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讓患者去指定藥店買藥,花費4620元且加重了病情?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浙江杭州的爆料者稱,朋友10個月左右的孩子在家中因磕碰導致頭部淤血鼓包,去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兒童醫院濱江院區(以下簡稱“浙江省兒童醫院”)治療期間,被醫生指定多次前往同一連鎖藥店購買“複方曲肽注射液”,兩個療程花費4620元,用藥後並未取得好轉反而病情加重,家屬對此頗為疑惑。



坐診醫生指定藥店過度用藥?家屬:停藥後好轉

8月23日,爆料者周先生向大河報·豫視頻《看見》記者講述了朋友的經曆。

7月10日,浙江海寧的湯先生帶著不滿一歲的女兒到杭州濱江區的浙江省兒童醫院看病。孩子頭部有淤血鼓包,無惡心嘔吐症狀。

據其提供的掛號記錄顯示,患者家屬在7月10日和7月17日兩次掛了沈姓醫生的號,掛號科室為濱江院區神經外科,浙江省兒童醫院官網公開信息顯示,沈某為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



患兒家屬在指定藥房購買的複方曲肽注射液部分清單

在醫生開具的藥單下,焦急的家人在指定的藥房購買了14支複方曲肽注射液。

“醫生出具了一張單子,讓拿到杭州濱盛路浙江英特怡年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購買複方曲肽注射液,該藥330元一支,前後花了4620元,患兒家長稱複方曲肽注射液用到第四支的時候,孩子頭部鼓包內部淤血增多,不但沒有起到治療作用,反而加重了病情。”周先生講述。

隨後,患者家屬谘詢了北京、上海等地的神經外科專家,在遠程會診下,醫生建議停掉複方曲肽注射液,有一位上海專家直言:“可能每個醫院診療手段不同,但至少我們不會用這種藥。”

據周先生講述,不再使用任何藥物後,患兒兩天後就開始消腫了。現在孩子已基本康複。患兒的奶奶稱:“剩餘好幾支藥品,目前還在冰箱裏冷藏著呢。”



周先生將朋友的經曆發在網上,引發關注。一位網名叫“紮紮”的網友評論稱,他在2021年也在這家醫院被開過同樣的藥,一個療程花費了2000多元,後來又讓鞏固一個療程,醫生開完藥後他沒有去購買。

相關藥物已退出醫保,涉事藥店稱藥已售完

記者查詢發現,浙江英特怡年為連鎖藥房,手機地圖上顯示,該連鎖藥房在杭州有20餘家。而家屬被指定購藥的這家濱盛路店藥房就位於浙江省兒童醫院所處商業廣場下。

8月23日下午,爆料者周先生以患者的身份進行谘詢,英特怡年藥房濱盛路店在接到患者打來的電話時稱,複方曲肽注射液是憑處方才能銷售的藥,她們是按照醫生藥方來抓藥,當患者詢問藥價時,銷售人員稱已經沒貨了,無庫存所以查不到價格。



患兒家屬在浙江省兒童醫院的掛號信息

公開資料顯示,複方曲肽注射液用於治療腦卒中等急慢性腦血管疾病,老年性癡呆,顱腦外傷、脊髓損傷等原因引起的中樞神經損傷、周圍神經損傷、腦血管意外創傷及創傷後的神經係統後遺症,以及腦血管疾病所引起的腦功能障礙等後遺症;用於治療閉塞綜合征、動脈硬化、血栓性靜脈炎、毛細血管出血以及血管通透性升高引起的水腫。

業內一位神經外科專家告訴大河報記者,複方曲肽並非神經外科的常用藥,主要是用於腦外傷、腦梗等後遺症慢性調養用的藥物。如果患者隻是頭皮血腫,醫生開這個藥意義不大,若是顱內血腫,可開可不開,神經係統損傷本身沒有特效藥。

另據了解,該藥並沒有進入醫保。據中國基金報報道,2020年以來,通化穀紅產品穀紅注射液,吉林天成產品複方曲肽注射液、複方腦肽節苷脂注射液陸續調出各省級醫保目錄,截至2022年末,相關產品已全部退出各省級醫保目錄。

據澎湃新聞報道,有分析人士指出,當主力藥品退出醫保目錄,醫保將不會再為這些產品買單,患者需要自費購買這些產品,那麽其市場自由價格隻可能會更高而不會低於現在的醫保中標價格。

醫院回應:已在調查,結果會公開

8月24日上午,大河報·豫視頻《看見》記者致電浙江省兒童醫院紀檢監察室,詢問患兒家屬被指定前往藥房購買處方藥一事,一名工作人員稱事件在調查中,尚無調查結果,有結果會公開。

該紀檢監察室工作人員在電話中稱,8月18日他們接到了一位群眾舉報,他們已經受理了該舉報,按照規定時間會加快進度向社會公眾回應。

當記者詢問涉事醫生是否正常在崗、指定藥房與醫院關係時,該工作人員稱具體談話或者調查不在他們部門,目前還不能給出答複,希望記者關注他們的正式回應。

中國中藥協會合理用藥專委會常務副主任委員康震接受人民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些藥品往往由於價格較貴醫院不引進,患者無法在醫院買到這些藥物。為解決這樣的困境,廠家將這部分藥品投放在醫院周邊的DTP藥房(直接麵向患者提供更有價值的專業服務的藥房)來進行銷售。這一類藥以特藥、昂貴藥品或罕見病藥品為主。

據媒體報道,針對醫生要求患者去指定藥店購藥的現象,近期青海、廣東、福建、黑龍江多地進行了專項整治。

國家衛健委等部門日前發布的《深化醫藥衛生體製改革2023年下半年重點工作任務》中也提到,全麵加強醫藥領域綜合監管,推進全國醫藥領域腐敗問題治理長效機製建設,進一步淨化行業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