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最想罵“滾出去”的東西,它排第一
九行
2023-08-25 20:29:08
“救命,全世界好像真的隻有我在上班!”
八月,全國各地接著放出自己一年一度的特色活動、慶典,以及特產大招。
這一邊,西南的火把節率先在朋友圈刷屏。
升騰的火焰裏映出歡樂熱鬧的底色,看得外地人心中隻剩羨慕嫉妒恨。
△圖源:微博@梧桐video
另一邊,新疆的瓜果到了豐收的季節,不僅種類繁多,價格還便宜到離譜。
每個離開新疆的人,都想拎幾個瓜帶回去。
就連有些地方人的“吐槽”,在不少外地人看來也讓人羨慕不已:
吃不到……反正一定是苦的,酸的,臭的。
△“浙江人民已經被梭子蟹淹沒”/圖源:小紅書
而通常每當話題進行到這個時候,山東人總會突然眼前一黑……
看看其他地方的季節限定特產——節日,美味,甜蜜的煩惱。
再瞧瞧山東人眼中的季節限定特產,除了豆橛子,還是豆橛子。
△網絡“換特產”的熱浪,山東人表示也想參與一把,不為別的,就想送出點豆橛子/圖源:抖音
豆橛子,山東人的夏季夢魘
對於一個山東人而言——
虛假的至暗時刻:被問工作有沒有編製、你們那是不都是大高個兒、省會是不是青島來著?
真實的至暗時刻:早飯豆橛子,午飯豆橛子,晚飯豆橛子。
什麽是“豆橛子”?這種讓山東人聞風喪膽的東西,其實很常見。
所謂“豆橛子”,就是長豆角,通常指豇豆或四季豆,因山東方言裏豆角的發音接近於“豆jue子”而得名。
因其種植範圍廣、生命力強,一度成為了許多地方飯桌上的家常菜,在山東當然也不例外。
山東人民,特別是老一輩的山東人民,往往會將其作為夏季最常見的種植和采購對象之一。
△但對於相對年輕一代的山東人,這就成了噩夢的開端。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平平無奇的蔬菜,直到它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山東人對於豆橛子的恨,不是沒來由的。
它的優點突出,好養活、收成多;它的缺點也明顯:一茬接一茬,吃不完,根本吃不完。
在山東,每到夏季,豆橛子就開始順著架子野蠻生長,時刻準備著給每個人以迎頭痛擊。
有時,它偷偷藏匿在冰箱裏,打開門一瞬間,猝不及防的一片綠,可能把人心髒病都嚇出來。
“和那一年我打開基金的心情如出一轍,無意點開,厄運退散!”
△圖源:抖音評論區
有時,它牢牢霸占每個食堂的C位,讓每個路過的人再沒任何欲望,覺得整個世界都索然無味。
△怎麽端上來的,怎麽端回去/圖源:作者供圖
為了實現少吃豆橛子的夙願,無數山東年輕人嚐試不動聲色間解決問題——
大半夜不睡覺,跑到豆橛子架上澆熱水,澆了好幾茬,終於葉子發黃了。
但千萬別高興太早,每當一個山東人信了“這是最後一盤”時,它總會莫名再冒出一些。
雖然它背後的來源可能是三嬸拿的、二舅給的、超市特價買的……
但給山東小孩造成的影響卻總是殊途同歸:看到它的一瞬間崩潰,然後欲哭無淚。
每個被豆角子恐嚇過的山東孩子,都有過這樣的困惑:
這玩意兒是不是會在每天0:00準時刷新,怎麽咋吃都吃不完的?
△圖源:微博@巨野融媒
再“天不怕地不怕”的山東人,在豆橛子麵前也會敗下陣來。
畢竟想要擊垮每一個號稱“誓死不吃豆橛子”的山東人,往往隻要一句“再不吃就老了”或“這不吃那不吃你吃啥”就夠了。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豆橛子
為了完成豆橛子消耗指標,山東人想盡了辦法。
前段時間薛之謙宣傳山東棗莊音樂節(目前由於延期而不參加演出),山東人熱情喊話:
快來,帶兩斤豆橛子再走。
△圖源:抖音評論區
同時努力創新它的做法——
豆橛子燜麵,幹煸豆橛子,豆橛子燉肉,麻汁拌豆橛子,豆橛子大包子,豆橛子水餃隻是基礎的做法。
△再軟嫩也架不住天天吃啊 / 圖源:微博@小獸睡睡
據說現在山東人上街買吃的,都要警惕三分。
說不定哪家的雞蛋餅、窩窩頭、拉麵、火燒,裏麵就摻了豆橛子。
現在還有了一些創新做法,比如豆橛子貝果。
△圖源:小紅書@了了了了了,已獲授權
哪怕是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餐廳,也萬萬不能掉以輕心:豆橛子北極貝刺身和豆橛子納豆的搭配,一口吃哭你。
△圖源:小紅書
山東網友:挺好的,以後你們就跟發明知了猴堿水麵包的那位一個省了。
好在,眼看時間來到了8月底,不少山東人也鬆了口氣:喜報,豆橛子終於要吃差不多了。
直到那一天,一條“河南馳援山東”的新聞視頻登上熱搜。
一眾山東網友紛紛前來感激:山河四省一家親……等會,車上拉的啥?我問你拉的啥?
