在國內

今年五月,我參加過一個移民奮鬥故事分享論壇,新老移民齊聚一堂。看熱鬧的我自覺真是沒白來:五花八門,什麽狗血、勵誌的故事都有。幾乎清一色的套路都是——在國內已經混得風生水起,到了加拿大之後又白手起家,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我就當故事聽聽,精彩的地方就鼓鼓掌,回家就忘了,不當真。更不會因為這些半真半假的故事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和規劃。

“可是,我是受了影響的。我在40歲的時候開始辦移民,在43歲‘高齡’時登陸加拿大,目前在加拿大生活了4年。我想告訴移民的朋友,移民要趁早,中年要慎重。”

說這段話的是我老同學,北理工的計算機科學博士,曾在中科院工作。住的學區房,養著寵物狗,單位是骨幹,家裏不操心。在北京的日子,很悠閑滋潤。

可是他兒子的學習成績不好,這麽大的育兒硬傷被他趕上了。他自己覺得沒事,兒子體育好,走這條路也有飯吃。但是老婆不能接受兒子的平庸,她是福建人,有很多海外同鄉。在一場又一場的移民分享會之後,我老同學的最後一道防線破防了。

“可來加拿大的第一個月,我就後悔了。因為沒有現成的工作等著你,我需要重新找工作。很多人都覺得你一個博士,還愁找不到工作,說出去誰都不信!”老同學的鬱悶無人能體會。

在加拿大找工作確實不難,但是老同學卻處處碰壁。他夢想的研究所、大學毫無回應,給他發來offer的不是公司網管就是電腦修理的崗位。

工資確實不低,比國內的時候還要高不少,但是工作難度很低,這對於一個博士來說著實接受不了。

用他自己的話說是“欲哭無淚,回頭無門”。移民這幾年,老同學已經陷入了一個思維怪圈,怎麽也走不出來。

當我找他聊起關於移民的話題,他覺得移民是好事,如果不想太安逸,可以出國來闖一闖。但是結合自己的親身體感,孩子升學壓力暫時解決了,工作嘛,你需要擺正心態——這就是解決吃飯問題的一個工具而已。

老同學現在基本不想和國內的同行聯係,因為他已經跟不上他們的節奏,長年累月重複的工作,他已經遠離科技的前沿。

他和老婆訴苦,老婆說這是他為了兒子應該的犧牲,別有事沒事就覺得自己委屈。如果想在加拿大混得好,還得自己發奮圖強。

每次訴苦之後,他老婆就給他發一堆關於移民奮鬥成功的微信文章。這些讓他深惡痛絕的文章,每看一次,都覺一陣惡心。

現在這些年在事業上的不如意,他也隻能自己化解了。老同學也想活成他老婆崇拜的微信文章裏麵的樣子,但是沒有錢,沒有資源,首先要解決活下去的問題。

說話間他看向我,麵色灰沉:“何時才能在事業上達到自己滿意呢?可能隻能靠天意了。”



變藍領後,

收入高了還要拉饑荒

至於我本人,我不想移民,最關鍵的一點是加拿大生活消費太貴了。習慣了快遞外賣送到家,購物靠淘寶的都市人,適應起加拿大的不便利和高消費著實難。

去年,和我坐同一個航班來加拿大的Sun,他是2021年年初收到移民紙的,當即決定賣掉南京的房子,奔赴加拿大,享受自由快樂的生活。

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Sun住的離我很近,他女兒和我女兒讀同一個高中。我眼看著他從意氣風發變成了中度抑鬱、成天抱怨的中年大叔。

和很多移民加拿大還要重新找工作的人不一樣,他是帶著高薪offer抵達的。照說下了飛機就上崗,這生活有保障的狀態,會讓很多人羨慕呀!

為什麽在物質有保障的狀態下,把生活過得越來越拉垮呢?

“反正就是沒有一個地方是稱心如意的,哪怕收入比國內翻了一倍,我都想走。隻是為了女兒和兒子上學,我隻能忍著。”我知道Sun的經濟壓力已經讓他很鬱悶了。

他說現在比國內賺的多了,但是忙了一個月下來幾乎沒有盈餘,有時候還要去拉饑荒。

說出去真沒人信,Sun自己也沒有想到。不如我們一起看下Sun每月收入和花費的情況(以下都按照人民幣計算)。

收入:總計3萬(包括兩個孩子牛奶金,稅後);

支持:托管班2千,課外班2千,生活費3千(含水電),房供1.5萬,汽車3千,共計2.5萬。

粗略看下來,Sun每個月還有5千元的結餘。但是他還有房屋每年都要交的地稅和突發情況的開支,這麽算下來,他是入不敷出的。

對於這種現狀,Sun在移民前是完全沒有預料到的。在南京,他收入不高但是開銷少,每個月還有存款。

到了加拿大啃老都啃不起,父母的那點退休金換成了加幣,花不到三天就沒了。

現實就是這麽個現實,美好的生活都需要更高的收入來支撐,這是硬道理。

最讓Sun鬱悶的是他把加拿大教育的現實看清楚了。問題還是出在錢上,他發現加拿大教育是免費,但是要達到在國內對於兩個孩子教育的標準,需要多掏不少錢。

加拿大的公立學校沒有設置校內興趣班,無論是收費還是免費的。但是南京就有,Sun女兒、兒子都是在學校學的下棋、跆拳道、毛筆字,不僅免費,還有專業老師指導。

加拿大的學校每天兩點半就把孩子“轟”回家,要想報班,就交錢吧,每個月領的那點牛奶金都給課外輔導班交了學費。

現在Sun沒事就和我們這些媽媽們湊在一起省錢,秉承著不打折不購物的原則,繼續在加拿大適應著幸福感逐漸下降的生活。

反正移民這種事情,對於中年人是一個不好玩的“遊戲”,動一下不僅要考慮自己能不能承受,還有背後的家庭,沒有實力不要輕易開啟。

竹風_如火 發表評論於
的確,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移民
雪花漂飄 發表評論於
中年移民前應該實地體驗了解一下再決定
京工人 發表評論於
孫先生稅後3萬人民幣也能叫做高薪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