△圖源:微博@青島交通廣播FM897
“好了,心意收下了,卡車這就調頭吧。”
時光不能回頭,
豆橛子必要炒熟
麵對總是對豆橛子疾言厲色的山東人,一些外地朋友建議,其實夏天吃不完也沒有關係。
“取適量醃製或者曬幹,壓力就可分散到秋天和冬天。”
可惜,對於深陷豆橛子迷霧的山東人而言,這句話無異於晴天霹靂。
眼下,吃了整整兩個月豆橛子的他們,已經不能直視任何相關的形狀和關鍵詞。
據說現在山東人看到山東衛視的台標,都覺得是一捆豆橛子。
△你就說像不像吧
“主打一個無中生有,無孔不入,無處不在。”
想必看到這裏,你也能理解幾分山東人對豆橛子的恐懼。
而豆橛子讓山東人恐懼的原因,還不隻因為它過度出鏡。
就在不久前,一份2021年全國各省份食物中毒人數排名名單火遍全網,其中雲南省高居榜首,第二名則是山東。
△圖源:微博@一個專員
雲南菌子導致中毒事件頻發大家是能理解的,山東是咋回事?
熱門回答除了飲酒、海鮮等因素外,不少人指出心中的答案“不會是豆橛子沒炒熟吧”。
△提示:豆橛子請在完全烹飪煮熟後食用。圖源:@山東省村村樂
消息一出,就引來網友科普那句貫穿許多山東人一生的話語:時光不能回頭,豆橛子必要炒熟。
此情此景,讓外地人更感不解:不然……咱們換種蔬菜吃能不能行?
山東人的答案大概是:你別說,可能還真不行。
△圖源:圖蟲創意
具體總結:當我看見滿桌豆橛子時,確實嚇得筷子都停了;但當聽到它被連根拔起,卻又有種你想不到的傷心。
盡管談及“豆橛子”山東人總不免嫌棄,但在無人知曉的地方,它常常悶聲做大事。
據統計,山東省全年豆角產量約為180萬噸,是山東省重要的出口農產品之一。
小小的豆橛子,背後可能有著帶動種植、收購、加工、銷售為一體的十億元鄉村振興特色產業。
△豆橛子海,是屬於山東人的浪漫
不僅如此,隨著影響力不斷擴大,秉承著“黑紅也是紅”的精神,某種程度上,豆橛子已經成為山東人的精神圖騰。
它“皮實”,堅定,還有許多直給的熱情。
坊間流傳山東人表現熱情的方式:等會,我給你薅一把豆橛子。
每到“苦夏”時節,山東飯桌上少不了那道名吃:涼麵條拌豆橛子,主打一個極速吃飯。
所謂“恨之深,愛之切”:這玩意兒,吃的時候覺得膩,吃不到還怪想的。
如今夏天終於要過去,豆橛子、絲瓜、茄子等應季蔬菜,再忍忍也要下線了。
但請別為山東人擔心,再堅持兩個月……大北(白)菜就要上市了。
顫抖吧,山東人!
山東人和蔬菜的羈絆,似乎總說不清,道不完。
△圖源:微博@新浪山東
眾所周知,山東是全國蔬菜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國首屈一指的蔬菜大省。
春秋時期,齊國管仲一句“倉稟實而知禮節”,就點出山東物產的豐富程度——
依山傍海,盡收山川、平原、魚鹽之利,這才有足夠的底氣說出“倉稟實”。
2021年,山東省蔬菜產量達到8801.1萬噸,穩居全國第一。
山東蔬菜們在個頭、形狀、顏色、口味等方麵,也都走在全國前列。
300多斤的大南瓜、綠色的零食番茄、飛碟形狀的西葫蘆……應有盡有。
△圖源:微博@白鹿視頻
但無論品種如何豐富,花樣如何繁多,在山東人飯桌上,那幾種蔬菜卻總是常見。
春天害怕蒜薹子,夏天怕豆橛子/洋柿子(西紅柿),接下來有絲瓜子、茄子,還有吃不盡的大北(白)菜、水蘿北(卜)。
雖然吃得多、吃著煩,山東人總關心著這些糧食和蔬菜。不為別的,隻因它們總給人以踏實感。
即使在過去培育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它們也可以適應不同的土地情況,讓人可以依靠。
甚至老一輩山東人,對豆橛子等蔬菜,仍然抱有一種特殊的執念。
不論何時,好客山東人發揮著他們熱愛分享的特質,讓這些蔬菜流通在每一個山東家庭。
它們是每個山東人緣起於兒時的記憶,又是他們傍身的獨特標識。
△即使去到海外,也還是吃豆橛子
受不了的豆橛子,是一種“甜蜜的煩惱”。
在不知不覺間,更早已成為許多山東人丈量思念的尺子。
這種情感,或許在任何地方都一樣。
就像廣東人總在為食不盡的冬瓜和苦瓜發愁,東北人麵對土豆茄子也想喊“連盆扔出二裏地”……
可一旦真的告別了,又無比想念那一口。
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親切非常的食物,填飽了我們的胃,構建出我們的記憶與身份。
當然,升華過後,最後還是祝所有山東朋友們:
今晚不用喝豆橛子絲瓜湯,特別是熗鍋的。